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姑河牛牛坝水电站库区泥石流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沙江支流美姑河牛牛坝水电站库区泥石流沟分布面积广、发生频率高。调查结果表明库区现有不同类型泥石流沟31条,其中属于高度危险的泥石流沟4条,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15条。本文对流域面积较大、活动性较强的12条泥石流的容重、设计流速、流量、冲出量等重要工程参数进行了计算,并对水库蓄水后的泥石流沟状况与发展趋势作了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在水库施工期泥石流灾害对工程建设有较严重的影响,特别是靠近库首的泥石流对工程的安全构成威胁。水库蓄水后,库区泥石流活动程度有所降低,不会明显影响水电站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2.
目前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通常是一条泥石流沟对应一个危险等级。Flow-R模型将泥石流源区识别与泥石流运动相结合计算泥石流的危险概率,能够评价一条泥石流沟内不同部位的危险性。为丰富泥石流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及探究单沟内泥石流危险分布特征,以八一沟为研究区,在确定八一沟泥石流源区识别阈值和运动参数的基础上,用Flow-R模型对泥石流可能的危害范围进行模拟计算,并用混淆矩阵对模拟结果进行评估,最后对八一沟流域不同部位进行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1)泥石流源区主要分布于沟道20°~50°坡度范围和1 400~1 600 m高程范围内,沟顶细小汇水沟道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活动物质;(2)泥石流危险区域大致分布在沟道左右40 m范围,占整个研究区域的20.06%;极高危险区分布于沟道中心,危险性由沟道中心向两边逐渐降低;(3)Flow-R应用于研究区的正确率为84.18%,给出的泥石流危险区图合理,能够反映研究区泥石流的基本危险特征。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危险范围的流域背景预测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研究通过对大量泥石流堆积扇平面形态的统计分析,总结出三种不同类型的平面概化模式,由此推导了它们的通用求积公式。并通过对泥石流沟流域背景因素的比较分析,选择了流域面积、流域相对高差、主沟长度和主沟平均坡度作为预测泥石流危险范围的定量指标。采用多元和逐步回归分析的数学方法,得出了泥石流最大堆积长度、最大堆积宽度和最大堆积幅角的计算公式,建立了半理论半经验性的泥石流危险范围的预测模型。通过模型的检验及其应用实践,证明本研究提出的泥石流危险范围的流域背景预测法适用于我国暴雨泥石流危险范围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方法,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利用基于模糊数学的层次分析方法,选取地形因素、松散物质、降雨因素、植被因素等7个评价因子,完成了对研究区内泥石流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并探讨了区域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及技术流程。根据评价结果:泥石流灾害发育主要受控于地形地貌、松散物储量及降水3个要素,其中地形地貌要素是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决定性因素;研究区内高危险的泥石流沟4条,主要为矿渣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中危险的8条;低危险的泥石流沟20条;弱危险的泥石流7条。因此,应根据评价结果采取加强监测、适当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等方法进行危险性控制,以便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黄河积石峡水电站库区泥石流危险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选取一次(可能)最大冲出物方量、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泥沙补给段长度比7个因子为泥石流沟谷危险度划分的主要因子的基础上,对评价因子隶属度的确定作了分析和阐述,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黄河上游积石峡水电站库区16条泥石流沟进行了危险度划分.  相似文献   

6.
都(江堰)汶(川)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活动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合理制定泥石流防治方案和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必要前提。板子沟、桃关沟、登基沟和彻底关沟是岷江两岸的大型泥石流沟,严重威胁着沟口公路桥梁的安全。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登基沟、桃关沟和板子沟均为具有高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危险度分别为0.74、0.69和0.68,高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可造成重大灾难和严重危害。彻底关沟泥石流危险度为0.50,属中度危险。板子沟、桃关沟和彻底关沟均为低频率泥石流或高含沙洪水,平均20~50年发生一次;登基沟泥石流(包括高含沙洪水)发生频率稍高,平均5~10年发生一次。研究表明,如果板子沟和桃关沟内人工采石的强度能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明显迹象表明上述4条沟的泥石流活动会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灾害学》2020,(1)
泥石流暴发后常常会淤埋、冲毁沟内建筑物,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开展泥石流影响区建筑物易损性评估是防灾减灾的核心工作之一。该文以汶川县七盘沟为例,在实地调研基础上,从建筑物自身特性、建筑物与泥石流沟的空间位置关系、环境因子等三类评价要素中选取了建筑物的功能类型、结构、面积、材料、楼高、建筑物与沟道的距离、建筑物主轴向与泥石流流向的夹角、泥石流流向、流深、流速和防护工程共11个易损性评价指标,综合运用GIS和元胞模型模拟得出七盘沟流域内建筑物易损性分布情况。根据评价结果得到以下四点结论:①沟内易损性最高的建筑物类型为公共服务等特殊功能性建筑物;②同类型的建筑物离沟道越远,其易损性越低;③沟内建筑物易损性分布呈现出左岸高于右岸的特点;④建筑物易损性对泥石流特征评价因子的敏感度低于建筑自身特性评价因子。研究结论和七盘沟实地考察得到的结果吻合程度较高,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信度,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七盘沟村建筑发展规划提出了对应的灾害防治建议,以尽可能减少潜在的灾害危险,最大限度地保护当地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8.
