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苯胺水溶液的电子束辐照降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苯胺类化合物中的苯胺为具体对象,进行了苯胺水溶液受到电子束辐照后的降解过程和特性研究,分别考察了吸收剂量、溶液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和过氧化氢加入量等因素对苯胺辐照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可以有效降解水溶液中的苯胺,当苯胺初始浓度为70 mg·L-1,吸收剂量为23.7 kGy时,苯胺降解率可达91%,COD去除率可达27%.过氧化氢的加入能够明显地提高苯胺的降解效果,COD去除率最高可达98%.溶液初始pH在2.0~11.0范围内,pH对苯胺的辐射降解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电子束辐照降解水体中磺胺间甲氧嘧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子束辐照初步探索了去除水体中磺胺间甲氧嘧啶(SMM)10mg/L的过程.研究了吸收剂量、自由基清除剂、无机盐等对辐照降解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和模拟计算,推测了降解机理和降解路径,并对降解产物进行了毒性评估.结果表明,当吸收剂量为3.0kGy时,去除率高于99%,辐照降解效率高.在辐照降解过程中,还原消除占主导作用.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碳酸根、硫酸根和硝酸根等无机阴离子在一定的程度上会抑制SMM的降解.根据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对降解产物的分析,结合高斯理论模拟,推断出9种可能的降解产物和相应的降解途径.费氏弧菌的毒性测试显示,辐照降解中间体毒性先升高后降低,在吸收剂量为2.0kGy达到最高值.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对氯霉素(CAP)在不同条件下的电子束辐照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可有效去除水中CAP,低浓度CAP在酸性条件下的辐照降解更为显著,且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通过添加不同的自由基清除剂,发现HO·在CAP降解中起关键作用,此外,CAP分子也会吸收辐照而发生分解.水中共存的阴离子和腐殖酸(HA)对CAP辐照降解均有抑制作用,这跟其与HO·的反应速率常数大小有关,并且反应速率越大,其抑制能力越强.CAP在去离子水中的去除率高于其他实际水体,但辐照剂量为4 k Gy时,污水厂污水过滤水和胶体浓缩液中的CAP也可分别去除89.1%和81.7%.利用GC-MS检测到辐照后溶液中有6种中间产物,主要是通过脱水、不对称中心断键和脱酰胺作用形成.此外,IC检测有Cl-、NO-3和NO-2的产生,并且TOC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说明部分CAP被矿化.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子加速器辐照研究了去除水体中金霉素(30mg/L)的过程,初步探索了剂量、不同气氛条件下叔丁醇的存在、pH值、无机阴离子等对去除效率的影响.然后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了降解机理和降解产物毒性.结果表明:电子束辐照能高效去除水体中的金霉素,且还原性粒子占主导作用;pH值为碱性时利于金霉素的去除;0.005mol/LCO32-、SO42-、NO3-或Cl-的存在能促进其去除.根据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HPLC-MS)对降解产物的分析,并结合理论计算推测出10种降解产物和相应的降解途径.之后的费氏弧菌毒理实验数据显示:降解后水样的生物毒性随着吸收剂量先增高后缓慢降低,但辐照5.0kGy后毒性依然较大.  相似文献   

5.
应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初步探索了水体中氧氟沙星的辐照降解影响条件及降解机理.对初始浓度为20mg/L的氧氟沙星水溶液进行了辐照降解研究,分别选取了0.5kGy,1.0kGy,2.0kGy,3.0kGy,5.0kGy共5个剂量组,以研究辐照吸收剂量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同时分别对氧氟沙星水溶液进行空气饱和(水合电子清除剂)、氮气饱和、添加0.005mol/L及0.05mol/L氯化钠、添加0.05mol/L叔丁醇(羟基自由基清除剂)、添加0.005mol/L碳酸钠、添加0.005mol/L硫酸钠等方法进行处理,以探究降解过程中辐照水体产生自由基对氧氟沙星降解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以空气饱和进行处理,可提高氧氟沙星的降解率,辐照吸收剂量为2.0kGy时降解率可达99%.反之,加入氯化钠、叔丁醇和碳酸钠抑制了氧氟沙星的降解,加入硫酸钠则影响不大,表明羟基自由基在氧氟沙星降解中起关键作用.通过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对降解产物的分析鉴定,推测出了氧氟沙星的降解转化途径.  相似文献   

6.
电子束辐照技术作为一种新型高氧化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环保性能好等优点,其在化学污染物降解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在此简述了电子束辐照技术降解化学污染物的原理及特点,重点介绍了电子束辐照技术在食品中有害残留物;挥发性有机物、烟气等废气的净化;印染、浸金、苯胺类废水的辐照处理及固体污染物等化学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这一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造纸厂废水中2,3,7,8-PCDD/Fs的检测,分析了其在造纸厂废水中的浓度水平与特征,并将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前后废水中2,3,7,8-PCDD/Fs浓度水平进行对比,初步探讨了电子束辐照造纸废水中2,3,7,8-PCDD/Fs的可行性,降解机制以及降解率.结果表明,该造纸厂未经处理过的原水中2,3,7,8-PCDD/Fs浓度为239 pg·L-1,毒性当量浓度为41.0pg·L-1.通过用30 kGy和60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废水中2,3,7,8-PCDD/Fs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其降解率分别为5.27%和23.6%.  相似文献   

