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5月27日,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在首届“全球环境变化与应对机制”国际研讨会上表示,中国的全球变化基础研究从2010年起获得了巨大的投入支撑和进展,全球变化专项国家计划设计,每年投入高达3亿元。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废树脂的安全处理与处置是影响核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综述了国际上放射性废树脂处理与整备技术,如水泥固化、化学氧化、焚烧、超临界水氧化、超压处理等,从基本原理、技术特点、二次废物、减容比和应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明确了当前处理与整备技术的发展理念是实现“废物最小化”和废物处置长期稳定性。其中超临界水氧化、蒸汽重整、冷坩埚等新技术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分别指出了其所面临的问题和研究重点。最后,结合实际需要,提出了我国放射性废树脂处理与整备技术的发展思路和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环境》2017,(8)
<正>第二十五届国际核工程大会3日在上海开幕,主题为"核能——清洁、绿色、可靠的能源"。记者从会上获悉:中国核能已进入规模化发展新时期,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到8800万千瓦,包括第三代核电技术在内的科技创新成果已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正逐步成为世界核电的  相似文献   

4.
《环境》2007,(9):6-6
近日,由中广核集团所属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等八家核电科研单位发起,向国家科技部申报的973计划项目"超临界水堆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研究",获国家科技部的批准.  相似文献   

5.
由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承担的“中国固体废物分级分类标准及技术研究”项目,日前被国家财政部和科技部列为2008年重点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洋浮式核电平台的水动力特征问题,从核电平台作业海况、设计选型和研究手段三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对比核电平台与陆地核电站差异,提出了浮式海洋核电平台万年一遇的极限海况计算标准。对比论证了多种平台类型与系泊方式,确定了适合我国渤海海域的平台载体类型、系泊方式。介绍了核电平台研究的技术手段,从数值模拟、原型观测与模型试验等三个方面对目前常用的核电平台水动力分析方法进行了概述,最后指出了浮式核动力平台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超临界二氧化碳环境下耐热材料的抗腐蚀性能,重点阐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温度、压力、杂质气体H2O和含硫气体对耐热材料腐蚀行为及抗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论述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关键高温部件材料选型及其腐蚀机理研究。最后介绍了耐热材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腐蚀机理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6,22(4):59-59
上海清洁能源研究与产业促进中心日前在上海闵行紫竹科技园成立。“能源中心”聚集了上海能源技术研究的优势力量,包括上海航天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华谊集团、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共同组建成立能源领域的“太阳能技术研究”、“风力发电技术研究”、“燃料电池汽车联合研究”、“洁净煤技术研究”、“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究”五个研究室,力求在政府部门协调引导下,改善上海在清洁能源方面科技力量较分散的状况,推进清洁能源技术研发创新体系的构建,进一步加快上海清洁能源和能源清洁利用的科技研发、技术推广、产业发展的步伐。新成立的上海清洁能源研究与产业促进中心,今后将以多学科、多领域技术整合为特色,瞄准国际前沿开展能源应用基础和攻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水氧化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统昌  林洁 《交通环保》2001,22(6):32-34
论述了超临界水的特性,超临界水氧化法的特点、工艺流程,着重阐述了超临界水氧化法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并指出了目前超临界水氧化法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由科技部组织实施的农产品深加工重大科技专项“双低油菜籽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课题组,围绕以油脚等废弃油脂开发生物柴油转化技术进行了联合攻关,日前取得重大技术进展。  相似文献   

11.
《环境》2017,(12)
<正>11月16日,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中广核携华龙一号、和睦系统以及核电机器人精彩亮相。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一行参观了中广核展台,听取了中广核副总经理束国刚关于"华龙一号"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汇报。作为科技部部长,万钢历来关注我国核电事业的发  相似文献   

12.
《环境》2007,(10):8-8
日前,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分别与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公司、上海重工集团、北京广利核工程有限公司和国内阀门骨干企业在大连签订了核电装备共七个供货合同或联合开发协议,涉及合同金额约130亿人民币,这标志着中广核集团在核电装备自主化方面又迈出了实质性一步.  相似文献   