拟建川藏铁路拉林铁路段山地灾害活跃,沿线分布有大量的沟谷型泥石流沟,由于其规模大、侵蚀强烈、具有重复性等特点,时常对铁路和公路造成破坏,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拟建川藏铁路的建设,甚至对铁路后期的安全运营造成威胁。考虑到拟建川藏铁路和G318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以及其时刻面临着泥石流灾害的威胁,故采用野外考察、室内试验、遥感解译等相结合的方法,对拟建川藏铁路沿线存在泥石流暴发痕迹的4条沟谷型泥石流沟的形成运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4条泥石流沟的危害特点,结合泥石流运动参数和不同的危害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江中浦曲、帮改娘沟、色比单嘎沟、协拉浦曲在形成条件上有利于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和暴发。(2)4条沟道的泥石流容重为1.7 g/cm3左右,均属稀性泥石流沟;色比单嘎沟泥石流在规模上属大型,其余3条沟泥石流在规模上均属特大型;泥石流一次过流总量为8.61万~1 901.97万m3;固体冲出物质为3.91万~829.95万m3;泥石流流速为5.2~6.6 m/s。(3)通过过流能力分析发现,协拉浦曲沟口G318断面存在明显的过流能力不足。(4)基于泥石流特征参数及危害的分析,对泥石流沟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案,可为该段拟建铁路和公路的建设和后期安全运营等的防灾减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与泥石流沟发育阶段相关的地貌参数,认为使用面积高程积分值(S)对泥石流沟发育阶段进行定量的划分比较便捷和可靠。并根据白龙江流域550条泥石流沟爆发频率与S值的统计关系将泥石流沟发育阶段定量划分为发育期、发展期、旺盛期、衰减期和消退期五个阶段,并分析了各个阶段对应泥石流沟的发育特征,以期能为泥石流沟在各个发育阶段的防治对策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对潜在泥石流的判定、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以及泥石流发生频率等的分析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四川德昌县典型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四川德昌县虎皮弯沟、凉峰沟和凹米罗沟为凉山州安宁河一级支流茨达河的3条支沟,泥石流危险度依次为0.49,0.65和0.45,分别属于中度危险、高度危险和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泥孑亍流易损度依次为0.79,0.82和0.81,分别属于高度易损、极高易损和极高易损的泥石流沟;泥石流风险度依次为0.39,0.53和0.37,均属于高风险泥石流沟,容易造成较大的泥石流灾害损失。2004年8月24日,因持续高强度降雨,导致3沟同时暴发泥石流,给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丁巨大损失。建立了泥石流灾害损失评价方法,对这3场泥石流灾害损失进行了评价。针对此类严重灾害的高风险泥石流沟,提出了相应的整治建议,以减少和避免重大灾害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1.
拟建泸定至石棉段高速公路(泸-石路)沿线泥石流灾害频发,甘草沟是较为典型的一条泥石流沟。通过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文中以该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分析为基础,对甘草沟进行了危险性评价计算。研究得出:甘草沟物源总量为235.90×104m3,动储量为23.09×104m3,在20、50、100年一遇的频率下,一次冲出固体物质量为27 530、3 1651、34 783 m3;危险范围最大长度为712、795、857 m,危险范围最大宽度为765、851、917 m;该泥石流处于发展期,危险性属于中度危险。  相似文献   

12.
运用图算粒度参数法和分形理论对石棉县"2013·7·4"特大泥石流堆积物的粒度参数(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峰态)和结构维数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通过粒度参数法分析,后沟、熊家沟和马颈子沟特大泥石流堆积物分选性分别为差、很差、很差,沉积均已以粗组分为主;通过分形理论分析,后沟、熊家沟和马颈子沟特大泥石流均属于粘性泥石流,且粒度分布不均匀。粒度参数分析和结构维数计算相结合可以很好地了解"2013·7·4"特大泥石流堆积物的分选性、粒度分布情况、泥石流的类型等,为研究区泥石流的形成、运动、堆积特征和数值模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和数据。  相似文献   

13.
