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面分析了青藏高原东部藏族地区(简称藏东地区)农业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阐明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提出了该地区农业资源合理开发,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湖北贫困地区旅游开发优势及现实意义——以鄂西北地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鄂西北地区的襄樊市、十堰市和神农架林区为例,分析了该区的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旅游资源特征,旅游环境现状及其开发优势,阐述了贫困地区旅游开发规划对扶贫工作的促进作用和扶贫旅游的现实意义。本区的多数县市处于山地环境,地形崎岖,交通受到限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扶盆任务依然艰巨,本区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些资源的品位也很高,可以总括为“531优势”。即人文旅游资源的五大文化特点-楚国发祥地(楚文化),三国之源(三国文化),流放文化,道教文化,郧阳猿人(古人类文化),形成明显的锁定效应;自然旅游资源的三大品牌-纳入“世界自然保护区网”的神农架,在国内外有一定声誉的郧县恐龙蛋化石基地,正在规划的武当山国家级地质公园,一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的“隆中风景名胜区”,其资源环境优势在于,自然生态优美,环境污染轻,空气质量好,气候适宜,土特产品丰富,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并按照“PPT”战略实施扶贫计划,将有力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旅游资源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为单位,以2003年7月~2004年4月完成的全省旅游资源普查所确定的全省所有21 126个旅游资源单体为对象,分别对各地市旅游资源的数量(包括丰度和密度)、品质、组合状况等进行了综合评价及各地市间的横向比较。研究发现,环杭州湾旅游区的资源丰度最高,人文资源极为突出;金衢丽旅游区其次,自然旅游资源占明显优势;温台(温州,台州)沿海旅游区最低,但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比较平衡,自然景观相对突出。各地区所在地理区位特征存在一致性,各地市旅游资源丰度与密度的位次排序不一致。密度与丰度相比,位次上升最明显的是舟山、嘉兴、湖州;各地市旅游资源组合优势相对平衡,浙东、浙西南、杭州尤为突出;浙西、浙南、浙东及杭州市旅游资源的整体优势最为明显;环杭州湾旅游区旅游资源地区平均品质最高,温台沿海旅游区次之,金衢丽旅游区最低,且环杭州湾旅游区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最为集中,分布较均衡,温台沿海旅游区则显得很不平衡。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经济增长和扶贫政策之间的跨国证据,突出了区域差异和国家经验这两个层面上形成的促进共同发展的多样性。对亲贫式增长的定义表明经济增长和扶贫这两个发展战略之间可能存在一种权衡问题。跨国证据表明,平均收入增长率和低收入者的收入增长率之间关系的巨大差异性,使得扶贫战略完全基于经济增长政策的论断存在争议。持续的快速增长显然有益于贫困人口,但是,如果整体的快速经济增长伴随着收入分配的缓慢恶化,这对贫困人口的福利比对经济增长影响更大。如果一国总体处于低增长环境,那么经济增长将难以获得贫困人口的支持。同时面向经济增长和旨在明确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的混合策略被证明在实现持续减贫中可能是最为成功的。研究认为,在中国长期高速经济增长的支撑下,少数民族地区在收入改善和贫困人口数量显著减少方面取得了另世人瞩目的成就,为促进经济增长的倡导者和干预式扶贫的拥护者提供了实践支持。然而,普适的经济增长有利于贫困人口,但不会以相同的程度发生在少数民族地区。显然,一项公共政策更关注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但也同时必须关注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收益是否会反映在提供贫困人口收入和贫困人口不可能轻易放弃的福祉上。针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最有效的发展政策,是那些主张共同发展和利用公共政策创造增长的战略,同时还有利于贫困人口的共同参与,以确保他们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增长的受益者。自然资源收益管理,原生态农产品开发和区域经济带建设被列为促进这种增长战略实施的三个最有前途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庐山旅游气候资源优势评价及深度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气候资源是旅游事业开发中极为重要的资源之一。分析和评价了庐山旅游气候资源的特点和优势,指出庐山具有适宜的气温,适中的湿度,丰沛的降水,类型多样的气象景观,并且还有较长的适宜旅游期等资源优势。据此提出了开发四季旅游和度假旅游,建设世界别墅公园和大自然花园的构想,以期能充分发挥庐山风景区的旅游气候资源优势,使风景区保护与资源利用、旅游开发相协调,同时又利于实现风景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南岭山区传统聚落景观资源及其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岭山区的乡村传统聚落,经特定历史地理环境的演进和发展,以其特有的景观美学价值、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科学实用价值的完美结合,而成为极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由于古代南岭山区复杂地理环境的隔绝机制和移民们一直恪守着祖宗留下的遗风,其聚落景观至今得以大量保存而成为极富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为促进南岭山区21世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应将这一丰富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列入议事日程。但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并坚持突出重点,择优开发;因地制宜,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旅游开发与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协调;保护与利用并重等开发原则。 相似文献
7.
