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课时多,涉及内容广泛,因此,它也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如何在小语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呢 ?  1.挖掘。小语教材中有些课文本身就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材料。教学时就应该好好挖掘,即要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理解思想内容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环境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履行的义务。如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①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读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应该重点引导学生去分析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变得凶猛暴烈的原因,让他们知道黄河含…  相似文献   

2.
朱丽新 《青海环境》1997,7(1):44-44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大河之一。她发源于青海省中部的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九省、区,注入渤海,总长为5464km。自古以来,它象一把金光灿灿、锐不可挡的利剑,劈千山,斩万壑,直指东方的大海;又象是一条自天而降,桀骛不驯的金色长龙喷云吐雾,奔腾咆哮,飞舞在我国北方苍茫起伏的大地上。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各姿各雅山下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分南北H源。两地海拔均在4600~5000m之间,与黄河入海处相比,说“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点也不过分…  相似文献   

3.
一、课文教学中分析渗透中学语文教材涉及环境教育的文章有好几篇。在课文分析中进行环境教育,是最直接最便利的办法。以初中语文第四册《什么是生态系统》为例,教者可在分析时作以下板示:生态学家侯学煜的这篇说明文由一个试验引出一个典范,再引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  相似文献   

4.
陈晰 《绿色视野》2009,(6):26-29
1992年夏天,陕西秦岭。大熊猫“娇娇”抱着刚刚产下的幼仔在洞里休息,突然它的“产房”里来了一位客人:一个短发、圆脸、带着大大方框眼睛的女孩子,围着它转来转去,想看清楚它怀里粉嘟嘟的宝贝。娇娇转过身,用胳膊捂着小熊猫。在它身后的女孩子,将手放在娇娇的背上,轻轻地抚摸着。这一瞬间被定格,后来出现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成了一篇封面故事,这个女孩就是吕植。  相似文献   

5.
黄河的四季     
秦延安 《绿叶》2022,(8):24-29
<正>春在兰州,春天最先绿的是黄河的水。车一进入兰州,我便被那一河绿水吸引住了眼球。我在壶口听过黄河波涛,在东营看过黄河入海,我对黄河的黄一直是深信不疑的,但是在兰州,黄河用自己的最初面目彻底改变了我对它的浅薄认识。两山夹峙,将自东而西的黄河逼得狭长,如一条绿丝带系于细长的腰间,  相似文献   

6.
2005年对我个人而言,算是丰收的一年了。大学生绿色营已届10年,仍在继续;我的三篇文章也产生了比较大的社会反响,一篇是《尊重自然是现代生态学的一面旗帜》,第二篇是《地球毁灭的第五种可能》,第三篇是《黄河文明与黄河变迁》。从3月11日到12月7日期间,在一些朋友的帮助下,我搞了一个全国性的巡回讲座,共在17个城市讲了130场,其中重点在96所高校讲了103场。如果按每场平均240人计算,则听我讲的人数是3万多人。如果把历年听讲的人数都累计在一起,就是一个可观的数字。作个夸大的比喻,孔子有弟子三千,我有听众十万。我相信这是一个巨大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绿叶》2021,(5)
正来到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碛口古镇,不能不看黄河画廊,它是黄河赋予大自然的神来之笔。它并非纸上的画,而是一幅幅壮丽的风蚀水蚀浮雕。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华夏民族的摇篮,形成了华夏文明的主体。它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  相似文献   

8.
《绿叶》2020,(4)
正为什么是芮城?为什么会是芮城?芮城是黄河边上的一个县域。印象中,黄河流域的许多地方,都是生态脆弱的地方。那么,"美丽中国·生态山西"作家文学采风活动,为什么选择了黄河边上的芮城?而且,采风之后,将作家们写作的作品结集,以书名《黄河边上的绿太阳》结集出版。因为,芮城是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芮城在生态薄弱贫瘠的地方,创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业迹。获得这样的示范县是有严格的指标要求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绿色发展,都有高质量的指标体现。  相似文献   

9.
张剀 《绿叶》2013,(8):38-44
国内目前的资源税改革并未单独针对西藏进行设计,但其在藏区的恰当制度设计具有重要的治理意义:有利于提升西藏的地方财力;有利于保护西藏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政治把控力。这一改革的基本目标在于完成由财政"输血"向税收"造血"的战略性转型,重点应放在两个方面:一是统筹考虑资源税改革试点涉及的征税范围、税率设计和征收方式等问题;二是帮助西藏提高将优惠政策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绿叶》2001,(2)
最近,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近藤正二先生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要长寿可以从以下六方面做起: 1. 长寿区域肯定是经常吃鱼或大豆的地方。尤其是爱吃全鱼,即连内脏一起吃的人,寿命更长。没有鱼而又能长寿的地方,必定摄取了丰富的大豆制品。2. 长寿地区是蔬菜丰富的地区,而且一定是喜欢吃萝卜、南瓜的地方。3. 常吃海藻的地方,脑血管发生意外的病人就少,故长寿也很多。  相似文献   

