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崇明岛生态风险源分析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年)中提出了要将崇明岛建成生态岛的发展目标,而保障崇明岛的生态安全,规避生态风险是实现这一目标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崇明岛地处长江的河口和经济最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而且东邻东海,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区域生态风险来源十分复杂。因此,深入分析崇明岛的生态风险源类型、来源和特征,是进一步开展生态风险评价和正确制定风险防范对策的基础。通过对崇明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现状的评价,辨识出26种生态风险源,这些风险源按性质分可分为自然风险源和人为风险源两类,按来源分可分为来自流域、来自周边区域、来自海洋和来自岛屿内部4类;通过对风险源的发生概率、强度分析结果,结合各风险源的特点,筛选出咸水入侵、台风、暴雨、风暴潮、生物入侵为崇明岛的主要风险源,并分析了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危害。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风险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
提高跨界突发性大气环境风险源分级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准确性,可以对下一步合理分配有限的人力、物力和信息资源,对风险源进行分级实时监控提供有力依据。本文结合层次分析法(AHP)、熵和模糊数学方法对跨界突发性大气环境风险源进行风险评估。该方法首先通过构造层次分析法中的判断矩阵,得到主观权值;再利用熵权法对主观权值进行修正,得到综合权值;最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跨界突发性大气环境风险源危害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得到跨界突发性大气环境风险源的风险等级。采用熵权来调整主观赋权法给出的权重系数,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科学、合理。运用此法对大连市T化学有限公司30 t液氯储罐、X化工厂8 t液氯储罐和S化工厂200 t液氨储罐3个潜在跨界大气环境风险源以瞬时爆炸事故排放情形进行风险评价,确定了其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3.
区域人口集聚是主体功能区优化布局的要求和重要指标。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依据。本文以哈尔滨市人口功能区规划为例,根据国家人口发展功能分区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测算了哈尔滨市人口功能分区,并提出了相关政策性建议。研究结果对于发挥哈尔滨市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引导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有序流动,推进国家及省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工作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开展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风险评价,在明确环境风险评价的涵义及内容基础上,结合长江经济带城市的生态、经济、社会特点,依据环境风险理论,提出了城市环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长江经济带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相关和热点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展现环境风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集聚特征。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风险源危险性和受体敏感性的分布存在空间集聚,受体恢复性不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长三角为城市环境风险热点区域,冷点主要分布在重庆、湖南一带。因此,长江经济带城市需深入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强化区域环境协作、建立和完善专项的环境风险动态评价平台和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环境保护。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城市环境风险;环境风险评价;空间统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国各地有毒气体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有发生。人们逐渐认识并越来越关心重大的突发性事故造成的环境问题,同时也加快了人们对化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步伐,使我国防治环境风险的工作进入高潮。本文以滨州一离子膜烧碱项目为例,从风险识别、风险源项分析、风险计算、风险预测等方面对项目存在的风险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的水环境安全不仅关系到库区周边省市用水安全,更与长江流域的生态安全以及整个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综合考虑风险源危险性、风险受体敏感性以及区域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等因素构建水环境污染风险分级评价指标体系与量化方法,运用冷热点格局分析等空间统计方法,以行政区为单元综合评价三峡库区潜在水环境污染风险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云阳县风险源数量最多,万州区风险受体数量最多,但重庆主城区及周边地区高风险污染源和高敏感受体分布最为密集,且区域环境风险可接受水平最低.(2)研究区县区级风险源危险性和风险受体敏感性指标统计结果均呈集聚分布格局,热点区域集中在库区上游重庆主城区及周边地区,且该区域风险可接受水平表现为冷点区域,而在其它区域基本呈现为均衡的分布格局,未形成明显的热点或冷点区域.(3)库区水污染高风险江段包括九龙坡区、渝北区、沙坪坝区、渝中区和南岸区等5个县区,中风险江段包括长寿区、北培区、江北区、大渡口区、涪陵区、石柱县和巴东县等7个县区,低风险江段主要分布在库区上游的江津区和库区腹地及下游区域.最后,针对不同区域潜在水污染风险分布特征,从产业优化布局、预警与应急能力建设以及企业污废水处理技术升级等方面提出风险管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乐山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应用相对风险模型(Relative Risk Model,RRM),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规划执行期间,全市生态风险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上却具有不平衡性,局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会出现波动甚至恶化;作物种植、交通运输和人口负荷是规划生态风险的3个最主要来源;而林地和牧草地在所有生境类型中所受到的生态压力最大;对于生态风险结果,主要表现为区域生态系统及其组分在功能与结构上的损害。