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环境测点的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祚泳 《环境科学研究》1998,11(5):34-36,40
为了对有多项污染物的环境测点进行优选,提出了单项污染物对环境作用的“相对贡献率”和多项污染物对环境综合作用 的“作用和贡献率 ”的新概念其计算公式将B-P神经网络原理与逐步聚类分析思想相结合,用于环境测点聚类优选。该方法成都市12个环境测点的优选结果符合客观实际,此外,它还具有简便实用,客观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环境监测     
在上海市的大气环境中,有NMHC强源和NOx源,造成了两者高比值的环境,大气具有较强活性,在阳光充足条件下,极有利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图7参7(怡东)X83O.1 9901932基于B一P人工神经网络的环境测点的优选/李柞泳(成都气象学院)//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一1998,11(5)一34~36,40环信X一6 为了对有多项污染物的环境测点进行优选,提出了单项污染物对环境作用的“相对贡献率”和多项污染物对环境综合作用的“作用和贡献率”的新概念及其计算公式。将B一P神经网络原理与逐步聚类分析思想相结合,用于环境测点聚类优选。该方法用于成都市12个环…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多项污染物环境测点的优选,提出了单项污染物测值的相对重要性和多项污染物测值的综合相对重要性新概念,并给出了综合相对重要性的计算公式.根据测点的综合相对重要性,再用主成分子集合选择法优选测点该方法与基于交叉相关性的主成分子集合优选法相比,不仅减少了计算量,而且避免了当各单项污染物选出的测点不一致时,难以确定公共优化点的困难.该方法用于成都市大气污染物的12个测点优选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4.
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投影寻踪回归(PPR)建模技术,分析环境测点的污染物监测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建模过程虽的数据生成,获得各测点数据对环境质量总体状况的权重贡献率。根据权重贡献大小,进行环境测点的优选,用PPR分析法从成都市3项大气污染物的12个环境测点中,优选出5个测点,其保留信息量约占全部测点信息的90%。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大气环境监测点进行优化选择 ,以大气质量分级标准为训练样本 ,构造BP网络进行训练 ,用训练好的BP网络对某地的大气环境监测采样点进行了优选 ,并与物元分析法优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BP网络用于环境测点优选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应用性  相似文献   

6.
提出将单项污染物测值反映的信息量表示为相对重要性和将单项污染物的相对重要性综合为多项污染物的综合相对重要性的计算公式。根据测点信息的综合相对重要性,再用主成分子集合选择法优化选点。该方法不仅减少了计算量,也易于确定多项污染物的综合优化点。该方法用于贵阳市大气环境测点优选出的测点能反映该市的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环境监测     
X830 .1 200002506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投影寻踪回归分析法/李柞泳(成都气象学院)…//环境科学进展/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99,7(6)一127一130 环图X一4 应用投影寻踪回归(PPR)建模技术,分析环境测点的污染物监测数据之间的关系。通过建模过程中的数据生成,获得各测点的数据对环境质量总体状况的权重贡献率。根据权重贡献大小,进行环境测点的优选。用PPR分析法从成都市3项大气污染物的12个环境测点中,优选出5个测点,其保留信息量约占全部测点信息的90%。表2参7X830 .2 200002507用LC/MS的数据检索方法分析环境激素二LC/MS刃尹一夕…  相似文献   

8.
模糊数学在城市大气监测布点优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大气污染物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最终导致不同测点位置所采集的信息的差异性。本文通过模糊数学方法,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将较多的测点进行优选,确定出能真实地反应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而所需的最少测点。  相似文献   

