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根袋土培试验,研究了锌、镉单一及复合污染对重金属富集植物黑麦草生长、锌镉积累、根分泌物及根际Zn、Cd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锌镉共存下(8 mmol/kg Zn+2 mmol/kg Cd),黑麦草对锌、镉的吸收为协同效应;仅镉污染时(2 mmol/kg Cd),镉对植株吸收锌为抑制效应.黑麦草吸收的锌、镉主要集中在地上部,以锌、镉复合污染时植株地上部对锌、镉的富集量最大,分别达到3 108.72、73.97 mg/kg,具有作为土壤重金属锌、镉污染植物修复材料的潜力.根际的松结合态锌、镉(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结合态)含量大于其非根际的松结合态锌、镉含量.Cd污染和Zn、Cd复合污染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镉形态均以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结合态>残渣态>有机结合态.Zn污染及Zn、Cd复合污染根际和非根际土壤各锌形态以铁锰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残渣态>有机结合态>交换态,而Cd污染的根际和非根际的锌形态则以残渣态>铁锰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交换态.Zn、Cd污染促进了黑麦草根系氨基酸的分泌,降低了根际土壤的pH值,以Zn、Cd复合污染根际土壤氨基酸总量最大,分别为对照、Zn和Cd污染的1.95、1.54和1.40倍,根际土壤的pH值最低(5.18).根际氨基酸含量在重金属胁迫下明显增加,可能与黑麦草适应重金属胁迫有关.根际pH值高于非根际是根际Zn、Cd有效性大于非根际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陈铨荣  石英 《环境科学》1978,(3):4-7,32
镉是一种具白色光泽而富有延性的重金属。它与锌具有相类似的特性,因此,镉常以硫化物锌伴随生成闪锌矿。所以,在开采和冶炼锌矿时,有可能使大量的含镉废水造成外界环境的污染。同时,镉在工业上的用途也较广泛,如镀镉、易融镉合金、镉颜料等。  相似文献   

3.
凤眼莲中锌对镉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镉污染植物后,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降低,酶活性减弱,过氧化物同功酶带数目减少,光合、呼吸强度减弱,生物量降低,品质变差.环境中,单独一种元素的污染并不常见,复合污染更为普遍.镉、锌相互作用,国内外有过不少报道,但主要集中在吸收方面.我们试图通过研究加锌前后镉处理对凤眼莲叶绿素含量、乳酸脱氢酶活性、细胞膜透性以及对凤眼莲镉、锌含量和镉复合物含量影响的变化,从而从不同角度探讨镉、锌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改良剂对黄泥土镉锌复合污染修复效应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1  
徐明岗  张青  曾希柏 《环境科学》2007,28(6):1361-136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镉锌复合污染黄泥土中施用石灰、有机肥、海泡石对小油菜生物产量、镉锌吸收量、土壤中镉锌形态转化、pH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改良剂,小油菜(Brassica chinensis Linn)连种3季的生物产量都显著提高,对镉锌的吸收量降低,其中以石灰和有机肥配施的效果最好,增产170%以上;改良剂单施降低小油菜对镉锌的吸收以石灰的效果较好,海泡石的最差.这主要是因为施用改良剂后镉锌的交换态减少,而对作物有效性低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和残渣态增加,同时,pH也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小油菜对镉的吸收系数大于锌的吸收系数,说明镉在土壤中的移动性比锌大,施用石灰降低吸收系数的效果最好.石灰与有机肥配施能够显著提高镉锌复合污染黄泥土的修复效率,与对照相比,修复镉污染的效率提高13.5倍;修复锌污染的效率提高2.4倍.  相似文献   

5.
土壤重金属对白菜种子发芽与根伸长抑制的生态毒性效应   总被引:105,自引:9,他引:96  
测定了水溶液和4种土壤(红壤、草甸棕壤、暗棕壤和栗钙土)条件下,铜、锌、铅、镉单一污染对白菜种子发芽与根伸长的抑制率,以及暗棕壤条件下重金属的复合污染效应.结果表明,同一浓度下,重金属对白菜根伸长抑制率均明显大于对种子发芽抑制率.重金属在土壤中对白菜根伸长抑制效应明显低于其在水体中的抑制效应, 这表明土壤对重金属污染有重要的缓冲作用.铜、锌、铅、镉污染对白菜根伸长抑制率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氮含量显著负相关;但与土壤pH和土壤钾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铜、锌、铅、镉单一污染对白菜根伸长为刺激作用浓度下,复合污染即产生明显的协同作用,其结果使白菜根伸长的抑制效应阈值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两种能源草田间条件下对镉和锌的吸收累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大生物量能源草对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潜力如何还未知.本研究采用两种能源草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americanum×P.purpureum)和紫色象草(P.purpureum ‘Purple’)以及马蔺(Iris lactea var.chinensis)和镉的超累积植物遏蓝菜(Noccaea caerulescens)为对照,在镉污染农田上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狼尾草的地上部生物量最大,分别是遏蓝菜和马蔺的126和36倍,与紫色象草地上部生物量无显著差异.遏蓝菜地上部和根部中镉和锌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植物.马蔺地上部和根部的锌含量最小,而镉含量显著大于紫色象草和杂交狼尾草(P<0.05).虽然地上部和根部的镉含量显著小于马蔺和超累积植物遏蓝菜,紫色象草地上部中镉和锌的累积量最大,镉累积量分别是马蔺和遏蓝菜的7.0和4.1倍,锌累积量分别是马蔺和遏蓝菜的41和11倍(P<0.05).杂交狼尾草地上部镉和锌的累积量略低于紫色象草.遏蓝菜的地上部中镉和锌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其体内镉和锌的转移系数均大于1,可用于提取修复镉锌复合污染土壤;马蔺根部镉富集系数大于1,其体内镉的转移系数小于1,可用于稳定修复镉污染土壤;紫色象草根部锌富集系数大于1,其体内锌的转移系数小于1,可用于稳定修复锌污染土壤.田间条件下,由于大的生物量,紫色象草和杂交狼尾草表现出较强的土壤镉和锌的提取去除潜力,且可产生经济效益,应用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7.
