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羟基烷酸(PHA)是微生物在不平衡营养条件下贮存的一种胞内聚合物,限磷和限氮两种方式均有助于活性污泥中的混合菌群合成PHA,研究考察了两种不同方式下活性污泥合成PHA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C:N为125时,活性污泥中PHA的合成量达到细胞干重的59%;当c:P为750时,活性污泥积累的最大PHA含量占细胞干重的37%,说明限氮和限磷两种方式对活性污泥合成PHA均有很大影响,且限氮方式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聚羟基烷酸(PHA)是微生物在不平衡营养条件下贮存的一种胞内聚合物,限磷和限氮两种方式均有助于活性污泥中的混合菌群合成PHA,研究考察了两种不同方式下活性污泥合成PHA的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当C∶N为125时,活性污泥中PHA的合成量达到细胞干重的59%;当C∶P为750时,活性污泥积累的最大PHA含量占细胞干重的37%,说明限氮和限磷两种方式对活性污泥合成PHA均有很大影响,且限氮方式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一种生物可降解塑料,利用活性污泥合成PHA具有节约成本、操作方便的优点。研究选择污泥发酵液挥发性脂肪酸(VFAs)中比重相对较高的乙酸和丙酸作为碳源自配营养液,深入研究不同质量浓度比对PH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酸为主要碳源时更有利于PHA的合成,最大合成量12.3%出现在乙酸作为唯一碳源的条件下。此外,PHA合成量随着底物中有机酸比重的增加而增加,充分展现了利用挥发性脂肪酸大量合成PHA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4.
双循环两相生物处理工艺工程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双循环两相(BICT)生物处理工艺的生产规模应用问题.通过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基础上增设独立的生物膜反应器,实现微生物的分相培养,BICT工艺为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能力,增强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创造了条件.技术经济比较分析说明,BICT工艺技术先进、运行稳定,投资及运行费用具有竞争力,在污水处理要求愈加严格的情况下,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一种在细胞体内合成的天然高分子生物材料,由于其具有可降解性,因此可以代替传统塑料,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选用Cupriavidus necator(DSM428)作为实验菌株,利用价格相对低廉的地沟油作为细菌生长的碳源,考察了p H、温度、培养时间、C/N(质量比)对PHA产生量的影响,同时对其结构及热学性质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发现,PHA最佳合成条件是p H值为8,温度为30℃,培养时间为84 h,C/N为20∶1.5,PHA最大产量范围为7~9 g/L。  相似文献   

6.
秦清  张艳萍 《环境工程学报》2014,8(7):2859-2864
采用经乙酸钠驯化培养具有一定聚羟基烷酸酯(PHA)储存能力的活性污泥,考察乙酸、丙酸和丁酸3种短链脂肪酸,以及乙酸、丁酸分别与丙酸按1∶1、1∶2、2∶1比例组合成的6种混合酸作为碳源时对活性污泥中PHA的储存和转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短链脂肪酸中,以丁酸为碳源得到活性污泥PHA储存量最高,为40.53 mg/g;在混合酸中,乙酸与丙酸按1∶2组合时,系统PHA储存量最高,为773.4 mg/g。混合酸相对于单一的脂肪酸碳源更有利于活性污泥储存PHA。在混合酸总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丙酸比例的增加,乙酸与丙酸混合比丁酸与丙酸混合更有利于微生物的PHA储存。  相似文献   

7.
活性污泥胞内物质合成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微生物胞内的一种碳源和能量储存物质,由于其在胞内物质和能量转化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因此在新型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微观机制研究中引起了高度重视.目前针对活性污泥胞内物质的合成已展开了大量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底物、电子受体、污泥龄(SRT)和环境因子是影响PHA合成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影响生物反应系...  相似文献   