农业开发活动属于自然资源开发 ,一切开发过程都牵动生态系统 ,但农业开发类型多 ,开发区域不同 ,对生态环境影响不同。本文论述了农业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并提出了我国可持续农业开发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目标下农户生计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生计是农业文化遗产认定标准之一,也是影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键因素,在贫困地区,遗产保护与农户脱贫的两难困境更为突出。本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理论和分析框架,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为案例区域,通过生计资本指标体系构建和量化,对比分析了不同生计途径农户的生计状况。评估结果发现,农户的生计资本均值为2.312,生计资本处于匮乏状态,金融资本值最低,而文化资本值最高。从事农业和打工是当前农户的主要生计途径,旅游接待成为生计拓展的重要形式。三类农户生计资本值和家庭年均收入排序相同,都表现为旅游接待户打工兼业户纯农业户,纯农业户的生计状况最差。从单项生计资本看,旅游接待户和打工兼业户的人力资本显著高于纯农业户,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比较中,旅游接待户显著高于其他两类农户,说明人力资本越丰富的农户越可能倾向于兼业,农户开展旅游接待需要较高的物质和金融资本作为基础。这意味着,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要大力提高农户的农业经营收益,延长农业的价值链和产业链,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开展旅游接待培训,从人力、金融等多方面改善农户生计资本状况,实现生计途径拓展。 相似文献
9.
川西地区水能资源优势、开发障碍及战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方一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11(2):123-127
川西地区包括甘改,阿坝,凉山,雅安,攀枝花,乐山和眉山七个州市。金沙江水电基地,雅砻江水电基地和大渡河水是基地集中分布该区域,是长江上游水能资源富集区的核心。从水系和行政区方面分析该地区水能资源分布状况,国际国内比较优势,开发利用水平,管理体制,丰枯矛盾和资金短缺等。最后提出以溪落渡,向家坝,瀑布沟和独松电站为主的开发重点;华东,西北市场开发为主的市场开拓战略方向;四川电网与华东,西北电网的联网建设,以电代柴保生态的战略;规范集资办电的投融资制度,实行项目资本金制度,明晰产权关系,进行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改制方向和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0.
贵州喀斯特地区旅游资源的变异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殷红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9,9(2):68-72
喀斯特景观与民族文化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在促进喀斯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环境的损耗和地方特色的消失,旅游资源变异现象普遍发生。文中分析了资源变异的几种情况,并指出控制资源变异,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厘清喀斯特地区非遗分布的空间格局有利于盘点资源现状,客观了解区域文化产生过程,以提高非遗的管理、保护与开发水平.基于地理学空间视角,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贵州9个地州市102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结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型结构层次分明,民俗类数量最多,曲艺、传统医药与传统美术类相对稀缺;(2)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不均衡,以贵阳市和黔东南州为双核心,中部和东部集聚明显,西部地区分布较少;(3)贵州省近90%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分布在海拔1400 m以下的喀斯特低山、中低山区域,曲艺类占比最高,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技艺两类分布与主要河流流域拟合较好,民间文学类与明清时期主要交通干线空间分布关联较高;(4)地形地貌、水系、文化、交通、经济等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喀斯特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s Tourism in a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Pilot Site: a Case Study in Chi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 (GIAHS) is a wide program to promote the 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of such systems and their associated landscapes, biodiversity, knowledge systems and cultures. Rice-Fish Systems (RFS) in Longxian village of China, as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system, was selected as one of the five pilot sites of GIAHS in 2005. Researchers have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dynamic conser-vation and adaptive management of RFS because it is under severe threats fro... 相似文献
13.
