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海洋气溶胶中痕量元素的溶解度对于精确评估大气输送量及痕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文献报道的气溶胶中痕量元素溶解度的变化范围很大,除气溶胶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迁移过程中受大气过程的影响外,不同的采样和提取方法对结果引入的差异不容忽视。对于痕量元素含量较低的海洋气溶胶,这一问题更为突出,不仅影响各研究结果之间的可比性,也不利于数据的解读。为此,"痕量元素及其同位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GEOTRACES)国际海洋研究计划在2008年发起了国际气溶胶采样及分析方法的互校实验。根据互校实验结果展开综述,从海洋气溶胶的采样器、采样膜、淋溶和消解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并给出海洋气溶胶采样和提取的最优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油标互校中标准曲线的斜率,相关系数和相应的工作量为参数,用综合评方法和加权评分法对互校工作做了评价,同时报道了全海网油标准物的互校结果。  相似文献   

3.
ICES(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于1988—1981年组织了原油、沉积物及海洋生物组织中烃类测定的第一次互校工作。当时对沉积物及组织的若干被测参数存在较大的争议,并且只有5个实验室报告了贻贝组织样品数据。为此,ICES海洋化学工作组组织了第二次测定海洋生物组织中烃类的互校工作。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IOC(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方法、标准、互校专家组参加了这次活动。24个国家的50个实验室参加了互校工作,其中22个实验室提交了紫外荧光法(?)当量数据;20个实验室提交了紫外荧光法阿拉伯轻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近年来全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网实验室间相互校准结果采用的评价方法,其中有绝对标准法和统计标准法,通过几年的应用认识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今后可根据互校的目的、项目和浓度有机地把绝对标准和统计标准结合制定合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即可根据“规范”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要求,按统计和质量管理要求制定互校中可接受结果限。  相似文献   

5.
应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环境实验室(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Environment Laboratories,IAEA-EL)国际互校样品进行了测定,并对沉积物中样品称量、消解过程、样品定容方式、标准溶液配置、标准曲线拟合等影响样品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定,评定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消解过程是影响分析准确度的最主要的因素。根据IAEA国际互校样评估报告,除未进行Z-Score评价的元素外,其余元素评定结果均为可接受。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述了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水中痕量金属的几种萃取浓缩方法,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比较分析,对络合剂、有机溶剂和缓冲剂的选择作了介绍,对干扰和防止污染等问题也作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标准物质在生物物质痕量元素分析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秀荣 《环境科学》1989,10(4):58-66
一、生物物质痕量元素分析的重要性 近20年来随着环境科学、医学、生物学、食品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生物物质痕量元素分析技术有了很大的进展。生物物质中痕量元素的分析结果具有较大的科学价值、经济效益和法律意义。所以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上曾多次举  相似文献   

8.
痕量金属的生物效应及其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二十年来,环境体系中的痕量金属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大的兴趣。分析大气、水、土壤和食品等环境样品中的痕量金属已成为环境分析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利用表格形式,对痕量金属的生物效应及其分析方法作一简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正> “痕量元素”(trace element)这一术语是一个时代产物,那时分析工作者只能用“痕量”来报道许多元素的测定结果。尽管早在1904年F.W.Clarke为了计算地壳岩石的平均组成,曾给“痕量”以0.01%值,但现在它的定量定义已不总是一致的了。待测元素赋存的对象不同,该元素的含量定义也在变化。例如,铝在水中是一种痕量元素,但它在大多数岩石中却是一种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1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是目前发展最为快速的痕量元素分析技术。ICP-MS能够提供极低的检出限、极宽的动态线性范围、干扰少、分析精度高,能够进行多种元素同时快速分析,能够和多种分析技术和样品处理方法相结合工作,因此具有很多优点。近年来在环境监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ICP-MS的基本原理,介绍其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分析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去除MIB、GEOSMIN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程度及原因.还介绍了臭氧、PAC去除痕量异味物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去除MIB、GEOSMIN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各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程度及原因。还介绍了臭氧、PAC去除痕量异味物质的机理。  相似文献   

