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1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述了一种复合织物制成的抗刺穿鞋中底,采用简单的复合工艺,结合传统平板硫化,即可完成.该产品不仅具有良好的抗刺穿性和屈挠性,而且生产流程简单、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防刺穿鞋的相关功能,分析了国内外现状,从防刺穿、防滑、舒适性等功能以及材料要求等方面论述了研制构想。  相似文献   

3.
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实验,由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起草制定的2项国家标准《防护服装机械性能材料抗刺穿性能的测定》和《防护服装机械性能材料抗刺穿性和动态撕裂性的试验方法》已完成初稿,现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  相似文献   

4.
现行GB/T 31009-2020《足部防护鞋(靴)限量物质要求及测试方法》实施后,将代替GB/T 31009-2014《足部防护鞋(靴)安全性要求及测试方法》和GB/T31008-2014《足部防护鞋(靴)材料安全性选择规范》两项国家标准.本文将对新标准中的主要内容进行相关解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阐述了GB/T 28288-2012国家标准中防刺穿垫的技术要求、检测设备的主要技术参数、检测方法和质量判定,以及不同标准对同一技术要求出现不一致时的说明,为生产企业产品质量改进和使用企业产品选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高温条件下作业岗位人员或军事人员对于鞋靴的特殊需求,兼顾鞋靴防护性能和凉爽舒适性能的要求,本文提出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增强鞋靴的降温凉爽性能,开发一种凉感舒适的职业/作训鞋靴。这些手段包括在鞋帮适当部位开孔,采用凉感纤维面料制作鞋帮衬里和鞋垫面布,以及配置乳胶材质的多孔鞋垫等。最重要的手段是在鞋底设置由弹性呼吸室和特斯拉阀相互配合的精巧的单向排气结构,为鞋内提供足够的气体交换。经过排水集气法检测,新型凉感职业鞋靴穿着者每走一步,即可实现约2 mL左右的鞋内气体交换。通过排出鞋内气体,可以实现鞋内通风降温。综合采取各项措施,在充分保障鞋靴防护性能和牢固性能的基础上,强化了鞋靴穿着者足部的凉爽舒适感,对于提高长时间高温条件下人员的作业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机械防护鞋     
邵宝仁 《劳动保护》2006,(11):92-94
机械防护鞋是从业人员在生产和工作中为防御机械性危害因素伤害足部而穿着的防护鞋。分类目前,使用广泛的机械防护鞋主要分为保护足趾安全鞋、胶面防砸安全靴和防刺穿鞋3类。保护足趾安全鞋在其鞋头装有金属或非金属内包头,具有防御外来物体对足趾打击挤压伤害的功能。胶面防砸安全靴在有水或地面潮湿的环境中使用,同样在其鞋头装有金属或非金属内包头,具有防御外来物体对足趾打击挤压伤害的功能。防刺穿鞋在其内底和外底之间装有防刺穿垫,具有防御尖锐物刺伤足底部的功能。选择在选择时可以分为选择适宜的类型和等级、选择合格的产品和查看…  相似文献   

8.
针对由保护包头和防刺穿垫引起的劳保鞋安全质量问题,系统分析了保护包头和防刺穿垫产品的主要技术要求和具体指标,为产品的生产和选用提供指导性意见.其内容涉及到产品防护性能、尺寸结构、材料、检验与判定等7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工业生产中,足部可能受到各种危险因素的伤害,选择合适的足部防护鞋(靴)至关重要。在机械、冶金、建筑等行业的生产或施工过程中,常有铁钉、锐利的物品散落在地面上,这样会刺伤足部,所以防刺穿鞋在以上行业是足部防护的必备用品。按照产品执行国家标准GB21147—2007《个体防护装备防护鞋》的规定,防剌穿鞋穿透鞋底所需的力不应小于1100kN。  相似文献   

10.
防护鞋(靴)中的重金属、甲醛、可分解芳香胺染料等有害化学物,主要来源于原材料以及加工制作过程中的各种添加剂,对鞋(靴)穿着者可能产生健康卫生问题。为了引导生产商选择安全的防护鞋(靴)原材料,2015年8月1日,广州职安健安全科技有限公司承接制定的国家标准GB/T 31008-2014《足部防护鞋(靴)材料安全性选择规范》正式实施。本文对该标准防护鞋(靴)材料的安全性要求进行解析,希望以此引起公众对鞋(靴)材料安全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安全科学一定会兴旺昌盛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我国安全科学学科建设的进程,即经历4个阶段;提出学科建设与完善必须以大安全观为基础;需要深入研讨安全哲学即安全的认识论及方法论;应该确立安全科学的"安全第一"为科学公理的共识;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的生命为本的安全发展新观念;探索"安全-风险-文化"新理论,推动和发展安全科学学科理论建设;重点对2009年5月公布的新《学科分类与代码》,即GB/T13745—2009新体系中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与GB/T13745—1992的安全科学技术进行了比较研讨;高度评价GB/T13745—2009中安全科学技术新体系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认为安全科学技术学科建设开始进入系统发展新时期,需要在实践和探索中不断发展和创新,坚信中国的安全科学一定会兴旺昌盛起来。  相似文献   