研究结果能够为乐山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规划成果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具有开展区域生态风险防控与管理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上海海域海洋资源丰富,对于现今频发的溢油事故,开展相应的生态环境风险区划研究,对事故周边生态敏感资源采取及时有效防护,特别是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是尤为迫切和重要的。结合上海海域生态敏感资源分布情况和溢油特征信息,利用灰色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海域生态敏感区敏感系数进行模糊评判,综合分析历年溢油事故及船舶流量统计资料,基于GIS平台对事故高发区污染源周边生态敏感区进行风险等级划分,以大比例尺上海海域溢油生态环境风险区划图直观反应溢油影响范围、高风险区和生态敏感资源保护顺序等信息,为事发后海域应急响应工作提供简便快捷的基础性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分区是实现布局优化的基础,也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为例,利用GIS技术分析了研究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现状,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实现了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分区,从而为农村居民点整理项目实施和村镇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金牛湖街道农村居民点现状在整体上存在“布局松散、面积零碎”的问题;各村(社区)之间地域差异明显、分布不均衡;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沿“低坡度、低高程、交通便利”地带分布的显著特征;(2)按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程度,可将金牛湖街道划分为5种适宜性分区。其中,高度适宜区占街道总面积的165%,总体上能满足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3)基于农村居民点现状分析及适宜性分区结果,将各村(社区)划分为“就地城镇化”、“内部整改”、“逐步迁村并点”3种优化模式,并从宏观层面上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对洪灾风险的影响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选择了里下河、秦淮河、武澄锡虞、浦东浦西、杭嘉湖和甬曹浦6个城市化典型区域,以1991、2001和2006年3个城市化发展阶段为代表,采用指标体系评价法研究了城市化对洪灾风险的影响。通过基于洪灾形成机制构建洪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得到洪灾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和综合风险的评价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过程中,6个典型区域的洪水危险性和承灾体暴露性均有增加趋势,其中承灾体暴露性增加显著;尽管各区域的承灾体脆弱性随着防洪减灾能力的提升而有所降低,但综合洪灾风险总体上仍呈现加剧的态势,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最后,结合评价结论提出了长江三角洲城市化地区洪灾风险管理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区及近郊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评估与区划是灾害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对1985-2005年累计地面沉降量、加权算术平均速率和地下水开采强度三个因子进行分析和叠加评价,完成了天津市区及近郊区地面沉降灾害危险性分区图;以人口密度、单位面积GPD和建设用地比重作为指标进行了易损性分析;从每平方公里水准测量公里数、地下水压采量占开采量的百分比和城市化水平这三个方面考虑防灾减灾能力;在此基础上,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将危险性分区图、易损性分区图和防灾减灾能力分区图进行叠加分析,完成了天津市区及近郊区地面沉降灾害风险区划图,共分为低风险区、较低风险区、较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五等。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城市突发事件危险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两个维度构建城市突发事件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运用IAHP-Entropy法对样本城市进行实证分析。该方法既反映了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又充分挖掘了原始数据蕴含的信息。按照地理分布、灾害分布特征和城市类型等原则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8个样本城市。评估结果显示:广州和成都突发事件风险程度较高,南宁和银川突发事件风险程度相对较低。评价结果与客观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太湖流域主要生态风险源危险度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太湖流域主要生态风险源为评价对象,充分考虑多类型多等级风险源作用强度的差异性,构建了风险源危险度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依据风险源发生机率、强度及作用范围等建立了太湖流域洪涝、干旱、极端气象、土壤侵蚀及污染排放等主要生态风险源的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在ArcGIS技术支持下,创建了太湖流域1 606个网格和24个县市的风险源危险度统计数据库,采用AHP权重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叠加分析、空间分析等技术方法最终实现太湖流域单要素及综合生态风险源危险度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流域内生态风险源的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规律。其中,高生态风险源危险区集中分布在环太湖北部一带,面积约占流域面积的1172%;较高危险区主要呈“西北 北 东北 东”半环状分布格局,所占面积约2452%,危险度较低的区域集中在流域西南部的苕溪流域一带,面积占1566%。此外,不同区域主导生态风险源组成亦不同,约599%的区域是以污染排放为主导生态风险源,主要分布在镇江 宜兴 长兴 安吉一线以东的地区;2545%的区域主导生态风险源为干旱,主要集中在镇江 宜兴 长兴 安吉一线以西;1244%的区域是以洪涝灾害为主导风险源,集中分布在湖州、宜兴等地;而以水土流失、极端气象灾害作为主导风险源地区相对较为分散,所占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14.
