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一般都含有SO_2和NOx,传统的排烟脱硫脱氮技术,通常是对SO_2和NO_x分别进行控制,这在经济及技术上往往是不太合理的。近年来,研究及开发排烟脱硫氮的新技术甚多。其中电子束辐照法排烟脱硫脱氮工艺、效率高、能耗低、工艺简单且无二次污染。电子束辐照法净化烟气的工艺过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电子束福照加氨  相似文献   

2.
用电子束照射处理烟道气是同时脱除二氧化硫和NO_x最有效的方法。电子束处理法的步骤如下,往烟道气中添加少量氨;用电子束照射气体;NO_x和SO_2与NH_3反应生成铵盐;用干式静电沉积器或滤袋收集盐类。该法与习用方法比较有几个优点:(1)可同时脱除二氧化硫和NO_x;(2)过程简单,而且是干式,容易操作;(3)粒子的脱除率高;(4)投资和操作费用低;(5)烟道气不必再加热;(6)污染物和添加的氨生成的铵盐是一般农用肥料。为说明本法的特性,在一个炼铁厂中建造了一个中间试验工厂,其最大气体流量为10,000标米~3/小时(6000标英尺~3/分钟),当二氧化硫浓度200~2000ppm和NO_x浓度160~620ppm时的气体,脱除效率最高。根据10,000标米~3/小时的试验结果和电子束成本的估计,本法成本较湿式石灰/石灰石法约低40%。本文还阐述了SO_2和NO_x脱除的反应机理以及有关基础研究的某些结果。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的Ebara新近研究成功用电子束氨注入法除去燃料气中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此法的简单过程为:将热的燃料气冷却增湿,再用电子轰击,引起原子的离子化,然后与硫及氮相互作用生成酸.最后注入氨,形成铵盐,经分离作肥料使用.实验表明,该法能除去燃料气中90%以上的硫氧化物及氮氧化物.印第安纳州能源部在五个发电厂及三  相似文献   

4.
运用ISC3模型模拟电厂脱硫后的大气环境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美国ISC3模型对北京京丰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现状及采用电子束氨法烟气脱硫后的SO2和NOx排放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公司现状SO2排放的主要受影响地区在丰台西部和房山北部,石景山和门头沟南部局部地区也受到一定影响,对老城区的影响很小,SO2年均质量浓度最大值为6.10 μg/m\+3,占二级标准的10.2%,NOx的影响区域与SO2相似,年均质量浓度最大值为4.27 μg/m\+3,占二级标准的5.3%;采用电子束氨法脱硫技术后,燃煤含硫量分别为0.79%,2%和0.5%的情况下,SO2年均质量浓度最大值分别降到0.86,2.17,0.55 μg/m\+3,比现状降低了86%,64%,91%,NOx年均质量浓度最大值降到了3.42 μg/m3,比现状降低了20%.   相似文献   

5.
张慧明 《环境工程》1990,8(4):22-26
本文论述高效同时脱除烟气中SO_2和NO_x的干法洗涤——电子束辐照法的化学反应机理,工艺过程,电子束的产生及电子束加速器,以及电子束反应器。此外,对这种新技术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今后的研究任务,并展望了这种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
用窄脉冲电晕放电方法干脱除烟气中的SO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谦  宁成 《环境保护》1994,(3):17-20
采用窄脉冲电源和反应器以及模拟烟气,研究脉冲电晕对SO_2氧化脱除机理和规律.结果表明,正脉冲电晕对SO_2氧化很有效,其能量利用率为64.3g(SO_2)/kWh,烟气能耗为12.8×10~(-3)kWh/m~3;SO_2氧化量仅取决于SO_2吸收的电晕能量,与初始浓度无关;较低温度对SO_2氧化脱除效率的提高及能耗的降低有利;电晕可促进氨对SO_2的脱除;烟气湿度增加对SO_2氧化不利.脉冲电晕放电法于80年代中后期从电子束法发展而来,其脱硫脱硝机理与电子束法基本相同,两者主要区别是后者利用快速上升的窄脉冲电场加速而得到高能电子,形成非平衡等离子体状态,产生大量的活性粒子,而驱动离子的能耗极小,因而较前者能量利  相似文献   

7.
中国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在综述我国燃煤中小型锅炉和电站锅炉烟气脱硫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燃煤锅炉烟气脱硫技术的发展前景。分析结果指出: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锅炉烟气脱硫技术近期是以完善湿法脱硫技术为主,远期将大力发展干法脱硫技术;在电站锅炉烟气脱硫方面,规模较小的电站锅炉将以喷雾干燥法以主要发展方向,大型电站锅炉近期仍以湿式石灰石-石膏法为主,远期将大力发展电子束辐照氨法脱硫脱硝技术。  相似文献   

8.
电子束法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电子束烟气治理技术的发展和现状,介绍了电子束法脱除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SO2和NOx的机制,概述了上海原子核所在电子束烟气交化领域的研究情况和结果。  相似文献   

9.
电子束技术在环保方面的应用范围很广,曾经设计了一个实验室规模的电子束沉积器试验系统,以评价作为一种先进排放控制技术的电子束沉积作用。根据试验气溶胶和颗粒的条件详细描述了试验系统,包括沉积器、监测系统和数据加工系统的结构。该系统可用于结合SO_2、NO_x 和颗粒物的脱除。  相似文献   