12.
“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修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中"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经过5年完成了制定,简述颁布16年后的实施及实践活动。近3年,经过多方研讨、论证,于2009年5月完成了"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的修订工作。通过该学科重新修订,进一步理顺了下属学科的名称、层次和隶属关系,增设多个(包括公共安全)二级学科和三级学科,使学科内容更加丰富、系统和完整。《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3745—2009(代替GB/T13745—1992)的颁布实施,使"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在我国科教界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穿戴性能,首先,搭建航空座椅试验平台,选择113个大学生和42个成年村民作为对比性测试对象,采用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均配备的标准救生衣作为穿戴对象开展试验;然后,分析试验结果满足国家标准《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GB/T 36508—2018)中穿戴要求的情况,并采用T检验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演示水平下穿戴时间的差别是否显著。结果表明:测试的航空用气胀式救生衣穿戴时间无法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且性别、年龄对救生衣穿戴时间无显著性影响,但不同演示水平下穿戴时间的差别十分显著;国家标准中穿戴时间要求、测试对象选择、演示水平等方面与文中研究结论有较大差异,建议更多研究人员通过更详细、更深入的试验,来深入探讨GB/T 36508—2018中这3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采用1种纳滤膜和2种反渗透膜对垃圾渗滤液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纳滤浓缩液进行处理,研究进水压力、回收率、膜通量对膜工艺运行稳定性、出水水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可减量50%以上,反渗透产水指标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 18920—2002)城市绿化及娱乐性环境用水-湖泊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杨博    杨小兵    张守鑫    周川    颜晓珊    温晓红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12):139-145
为了给氧气逃生呼吸器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相关氧气呼吸器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证人员安全前提下,结合产品定位于逃生目的,建议吸入气体中氧气含量的最低值≥15%,均值>19.5%;二氧化碳含量的均值≤1.5%,峰值≤4%;最高温度≤50℃;吸气阻力≤1.2 kPa,呼气阻力≤1.2 kPa,两者之和≤1.8 kPa;实用性能引用GB/T 23465-2009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GB/T 2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系列标准于2012年开始正式实施,新版标准中对术语、定义和核心要素内容进行了大量的修订,正确地理解和贯彻标准核心要素是应用标准进行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根本所在,对预防和降低风险,确保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使组织满足新版标准要求,本文对GB/T 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中核心要素——4.3.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在内容上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4.3.1要素进行理解,可以使组织对新标准的掌握和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了GB25037-2010和HG/T2401—1992的区别.并对GB25037-2010提出一些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GB/T 30201-2013《脱硫脱硝用煤质颗粒活性炭》及GB/T 30202.1--5-2013《脱硫脱硝用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的编制背景、主要内容、试验验证情况等,本系列标准于2014年发布实施,它对规范我国脱硫脱硝用煤质颗粒活性炭的科研、生产、应用以及推动干法脱硫脱硝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排放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指导危废焚烧工程的消防设计,分析了《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建设技术规范》(HJ/T 176—200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GB 50016—2014)、《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标准(2018年版)》(GB 50160—2008)、《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标准》(GB 50229—2019)、《钢铁冶金企业设计防火标准》(GB 50414—2018)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13)的相关条文,明确了危废焚烧工程重点区域的火灾危险性,对各种火灾报警及灭火系统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并对消防系统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GB/T2812-2006《安全帽测试方法》提供的方法对安全帽的阻燃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同一顶安全帽得到了两种不同的实验结果:一种实验结果为"合格",另一种实验结果为"不合格"。进而研究发现,标准仅对火焰的长度和颜色作了简单的要求,并未对燃气压力、火焰温度等作出明确的要求,从而导致同一顶安全帽有两种不同的实验结果。建议在以后的标准修订中,对试验用气体的纯度和实验时气体的压力有所要求,从而确保测试结果的唯一性和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