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24(1):117-118
自上世纪 50年代以来 ,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引发的地面沉降日益突出 ,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同时其在世界各地也日渐普遍 ,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际学术界对地面沉降问题极为重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深刻认识到地面沉降危害的严重性 ,并组织召开了一系列的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 ,自 1 96 9年至今已举办了 6届 ,对地面沉降的监测、研究与控制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2 0 0 5年 1 0月将在中国上海召开第七届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具体承办。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将为全世界地面沉降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地面沉降的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地面沉降是普遍的城市灾害和典型的缓慢积累型地质灾害。本文首次采用工程费用法,结合修正的人力资本法,定量评估了上海市由于地面沉降而修筑黄埔江、苏州河沿岸防汛墙的经济损失,估算了地面沉降造成码头、港口受淹、市区积水、桥梁净空减少等方面的经济损失。得出上海地面沉降的经济损失总额达508470.379万元,自1921年地面沉降以来每年的经济损失为7263.626万元。研究表明,控制地面沉降不仅具有积极的环境效益,更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第二届大陆地震国际会议是由中国国家地震局、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秘书处、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联合发起的,是我国响应“国际减灾十年”的一项活动,也是1982年在北京召开的“大陆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国际学术  相似文献   

4.
日本第3届国际防灾会议于1992年11月27日至30日在日本千叶召开。这次会议是由日本国际减灾十年总部、日本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和日本千叶县联合举办的。来自联合国、美国、中国等44个国家的9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交流减轻自然灾害的新思想、新经济,特别是关于防御台风、飓风和旋风方面的对策,讨论多灾国家之间的减灾知识合作问题。六位专家在大会上作了报告。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科技委主席Bruce先生作了题为国际  相似文献   

5.
上海粘土流变性质及地面沉降问题的初步研究(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一个新的粘-弹-塑性模型,并与以前其他研究者和模型作了比较,了分析试验结果时应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最后,对上海地面沉降问题作了粗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灾害地学背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必虎  彭加亮 《灾害学》1997,12(1):28-33
根据特征致灾因子的差异,将中国城市灾害类型大体上划分为沿海台风暴雨洪涝地面沉降型、北方干旱缺水风沙地面沉降型和南方洪涝渍害地面沉陷塌陷型等三大类型区。分别用上海、北京、武汉作为三种案例地区,讨论了以上三种城市灾害类型区的主要灾害及其地学背景。指出除了自然地理的因素外,人类在城市灾害致灾因素中也通过开采地下水、设计防洪排涝设施等行为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水利学会水力学专业委员会发起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全国第五届冰工程会议”于 2 0 0 3年 1 0月1 5-1 8日在大连理工大学召开。会议内容围绕湖河海冰与人类活动的各个方面 ,具体涉及冰力学机理、冰的材料性能、防冰的工程措施、实验研究与原型观测等。与会代表共 60人 ,分别来自包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设计、管理、出版行业以及企业的 1 7个单位 ,有 2 2位代表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有 3 5篇会议论文选登在《冰川冻土》2 0 0 3年 9月 (增刊 )上 ,作为这次会议论文集。所…  相似文献   

8.
1971年,联合国志愿人员组织正式成立,它的宗旨是动员具有献身精神并有一技之长的志愿人员,帮助发展中国家尽快实现其发展目标。1985年,第40届联大确定从1986年起,每年12月5日为“国际志愿人员日”。1994年12月5日,由共青团中央等单位发起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成立。中国志愿者也从此在全国各地展开了活动。  相似文献   

9.
PeterLumb教授是香港岩土工程界的先躯、教育家和奠基人。1998年12月他的去世是岩土工程界的重大损失。为了表扬他的贡献,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和香港工程师学会在1999年设立了名为“Lumb讲座”的杰出讲座系列。“Lumb讲座”系列由香港“Lumb讲座委员会”运作。每隔两年,一位国际杰出的岩土工程专家或学者被推选在香港作Lumb讲座。2 0 0 0年5月,加拿大N .R .Morgenstern教授被邀请为首届“Lumb讲座”的讲者,讲座题目为“岩土工程实践”,有5 0 0多人参加。第二届Lumb讲座由日本KenjiIshihara教授于2 0 0 2年10月2 4日在香港举行。KenjiIs…  相似文献   

