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桑珠日记     
《环境教育》2007,(10):78-79
"世界动物日"(World Animal Day)——举世同庆人类朋友的节日,源自19世纪意大利修道士坚·弗朗西斯的倡议。他长期生活在阿西西岛上的森林中,热爱动物并和动物们建立了"兄弟姐妹"般的关系。他要求村民们在10月4日这天"向献爱心给人类的动物们致谢"。爱护动物已成为目前世界十大环保工作之一。中国从1997年开始纪念"世界动物日",北京各界环保志愿者自发成立了民间环保慈善机构——首都爱护动物协会,积极开展各种爱护动物的公益活动。本刊编辑部谨以此文献给关爱野生动物,为保护野生动物事业做出贡献的环境保护工作者。  相似文献   

2.
祝翔君 《环境教育》2010,(11):24-27
陈良刚不愧是一位出色的实验科学家,当他走出实验室,并在半年后将其研发的PVC合金超滤膜组件亮相国际膜展时,国际膜行业专家都为之震惊了,水处理世界级权威美国工程院院士JohnC.Crittenden赞赏陈良刚发明的超滤膜技术"将带来水处理行业的一场革命",是中国人对世界分离膜产业里程碑式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历史的机遇使曲格平成为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他全程经历了对中国环境保护事业具有启蒙和发端意义的两次重要会议——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1973年的中国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承载着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太多"第一",见证了中国环保机构由"小组"到"局"到"总局"再到"部"的发展历程。其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贡献,得到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和广泛赞誉。在2016年"六·五"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中国  相似文献   

4.
绿色发展就是绿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鞍钢 《绿叶》2008,(4):20-25
中国要成为世界环保领域负责任的大国,惟有走绿色发展之路,创造生态环境保护的奇迹。如何夯实绿色发展道路的基石?中国需要实行基于市场机制与公平原则的绿色改革,在环保政策、能源政策、工农业发展、贸易发展等领域实现"中国式跨越"——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跨越。中国实现绿色崛起的模式,将给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样板,这就是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贡献——绿色贡献。  相似文献   

5.
张文木 《绿叶》2008,(9):69-82
中国人重经验(重实践),中国的方法论讲究"格物致知"、"实事求是",中国文化是一种属于精神层面的知识体系,要高于西方物理层面的知识体系。西方文明模式带来的人类发展已不可持续:技术问题上升到人的问题,经济问题上升到政治问题,历史从物的世界转入人的世界、从物理世界转入精神世界。人们将发现,中国经验型的综合思维更有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经济指标超额完成,环保指标大打折扣,症结就在于种种制度体制牵掣,使得环保部门无法扮演理性把关人的角色,勒住粗放式发展的缰绳。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说,我们的环保工作涉及的部门很多,许多职能出现交叉重叠。"水里和陆地的不是一个部门管,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是一个部门管。""我听说世界上有四大尴尬部门,中国的环保部就是其中之一。"(7月9日《新华网》)与环保部长自曝属于"世界四大尴尬部门"相映照  相似文献   

7.
<正> 国家环境保护局副局长王扬祖于1992年11月23日出席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国第4次部长级会议。他在会议上说,中国不仅极为关注保护臭氧层的问题,而且还在为如何保护臭氧层作积极的准备。他说,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在总体上,由于臭氧层的破坏,中国也是受害最大的国家。因此,中国政府对此问题“非常关注”。  相似文献   

8.
法国绿色行     
李青松 《绿叶》2011,(7):98-103
法兰西酒店我是应法国公证人高等理事会的邀请访问法国的。一同访问的还有中国政法大学公证法学研究中心主任马宏俊教授。马教授是中国公证法学界著名学者,多次去法国访问,对法国已经相当熟悉了,这次是专程陪我。我跟他开玩笑说:"委屈你啦!"他摆摆手说:"哪里哪里,访问法国百来不厌。何况,此行是绿色之行呢。"  相似文献   

9.
《绿叶》2012,(6):77-83
中国纺织业对"中国制造"的世界地位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纺织业所带来的污染不仅加剧了中国生态环境危机,而且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而突破纺织业的污染困境需要政府、消费者、环保组织的共同参与,更需要纺织业供应链朝着绿色生产的方向改进。  相似文献   