镉对环境的污染国外已有大量报道,国内也做了许多工作.但关于镉的区域平衡和环境容量的分析,却报道很少.本文主要结合北京东南郊镉污染的调查研究,就镉在本区的污染特征、区域平衡、环境容量做一初步分析,并对其防治途径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8.
土壤微生物活性对石油原油、铅镉及其复合污染的响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石油原油及重金属等原材料的广泛开采与使用,使石油原油、重金属及其复合污染日趋加重,对环境及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利用人工模拟污染土壤,研究石油原油、铅镉及其复合污染胁迫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处理:1新鲜土壤(S)作为对照;21000 mg·kg~(-1)石油原油污染土壤(SP);3500 mg·kg~(-1)铅和50 mg·kg~(-1)镉污染土壤(SH);41000mg·kg~(-1)石油原油污染、500 mg·kg~(-1)铅和50 mg·kg~(-1)镉复合污染土壤(SPH).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SH、SP、SPH处理土壤基础呼吸强度最高分别增加约100.99%、36.61%、25.80%,铅镉污染(SH)对土壤基础呼吸影响最显著,反映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基础呼吸的激活作用最强;石油原油污染(SP)与石油原油及铅镉复合污染(SPH)刺激土壤微生物量碳增加,SP处理最高增加了90.25%,而铅镉污染(SH)则使土壤微生物量碳减少.不同土壤酶对污染处理的响应不同,其中,石油原油污染(SP)对FDA水解酶及脱氢酶活性表现为激活作用;石油原油或石油原油及铅镉复合污染(SP、SPH)对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表现为激活作用,而铅镉污染(SH)对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该研究表明,石油原油及铅镉复合污染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与石油原油或铅镉污染的影响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镉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镉(Cd)是周期表中第48号元素,位于第五周期与锌汞组成ⅡB族(锌分族)属亲硫元素,自然界主要以硫化物形式存在于闪锌矿中。 镉作为原料或催化剂用于生产塑料,颜料和试剂;由于镉的抗腐蚀性及耐摩擦性,也是生产不锈钢、电镀以及制做雷达、电视机荧光屏等的原料;还是制造原子核反应堆用控制棒的材料之一。 镉不是人体必需元素,对人体有害,在自然界中含量很低,大气中镉含量一般不超过0.003μg/m~3,水中不超过10μg/L,每公斤土壤不超过0.5mg。镉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对土壤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某灌区镉污染已成为该市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本文根据1982以来对灌区定点调查和区域普查结果,详细的揭示了灌区稻米镉污染规律.主要结论是:二、三闸地区稻米镉含量水平为0.316ppm,其中,二闸地区稻米镉含量水平为0.437ppm,超标率为47.5%,属重污染,三闸地区稻米镉含量为0.1 90ppm,超标率为17.4%,属中污染.1982—1986年稻米镉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而生产稻米的土壤镉含量呈下降趋势,经相关分析,稻米镉含量水平与灌溉水的酸水频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紫色土锌镉复合污染效应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盆栽试验结合野外调查,研究紫色土锌镉复合污染对莴笋、蕃茄、甘兰、小麦等的作物效应与原因。结果表明,锌镉复合污染加剧锌的毒害作用,但缓解镉毒性,其原因在于:低浓度镉促进锌吸收、高浓度锌抑制镉吸收。土壤锌镉复合对二价离子的竞争效应也影响其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2.