10.
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制备热障涂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设备的主要组成、工作原理和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的结构特点,并重点论述了工件转速、工件温度、靶材蒸汽入射角度、工件表面的粗糙度、粘结层预氧化、改性粘结层和双层陶瓷层等对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热障涂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君杰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8):120-121,155
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方法很多,常规燃煤脱硫方法通常分为三种,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锅炉容量、燃烧设备类型、燃料种类、脱硫效率等,同时还须考虑电厂地理位置、副产品的利用等因素。本文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技术、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生石灰-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氨肥法脱硫技术、电子束烟气脱硫技术、NOXSO同时脱硫脱硝技术、SNOXOM脱硫脱硝技术等,分析各种脱硫技术的应用范围、脱硫效率和优缺点等,为火电厂选择燃煤烟气脱硫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刘书宇  吴明红  姜钦鹏 《环境科学》2012,33(5):1575-1578
铜绿微囊藻及其所产生的藻毒素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给水处理带来很大困难.利用直线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对铜绿微囊藻分别进行1、2、3、4和5 kGy的辐射,通过胞内毒素和胞外毒素的变化,分析了电子束辐射对藻细胞毒素产生和释放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5 kGy的辐射使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迅速大幅下降,对胞外毒素的去除率分别为76.9%、76.2%、76.2%和97.7%,表明电子束辐射对微囊藻毒素的降解作用.胞内毒素、胞外毒素与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拟合进一步证实电子束辐射抑制了胞内毒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电子束辐照是一项全新的废水处理技术,是环境工程与核技术应用交叉结合的产物,具有高效(处理时间短)、低碳(不使用药剂)、清洁(不产生二次污染)等独特优势,为难降解工业废水处理提供了新技术.本文总结了作者在电子束辐照处理废水方面的研发历程、主要研究工作及进展.研究了电子束辐照难降解工业废水中特征污染物的特性及作用机理;研制了电子束辐照连续处理废水的辐照反应器,能够快速形成超薄水膜,并揭示了水膜的水流特性及电子束吸收剂量分布规律;针对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要求,发明了车载移动式电子束处理废水一体化装置;针对水处理对加速器的特殊要求,如高束流、环境潮湿、腐蚀等,研制出了废水处理专用电子加速器及成套装备,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工程应用.目前已建成了10多个电子束辐照废水处理工程,涉及到印染废水、化工废水、制药废水、医疗废水、酿造废水以及垃圾渗滤液、抗生素菌渣等处理.电子束辐照处理废水,不仅为废水处理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也拓展了核技术应用领域.利用辐照技术治理环境污染,正在形成新的环保产业,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电子束烟气脱硫技术及工业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对电子束脱硫技术的工艺流程、工艺原理,以及影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脱除率主要因素的行为特征进行了概略性总结。通过对国内外典型工程实例的介绍,展示了电子束脱硫技术用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脱除的工程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5.
处理成都电厂200MW机组锅炉的30万Nm^3/h烟气。它是目前世界上已投入运行的处理烟气量最大的电子束脱硫装置。其脱硫率及脱硝率均超过80%及10%的设计值,各项运行消耗指标均低于设计值。处理过程为干洗,无废水废渣,副产品硫(硝)铵可用作化肥。该装置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简便,对烟气SO2浓度及烟气量的变化有较好的适应性和负荷跟踪性。烟气中残氨浓度及周围的辐射剂量低于国家标准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将含有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烟道气,通过≥3千伏/厘米的金属箔电极,以电子束辐照。由于电子束和补助电场的协同作用,使二氧化硫和一氧化化氮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微粒,而后使该微粒带电地附着于辐照室内在绝缘体上相对配置的电极群表面上,将微粒由电极表  相似文献   

17.
一般性问题     
X701X701 2U0刀义j26,电子束半干法烟气净化技术/张大欣…(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加1,2(3)一69一72环图X一4 电子束烟气净化技术由于能够同时脱除烟气中的502和NOx而得到世界各国环保界的重视。传统的电子束烟气净化技术在工业应用中存在能耗高、副产品豁结严重、工作可靠性低等问题。新型电子束半干法烟气净化技术解决了传统工艺在工业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较小的辐射剂量下获得更为趣想的烟气净化效果,提高了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是一项工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的环保技术。图2…  相似文献   

18.
核辐射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γ射线或电子束为基本手段的核辐射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除了其优良的消毒性能外,还可用于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以及环境难降解有毒有机物的处理,该文阐述了电子束辐照烟气脱硫、辐照处理工业废水、辐射降解,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等方面的研究应用,以及利用气溶胶强化电子束脱硫硝和对石油进行辐射脱硫的设想,并展望了这类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批培养试验和连续培养试验研究了基质性毒物(氨和亚硝酸)对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单独和联合抑制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分批培养时,氨和亚硝酸对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半抑制浓度及95%可信限分别为1670.3(1518.3~1832.4)mg·L~(-1)和565.3(239.0~916.3)mg·L~(-1),亚硝酸毒性大于氨;氨和亚硝酸对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联合抑制效应为独立作用,二者各自对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产生毒害.在中性环境和高浓度基质条件,高浓度的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会抑制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防止游离态基质浓度过高是解决基质自抑制的重要手段.连续培养时,随着氨浓度的上升,反应器效能和联氨含量基本稳定;随着亚硝酸浓度的上升,反应器效能急剧下降,联氨快速累积.基质亚硝酸对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抑制源于联氨脱氢步骤受阻,细胞能量代谢不畅,所积累的中间产物联氨作为抑制物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0.
烟道气和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NO_x),这些物质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公害。为消除大气的污染,目前正在进行用电子束法同时脱硫脱氮的系统研究。试验证明,某些粉末物质的存在,可使NO经电子束照射后氧化而生成的NO_2有效地被脱除,例如皂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