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东部发达地区生态型城镇为例,构建由生态安全重要性、宜业空间适宜性和人居环境友好性3个要素层和12个子目标所组成的城镇空间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空间地理信息系统(GIS)来识别生态、生活和生产空间("三生"空间),在此基础上将"三生"空间作为空间发展引导区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空间分区结果表明:竹镇镇生态、生活、生产空间占比分别为27.16%、29.28%和43.56%;在生态空间保护上,要对重要山体、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水库、水生态廊道等生态资源划定生态安全红线;在生产空间开发上,要根据产业集群理念合理布局农业、工业、生态旅游业;在生活空间的建设上,要充分利用镇域河道、绿地等开敞空间构建绿色城镇格局。  相似文献   

2.
<正>自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后,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越发重要。目前说得很多的一句话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也是中央财政大力支持的重点方面。在过去的2016年,中央财政认真贯彻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及"绿色"发展理念,按照中央要求部署,从加大投入和制度建设两  相似文献   

3.
<正>为提高国家环境风险防控能力、保障公众健康,有序推进环境与健康工作,根据《环境保护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关精神和要求,环境保护部近日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环境与健康工作规划》(以下简  相似文献   

4.
以条件价值法为基础,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交易的供给与需求模型,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均衡点的变化,探讨影响生态补偿效果的影响因素,为生态补偿政策制定者提供参考意见。研究表明,社会贫富差距和"上游贫穷、下游富有"的区域贫富差距与生态补偿效果呈正相关关系;补偿方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偏好、补偿方对生态补偿效果期望值、受偿方替代工作的收入与生态补偿效果呈正相关关系;交易费用与生态补偿效果呈负相关关系。为此,建议政府通过选择贫富差距大的区域进行生态补偿、加强宣传、给受偿方创造替代工作、给予生态补偿政策支持等提高生态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对201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研究,并分析其时空分异.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变来看,长三角城市群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从空间特征来看,长三角城市群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具有集聚性,不同省份...  相似文献   

6.
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领域容错纠错制度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要求的应有之义,是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必要举措,是推动履职尽责制度落地的有效手段。研究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的容错纠错制度出台与执行现状,分析制度文本要素,发现免责认定不明晰、与追责部门合力不足、免责程序不完善是造成制度“出台易,执行难”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推进容错纠错制度在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中的有效运用,一是要推动免责认定有规可依,二是要谋求多元参与、协同推进的格局,三是要完善流程、健全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杭州,自然神秀,山水旖旎,左环西湖、富春江新安江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右抱千岛湖、大奇山、午潮山、富春江4个国家森林公园和天目山、清凉峰2个国家自然保护区,生态资源得天独厚;"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华环境奖"等桂冠先后花落杭州,使这里成为人人向往的"人间天堂".这是杭州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施"环境立市"战略和生态市建设,始终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姿态推进生态环保工作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正>8月23-25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2019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年会以"环保科技创新助力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题,生态环境部副部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润秋出席年会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态环境系统教学科研机构、产业界代表约3500人出席了开幕式。中  相似文献   

9.
刘倩  王彬 《环境污染与防治》2022,44(3):409-412,419
生态修复是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方式,或体现为民事法律责任,或体现为行政法律义务.作为民事法律责任的生态修复体现了以环境权为权源通过民事法律规范以司法途径救济生态环境损害的救济方式,作为行政法律义务的生态修复体现了"行政命令+行政处罚+代履行"的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方式.将生态修复作为民事法律责任是目前的主流做法,但将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0.
刍议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区域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长三角生态系统组分比例失调、结构缺损、功能丧失、环境容量萎缩等生态问题.湿地兼有自然"肾"、"肺"双功能.利用长三角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独特性和内在优势,加强湿地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恢复与生态重建,拓展环境容量,可保障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从地质地貌、自然史发展、自然经济学和区域发展等角度探讨了长三角地区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的现存价值和理论价值,分析讨论了长三角自然湿地、城市区湿地和农业区湿地的生态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7月初,浙江杭州的庆新天桥正式投入使用。就在当天,这座天桥意外成为"网红",网友们不惜使用"创新"、"生态"、"个性"、"人情味"来赞美它。80后小伙沈达亮就是这座生态天桥的主设计师,他说:"刚开始是想能不能做得更加有别样性一点,然后想着能不能做成整体公园、3D立体公园,再从这个出发的时候,我们希望边上都是树,以生态为主,那么我们的桥能不能也是以  相似文献   

