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江上游地区土壤可蚀性空间分异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土壤可蚀性K值有助于宏观判断和定量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建立了长江上游土壤的理化性质数据库,通过三次样条插值对土壤质地进行转换,采用EPIC模型计算出各土种的可蚀性K值,采用面积加权的方法,求得各亚类的可蚀性K值,将其链接至长江上游土壤图的属性表,得到土壤可蚀性空间分布图,进而探讨土壤可蚀性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上游土壤可蚀性以较低可蚀性、中等可蚀性和较高可蚀性为主,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和三峡库区区域土壤可蚀性明显高于四川盆地地区;高可蚀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嘉陵江上游和横断山区的低海拔谷地;平均K值为0239 0,最大值041,最小值007土壤可蚀性高低与土壤侵蚀强度、海拔高度和坡度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的土壤可蚀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区这一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为研究地点,对该地的土壤可蚀性特征进行了研究。在研究区不同土地覆盖类型里采取表层(20 cm)土壤样品,室内分析样品土壤的质地和有机质含量,利用EPIC模型及实验室分析的土壤质地和有机质数据计算样品土壤可蚀性K值。在ARCGIS里,利用Ordinary Kriging插值方法生成研究区K值分布图。然后按一定标准将K值进行分级,得出不同K等级值的空间分布及面积。结果表明:研究区K的均值为0034 8( t·hm2·h)/(hm2·MJ·mm),主要为中可蚀性土壤(面积占91.71%)。东部(主要是耕地)土壤K值高于西部(主要是林地),是侵蚀治理的重点地区。研究结果可为库区水土流失定量遥感监测提供基础资料,对库区的土壤侵蚀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田坎土壤可蚀性是影响梯田稳定的关键因素,为探讨不同修建年限田坎土壤可蚀性,以遂宁市安居区镶嵌式田坎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镶嵌式田坎修建1、3和5年的土壤可蚀性(K值)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K值范围0.05~0.06 (t·hm2·h)/(MJ·mm·hm2),田的K值大于坎,随着镶嵌式田坎的修建年限的增加,坎K值呈减小趋势,建成5年时达显著性水平。(2)坎黏粒含量随修建年限递减,而粉粒与砂粒含量呈递增趋势;建成1年的坎土壤容重显著大于建成3年和5年;建成1年和3年时,田和坎的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不稳定团粒指数(ELT)、风干土团聚体分形维数(风干D)、水稳性团聚体分形维数(水稳D)、风干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风干MWD)和风干性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风干GMD)有显著差异;建成5年时则无显著差异,说明建成5年时田和坎的土壤物理性质趋于一致。(3)镶嵌式田坎上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随修建年限呈增加趋势,建成5年时达显著性水平。(4)K值与PAD、ELT和水稳D呈极显著正相...  相似文献   

4.
川南山地林分变化对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川南天然林(TRL)及其转变成的毛竹林(MZL)、檫木林(CML)、柳杉林(LSL)、杉木林(SML)和水杉林(SSL)为对象,研究不同林分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差异,以主成分分析法(ZCFM)和隶属函数法(LSHM)分别计算的土壤抗蚀性综合值Ⅰ(KSX-Ⅰ)和Ⅱ(KSX-Ⅱ)评价林分变化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探索简便易行的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天然林转变为人工林后土壤物理性质和抗蚀性变差,呈现出有机质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团聚度、孔隙度及物理稳定性指数降低,而结构体破坏率、不稳定团粒指数、容重、分散率及侵蚀系数增加。各林分土壤KSX-Ⅰ和KSX-Ⅱ均呈现出TRLCMLSSLLSLMZLSML的规律变化。土壤抗蚀性指标间相关性均达到显著(p0.05)水平;土壤KSX-Ⅰ和KSX-Ⅱ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且两者均与各抗蚀性指标间呈显著相关(p0.05)。说明天然林植被变化后会使土壤抗蚀性降低,影响原有植被水土保持功能,应该加强天然林及其生态功能保护;ZCFM和LSHM均可作为计算土壤抗蚀性综合值的有效方法,但考虑到计算过程的难易度,后者更简便易行。结果为土壤抗蚀性综合评价新方法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云南蒋家沟泥石流运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蒋家沟1965~2005年的泥石流运动观测资料与会泽气象站1965~2005年日降水资料,应用Hurst指数分析泥石流的运动要素,研究发现:泥石流年输沙量的Hurst指数为0.682时,年输沙量呈较强的正持续性,未来呈增长趋势;降雨量的Hurst指数0.605时,降雨量呈较弱的正持续性,未来呈较弱的增长趋势。同时,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发现泥石流输沙量具有多时间尺度周期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第8、14和24年分别为其第1、2和3活动周期;结合小波方差图分析可知:在未来15 a以上,年输沙量将呈减少趋势,泥石流活跃程度弱;而15 a以内,未来将会保持较短时间的增加趋势,泥石流活跃程度强。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蒋家沟泥石流具有规模巨大,作用强烈,类型齐全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汉水流域城市空间分布的分形研究及优化举措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流域空间结构研究是空间结构理论研究的深化,是基于具体区域类型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尝试。而流域城市空间结构是流域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汉水流域为例,对其城市规模结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城市体系比较完整,但城市首位度大,规模结构失衡;城市密度较大,空间分布很不均衡;城市分布的轴向特征明显。接着用差异度(表征城市等级规模的分形参数)和关联维数(刻画城市空间分布的分形参数)进行了验证,最后对优化城市群体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强化武汉一级中心城市的龙头作用;构建襄(樊)十(堰)南(阳)成长三角;积极发展地方性中心城市;加快区域空间结构轴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汉江流域开发史上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江流域全面开发的契机是明清时流域外移民的大规模移入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人口的大幅度增殖。流域经济的全面开发导致了对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上中游山区因滥垦殖,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逐渐加重,生态环境最终全面恶化;(2)下游江汉平原垸田围垦恶性膨胀,湮塞河湖,导致水系紊乱,洪涝灾害频繁。  相似文献   

