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李保宏 《劳动保护》2005,(12):78-79
10千伏及其以下的电气线路与设备检修作业安全,是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部分,它包括检修作业前的安全措施,检修作业中的安全保证和检修作业完毕的安全恢复与检查等。它要求凡是参与电气线路与电气设备检修作业的人员,均不得在作业前饮酒,身有疾病,如发高烧呕吐、思维混乱情绪不良、状态疲惫的人员,以及患有妨碍检修作业安全的其它疾病者,均不得参与检修作业。  相似文献   

2.
交叉作业存在于各行各业,笔者通过搜集阅览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发现,在“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对安全受控起荇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作业过程中风险控制的重点。在天然气净化厂,无论是日常设备检修,还是装置停产大修,均可能发生交叉作业。针对不同情形,交叉作业风险类型、等级有所不M,应当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施工作业过程安全受控。  相似文献   

3.
黄柏 《劳动保护》2001,(10):36-37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公司、吉化股份有限公司、吉化集团公司各装置经过近3年的运行,设备到了极度疲劳的程度,公司决定在2000年5月进行装置大检修。两年没有进行检修,设备的磨损程度、设备内部状况无法准确预测,人员长期没有经历大检修,对检修的一些规定要求生疏了。检修工期是历次检修中最短的,而检修的项目多,需要监测的项目多,检修现场的作业队伍多,各种作业交叉施工,上下、左右、前后立体作业同步实施,导致检修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的机率增加。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推行的风险管理方法正是我们所…  相似文献   

4.
全面安全管理方法在装置检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型石油化工装置检修施工条件复杂,交叉作业环节多,施工队伍素质参差不齐、稍有不慎就会酿成事故的特点,从消灭事故的成因出发,提出了检修的全面安全管理方法,从根本上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的变化导致施工条件不具备及安全管理的缺陷.  相似文献   

5.
<正>简单维检修、临时维修、抢修更易出事的原因一般有思想上重视的内容及程度不如设备大修、行动上未落实相关安全措施、制度上不够健全。要从行动上落实检修作业的各项安全措施,应在作业前办理相应的作业许可证,组织作业人员召开风险分析会议,采取上锁挂牌制度、配备相应的救援设备和专职的监护人员,对检修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护。图为工人正在检修作业。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电力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新建发电企业一般不再配置专门的机组检修队伍,只留少数检修人员进行日常维护,机组的大、小修和一些辅助工作基本上实行外包,委托其他检修队伍进行。由于机组大修期间,外来检修队伍多,交叉作业多,作业中涉及高空作业、触电、动火、危险化学品、粉尘等危险因素,管理难度大,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法》规定,作业场所有多个单位同时施工,必须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发包方必须进行统一管理、协调。因此,机组检修期间如何加强对外来检修队伍的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无论对于保证发包方(甲方)的设备安全,还是承包方(乙方)的人员安全都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电动挖掘机械是采矿生产装车作业的主要设备,用于将爆破后的矿岩装人矿车,继而进行矿岩运输。目前,首钢集团有限公司矿业公司水厂铁矿共有电铲(机械式电动挖掘机)10台,为保证在检修施工作业过程中,岗位作业人员与检修人员联系确认安全、高效,每台电铲均挂有“操作牌、自检自修牌、有人操作禁止合闸牌”的面板,用于设备交换牌工作。  相似文献   

8.
尹晓天  张振 《劳动保护》2013,(11):83-85
检修作业指导书是一个系统的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要求检修作业人员必须遵守标准的检修作业程序,可有效降低因检修计划不周、准备工作不充分、盲目蛮干、沟通不良等问题而引发的事故。  相似文献   

9.
正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变电检修作业是多工种配合、劳动技术密集型的立体交叉作业,客观上工作量大,检修场所和环境较差,危险因素多,又会出现抢时间、赶进度等行为,易发生事故,成为影响电网企业安全工作的瓶颈,降低变电检修事故、控制检修过程危险因素是电网企业安全工作的重点和难题,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生产工艺的要求,水泥厂生产区域内存在预热器塔架、物料存储库等多种高大建筑,以及磨机、窑炉、输送皮带等大型设备,使得工厂在其生产及检修过程中,涉及大量人员高处作业,而在高处作业施工过程中,风险普遍存在。高处作业坠落事故的预防与应急救援措施,是水泥企业在日常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炼油厂生产是连续的系统化流程作业。其生产装置停工大检修的显著特点是:同时停工的生产装置套数多,检修工作量大,检修工期短、工作量与工期的矛盾大;设备和管线中的介质易燃易爆,且一部分装置在停工检修,另一部分装置还要继续生产,相互的公用工程系统连在一起,生产与检修同时进行,检修安全管理难度非常大。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石油化工企业大检修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监管效能,保障直接作业环节风险受控,开展安全网格化监管方法研究。首先,分析石化企业大检修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阐明改进安全监管方法的必要性;然后,基于现场有限资源消除监管盲区,设计试行大检修作业现场安全网格化监管方法,并分析安全网格化监管方法的主要思路,建立实施的关键环节和注意事项;最后,总结安全网格化监管方法的作用与成效。结果表明:安全网格化监管方法有效解决安全监管资源分散不足、作业班组作业前缺少管理人员检查确认,作业过程中缺少全过程有效监管等问题,提升检修施工作业现场安全监管的力度和精细度。  相似文献   