8.
电子束辐照是一项全新的废水处理技术,是环境工程与核技术应用交叉结合的产物,具有高效(处理时间短)、低碳(不使用药剂)、清洁(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独特优势,为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新技术.本文总结了作者在电子束辐照处理废水方面的研发历程、主要研究工作及进展.研究了电子束辐照难降解工业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特性及作用机理;研制了电子束辐照连续处理废水的辐照反应器,能够快速形成超薄水膜,并揭示了水膜的水流特性及电子束吸收剂量分布规律;针对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要求,发明了车载移动式电子束处理废水一体化装置;针对水处理对加速器的特殊要求,如高束流、环境潮湿、腐蚀等,研制出了废水处理专用电子加速器及成套装备,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工程应用.目前已建成了10多个电子束辐照废水处理工程,涉及到印染废水、化工废水、制药废水、医疗废水、酿造废水以及垃圾渗滤液、抗生素菌渣等处理.电子束辐照处理废水,不仅为废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拓展了核技术应用领域.利用辐照技术治理环境污染,正在形成新的环保产业,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9.
四溴双酚A的辐照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李杰  徐殿斗  徐刚  马玲玲  吴明红 《环境科学》2012,33(5):1587-1590
研究了甲醇-水溶液中四溴双酚A(TBBPA)的电子束辐照降解.通过测定辐照前后TBBPA的浓度变化来研究吸收剂量、初始浓度、pH、自由基清除剂对辐照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TBBPA在甲醇-水溶液的辐照降解是还原性逐步脱溴降解过程,自由电子在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降解反应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辐照剂量为10 kGy时,20 mg.L-1的TBBPA有91.6%发生脱溴降解,当向辐照体系充入氮气并且加入叔丁醇,可将TBBPA的降解效率提高到100%,或者调节辐照体系溶液的pH值至12,TBBPA的降解效率也可以达到100%.辐照降解是处理TBBPA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机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烟气净化技术。本文对该技术涉及的机理研究做了较全面的介绍,并对影响SO2和NOx脱除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Electron beam was successfully used for the degradation of 2-chlorophenol (2-CP) and 4-chlorophenol (4-CP) in aqueous solutions in this research. The effect of radiation dose on substrate degradation and dechlorination of solutions with concentration of 50mg/L was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pH and presence of oxygen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concentration of 2-CP and 4-CP remaining in solution after irradiation were measured by HPLC.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creased radiation dose led to increased degradation of the chlorophenols and increased CI^- yield. Deaeration was also found to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rate of degradation of chlorphenols in water while degradation and dechlodnation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 was lower than at low to neutral pH.  相似文献   

12.
Degradation of nitrobenzene in wastewater by γ-ray irradi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degradation of nitrobenzene(NB) by γ-ray irradiation was studied. The influences of dose rate and initial NB concentra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s. At a dose rate of 55 Gy/min, the degradation kinetics was pseudo-first-order at NB concentrations from 0.2 mmol/L to 4.0 mmol/L. At an initial NB concentration of 0.8 mmol/L, the degradation of NB at various dose rates also followed pseudo-first-order kinetics. Dissolved oxygen was found to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NB degradation. The degradation products were identified as nitrophenol,nitrosobenzene, and hydroquinone, and so on. Based on the product analysis, possible degradation pathways of nitrobenzene we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3.
二价铁催化过碳酸钠处理水中乙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II)催化过碳酸钠(SPC)体系处理水溶液中的乙苯(EB),考察c(SPC)、c(Fe(II))、阴离子浓度、天然有机物(NOM)以及溶液初始pH值对EB降解效果的影响,并确定EB降解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自由基.结果表明,对于浓度为1mmol/L的EB溶液,c(SPC)、c(Fe(II))均为12mmol/L时,20min内EB可被完全去除; Cl-、HCO3-、NOM的存在均会抑制EB降解,SO42-和NO3-对EB降解无影响;溶液初始pH值(pH3.00~11.00) 越高,EB去除率越低,但当pH=9时,降解效果仍很显著,表明该体系能够在较宽pH值范围内高效降解水溶液中EB;自由基探针试验证实体系中存在·OH和O2·-,自由基清扫试验表明·OH对EB降解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降解水体中的罗丹明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辉光放电电解等离子体(GDEP)对模拟染料废水罗丹明B(RhB)的降解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发射光谱法测定了GDEP产生的活性粒子,采用紫外光谱分析了放电电压、溶液浓度、pH、Fe~(2+)等对RhB脱色率的影响,并用电导率仪和酸度计测定了降解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和pH的变化,同时结合红外光谱粗略探讨了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在最佳电压为600 V和放电60 min时,200 m L 20 mg·L~(-1)RhB的脱色率可达95.4%,降解过程符合动力学准一级反应;降解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先增大后减小,溶液的pH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说明在放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带电离子及酸性中间产物;加入0.03 mmol的Fe~(2+)对RhB的降解有催化作用,在pH=3.19条件下,放电5 min可使RhB的脱色率达到98.3%;羟基自由基(·OH)对RhB的降解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中残留的抗生素药物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受到极大关注。研究了臭氧对水中磺胺嘧啶(SD)的降解,考察了溶液pH、臭氧浓度和HC O 3 - 投加量对臭氧降解SD的影响,并对其降解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初始pH、臭氧浓度及HC O 3 - 均对臭氧氧化降解SD过程造成影响,提高pH、增加臭氧浓度和HC O 3 - 投加量均能提高SD降解速率;在SD浓度为30 mg/L、初始pH为9.14、臭氧浓度为10.0 mg/L、HC O 3 - 投加量为100 mg/L时,反应30 min后SD基本被去除,120 min后SD的最终矿化率为39.44%;臭氧降解SD过程基本符合伪一级动力学模型。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臭氧氧化SD过程中,生成中间产物对氨基苯磺酸(C6H7NO3S),经臭氧进一步氧化分解,最终矿化生成C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