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直流电和电解液循环条件下,浓度低于1克/升的苯酚、邻甲酚、间甲酚,2,3—二甲酚、3,4—二甲酚,间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溶液可在填充床二氧化铅电极上氧化。考察了应用电流和起始浓度对氧化程度随时间变化的影响。按氧化的容易程度观测到的顺序为;苯酚>2,3—二甲酚>间苯二酚>间甲酚>3,4—二甲酚>邻甲酚。虽然酚类物质大部分被破坏,但苯醌和氢醌等有机降解产物仍留在溶液中。据证实,在五种单元酚混合液中,被破坏的酚类物质达96%,BOD 减少50%,而总有机碳只减少22%。  相似文献   

2.
厌氧法处理有机废水的优点是:(1)消耗能量少;(2)能回收有用的甲烷气;(3)污泥产量少。然而,对于COD浓度低于3000毫克/升的有机废水,若采用传统的悬浮态厌氧处理工艺,则由于不能维持较长的泥龄,即不能维持较高的污泥浓度,致使厌氧处理难以应用。厌氧法处理中等浓度有机废水的关键是采取措施截留污泥以提高反应器内污泥浓度,从而研究采用了厌氧过滤、厌氧生物流化床和上流式厌氧污泥床等新工艺。本文简单介绍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处理上海汽水厂葡萄糖车间废水的试验情况和初步结果。一、试验装置上海汽水厂葡萄糖车间废水主要含葡萄糖,其COD平均浓度为2200毫克/升。实验流程如图1。污泥床反应器的直径为100毫米,  相似文献   

3.
重点研究了厌氧-缺氧-预曝气-移动床生物膜(A1-A2-O-MBBR)组合工艺对焦化废水中特征有机污染物——苯酚、对甲酚、苯胺、邻甲酚、吲哚、喹啉和2,4-二甲酚的降解情况.结果发现,进水中苯酚、对甲酚、苯胺、邻甲酚、吲哚、喹啉和2,4-二甲酚的含量分别为48.68、25.53、11.70、8.46、8.02、5.33和1.26mg·mL-1,约占有机物总量的70.0%;经厌氧处理后,喹啉的去除率最高,达91.4%,苯酚和2,4-二甲酚的去除率为30.0%~40.0%,苯胺、邻甲酚、对甲酚和吲哚的去除率为20.0%~30.0%,并且厌氧出水的色度降低约55.0%;缺氧反硝化对有机物的降解或转化有重要作用,苯胺、喹啉和吲哚经缺氧处理后未检测到,苯酚、对甲酚和邻甲酚的去除率分别为93.3%、86.8%和81.7%,但2,4-二甲酚浓度却从0.13mg·mL-1增加到0.21mg·mL-1;而经预曝气处理后,苯酚、邻甲酚、对甲酚和2,4-二甲酚未检测到,MBBR反应器主要进行硝化反应,整个系统出水氨氮小于1.0mg·mL-1.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波茨坦短芽孢杆菌降解间甲酚的特性及双底物体系中苯酚和间甲酚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波茨坦短芽孢杆菌能在72 h内降解400 mg/L的间甲酚,但其降解间甲酚的能力低于苯酚,拟合的Haldane方程各动力学参数为:μ_(max)=0.226 h~(-1),K_s=18.19 mg/L,K_i=130.12 mg/L。在苯酚-间甲酚体系中,苯酚抑制间甲酚的降解,同样间甲酚也抑制苯酚的降解;但是低浓度苯酚能促进间甲酚的降解,苯酚浓度150~300 mg/L时,能促进200 mg/L间甲酚的降解,苯酚200 mg/L时,间甲酚降解速率最快;动力学参数表明间甲酚对苯酚降解的抑制要强于苯酚对间甲酚降解的抑制。酶活测定表明,苯酚和间甲酚降解都遵循邻位降解途径:生成(取代的)邻苯二酚,然后在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作用下邻位开环裂解。  相似文献   

5.
国外动态     
最近,加拿大研制成功了一种高效率组合式厌氧消化器。它能够承受和处理高浓度有机废弃物。(平均COD——11000毫克/升,平均BOD——5000毫克/升,平均SS——6000毫克/升)该消化处理系统分为两部分:大容量发酵(简称BVF)和平流式厌氧过滤(简称HAF)。试验用的组合式消化过滤器用胶合板制成,呈长方形,长度为1025毫米,宽度为230毫米。在反应器中,水深是230毫米。在这里BVF部分的容量为42升,长度为795毫米。HAF部分的容量为8升,长度为150毫米。出水区容量为4.2升,长度为80毫米。其中在HAF部分两侧都用金属丝网分隔,內放填充料,这些填充料是一些25~40毫米大小的石块(孔径=0.4)。这样当废水流入有孔挡板到金属丝网通过填充介质时,不会产生短流。在试验中整个消化处理系统不收集气体,所以  相似文献   