9.
烟尘测试中选择采样断面及确定测点数目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毓丹  姚俊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147-148
在进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时,采样断面的选择和采样点数目的确定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在测定烟气流量和采取尘粒样品时,应尽可能将采样位置放在烟囱或管道气流平稳的管段中.这是选择采样断面的基本原则。关于测点数的确定,目前的国家标准方法CB/T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和GB168—9l锅炉烟尘测试方法都有规定,但二者并不相同,目前对测点数难于作出严格统一的规定。本文结合实际监测工作,对采样断面和测点的确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子明 《环境工程》1997,15(5):35-37
指出工业企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中,由于测点与测量时段选择的不妥,导致测量及预测值“以偏代全”的结果;提出了测点合理布设与测量、预测时段科学选择的原则,以使测量与预测结果能较好地符合项目建成前后噪声环境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1.
北京城区雨水管道沉积物污染负荷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北京市城区部分排水管道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监测西城区上游、下游雨水管道检查井断面径流中的污染物,研究管道沉积物在次降雨条件下的冲刷释放污染负荷.结果表明,在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中,雨水管道沉积物的冲刷释放作用对管道出流的污染贡献不可忽视.对于本研究所选取的雨水管道,其中84 m管道中沉积物次降雨(2010年7月9日)过程中对径流出流的污染负荷贡献率分别为:TN(总氮)8.5%、TP(总磷)8.2%、COD 18.3%、SS(悬浮颗粒物)7.7%;295 m管道中沉积物次降雨过程中(2010年8月4日)的污染负荷贡献率为:TN(总氮)23.12%、TP(总磷)30.01%、COD 33.78%、SS(悬浮颗粒物)31.89%.因此,为保证城市水环境得到根本的改善,明确雨水管道沉积物冲刷释放的量对径流总量的控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路隧道实验调查交通来源空气污染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公路隧道实验方法来调查交通来源空气的污染,笔者在中国北方和南方公路隧道内进行了气态污染物和大气颗粒物的监测,气态污染物和大气颗粒物为多点位同步监测,气态污染物包括CO,SO2,NOx和VOCs等,大气颗粒物包括TSP,PM10,PM2.5和粒径浓度谱分布等.同时,还调查和分析了隧道内机动车流量、能见度和气象因子.利用上述分析和测定结果,可以综合地研究交通来源污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土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水土重金属污染的形势严重.现行执法的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体现了对持久蓄积性污染物实行封闭零排放的原则精神.但目前从水质的监测评价到污染物的削减控制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背离和混淆二类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控制要求的问题.为扭转当前我国水土重金属严重污染,首要的应从端正环境保护系统的技术路线开始,并阐述了其技术要点;同时还提出对5种重点重金属实施独立的环境保护立法,才能保证源头严控超量排放技术路线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利用CALPUFF空气质量模式,结合济南市环境空气质量例行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模拟分析冬季重污染过程中济南市重点工业高架点源对近地面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地面受热后产生的热辐射减弱,大气受热辐射影响变小,易产生逆温天气,大气层结相对稳定,大气垂直运动减弱,使得近地面污染物和水汽不断积聚,形成重污染天气.该重污染过程中,济南市全部源贡献率最大为NO_2,SO_2次之,一次PM_(10)最小,依次为30.64%、17.75%和3.60%;占标率最大为NO_2,SO_2次之,一次PM_(10)最小,依次为8.01%、5.01%、0.72%.同时,上述3项污染物的占标率和贡献率均与监测值相关性较差,说明在不利气象条件下重点工业高架点源对近地面监测点位环境空气质量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5.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标度指数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提出用标度表示大气污染物分指数和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新概念。依据大气污染物浓度等比赋值,其危害程度等差分级原则,导出了标度分指数和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标度分指数表达形式简单、规范,对任何污染程度都以统一基准衡量;标度综合指数既能反映多种污染物并存对环境的综合影响,又适当突出严重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通过对实例的应用、分析和比较,证实了该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可比性和通用性,且这些性质不受污染物种类和数目多少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应用被动扩散管采样监测室内环境空气中的SO_2和NO_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引进英国的扩散管和监测分析技术,把它应用于室内污染物监测。在沈阳、抚顺两市布 设室内监测点位15个,包括燃煤户和燃气户,监测室内环境中SO2和NO2,调查持续了6个月(每个样品采集时间为一个 月),试验对燃煤户和燃气户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充分体现出辽宁省燃煤加重SO2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大气气溶胶粒子数密度和质量浓度的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光学测量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利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大气气溶胶数密度和质量浓度的相关性。运用该技术和方法对北京地区2月份大气气溶胶不同粒径段的粒子数密度与质量浓度进行了测量和相关性分析,得出了利用粒子数密度谱获取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谱的经验公式,并对公式进行了实验验证,以期对北京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方案及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城市污染物进行详细区域来源解析,基于长沙市低成本传感器监测网络,收集了2019年10月PM2.5、PM10、SO2、NO2的高空间分辨率监测数据,对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根据本地排放和背景浓度变化的不同相对频率,基于小波分析提取了污染物背景浓度并结合空间密集监测量化了城市环境中监测点的近场、远场及区域传输贡献.结果显示,2019年10月长沙市4项常规污染物中,PM2.5浓度较高,SO2浓度较低.小波分析提取各监测点背景浓度结果表明,部署在乡村的监测点PM2.5、PM10和NO2背景浓度平均水平较低,而城市总体数据分布更分散,存在明显的本地排放源.估计近场、远场及区域传输对城市监测点总污染水平贡献发现,研究期间,区域传输对监测点污染贡献最大.其中,PM2.5的区域贡献、远场贡献和近场贡献占比分别为43%、24%和17%;PM10的区域贡献占比较高为59%,远场贡献和近场贡献分别占比14%和16%;NO2的区域贡献、远场贡献和近场贡献占比分别为45%、24%和19%;而SO2主要以区域贡献为主,占比达78%.  相似文献   

19.
张丽丽  庄媛  胡春  石宝友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2):4225-4233
多相催化氧化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水深度处理技术,实际水环境中微量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通常受到水中共存物质如天然有机物(NOM)的影响.因此,在多相催化体系中,基于污染物与氧化媒介在催化剂表面的作用及转化过程调控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对于复杂环境中污染物的高效靶向去除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综述了以过氧化氢、臭氧和光为媒介的多相催化氧化技术的固液微界面调控原理,以及基于固液微界面调控的水处理应用进展.重点阐述了催化剂表面性质对氧化媒介和目标污染物在表面分解和转化的影响,以及不同类型有机污染物在催化剂表面的作用原理.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通过不同的手段极化催化剂表面,使表面电子分布不均匀,形成氧化位点和还原位点,使目标污染物失电子氧化同时活化表面吸附氧化媒介形成更多吸附态·OH,是促进复杂水环境中目标污染物高效去除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以苏州市为例分析了中国城市水环境安全监管中的主要问题:区域间管理协调不够,不利于污染纠纷的解决;监测监管的功能不足,对工业特征污染物及有毒污染物等指标缺少监测,监管对象中对景观娱乐水体关注不够,且缺少沉积物监测;技术支撑不足,目前还无法实现特征污染物在线监测,同时缺乏跨区域综合管理的信息平台及决策支持系统。为保障城市水环境安全,建议相关部门打破壁垒,实现信息共享,完善监测体系并研发水环境监管新技术,应用于现代管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