13.
受沉积物粒度效应的影响,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引起的痕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往往受到掩盖或弱化。为剔除该效应的影响,本文基于沉积物的粒度频率分布,分析各粒级组分对痕量元素的贡献,从而推算出整个样品中受粒度效应控制的痕量元素含量;再将其从测量值中扣除,即可剔除粒度效应对痕量元素的影响。并将校正结果与地球化学法的归一化结果进行比对,探讨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及优势。  相似文献   

14.
痕量金属缺乏症引起的污泥丝状菌膨胀及其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简要描述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有机物降解及微生物增长对营养的需求的基础上,对由痕量金属缺乏症引起的污泥丝状菌膨胀问题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在处理过程中生长速率缓慢的丝状菌大量繁殖,而生长速率快速的絮凝微生物受到抑制的原因。本文还介绍了用补充痕量金属的方法成功地控制丝状性污泥膨胀的几个实例。  相似文献   

15.
毛细管GC-ECD测定环境样品中的PCBs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建立了毛细管柱GC-ECD测定海洋环境样品中的PCBs的分析方法,给出了PCBs和OCPs的Florisil柱层析的分离方式以及回收率,测定了国际互校样品和我国海洋环境样品中的PCBs。结果表明,本方法可用于海洋环境样品中PCBs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饮用水及地表水中痕量铝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雷 《环境科技》2005,18(Z1):102-103
通过对方法中的一些可能影响样品中元素Al吸收信号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提出用氘灯校背景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及地表水中的痕量铝,并给出最佳的仪器操作条件.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灵敏度高、共存元素干扰较少等优点.方法的检测限为0.009 mg/L,线性范围0.00~0.050 mg/L,回收率95.0%~110%,10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平均为5.0%,可以直接用于饮用水及地表水中痕量铝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痕量分析中的分析空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监测中许多项目的分析均属于痕量分析。在痕量分析中,样品的玷污是极易发生的。通常,把由玷污引起的正空白称为分析空白。一、分析空白在痕量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1.对准确度的影响分析空白往往对痕量分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理解锡林河流域水文循环过程,在2006~2008年锡林河主要径流期内13个河水断面(10个位于锡林河干流,3个位于3条支流)取得的248个水样,应用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进行了Al、As等20种痕量元素的分析测定,利用分析结果对流域内痕量元素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锡林河河水中痕量元素平均质量浓度大部分在0.1~10μg.L-1之间;大多数痕量元素浓度值介于大气降水和地下水之间,并且十分接近地下水浓度,说明地表水同时受大气降水和地下水补给并主要依靠地下水补给.时间上,地表水痕量元素年内、年际变化均不大,就年内而言,大部分元素浓度变化在4、5月较大,7、8月较小;大部分元素在2007年间浓度略小.在空间上,从上游到下游,大多数痕量元素浓度呈上升趋势,地下水的补给、河水的蒸发等造成了元素富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Hg进行了比较。该调查的结果表明,由于适当的制备和超净收集技术,使用UMAQL改型Mlc-B收集器进行仅湿沉降收集,可以提供真正无污染的Hg和痕量元素样品。现场空白中所含Hg和痕量金属平均仅为样品的1%以下。收集样品中汞的绝对平均偏差为8.1%,其它21种痕量金属为3.6%到14.1%。发现,对Hg的仅湿沉降收集在统计学上等同(a一。.05)于偶发事件中手工的收集(绝对平均差在9.8%),证明了自动仅湿沉卜料支术的适用性。图6表2参40(路红译路振山校)X85 9900656改装Model 425化学发光氮氧化物仪测定大气中NO一Nox一NOy/王会祥…(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  相似文献   

20.
PTR-MS在线监测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PTR-MS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痕量挥发性有机物在线检测技术,它测量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已经广泛应用在环境监测领域。文章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和装置结构,给出了一些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的例子,并对该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