8.
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不断扩张而产生的蔓延现象与土地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合理控制城市蔓延度可以节约资源,促进城市内涵式发展。根据蔓延度内部机理和分形理论构建蔓延测度指标体系,采用GIS方法,通过分维数、空间稳定性等指数,以马鞍山市为例分析研究区城市蔓延度特征和时空差异。研究表明:(1)分形理论适用于城市蔓延度的定量研究;(2)从时间维度看,研究区内部不同区域间的蔓延趋势总体相似,但蔓延程度有所差异;(3)从空间维度看,蔓延度与分维数、建设用地破碎度呈正相关,与空间稳定性指数呈负相关。马鞍山市城市蔓延的机制是土地导向,经济发展是抑制过度蔓延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为详细了解水库建设期秭归县植被结构演变及土壤侵蚀风险情况,使用TM和SPOT等中高分辨率遥感数据获取的秭归县1992、2007年1〖DK〗∶50 000土地利用分类、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风险及1999~2007年SPOT VEGETATION NDVI等。利用景观格局方法研究植被景观格局演变,分析植被结构与土壤侵蚀风险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992~2007年,植被景观格局更加破碎,斑块离散程度变大,多样性提高,乔、灌等仍是优势类型,受不同人类政策的影响,不同类型植被类型景观特征响应表现出差异性。植被覆盖度得到改善,其中秭归中南部植被水平密度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对降低土壤侵蚀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水库周边地区作为人类活动扰动的集中区,水土保持任务依然艰巨。通过遥感和GIS手段分析区域土地景观格局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变化背后的驱动机制和限制因素,甄别人类活动影响力,为研究三峡人地关系和谐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特征,利用分形模型,分别测算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体系的集聚维、网格维和关联维。研究表明:(1)南昌市和九江市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体系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核心作用明显(集聚维数分别为1.042 5和1.151 6),前人认为该区域城市体系具有双核结构特征,集聚维数的测算从城市自组织演化角度印证了该论点;(2)研究区城市体系在空间上以线(如公路、铁路)为轴线展布(容量维(1.035 6)、信息维(107)、关联维D→1),区域内各主要城市之间通达性良好(牛鸦维数比Q=0.941 6);(3)区域内城市体系系统演化动力比较单一(D1≈D0),自组织演化过程中明显受到鄱阳湖平原水陆生态系统的驱动  相似文献   

11.
治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的对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除了由工业污染造成的臭氧层破坏、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之外。还有水土流失、沙漠化、森林植被减少等所谓的“欠发达的环境问题”。近年来,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不仅成为长江下游洪涝灾害的址接原因,而且还然及整个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加快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治理的进程,本文提出政府要从制度创新、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新观念等多方面入手,进行全面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兴国县土壤侵蚀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发应用遥感技术和调查资料编制的江西省兴国县三个时期(1958,1975,1988年)的土壤侵蚀动态监测图。结果表明,建国以来,该县水土流失的动态变化基本上呈抛物线的态势发展,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在缩小,程度在降低,总的趋势向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区景观镶嵌结构和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1980、1990、2000年三期TM影像,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景观生态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洞庭湖区景观镶嵌体的结构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景观格局与动态特征以耕地、水域、居住建设用地变动为主;各种景观类型的分维数各不相同,分维数的大小依次是:耕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水域﹤林地﹤草地,其中建设用地的分维数最接近于1.5,处于最不稳定状态,草地和林地分维数年际波动不大,处于最稳定的状态,耕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分维数不断降低;同一种景观类型的分维数在不同地貌条件下也存在差异,其中耕地、水域和居住建设用地的分维数随海拔增加呈增加趋势,草地和林地的变化则表现为相反,这种差异反映了地貌、地势、区位条件和人类活动对于同一景观类型的斑块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半个世纪治理的反思 ,认为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是解决水土流失加剧及环境恶化的根本。同时 ,文章对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总结 ,并提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在区域综合发展、机制创新、资金筹措等方面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