8.
活性污泥合成聚羟基烷酸酯代谢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羟基烷酸酯(PHAs)是生物制备型环境友好塑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活性污泥合成PHAs可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废水处理厂剩余污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研究微生物合成PHAs的代谢机制,有利于优化PHAs的工业化生产,目前其代谢研究多集中在以纯菌种合成PHAs,而以活性污泥合成PHAs的研究尚不成熟.资料表明,DO变化对活性污泥合成PHAs的代谢途径有显著影响,进而改变其PHAs产物的产量和单体组成.综述了活性污泥合成PHAs在厌氧/好氧工艺、微氧/好氧工艺、缺氧/好氧工艺、好氧动态底物投加工艺条件下的代谢机制,分析了现有PHAs合成代谢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PHAs合成代谢机制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制浆造纸中段水处理工艺优选属于多方案、多指标的综合评价问题,本研究在模糊物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优选理论中贴近度的概念,建立了制浆造纸中段水处理工艺优选的欧氏贴近度模糊物元分析法(FMEA),并通过均方差法确定指标权重。通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从技术性能、经济费用和管理效果3个方面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氧化沟法和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BR法技术性能和经济费用最优,氧化沟法管理效果和综合评价最优,为不同条件下优选制浆造纸中段水处理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聚羟基脂肪酸酯(PHA)是一种可生物降解塑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混合菌种生产PHA是目前PHA生产的研究重点。以乙酸钠为碳源用好氧瞬时补料(ADF)工艺驯化出了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PHA)的混合菌种。PHA含量在加入营养液后4和10 h达到最大值。研究了营养液COD、pH值和SBR运行周期对PHA生产的影响。COD=12 000 mg·L~(-1)和运行周期12 h均会引发污泥膨胀;COD=3 000 mg·L~(-1)和运行周期48 h会导致污泥流失。pH=7的中性环境下PHA生产菌不具备竞争优势;pH=10时微生物细胞活性受抑制。最适条件为COD=6 000 mg·L~(-1),pH=8.5,运行周期=24 h,此时得到PHA含量最大值31.1%。  相似文献   

11.
为了缓解污水处理厂日益严重的污泥处置难题,实现剩余活性污泥的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资源化利用。采用SBR系统对剩余活性污泥进行10 d的驯化,加入4.0 g/L的乙酸钠作为发酵培养基碳源和前体物质,累积聚羟基烷酸酯(polyhydroxyalkanoates,PHA)。30℃好氧发酵10 h后,PHA积累达1 125 mg/L,占污泥浓度(MLSS)的质量分数为35.7%。然后经过离心、烘干、粉碎后模压成型加工成一次性使用的可生物降解材料。使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其最佳的物料配比和模压条件为:干污泥57%;稻草纤维20%;聚乙烯醇(PVA)19%;硬脂酸钡2%;氧化钙2%;最佳工艺条件为100℃,加热1.5 h,此时加工出来的产品具有最优的抗压强度和拉伸强度。以本方法制成的可生物降解花盆其所含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蛔虫卵死亡率均达到国标所规定的污泥农用生物安全要求;另外,试样中未检出病毒;其重金属含量也达到国标所规定的污泥农用标准;其可生物降解性能达到了可降解材料的要求。因而本研究制备的一次性使用可降解花盆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探讨适用于PCR-DGGE分析研究的活性污泥细菌和真菌的DNA提取方法。采用5种方法提取活性污泥微生物基因组DNA,以DNA纯度、含量、片段大小及DGGE条带多样性作为考察指标评价提取方法的优劣,以确定最佳实验方案。紫外吸收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试剂盒法提取的DNA含量最低,其余4种方法获得的DNA含量无显著差异,就DNA纯度而言,试剂盒法最优;除高温裂解法对真菌细胞壁裂解效果较差外,其他4种方法均能不同程度地裂解细菌和真菌细胞;DGGE结果表明,高温裂解法获得的细菌条带最多,基于SDS的细胞裂解法得到的真菌条带最多。综合分析,高温裂解法更适合于活性污泥中细菌的PCR-DGGE分析,基于SDS的细胞裂解法则更适合于污泥中真菌的PCR-DGGE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光合细菌生物产氢技术能够将光能利用、氢能制备和有机物去除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氢能生产技术.分析了光合细菌产氢技术的机制与主要影响因素,着重介绍了国内外各种光合细菌生物产氢技术,指出目前研究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4.
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寻找高效低耗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是很有实际意义的。本文主要从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人工湿地和组合工艺这几方面介绍了农村小型生活污水的处理现状,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的一些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的研究发展情况。采用生物生态组合工艺,操作管理简单,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适宜在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ICEAS(IntermittentCycleExtendedAerationSystem间隙性循环延时曝气系统)法是一种近年来被广为采用的高效水处理方法,它和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的区别在于它集曝气池和沉淀池为一体,处理呈间隙性循环状态,是一种改良的SBR法。采用ICEAS法处理饮料生产废水,可使废水中CODcr和BOD5的去除率达90%以上。其工艺具有四个特点;一是连续进水间隙出水的改良批式处理系统;二是反应池和沉淀地合二为一,降低了土建费用;三是在沉淀和出水阶段,活性污泥处于内源呼吸期,产泥率较低;四是在完全静止的状态下易于活性污泥沉降。用ICEAS…  相似文献   