12.
融合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多模型组合建模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形成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SDSS)为生态城市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方法和技术支持,对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数字生态"是综合应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全球定位、DSS、SDSS、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以数据平台、应用平台为框架,为生态管理、设计、建设的静态、动态、分析、决策等提供服务的技术系统,它是生态的数字化再现.探讨了"数字生态"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和功能,数据库和应用系统的设计,以及结合系统的人机交互系统,从而实现对生态城市发展模式的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3.
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是量化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最有效的手段,是保证生态文明各领域建设活动有效开展和落实的重要途径。以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为基础,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利益相关方"概念,并指出政府、企业、公众是主要利益相关方。分析了各主要利益相关方的定位、驱动力、利益关注点、权利、义务、沟通机制以及3者之间形成的复杂关系网。最后,结合各自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有的表现行为,分别设计了包含生态意识文明、生态行为文明、生态制度文明3层内涵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旨在促进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自查或评比,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各主要利益相关方的具体行为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生态省建设的不断深入和连续两轮"811"三年行动的扎实推进,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进入了冲刺"十一五"目标、谋划"十二五"规划的关键阶段.今后很长一个时期,继续保持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推动环境保护倒逼转型升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等三大任务依然艰巨.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城镇扩展及人类活动干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岸带生态安全。归纳了国内外海岸带生态安全的研究热点,国内主要集中在生态安全管理、评估、格局规划3个方面,国外学者侧重于研究海岸带综合管理、环境演化及灾害预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风险评价等方面。生态安全评估是实施生态环境管理与保护行动的基础工作,但国内外现有研究中对海岸带生态安全的评估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针对海岸带生态安全的特点,对比相关概念模型、评价方法的优缺点,采用指标重要值的方法确定了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估指标的重要性程度。最后,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框架模型,提出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估的指标体系框架,以期为海岸带生态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华北地区湿地通常处于缺水状态.当湿地分别为"资源型缺水"和"水质型缺水"时,目前常用的几种生态需水量估算方法的适用范围是不同的.水量平衡法是较通用的方法;而水量损失法和最低水位法主要适用于资源型缺水;物质平衡法和逐年环境改良法则主要应用于污染型缺水的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选取相应的估算方法.本文应用不同估算方法,对河北保定白洋淀湿地和北京顺义杨镇湿地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了估算,通过估算结果间的比较,反映出白洋淀湿地面临的污染问题更严重,而杨镇湿地更亟需解决的是资源型缺水问题,使其补偿措施更有针对性,能更好地协调人与湿地生态环境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传统生态浮岛在水质净化处理时存在浮水植物吸收污染物能力有限,深水处理效果不佳等问题。针对上述局限性,尝试将生态浮岛、活性炭纤维组件和曝气组件进行自由组合,形成"生态浮岛+"装置并用于黑臭水体净化处理。经过22d的处理,基于生态浮岛+活性炭纤维+曝气的"生态浮岛+"全组合装置对COD、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9%、50.2%和26.4%,而传统生态浮岛对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5%、39.2%、17.9%,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提升了13.4、11.0、8.5百分点。"生态浮岛+"利用颗粒物沉降、植物吸收、微生物降解以及活性炭纤维吸附等协同作用净化水质,可以适应不同水质、水深的水体,使用范围更广,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18.
<正>Health Effects of Pollutants and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Technology课题组简介学术带头人:李辉,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青年拔尖人才、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等。课题组依托上海大学"双一流大学"建设平台、"上海市重点学科"和"有机物复合污染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污染物自然衰减规律及趋势预测、复合污染的生态毒理与健康风险、区域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以东南亚国家缅甸的若开邦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饮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可行的安全保障对策。实地考察发现:水塘是缅甸若开邦农村地区主要的饮用水水源;然而,若开邦地处热带,雨季降雨量巨大且集中,旱季持续时间长,水分蒸发量较大,水塘水量时间分布极不均匀,导致该地区水塘旱季时供水严重不足;雨季水塘水浊度、色度偏高,旱季铝、锰、铁等离子有超标现象;水塘普遍缺少生态拦截和防护措施,亦疏于维护,不能有效地阻隔周边的面源污染,导致当地水塘水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村民生活习惯,提出了适于热带地区干湿强烈交替气候特点的"塘-沟-植被缓冲带"生态水塘方案。采用多级屏障手段发挥生态水塘系统对地表和亚表层径流的生态过滤效应,从而增加储水空间,扩大水源涵养容量,强化水体自净功能,再搭配低维护、低能耗的净水工艺,可从水量和水质2个方面保障当地饮用水安全。提出了小而美的生态净化技术,可为其他有类似饮用水问题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清水溪河流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通过分析清水溪流域18个采样点沉积物中典型重金属污染物Cd、Cr、Cu、Pb和Zn的含量,定量确定了清水溪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清水溪流域污染非常严重,上中游河段受到重金属的高强度污染,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因子为Zn,污染因子的高低顺序为:Zn>Cu>Cr>Cd>Pb;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平均值为255.58,清水溪处于高值潜在生态风险,且上中游河段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很高,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为Cd,潜在生态风险因子的大小顺序为:Cd>Cu>Cr>Zn>P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