6.
介绍一种炼油厂污水处理流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燃料——润滑油型炼油厂污水中主要含油(原油、馏分油和润滑油)和溶解的有机物(脂肪酸、酚等)。其污水的平均指标为:PH—7·5;机械杂质—400毫克/升;含油—6000毫克/升,化学需氧量(COD)0-1800毫克O_2/升;生化需氧量5(BOD)—750毫克O_2/升;酚—850毫克/升。本文列举了各种处理方法的结果(见表1),以及污水处理的构筑物的优缺点。含油和机械杂质的污水局部处理的试验在  相似文献   

7.
焦化废水中有机物对厌氧微生物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焦化废水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有机物对厌氧微生物的抑制怍用。结果表明,焦化废水中对厌氧微生物有抑制作用的有机物主要有邻甲酚、间甲酚、3,4—二甲酚和间苯二酚等。  相似文献   

8.
对味精、土霉素及制霉素生产中排放高浓度混合有机污水,采用厌氧-好氧二段生物处理工艺,处理后能使COD_(cr)从3万毫克/升降至150一200毫克/升,BOD_5从1.5万毫克/升降至10毫克/升左右,  相似文献   

9.
日化工业在工艺设备的清洗、高低压泵的冷却、车间内冲洗时,产生大量含表面活性剂的废水。据我们调查的企业中,其废水排量一般在70—150[米~3/昼夜]范围内。废水中表而活性剂浓度从50到250[毫克/升]。这样,它们在废水中大大超过了送往生物净化的允许含量。除此以外,这些废水中还含有其他洗涤物成份(磷酸纳、碳酸纳等)。废水的pH处在8.3—9.6之间。其化学耗氧量从460—900[毫克/升],干余物为840—3750[毫克/升],磷酸盐含量为90—400[毫克/升],氯化物达50[毫克/升]。文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用苏联Byprtck的Xom—ck矿区含斜发沸石为60%的沸石)粒度为-2.5+1.25mm和-1.25+0.63mm)除去塔尔油和AHΠ(胺类扑收剂)而使污水净化。处理含稀有金属矿石排放的工业污水中,这两种物质的含量在5—20毫克/升范围内波动。按工业卫生标准规定,排放的AHΠ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05毫克/升,塔尔油为0.2毫克/升。为了弄清吸附作用的基本规律和最佳制度,曾对人工配置的AHΠ和塔尔油溶液及实际排放污水都作了试验研究。对浓度为5、10、15、30毫克/升的胺类和塔尔油的单组分和二元组分的人工污水进行了静止状态下的实验。表1列出了含胺类20毫克/升的人工污水净化时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一、概述浙江省美术地毯厂是一家主要生产出国地由表1可以看出洗毛废水的浓度最高,水量占全部废水的比重较大;而在四个洗毛水槽中,第一槽的 COD_(Cr)为10000~12000毫克/升,第二槽的 COD_(Cr)为20000毫克/升左右;第三槽COD_(Cr)为2000~2500毫克/升,第四槽 COD_(Cr)仅700毫克/升。由此说明洗毛废水的重点是  相似文献   

12.
苯酚对厌氧颗粒污泥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马小云  万金泉 《环境科学》2011,32(5):1402-1406
通过改变苯酚的浓度,研究厌氧颗粒污泥的产甲烷比活性(SMA)、胞外多聚物(EPS)产生量和组分多糖、蛋白质以及辅酶F420的变化情况,以明确苯酚对厌氧颗粒污泥的毒性作用影响,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了不同浓度苯酚作用对EPS分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浓度<100 mg/L时,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影响很小,污泥的产甲烷活性、辅...  相似文献   

13.
不同原料厌氧发酵及其微生物种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PCR-DGGE技术,对以鸡粪、猪粪、牛粪、秸秆为发酵原料的发酵体系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发酵不同时间取样,进行了日产甲烷量、日产甲烷浓度的变化分析和DGGE分析.结果表明,日产甲烷量整体趋势为猪粪>鸡粪>秸秆>牛粪,日平均产甲烷量分别为2.67、2.24、0.99、0.49L;猪粪、鸡粪、秸秆的日产甲烷浓度在整个发酵周期大多可维持在50%以上,牛粪的日产甲烷浓度大部分时间低于30%;细菌的优势菌群有拟杆菌属(Bacteroidetes)、密螺旋体属(Treponema)、厌氧绳菌科(Anaerolineaceae)等,新增优势菌群有梭菌属(Clostridium)、脱硫叶菌属(Desulfobulbus)、毛螺旋菌科(Lachnospiraceae)、醋弧菌属(Acetivibrio);古菌的优势菌群有甲烷鬃菌属(Methanosaeta)、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甲烷八叠球菌目(Methanosarcinales),新增优势菌群有斯氏甲烷球菌属(Methanosphaera stadtmanae).  相似文献   