16.
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中泡沫问题的产生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污泥法运行过程中经常受泡沫问题的影响,导致处理效果的降低以及运行费用的提高.大量研究表明,污泥中某些丝状菌或放线菌的过度增殖是造成活性污泥工艺中泡沫问题的主要原因.讨论了活性污泥过程中泡沫的产生原因、已知的发泡微生物的种类、影响发泡的环境因素和过程参数及常用的泡沫控制技术,并对污泥消化过程中的泡沫问题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盐度对模拟餐厨垃圾发酵液产聚羟基脂肪酸酯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餐厨垃圾发酵液生产聚羟基脂肪酸酯(PHA)可以在废物处理的同时实现有价资源回收。为探究发酵液中盐分对产PHA菌群富集过程的影响,以模拟餐厨垃圾发酵液为底物,研究了盐度存在下污泥理化性质、富集过程主要指标及菌群PHA合成能力等变化。结果表明,未经盐度富集的菌群易受到盐度抑制,在15 g·L~(-1)的盐度条件下,污泥PHA最大合成量可降至39.9%。富集过程中盐度的增加有利于污泥沉降性的提升,低盐度(5 g·L~(-1))下菌群分泌胞外聚合物量最多,达49.8 mg·g~(-1)(以VSS计),对菌群保护能力最强。不同盐度条件下的富集系统皆能保持较好的生态选择压力,但盐度对微生物生长的抑制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经过盐度存在下长期富集后的污泥,在高盐度(10、15 g·L~(-1))底物条件下,仍能获得较高的PHA最大合成能力,但其较低的生长活性不利于最终PHA产量的提升,短期富集下,高盐度会抑制PHA的合成;而低盐度(5 g·L~(-1))有助于提高PHA合成能力,最高达50.5%。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HCR工艺在造纸废水中的应用及其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所具有的优势 ,从中可以看出 ,HCR工艺在造纸废水及其他有机废水的治理中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一、前 言 生物流化床是国外七十年代初期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处理工艺。该工艺由于将普通活性污泥法和生物滤池法两者的优点融为一体,因而具有体积负荷高、反应速度快、占地面积小并可大大节省设备投资和污泥处理费用等优点。1973年美国Jeris等人最先将流化床技术应用于污水的脱氮和二级处理上,并且在美国、英国获得了专利权。流化床专利属于美国 Ecolotrol公司所有,Dorr—Oliver 公司被批准用商品名Oxitron  相似文献   

20.
活性污泥絮凝体的构成及共性质是研究活性污泥法应用机理和实际运转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根据调查、试验研究提出了活性污泥的结构模式,同时,分析影响结构模式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诸因素,试图有助于活性污泥法的合理设计和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