13.
汤规成 《安全》2009,30(8):17-20
介绍了辽河石化公司针对施工作业各环节存在的诸多风险,从施工作业项目的方案编审、人员控制、过程控制等环节,通过反复实践。总结归纳出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程序与方法,并在检修堆工现场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4.
高炉检修作业多数是在高炉内、管道内、除尘器或料仓内检修,应特别注意防范煤气中毒窒息事故,检修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在检修之前,必须用一氧化碳报警仪检测煤气浓度,浓度在安全范围之内,方可从事检修作业。在检修过程中,罐外均应有专人监护。检修作业必须严格执行设备操作牌制度,应派专人核查进出人数。当发现出入人数不符时,应立即查找、核实。  相似文献   

15.
桩基施工安全管理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勇 《劳动保护》2005,(6):80-81
一、桩基施工的特点1.桩基施工工作量大,一般一个工程要施工数十至数百根桩,且往往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成桩工序较多,需要多工种配合作业。2.施工场地大多数很有限,甚至很狭小,而现场设备设施较多,进料多,成孔、灌注设备移动频繁。3.采用冲洗液旋转钻成孔作业时,场地不易干燥  相似文献   

16.
检修作业时,有些工作人员虽身处检修现场,但由于非一线作业人员,往往不会齐全佩戴个人防护用品,这是不符合安全作业规范的。近期就发生了一起这样的事例:一公司安全副总察看工人作业时意外被氢氟酸腐蚀身亡。1月5日,江西省会昌县石磊氟化工有限公司在检修作业过程中,发生一起氢氟酸中毒事故,造成1人死亡,1人受伤。  相似文献   

17.
事故过程2006年7月7日早8时,某氧化铝厂蒸发车间清理班检修人员正在更换老蒸发Ⅰ组蒸发器管道考克闸门。8时40分,操作工人将老蒸发Ⅰ组蒸发器停下后进行水洗。9时30分,检修作业负责人石某带领检修人员霍某到现场查看需要清理和更换的考克闸门,到现场后两人对考克闸门进行了初步清理,但考克闸门没有清理到位。9时45分,工段长郑某得知老蒸发Ⅰ组蒸发器水洗快结束了,便安排车间工作票签发人签发《设备检修、清理作业  相似文献   

18.
许峰 《劳动保护》2000,(12):38-38
在工矿企业 ,特别是化工企业的检修中 ,罐内作业是较为频繁的。罐内作业是指凡进入塔、釜、槽、罐或其它闭塞容器内进行的作业。其作业危险性大 ,如果安全技术措施落实不好 ,极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 ,所以加强罐内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是企业检修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1 清理刷洗这是罐内作业首要的、且极其重要的步骤。对盛装酸、碱和有毒物质溶液的罐清理时 ,首先应采取正常方法排出液体物质。当排放不尽时 ,再从放净口放出 ,但需要妥善处理 ,严禁乱流或冲入下水道 ;对罐内的固体残渣应用长柄工具进行清掏 ,但对起爆药制造设备内的残渣 ,…  相似文献   

19.
高处作业是施工作业过程中极为常见的一种施工方式.其危险性不但与施工人员素质、施工管理、施工方法有关.而且与施工作业的环境、施工使用的工具、施工作业的难度等有关。造成的危害主要为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高处作业严重威胁着施工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为此.有必要对高处作业危险性进行预分析.以便采取相应安全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正石西油田天然气处理站,由两套50万方/日天然气深冷处理装置和一个轻烃储备站构成。轻烃储备站则由四个1 000方的球形储罐组成,该套装置每年需进行年度检修,其中大型项目包括12台天然气压缩机大修、压力容器(储罐)检验、天然气管道检测、各类换热器和加热炉检修等。装置检修危险性大,设备设施多样,工艺介质危险性高;检修参加人员多,常出现立体交叉作业;开停工和检查过程复杂。检修作业中如果风险控制不到位,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人身伤害、设备损坏事故。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