10.
简讯     
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通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拟定于 2 0 0 5年 8月在三峡大学召开“第九届全国岩石动力学学术会议” ,会议主题 :“西部大开发建设中的岩石动力学问题” ,欢迎全国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科技工作者与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投稿并参加会议。会议主题·岩石动力学学科发展与展望·岩石动态力学性质与本构关系·岩石和岩体中应力波的传播与衰减规律·岩石动态断裂机理与数值模拟·岩石动力学与防护工程·边坡动态稳定性分析·锚杆、锚索、土钉抗动载效应·岩石爆破与控制爆破技术·岩爆与冲击地压…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8月20-21日,第二届地震预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德国、日本、加拿大、韩国、印度尼西亚、亚美尼亚、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近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同探讨地震预警建设实践及应用问题。中国地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牛之俊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研究会联合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地震工程会议于1994年8月23日至26日在哈尔滨市举行。这次会议由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承办。270多位作者为本次会议撰写了150篇论文,全国各地教育、科研、设计、管理等部门50多个单位120多位教授、科研人员和工程师出席了会议。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建筑学会地震工程学术委员会联合召开全国地震工程会议的制度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第一届(1984)在上海、第二届(1987)在武汉、第三届(1990)在大连举行。此后,会期调整为每隔4年举行一次,与世界地震工程会议间隔相同,并安排在两次世界地震工程会议的中间。  相似文献   

13.
1 第7届加拿大地震工程会议将于1995年6月5日至7日在魁北克省蒙特利尔举行。 2 第3届岩土地震工程与土动力学最新进展国际会议将于1995年4月2日至7日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举行。  相似文献   

14.
前言     
<正>随着传统能源开采条件的复杂化以及新能源的广泛开发与应用,与能源相关的岩土工程问题不断涌现出来。如何解决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问题是广大工程研究和技术人员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崭新的能源岩土研究领域,2009年瑞士、2012年英国分别编制了能源桩设计相关技术规程,这也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两部能源桩相关技术规程。2013年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18届国际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上,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ISSMGE)新成立TC308:  相似文献   

15.
<正>2017年11月5日,中国地震局第八届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国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审议通过了第八届科技委的章程,听取了"国家地震科技创新工程"、"地震联合基金"、"汶川地震十周年国际会议专题概况"的报告,就报告和新一届科技委工作内容开展了交流咨询。郑国光代表中国地震局党组对新一届科技委提出了希望,一是希望科技委能够有更高的站位,  相似文献   

16.
《自然灾害学报》2006,15(3):75-75
第20届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国际学术会议将于2006年10月23-2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信息社会的科学数据与知识”。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和国际CODATA主席Shuichi Iwata教授共同担任会议指导委员会主席,由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际科学院组织(IAP:Inter Academy Panel on International Issues)联合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和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协办,由CODATA中国全国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  相似文献   

17.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25(1):114-115
“第二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是继2003年8月在上海同济大学举行的首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后的又一次学术盛会。本届学术论坛由河海大学主办,同济大学、法国里尔科技大学、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名古屋工业大学协办,2005年8月20~21日在中国南京召开。  相似文献   

18.
《民防苑》2011,(1)
2011年是国际森林年。这是在联合国2006年12月召开的第61届大会上确定的。其宗旨在于动员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以及社会团体和非政府组织,积极开展国际森林年活动,推进造林绿化和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森林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防灾博览》2014,(6):8-9
2014年11月14日,由中国地震局、中国国家航天局和意大利空间局联合主办的“中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第一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相关领域的100余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实施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工程对建设地震立体观测体系、探索地震孕育和发生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庆地区地面沉降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面沉降是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典型地质灾害之一.简要介绍了大庆地区的地质环境及地下水开采历史和现状,利用已有的资料对大庆地区由于地下水开采而引起的地面沉降量进行了预测,对其地面沉降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对进一步开展大庆地区地面沉降研究、国土资源整治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