镉污染是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中危害最大的污染之一。本文对农田土壤中镉的危害和来源,以及当前对于镉污染农田土壤常规修复技术中的植物修复和钝化修复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在我国开展镉污染土壤修复提供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物炭和锌对土壤镉赋存形态及小麦镉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生物炭单独施用及其联合锌施用对镉污染土壤安全利用的可行性,采用污灌区镉污染土壤种植小麦盆栽试验,结合小麦生长参数、抗氧化酶活性、相关基因表达,研究单独施用0、1.0%、1.5%和2.0%小麦秸秆生物炭以及与锌混施(在上述4个处理组土壤中施加30 mg/kg七水合硫酸锌)对镉胁迫下土壤镉形态特征和小麦镉积累特征的影响. 结果表明:①施用生物炭可促使土壤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向稳定性强的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且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转化比例显著增加,但锌施用对土壤镉形态没有显著影响. ②土壤施加1%~2%生物炭能够显著降低小麦籽粒镉含量29%~57%,且施用2%生物炭可将籽粒镉含量降至0.1 mg/kg以下,土壤同时施用生物炭和锌可在单施生物炭基础上降低籽粒镉含量21%~39%,具有协同效应. ③施用生物炭和锌均可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小麦产量,并通过调节小麦丙二醛(MDA)和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提升小麦根系细胞抗氧化能力,以及调节镉转运基因(TaNramp5、TaLCT1、TaHMA3和TaHMA2)的表达,降低小麦根系从土壤吸收镉以及向地上部分转运,从而减少小麦对镉的吸收和积累. 研究显示,向土壤添加生物炭和锌对污灌区小麦的安全生产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通过随机抽样对文山市老三七农贸市场销售的6种蔬菜中铅、镉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蔬菜中铅、镉含量不同;同种蔬菜不同部分对铅、镉的富集也不同;文山市老三七农贸市场销售的蔬菜中有重金属铅、镉的污染情况存在,但不严重。分析了蔬菜中重金属铅、镉污染的主要原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了解内江市城市土壤镉含量及污染状况,系统采集了406个土样,调查了内江市土壤中Cd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GIS技术和地积累指数法评估了内江市土壤Cd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内江市城市表层土壤和下层土壤镉平均含量均大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限定值(0.3mg/kg),表层和下层土壤镉含量超出土壤环境标准质量值样点数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94.6%和88.2%,内江市城市土壤镉含量具有显著的积累趋势;内江市城市土壤镉的地积累指数的平均值表层为0.66,下层为0.30,处于轻度污染至中度污染水平,表层土壤镉污染水平强于下层;Kriging插值发现,内江市城市土壤镉污染程度的等级为无污染、轻度至中等污染、中等污染,表层和下层土壤轻度至中等污染级别以下的面积比例分别为72.19%、96.26%,总体来说,内江市城市土壤镉污染水平较轻。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介绍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的概念,探讨了处理重金属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措施,研究了重金属铅、砷、锌、铜和镉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技术发展现状,并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展望,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整治及其生态修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镉污染对生物有机体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镉污染是当今重金属污染中面积最广、危害最大的重金属元素之一,被称为“五毒之首”.由于镉污染毒理机制和生物效应的复杂性,对镉污染的研究一直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对镉的环境行为和对生物有机体毒理机制与危害进行综合研究。并介绍目前镉污染修复的先进技术,并对具有应用前景的镉污染修复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四川某中度镉污染水稻土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详细调查研究,查明了该水稻土污染程度及镉污染在水稻土中形态分布及营养成分,并研究了硫化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和多硫化钙对水稻土中重金属镉有效态及水稻土p H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镉污染农田农业生态整治与安全高效利用模式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镉污染治理策略多以改造和净化环境、恢复土壤质量为宗旨。作者从有效利用污染农田的角度,提出了农业生态整治策略,即将污染农田作为一种特殊资源,通过发掘利用生物(植物)自身的耐(抗)镉基因,使污染土地在农业领域重新获得安全而高效的利用。介绍了对某铀矿区近40hm2镉污染农田进行治理利用的成功实践。通过采用桑蚕生产模式替代粮作生产模式,杜绝了污灌污染,消除了食物链中镉的危害,使土壤生产力得到恢复,农田年均产值比水稻模式提高2880元/hm2,比种玉米提高8880元/hm2,利税增加1980元/hm2,耕层土壤镉含量年平均下降1.33mg/kg。还论述了镉在桑树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桑树生长和蚕茧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罗路云  金德才  王殿东  陈昂  张德咏  曾军  匡炜  张卓  刘勇 《环境科学》2021,42(10):4988-4997
稻田重金属污染每年造成水稻产量的巨大损失,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了解不同镉污染水平下水稻土微生态及理化性质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16S测序技术探讨稻田土壤光合细菌群落对不同镉污染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镉污染程度升高,pH值、总镉和有效镉含量逐渐降低.高镉组、中镉组和低镉组的土壤α多样性差异较小,富集的光合细菌种群具有显著差异,光合细菌群落之间也均具有显著差异.高镉组光合细菌物种之间有效连接明显多于中镉和低镉组,连接更紧密且密度更高.碱性氮、pH、有效磷、有效钾、总氮、总磷、有机质、总镉和有效镉是影响光合细菌群落的重要因素,与光合细菌群落显著相关,解释了59.90%的光合细菌群落变异,其中有效镉含量与Methylorubrum populiMethylorubrum extorquensMethylobacterium sp.Leaf125和Rhodopseudomonas sp.AAP120显著正相关(R>0.05,P<0.05).本研究对了解镉污染对稻田土壤特定功能微生物种群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