10.
<正>天下至德,莫大乎忠。法国哲学家萨特说:"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在每个人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中国环保人的信仰就是建设美丽中国,而信仰是他们忠诚的内核。16年光阴,16年钻研,串起了一位环境领域科学家的执着、坚守与忠诚。席北斗说:"为  相似文献   

11.
《绿叶》2016,(9)
正提到陈应松,就不得不提他的"神农架系列小说"。神农架对于陈应松来说,就像沈从文的湘西、汪曾祺的高邮、莫言的高密东北乡一样,是属于他自己的一个精神家园。这里不仅有他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深沉思考,更闪烁着他关于宇宙万物众生平等的生态智慧。陈应松在神农架日夜辛勤耕耘,结出了可喜可贺的丰硕成果,诞生了长篇小说《猎人峰》,可谓中国当代文坛生  相似文献   

12.
吕植 《绿叶》2010,(Z1):70-73
工业文明带来的消费主义让人类陷入了发展的困境,中国要想脱困,就一定要到自己主要的财富——传统文化里面寻找根据,在"好"字上下工夫,树立新的价值观——这可能是中国未来能给世界做出的重要贡献。而无论是探索新价值观,还是应对气候变化,都要充分重视和挖掘农村的作用——走低碳道路,最大的潜力在农村。  相似文献   

13.
他是一个54岁的知名大律师,住别墅、开林肯,每天享受打高尔夫球、养圣伯纳犬的高品质生活。临近退休颐养天年之际,却因带头反对政府在他家小区附近建垃圾焚烧厂结缘垃圾,进而潜心研究垃圾分类,竟被政府邀请出国考察。从此他自掏腰包,在居住的小区建起了用于垃圾分类的"绿房子",用"驴屎蛋儿"网名开微博,与粉丝、国内外环保组织互动,呼吁垃圾分类,开创了中国垃圾分类处理的先河,他也因此成为闻名世界的"中国民间环保人士"。  相似文献   

14.
我不长篇大论,就说个事例。几年前,在全国政协的一次会议上,一位来自西部的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为了拉动内需、创造国内市场,应该批判勤俭的观念。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听见人家要批判勤俭,吓了一跳。我发现,他很有一套理论。他说,勤俭这个观念是中国人在贫困时期形成的一种道德原则,现在我们富裕了,我们就要批判这个"勤俭"观了,只有这样人们才舍得花钱,只有大把花钱才能创造拉动内需,才能创造国内市场。他说得振振有辞。  相似文献   

15.
<正>3月15日,第四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中国代表团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共同发布声明,中国成为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主办国。声明说,今年世界环境日将聚焦"空气污染"主题,主场活动将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示,通过主办2019年世界环境日活动,中国将向世界展示在实现清洁环境道路上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16.
喀纳斯之旅     
有人说:"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不到喀纳斯不知道世界有多美。"这话一点儿也不假。从地图上看,谜一样的喀纳斯,处在中国版图雄鸡形状的鸡尾巴尖上,背靠阿尔泰山脉,与蒙古、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三国交界。喀纳斯,在蒙古语里是"美丽而神秘"的意思,属国家级自然保  相似文献   

17.
17年前,《中国环境报》初次举办“世界环境日”征文活动,我的短篇小说获得一等奖。现在说这事儿干嘛呢?只因为我重视环境文学奖。今天又与黄宗英、雷加、袁鹰等老作家一同获得“首届全国环境文学发展贡献奖”,不但高兴,心情还有点激动。因为环境文学是个全新的领域。不是说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吗?我看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  相似文献   

18.
莫华伦是华人世界数一数二的男高音歌唱家,这次他专程从国外赶来参加中国环境文化节开幕式,用实际行动证明,他是环保的“粉丝”。在赛特酒店大堂的咖啡馆里,莫华伦穿着款式普通的衣服,安静地坐在那里喝着可乐,和舞台上光彩夺目的形象判若两人。“甲丁一跟我说,要请我来参加一个  相似文献   

19.
<正>环境保护部新闻发言人陶德田2011年4月12日向媒体通报2011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主题旨在唤起社会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强调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理念和公众参与,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要闻     
视野全球幸福、环保指数排名中国排20英国"新经济基金"4日公布最新的《幸福星球报告》说,哥斯达黎加荣膺世界最幸福、最环保的国家,拉丁美洲国家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