从暴雨洪涝的形成机制入手,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因子的综合作用,针对安徽省六安市实际,构建了暴雨洪涝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 100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以30 m×30 m栅格为评价基本单元,在4个因子空间分布图的基础上,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进行因子叠加分析,得到了暴雨洪涝风险综合评价结果和等级图。结果表明,六安市暴雨洪涝风险明显分为西南、东北两部分,西南大别山地区整体风险水平低于东北部。从县域来看,六安市城区、寿县整体风险水平最高。从自然区域来说,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河流沿线、湖泊周边和圩畈区。初步验证表明,风险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具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长江(江苏段)沿江开发环境风险监控预警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长江(江苏段)沿江开发带的基本情况,从区域环境质量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两方面阐述了建立长江流域(江苏段)环境风险监控预警系统的意义。在总结目前国内外环境风险决策支持系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论述了系统的目标、总体功能设计、框架设计以及关键技术,探索将地理信息技术运用于区域环境风险管理决策过程的方法,最后提出该系统还需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即追溯最大可信度风险源方法,应急救援系统、区域多环境风险事件的复合作用,发展特定有毒有机物水质预测模型和建立优先控制有毒有机物预警系统。该系统将为江苏长江开发战略提供实用型的环境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相似云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的监测和评估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程度,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采和利用,提出水资源短缺风险的相似云综合评价模型。针对水资源短缺风险的影响因素同时具有模糊和随机性问题,建立基于熵权和相似云方法的综合评估模型。借鉴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风险率、脆弱性、可恢复性等5个评价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利用正态云模型定量描述单指标条件下待评价城市水资源的短缺风险等级。给出一种新的计算正态云模型相似度方法——基于组合模糊贴近度的正态云相似度度量方法,通过比较待评价城市与风险等级之间的熵权正态云相似度值的大小,构建基于熵权相似云的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模型。江苏省三大流域的实例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结果相对客观合理,能够克服现有方法的一些缺点。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长管理与城市生态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城市生长机制着手 ,论述了生态位的竞争与演化以及导致城市结构和空间的变化 ;城市管理模式随着城市功能的转变而从后果导向转向原因导向的生长管理。并提出在生长机制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城市生态规划 ,重点应突出生态评价、生态功能分区及定量模拟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在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常规评价指标无法表征特征污染物对区域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的暴露风险。以环境暴露风险理论为基础,对大黄堡湿地自然保护区内的大气、水及土壤构建复合环境要素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显示保护区的综合判别值为12.68×10-5 a-1,高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值1.0×10-5 a-1,且地域差异比较明显,其中保护区北部农药厂周边地区潜在健康风险最高、东八里庄附近次之、而后蒲棒村周边相对较小。最终根据评估区域内环境暴露风险评价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治理措施,为保护区环境暴露风险的预警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南京地域人口发展功能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GIS技术支持下,以南京市137个乡镇(街道)为基本评价单元,从人居环境约束性和适宜性两方面出发,探讨市域尺度上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的研究思路、指标体系构建及研究方法。强调让人居环境适宜性好、资源环境承载力高、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强的地区吸纳更多的人口;而人居环境约束性高、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承担更多的农业生产和生态服务功能,限制人口规模的扩大,以此协调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在综合评价南京市人居环境约束性和适宜性分区基础上,依据二维判别矩阵,将南京市域划分为人口集聚区、人口稳定区、人口培育区、人口疏散区、人口限制区等五大类型区,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域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此为市域人口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景观格局影响下的南京市热舒适度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热舒适度的评价是判断热环境优劣的主要方式,其结果可为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而温湿指数(THI)综合反映了温度和湿度两个因子对人体热感的影响,是衡量城市热舒适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选取江苏省南京市作为研究区,以1994、2000、2010和2013年夏季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和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数据源,反演地表温度,并结合归一化水汽指数(NDMI)对传统温湿指数进行改进,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南京市热舒适度的动态变化,通过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不同热舒适度分级下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统计了2.5 km尺度上单元格网温湿指数平均值及变异系数并对其与景观组成和结构特征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从微观尺度上探讨城市景观格局与城市热舒适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宏观上,从1994年到2013年景观格局对南京市热舒适度的影响不断加深,影响面积和强度都不断增大,城市热环境逐渐恶化;微观上,景观类型组成和结构对城市热舒适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水体、耕地、林地能显著改善热舒适度,其中水体对热舒适度的改善效果最好,其景观优势度越大、分布越集中,效果越明显;反之,建设用地优势度越大、聚集度越高,热舒适度越差。 关键词: 城市热舒适度;改进型温湿指数;景观格局指数;动态变化;南京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