11.
去冬今夏,位于青海省玛多县境内的黄河源头干流出现了长达近8个月的断流现象,这是黄河源头干流在历史上出现的首次跨年度断流。1997年1月至3月,黄河源头干流在玛多县黄河大桥河段出现首次断流。1998年10月20日至1999年6月3日,黄河源头干流在扎陵湖、鄂陵湖中段再次出现断流,持续时间长达8个月。这是自1955年开展黄河源头水文勘测工作以来从未发生过的现象。素有“千湖之县”美称的玛多县境内有4077个大小湖泊,是黄河干流流经的第一县。据分析,造成黄河源头干流断流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连年干旱,玛多…  相似文献   

12.
昔︸河两岸 于黄河两岸植柳种草,多设涵洞。︽清史稿·河梁l·卷第一百二十六︾康熙三十一年︵公元一六九三年︶令。 所植之柳已被砍 所种之草已被铲 黄河两岸 柳被砍处烟囱耸然 草被铲处人口翻番口J.﹂门比︺.两︺曰.…J曰匕口山口︼目加盯诫一信生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夏三月!川泽不入网苦,以成鱼鳖之长。︽逸周书·大聚︾ 一定是忘了 老祖宗的遗嘱 为了先富 他们春伐夏捕 不亦乐乎 只到山秃水枯 让子孙后代 握着大把钞票 愤怒地 哭众多涵洞成了排污管何以如此这般理由很简单要吃饭站在断流后的黄河滩康熙话难看这饭能吃多长…  相似文献   

13.
李继勇 《绿色视野》2011,(11):66-67
每条河流有每条河流的性格。可想弄清黄河这条中华民族母亲河的性格,几乎是件不可能的事。好在有了壶口瀑布,让人们有了一窥黄河性格的机会——黄河的性格在壶口被张扬得淋漓尽致。有着“天下黄河一壶收”之誉的壶口瀑布,奏出了万里黄河上最华彩的乐章,还作为黄河最经典的代表,被印在了作为“国家名片”的人民币上(印在第四套人民币50元背面)。  相似文献   

14.
最后一夜     
我在一所工业技术学院教英文,选用一种叫《Success》的教科书做教材。去年,我教到一班英文水平不错的学生,所以我决定拿该系列里最难的一本来当教材。备课时,这本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吸引了我,因为它的标题叫做《世界的最后一夜》。这种文章当然带有科幻色彩。但它写得幻而不科,没有高科技,也不关乎外星人或陨石,笔调文艺得让学理工的大学生觉得不够玄,不够刺激。尤其是文章的配图居然是一幅手绘的居家景象:4口之家晚上共聚一堂,妈妈在喝咖啡,老爸倒咖啡,两个女儿在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只是借用了子孙的土地,而不是沿用了上一辈的资源。"这是《穹顶之下》留给我最深刻的话。土地,一片圣洁的承载心灵的地方,一片唯一可以供人类生存的地方。子孙把它借给我们,为什么我们却要置它于死地呢?现实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事正在发生。动物之间的杀戮,人与人之间的残杀与迫害,无不让人疚心;但更疚心的是人们逃不出浑浊的世界,摆脱不了黑水的魔爪——这就是污染的代价。在大街小巷中,可以看见的不再是绿茵茵的  相似文献   

16.
制定黄河法事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落实,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制定黄河法有其现实意义,但同样也面临理论与现实困境.因此,在应然层面需要明确黄河法的立法目的、法律特征、法律位阶和法律客体等内容;在实然层面借鉴已制定的《长江保护法》,通过总则、具体制度和附则章节详细规定与黄河有关的事务,对立...  相似文献   

17.
一天傍晚,在印度孟买的一条河里,役象玛疏和它3个月的幼象被困在迅速上涨的洪水中。幼象惊恐的叫声惊动了驯象员,他们马上赶到河边,却因河岸太高无法救小象脱险。这时玛疏还勉强站在水中不被淹没,而幼象已经漂浮了起来。象妈妈试图用它的长鼻子把小象夹住,怎奈抵不过洪水的冲力,小象被洪水卷走了。玛疏奋力向下游游出50多码去营救小象。只见它将身体横在水中,头抵着河岸把幼象截住,用鼻子将幼象卷起举在空中,两条后腿支撑  相似文献   

18.
黄河沙变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8000年前即已出现农耕,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和其他古代文明相比,中国古代文明没有衰落而一直延续下来.黄河,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这和黄河流域富饶的生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前段时间,我的朋友圈被《国家地理杂志》网站上的这张照片刷屏了,很多在纽约的朋友都在转。左边这张照片很美,但是它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在于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纽约这个城市的复杂性:一边是高耸的建筑,一边是秋意渐浓的中央公园;一半自然,一半尘世;一半风景,一半繁华。就像是人的左右半脑,一半文艺感性,一半理性逻辑。  相似文献   

20.
李浴阳 《环境教育》2014,(10):90-91
正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这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几个关键节点,有机地渗透环境教育。课文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好多课文本身就是很好的环境教育的内容,如八上的《明天不封阳台》、《都市精灵》、《幽径悲剧》,九上的《囚绿记》、《环球城市风行绿墙》、《一双手》等。这些课文都直指环境问题。又如《明天不封阳台》讲的是一只受伤的鸽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