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峰 《世界环境》2012,(2):76-77
钢筋水泥包围的城市造成了城市板结,城市板结会产生一些弊端:一是气温较高,二是污染较重,三是噪音大.为此,研究人员和城市管理部门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城市的建筑群进行绿化,例如利用城市建筑的屋顶栽种植物.  相似文献   

2.
低碳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看,开发低碳能源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建设低碳城市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有效方法,持续发展是建设低碳城市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城市雨水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城市雨水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雨水作为综合利用的水资源有着广泛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4.
王继斌 《环境保护》2011,(16):41-42
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制定实施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加强城市公共治理力度,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建造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成就之一。城市是各地区、各民族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 ,是我们文明最高抱负的真切表现。一个杰出城市的诞生 ,必然反映了一种杰出的文化。城市的结构、形态和面貌 ,受不同时期哲学、宗教和科学态度的影响。它也受到当时人们思维方式的影响。城市也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接触的媒介 ,是这座城市中的居民在其周围山川河湖自然环境孕育之下 ,人们文化建设的集中体现。城市与其地方文化 ,如影随形。每一座城市又是一个有灵魂和个性的活体。城市的灵魂个性 ,就是城市固有的文化特征。结合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 ,刻画城市个性 ,弘扬城市的优秀文化精神 ,传播城市世世代代积累所形成的固有的城市文化精神 ,在继承的基础上 ,结合当今时代特点 ,创造城市的新文化内涵 ,塑造当代有个性的城市形象 ,乃是建设现代富有特色的廿一世纪旅游城市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陈建华 《环境保护》2012,(16):60-61
城市要宜居,环境是关键。优良的环境是城市最大的财富,保护城市环境就是呵护城市的未来。建设绿色城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管理者的共同追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更加迫切。在城市未来发展中,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关系,是我们每一个城市、每一位社会成员都应严肃对待、认真思考的问题。自本期始,本刊开辟"城市论坛"栏目,就城市如何探索走好新型城市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内容,连续刊发各城市的好做法、好经验,以飨读者。并藉此分享、推广各城市绿色发展经验,以期推动城市生活更美好。  相似文献   

7.
城市森林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城市森林为城市生态系统提供了多方面的服务功能。本文着重阐述了城市森林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大气和污水、涵养水源、维持大气碳氧平衡等生态服务功能并讨论其在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是城市和谐发展的理想模式,也是城市从规模发展导向内涵建设的必然趋势.生态产业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石,清洁生产、信息共享、系统调控等技术是产业生态转型的关键技术.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有利于早日实现生态城市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9.
生态园林城市是指人工生态与自然生态相协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融通,并形成独特的城市自然、人文景观,形成优良的城市自然、经济、社会生态体系和优美的人居生活环境的城市。生态园林城市这一名称,既表达了城市生态化的要求与内涵,又使城市的文化内涵得到表达,作为统率城市建设的一个平台,目标清晰,形象鲜明,在城市空间结构的控制和城市特质的塑造中,可以形成人与自然、城市环境与文化的最佳结合,是适合当前中国国情的最佳的城市模式名称。  相似文献   

10.
论城市环境建设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城市环境建设 ,评价城市环境建设与城市环境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在分析我国城市环境建设现状、问题的基础上 ,阐述了作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论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全海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7):161-164,160
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全球最重要的研究热点之一,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生态系统承栽能力限度内,从公众生态意识的提高、生态产业转型、城市自然环境保护、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等方面实现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持续发展,是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生态城市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生态城市既要能保证城市持续增长,更要保证城市发展的质量,既要满足城市发展对资源环境的需求,更要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应做到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健康舒适。生态城市应该是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和关系协调的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城市,必须进行观念创新。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对象要从以物和事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培育和贯彻“人和自然协调与和谐”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2013,(2):12
享受生态、宜居的城市生活是每个市民的期盼,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城市居民幸福感一再下滑。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城市生态品质,坚定不移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是新时期城市发展的主流方向。创建生态品质城市是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领域,已经成为全球许多国家城市发展的潮流趋势,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的内在要求。城市生态品质建设要从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居四个方面入手,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中存在的问题,从系统  相似文献   

14.
"电能替代"是治理城市雾霾的重要途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雾霾已经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与工作.研究表明,传统化石燃料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终端用户中直接使用是产生城市雾霾的主要原因.为了治理城市雾霾,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以及有关单位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行动方案.其中,利用绿色能源电能,在生产和生活中,代替传统化石能源,这一方案在城市终端用户中都可以大面积使用电能替代,是阻止城市雾霾的重要举措,电能替代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城市雾霾,还可以提高城市智能化水平,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刍议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城市这一崭新的城市概念和发展模式一经提出,就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依托现有城市,根据生态学原理,并应用现代科学与技术等手段逐步创建,在"生态文明"时代形成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居模式。文章阐述了生态城市的内涵,系统地分析了生态城市与传统城市的差异;提出了促进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途径,为中国生态城市的建设指出了发展方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环境工作通讯》2009,(9):F0002-F0002,1
湛江是中国大陆最南端的热带城市,是全国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  相似文献   

17.
浅议地域性因素与城市环境色彩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色彩是城市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城市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城市环境色彩的形成与发展与其所在的地域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并由此形成了不同地域的城市环境色调.同时,它亦是城市地域文化的一种表征,反映了各自地域的文化理念及其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杨巍  王伶 《环境保护》2012,(4):76-78
2009年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远景设想,并于2010年将这一设想正式纳入北京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到2050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世界城市是国际城市发展的高端形态,是在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城市.纽约是第一个将应对气候变化纳入政府规划、采取系统措施推进节能减排的美国城市.认真总结分析纽约等世界城市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教训,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们享受城市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为日益严重的"城市病"而焦虑不已。什么样的城市才是美好的城市呢?高楼林立、川流不息才是城市的标志吗?城市的魅力究竟来自哪里?面对灰霾和拥堵,人们开始追问与反思。我注意到最近正在开展的一个公益活动——探寻中国发展型魅力城市,或许从中可以找到答案。这个活动以"智慧发掘,魅力发展"为主题,旨在"发掘城市潜质、提升城市基质、成就城市品  相似文献   

20.
城市生态化建设与城市化进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环境的恶化,城市生态化建设是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提出谈起,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内涵,并结合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及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战略对策,树立科学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加强政策引导,健全生态城市发展的有效机制,完善生态城市应用研究的技术、资金保障体系,加强公共教育及文化建设,普及生态文化。面向新世纪,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建设生态城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