13.
难降解有机污水的超临界水氧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SCWO)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具有反应速率快、处理效果好、不形成二次污染和去除效率高等优点。文章介绍了超临界水的特性和国内对难降解有机污水的超临界氧化处理试验成效,反应系统材料腐蚀研究,催化剂开发研究,并指出了国内技术开发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甄子健,工学博士,多年从事汽车设计、制造相关技术创新工作。2001年开始参与科技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现任865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曾参加《“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可行性论证报告》、《“十一五”865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实施方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科技规划与政策的研究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5.
废水高级氧化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龙  王雅洁  杨成 《环境工程》2016,34(6):52-55
高级氧化技术具有无二次污染、独特的技术性及稳定性等优点受到广大研究者的青睐。对Fenton氧化法、臭氧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超声氧化法、超临界水氧化法及催化湿式氧化法等几种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同时,根据目前高级氧化技术开发、研究及应用的现状,展望了高级氧化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1)寻找新技术使氧化体系产生大量强氧化能力的自由基;2)在分析氧化体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究新型的催化剂、电极材料及可替代的反应溶液等;3)满足低成本、高效率的前提下,研发高端设备等。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记者从8月18日召开的全国环保科技大会获悉,迄今为止,我国资金投入总量最大的环境科研项目——“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已经成立,全面启动相关工作。“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由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组织实施,环保总局为组长单位,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教育部、  相似文献   

17.
海洋放射生态学是研究海洋中的放射性与海洋生物的个体、种群、群体乃至整个生态系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科学。它与核工程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其研究目的是发展核工程,保护生态系。 放射生态学的研究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放射生态学”一词产生于五十年代。一九四三年,当美国第一座反应堆——汉福德开始工作几个月之后,由于哥伦比亚河受污染,华盛顿大学便建立了应用渔业实验室,进行水生生物的辐射效应研究;一九四六年开始的比基尼  相似文献   

18.
闫茂成,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 员、引进优秀学者、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腐蚀 与防护学会土壤专委会委员。2005年毕业于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获工学博士学位;2007 年—2011年,先后在美国北达科他州立大学 涂料与聚合物系和俄亥俄大学腐蚀与多相流 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2年获金 属所“引进优秀学者”项目资助回所工作。 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土壤腐蚀、阴极保护、杂散电流干扰评估及控制 技术、远海岛礁环境材料耐久性防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近5年承担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重大研发计划子课题、留学回国 基金等项目,承担国家管网公司、中石油及中石化等企业研发课题15 项,同时参与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A类)——南海环境可持 续发展子课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以及海水拌养混凝土可行性子课 题,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高强度管线钢土壤腐蚀的关键影响因素 及机理研究”(2012—2016)以及国家材料环境腐蚀平台项目和科技 部基础条件平台项目。提出了红壤活性氧化铁氧化还原动态循环作用 下管线钢的腐蚀动力学机制,阐明了红壤高腐蚀性的根本原因;建立 了阴极保护管道动态直流干扰评价指标和判定方法体系;参与建成了 我国首个南海环境材料腐蚀试验基地,通过试验场投放20多种金属和 涂层材料,为解决远海建设中工程材料耐久性难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发表相关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45篇(其中第一和通讯作者21 篇);在相关英文出版物或专著中写有4个章节,国际会议文摘20多 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报告12次、专题报告2次;发明专利12项。 获美国腐蚀工程师学会(NACE)应用腐蚀技术创新一等奖1项;获国 内外期刊优秀论文奖3项。  相似文献   

19.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超临界流体的基本性质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和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工作原理,指出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和超临界水的特殊价值和优点,并详细讨论了超临界CO2萃取(SFE)技术和超临界水氧化(SCWO)技术的研究历程及其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与前景.  相似文献   

20.
2022年,法国电力公司(EDF)大量核电机组因一回路管道应力腐蚀开裂(SCC)问题而停堆检修,对法国甚至欧洲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针对该事件,在总结国内外核反应堆类似失效案例及材料老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反应堆不锈钢部件的SCC问题的机理、影响因素、抑制措施开展了分析,并结合我国核电机组服役时间逐渐延长,材料老化、设备失效问题日益突出的现状,提出我国核电运维改进措施,如优化残余应力、加强监督和检查,研发更有效的无损检测技术等。同时,探讨了我国在反应堆材料老化研究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