王跚  彭培好  刘勤  田丛珊 《灾害学》2016,(4):210-214
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采用灰色关联及统计分析方法,结合地理空间技术识别岷江上游不同植被类型及覆盖度与山洪灾害的关系特征,结果表明:1在不考虑植被覆盖时,岷江上游山洪灾害潜在危险性较高,并存在空间分异,干流及一级支流的中下游潜在危险性较高,而干流上游及小姓沟、黑水沟部分区域其值较低;2根据灾害发生实际情况,该区域的植被具有减洪能力,缓解程度与潜在危险水平存在相关性;3不同植被类型及覆盖下,植被的减洪能力也存在差异,并与覆盖度存在不同程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四川色达县切都柯沟“7.8”泥石流灾害特征及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7月8日四川色达县歌乐沱乡切都柯沟发生了中等规模泥石流,最大流速10.4m/s,洪峰流量156m3/s,冲出方量约7×104m3,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泥石流稠度大,冲击力强,具有明显的直进性特征,为粘性泥石流。切都柯沟泥石流发育阶段为壮年(偏幼)期。切都柯沟为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该沟一次泥石流最大堆积危险范围39902m2,最大堆积长度284m,最大堆积厚度4.32m。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一是在滑坡崩塌处进行加固,采取沟岸护坡等措施;二是在沟谷上游修建谷坊、拦挡坝,以降低流速,削减泥石流能量和规模。  相似文献   

15.
泥石流堵河影响因素研究——以岷江上游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金山  沈兴菊  谢洪 《灾害学》2007,22(2):82-86
以岷江上游为研究区,选取堵河型泥石流沟4条、堵塞型和不堵河型泥石流沟各2条,在详细分析和比较8条典型泥石流的流域特征、一次有代表性的泥石流过程的泥石流流体特征及沟口处主河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专家问卷调查,得出了与泥石流堵河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它们是:泥石流规模、堆积区主河宽度、泥石流沟床比降、泥石流流量、入汇处主河流量、泥石流颗粒级配、入汇处主河比降、泥石流粘度、重度、泥石流沟与主河夹角、泥石流暴发频率等。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泥石流活动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三峡水库135m高程蓄水将近,库区泥石流活动对城、镇、移民新村的安全问题备受政府关注。2009年水库175m水位蓄水后,泥石流活动的发展趋势如何?对三峡库区蓄水前、后泥石流环境的变化特点,特别是蓄水后库岸再造过程对泥石流活动的影响,库区工程建设中人类不合理活动可能形成的人为泥石流等因素作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库区泥石流活动发展趋势的11项预测结果和一点建议,供有关部门讨论和实施库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17.
四川九寨沟县关庙沟泥石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庙沟为嘉陵江上游支流白水江右岸的一条支沟,位于四川九寨沟县城区,曾多次发生过严重的泥石流灾害,直接威胁县城和九寨沟旅游环线公路的安全。该沟泥石流具有容重大(2.20t/m~3)、搬运固体物质粒径粗、固体物质以沟岸滑坡和沟床堆积物补给为主等特征。本文分析了该沟泥石流的形成、流体性质、类型等基本特征,预测灾害的发展趋势,提出泥石流减灾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18.
沟谷泥石流危险度计算公式的由来及其应用实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介绍了本文作者提出的最新单沟泥石流危险度定量评价计算公式的由来,包括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因子的选择,即主要因子的确定和次要因子的筛选,明确了各评价因子的作用,用权重系数方式表达各评价因子对泥石流危险度的影响。然后以2003年发生的四川省丹巴县鹅狼沟泥石流为例,对该沟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其为高度危险的泥石流沟。最后讨论了泥石流危险度计算的经验公式和理论公式及可能遇到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四川色达县切都柯沟"7.8"泥石流灾害特性及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4年7月8日四川色达县歌乐沱乡切都柯沟发生了中等规模泥石流,最大流速10.4 m/s,洪峰流量156 m3/s,冲出方量约7×104 m3,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 泥石流稠度大,冲击力强,具有明显的直进性特征,为粘性泥石流. 切都柯沟泥石流发育阶段为壮年(偏幼)期. 切都柯沟为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该沟一次泥石流最大堆积危险范围39 902 m2,最大堆积长度284 m,最大堆积厚度4.32 m.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一是在滑坡崩塌处进行加固,采取沟岸护坡等措施;二是在沟谷上游修建谷坊、拦挡坝,以降低流速,削减泥石流能量和规模.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判别泥石流沟的五种典型地貌:屋檐式沟壁;泥石流擦痕和撞击坑;石背石;弯道超高侧积堤和爬高舌状堆积。有助于人们准确判别泥石流沟,认识泥石流灾害,从而做好预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