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特高压交直流电网的不断建设,电力通信系统对超长站间距离、无中继站光传输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凸显。针对超长距无中继传输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线路损耗、色散效应以及光信噪比三个关键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宁夏电网第一条省内超长距无中继传输系统即六盘山750kV变电站至灵州±800kV换流站通信系统的建设,通过运用光放大器、纠错、色散补偿、拉曼等关键技术,实现2.5 Gbit/s 速率、10 Gbit/s 速率长传系统通信。应用结果表明:超长距光传输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六盘山750 kV变电站至灵州换流站间的超长站距通信,满足了系统运行的各项性能指标,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及维护费用。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灵州换流站配套电源点通信接入方式的可靠性,分析了宁夏电力通信系统已投运电厂通信接入方式现状,基于灵州换流站配套电源点光缆通信资源情况和一次网架结构,提出灵州换流站配套电源点通信系统接入改进方案。应用结果表明:电源点与换流站通信接入方式采用光缆“手拉手”形式,并配置双光端机,可有效保障电源点核心生产业务信息通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西北电力通信网在宁夏地区的发展现状,分别从环网带宽资源受限、跨省链路减少、跨省链路带宽不足这三个方面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平滑升级部分环网链路的传输速率,解决网络资源受限及传输带宽存在瓶颈的问题,使得业务传输通道的冗余度得到有效丰富。通过利用特高压光缆线路组织跨省联络电路,实现跨省链路的新增。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西北电力通信网宁夏地区网络优化方案能够提高通信系统安全性及传输网的承载能力,在提高站点接入能力,增加环网带宽,增强网络安全稳定性方面具有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4.
为了安全、高质量地完成智能化变电站通信光缆施工任务,对光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进措施。应用结果表明:改进施工工艺后,通信光缆达到了施工工艺标准,承载业务安全,运行可靠,确保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5.
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区现场通信网络设施往往遭到破坏,因此快速建立有效且覆盖面大的应急通信网络,及时传递灾情信息,对现场组织救灾及指挥调度等救援工作具有重大意义。无线网络具有组网简单快速、成本低等技术特点,适合作为现场应急通信的网络平台。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Mesh网络技术的地震现场应急通信方法,在灾区现场迅速组建无线局域网,从而实现信息传递和共享,整个系统组网快捷、健壮性好,并且通过卫星通信技术可以将各局域网组成灾区广域网并进一步接入互联网,该方法能满足地震现场应急通信信息传输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多分裂导线上发生的次档距振荡现象,在 750 kV 输电线路上应用次档距振荡在线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次档距振荡并分析其振动规律,提出了导线间隔棒优化布置方案并加以实施。应用结果表明:次档距振荡监测系统及间隔棒优化布置方案解决了导线次档距振荡问题,有效提高了 750 kV 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水平。  相似文献   

7.
强震数字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其在大震快速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使强震数字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阐述了强震数字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讨论了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的大震快速反应系统,并对我国强震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弥补传统监测手段的不足,更好地掌握海岛环境条件下超长灌注桩温度分布规律,采用了布里渊光时域反射(BOTDR)技术,在海岛环境条件下将光纤温度传感器安装在灌注桩上,对气温变化下 116 m 长的灌注桩进行了长期温度监测试验。监测结果表明:本次用于超长灌注桩桩体温度测量的光纤传感器均存活,说明传感器布设工艺的合理性,同时从测试结果来看,光纤温度传感器基本上没有受到外力的干扰;采用 DB5 小波对光纤测试数据进行降噪;从桩体温度变化曲线来看,海岛环境条件下的超长灌注桩桩体温度变化非常复杂,桩头位置温度变化量最大,随着深度增加,温度变化量逐渐减小,至 18 m 深度处温度基本不发生变化;桩体温度场的变化存在时间效应。  相似文献   

9.
简要回顾了地震预警的发展历程,介绍了地震预警的基本原理和地震位置、预警震级及预测烈度等关键参数的主要测定方法。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手段,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始建设各自的地震预警系统,以系统建设与应用实效为切入点,介绍了世界主要地震预警系统和我国的相关进展情况;并基于目前地震预警面临的主要挑战,从传感器、信号处理算法及组网模式等方面,展望了未来地震预警系统新的、有潜在变革性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变电站内光纤复合架空地线 (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 OPGW)导引光缆因冰冻挤压而导致的故障,详细分析了 OPGW 导引光缆防水封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防水封堵“五步法”的治理措施。应用结果表明:OPGW 导引光缆防水封堵\"五步法\",从根源上解决了导引光缆易受冰冻挤压的问题,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在浅埋隧道下穿既有设施的施工过程中上覆层变形难以实现分布式监测这一问题,基于脉冲预泵浦光时域分析(PPP-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以云南某浅埋隧道连续下穿二级公路和钢筋加工车间场地为例,提出分布式光纤的布设方案,对隧道上覆层沉降变形进行监测,分析上覆层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上覆层中光纤应变的时空演化过程与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掌子面推进过程、初衬支护作用以及水文地质条件有关;掌子面前方和后方上覆层分别处于拉应力和压应力控制区,掌子面的位置对应着拉—压应变过渡带。同时,将分布式光纤和地表水准仪沉降监测进行比较,两种方法测得沉降结果趋势一致,验证了分布式光纤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对上覆岩土体纵向沉降监测的可行性。分布式光纤监测由于能够获取覆岩的整体变形时空演化特征,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电力电缆现有核相方式需通过万用表核相,该核相方式需要电缆一端工作人员变换不同的接线方式,另一端工作人员通过万用表通断判断电缆首尾相序是否一致,核相步骤繁杂;并且该方式下核相过程需要工作人员通过手机或对讲机实时沟通,由于配电网或环网站有时处于地下,或因建筑结构和位置因素造成无线信号屏蔽,导致核相工作人员间通信困难;因此,针对传统核相方式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缆有线通信式智能核相装置,能够实现工作人员在核相过程中实时沟通且核相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13.
洪涝灾害后城镇景观长距离输水系统水文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汉美  段国凡  李春娥 《灾害学》2021,(2):43-46,78
对输水系统运作过程存在风险采取准确评估,可有效维护洪涝灾害后城镇景观设施完整性.该文提出一种基于MS-AR模型的长距离输水系统水文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分析输水节点结构重要性与网络结构抗毁性的耦联关系,推算平均节点结构重要度,明确节点对系统损坏贡献水平,利用节点结构重要度离散性质表示输水系统网络结构抗毁性,获取长距离输水系...  相似文献   

14.
土中的水平渗流影响着土体的结构强度,受测试技术的限制,目前还缺少有效的手段对其水平运移规律精确测定。采用基于分布式测温技术(DTS)的主动加热光纤法(AHFO),设计室内模型试验,测试土中一维水平渗流过程中含水率的变化,拟合了渗流时间与湿润锋运移距离、累积入渗量以及入渗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利用AHFO可对任一时刻的湿润锋位置进行准确定位,湿润锋水平向运移距离与时间的关系满足Green-Ampt模型;利用AHFO法所测水平向含水率分布积分所得的累积渗入量与量筒所测实际加水量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累积渗入量与时间对数呈线性关系;入渗速率随着时间增长逐渐减小,与入渗时间平方根间可用一反比例函数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