Xu Lin Li Yu Wang Lili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英文版)》2007,5(3):43-50
The paper took the human-land relations as a basic point, and the theories of tourism industry syste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guidance, with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Gannan) as the case study area. From microcosmic and macroscopic viewpoints, the author carded out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evaluation to th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n the comprehensiv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pattern of Ganna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have restricte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ade Gannan to become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periphery minority areas in Northwest China. Tourism development of Gannan is at the primary phas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industry chain and low economic efficiency. 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transform the way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ourism industry from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to the patter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imultaneously, Gannan's natural, national and religious culture makes Gannan a broad prospect on the comprehensive tourism development. Gannan should choose the comprehensive tourism industry as its scientific pattern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mote harmonious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alleviate the human-land contradictory, and realize dual goals in terms of ecology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For Gannan and the similar areas in China, studie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ourism have extremely important strategic sense with respect to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paper took the human-land relations as a basic point, and the theories of tourism industry syste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the guidance, with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Gannan) as the case study area. From microcosmic and macroscopic viewpoints, the author carried out function orientation and evaluation to th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n the comprehensive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pattern of Ganna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agi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traditional economic growth pattern have restricted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made Gannan to become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periphery minority areas in Northwest China. Tourism development of Gannan is at the primary phas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 industry chain and low economic efficiency. 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transform the way of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ourism industry from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to the patter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imultaneously, Gannan's natural, national and religious culture makes Gannan a broad prospect on the comprehensive tourism development. Gannan should choose the comprehensive tourism industry as its scientific pattern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mote harmonious soci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alleviate the human-land contradictory, and realize dual goals in terms of ecology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al development. For Gannan and the similar areas in China, studies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tourism have extremely important strategic sense with respect to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相似文献
15.
丽江古城的旅游发展与水污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视旅游业为增加收入和多样化产业结构的捷径。本文中,丽江古城利用淡水资源作为景观用水发展旅游业。近年来。其旅游业快速发展并保持旺盛的增长态势,这种发展情况对优质淡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古城内水体水质却在下降。对水质恶化的原因和所造成的影响进行详细调查是根本解决目前这种水资源不可持续利用方式的前提和依据。调查结果表明。水质恶化主要是由于古城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不合理因素,如商铺、餐饮店和客栈数量的惫剧增加以及管理失效造成的,并对当地经济、居民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然后,提出了三条水资源管理措施以应对目前的水污染,促进丽江古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矿业遗迹保护研究--以浙江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源枯竭型矿业城市的经济转型问题是日前非常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矿区内存留的矿业遗迹,建立矿山公园,是该类矿业城市进行经济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之一。矿业遗迹是矿山公园的核心景观,探讨矿业遗迹保护的理论与实践,对矿山公园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以浙江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为例,对矿区内各类矿业遗迹进行科学全面的分类与等级评价.探讨矿业遗迹保护的理论与原则,提出保护模式及具体的保护措施。文中结合实例进行的矿业遗迹保护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探索研究。对我国矿业遗迹保护和矿山公园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Aiming at facilitating the research of urban tourism im- age positioning,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and abroad theories on urban tourism image and analyzes its significance for cities. With De... 相似文献
18.
农业贸易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贸易与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贸易政策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指导贸易政策的制定。是解决贸易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了解中国入世后一系列的农业政策调整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环境。对于新的政策决策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在总结贸易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步骤和方法的基础上。对农业贸易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进行讨论,并以河北省迁安市小麦种植业为例,进行农业贸易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例研究。由于农业贸易政策直接作用于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再通过农业生产经营等活动间接地影响环境质量状况。本文借助转移矩阵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宁夏盐池县生态保护政策对农户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生态保护政策能否真正起到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被农户在经济利益上所接受。盐池县的草原退化和沙漠化问题严重,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造成的。近年来盐池县采取了一系列的生态保护政策,并开始实行草原禁牧的政策,以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农户调查的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的生态保护政策并不成功。90%以上的农户仍然在草原上偷牧,禁牧使农户收入减少是导致该政策失败的根本原因。虽然农户的生态意识较为理性,但是目前的生态保护政策与农户经营行为之间至少存在两大矛盾:一是,生态效益长期性与农户追求短期效益的矛盾;二是,生态环境外部性与农户小农意识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喀斯特自然环境的垂直性导致了喀斯特地区的聚落存在垂直空间分布的现象.掌握喀斯特地貌区聚落的垂直分异规律对区域城镇规划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广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域,选取三个具代表性的典型地貌类型区,运用GIS相关软件和分析方法,通过对等高线数据的空间转换和与居民点数据的叠置等技术得到各个研究区的居民点在不同高程、坡度和坡向上的分布情况,依此分析喀斯特高原盆地区、高原山地区、高原峡谷区聚落的垂直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地貌类型区的聚落垂直分布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可循,且不同喀斯特地貌类型下的聚落有不同的垂直空间分布特点;喀斯特地区聚落垂直分异与区域喀斯特地貌密切相关,表现在地貌垂直空间差异越大,聚落垂直空间差异越大;并且,垂直性加剧了喀斯特聚落空间差异的复杂性.最后得出结论,垂直分异是喀斯特聚落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喀斯特地貌是形成喀斯特地区聚落垂直分异规律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