14.
单歧藻富集和降解烷基酚类化合物的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选择单歧藻(Tolypothrix)研究其对苯酚、邻甲酚、间甲酚和4-辛基酚的生物富集过程及生物降解动力学。5d内单歧藻的生长经历了停滞期、对数期、静止期3个阶段;苯酚、邻甲酚、间甲酚、4-辛基酚的生物富集因子(BCF)平均值为4 59,3 87,5 82,292 48,与KOW值线性相关;单歧藻平均每天降解苯酚、邻甲酚、间甲酚、4-辛基酚分别为2 54,3 17,1 84,0 16mg L;用新近提出的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其降解过程,得到它们的生物降解二次动力学常数K分别为0 386,0 500,0 254,0 023,K值由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决定并与分子量(M)线性相关,K=-0 003M+0 69,R=0 87,N=4。   相似文献   

15.
急性毒性的鉴别试验是用来自中试装置的溶剂精制液化煤(SRC—Ⅱ)的水可溶性部分(WSF)和下列三种参考生物来进行的;枝角类甲壳动物(Daphniarmagna),黑头轮口鲦(PimephalesPtomelas)和midgefly(Chironomutentans)的幼体。备用的WSF通常含有900—1100毫克总碳(TC)/升和700—800毫克染料可络合的酚类/升,以及浓度较低的菜烃,饱和烃和含氮化合物。在标准条件(温度20℃,pH7.3—8.2和硬度6.5—80毫克CaCO_3/升)下,以毫克TC/升的致死中浓度水平值为3.3(对水蜜),11.1(对里头软口绦)和13.7(对midge的幼体)。还在其他的水水质条件(温度10°或2.5℃,pH6.0或6.5,和硬度(?)180—20毫克CaCO_3/升)下查定了急性毒性。液化煤对水蚤科的毒性,在10℃下比在20℃或25℃下小。但另外两种生物的感性值没有仕么影响。所有三种生物,在硬水中都较不敏感。备用的WSF的化学成分是相似的,因此,所提出的温度,pH和硬度对大多数分成燃料组份的溶解度没有什么影响。因而来自液化煤的化学物质在淡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间歇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单一稀土元素镧(La3 )和铈(Ce3 )在不同浓度水平下对厌氧颗粒污泥活性及其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La3 和Ce3 对厌氧颗粒污泥比产甲烷活性有促进作用的浓度范围均为0.01~0.1 mg·L-1,促进作用浓度峰值均为0.05mg·L-1,最大促进百分比分别为10.35%和20.79%;La3 和Ce3 对SMA(比甲烷活性)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5mg·L-1和1000mg·L-1,La3 较易对污泥产生抑制作用.米-门方程可以用来描述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发酵阶段的动力学行为,稀土元素La3 和Ce3 投加至反应系统后,提高了甲烷发酵过程的动力学常数Vmax和半饱和常数Ks.  相似文献   

17.
企业的废水被选择为研究项目,其中包括一系列有机生产企业的废水。废水中含有40种以上的有机物质,并且,单独组分的浓度较低(0.01—20毫克/升)。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是350—450毫克/升。  相似文献   

18.
沼气基本上属于生物能的范畴,我们所说的沼气不是指天然沼气,而是人工沼气,所以,它是属于二次能源(即人工能源)。人工制取沼气的方法叫做厌氧消化(甲烷发酵),这是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利用甲烷细菌使有机物发酵而分解。人工制取沼气已有一百年的厉史,这并不是一  相似文献   

19.
在厌氧消化反应器中施加0.6V电压刺激,考察初始pH值(3,5,7,9,11)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初始pH值为9、厌氧消化至32d时,污泥挥发性固体有机物去除率为38.1%,甲烷产率为224mLCH4/g VS;同样的消化时间内,初始pH值为7的对照组,其挥发性固体有机物去除率为32.2%,甲烷产率仅为162mLCH4/g VS.调节初始pH值可加速污泥水解酸化过程,其中pH值为11时,水解酸化效果最好,比其他pH值条件下产生更多的挥发性脂肪酸(VFAs).在产酸高峰期,初始pH值为3、11时,乙酸和丁酸是主要产物;初始pH值为5、7、9时,主要产物是乙酸和丙酸.调节初始pH值能加速氨氮的释放,且pH值为酸性(3,5)时的氨氮浓度高于碱性条件下(9,11)的浓度.  相似文献   

20.
在中温(35±1)℃厌氧条件下,以葡萄糖为基质,采用间歇试验法,通过测定甲烷累积产量,研究了某污水处理厂进水中检出的2种甲基萘类有机化合物(1-甲基萘,2-甲基萘)的厌氧生物毒性,得到了相对产气活性随甲基萘浓度变化的趋势,并利用相对活性确定了反应时间为24、48、72、96和120 h 2种甲基萘产甲烷的50%相对抑制浓度,2种甲基萘在厌氧处理系统中最高可允许浓度分别为171.31、79.80 mg/L。结果表明,在厌氧环境中,2-甲基萘对厌氧污泥的毒性大于1-甲基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