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引发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火灾的火源有人为火和自然火,其中人为火源主要有野外吸烟、烧荒、上坟烧纸等;自然火源主要是雷击火等。根据主要火源,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生物防火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陈存及 《火灾科学》1995,4(3):42-48
中国生物防大的应运而生及推广应用的发展态势表明,南方林区具有相当规模的防火林带正逐步形成生物阻火体系。生物防火工程正在有规划地实施,并纳入林业建设的长远建设规划中。近十多年我国生物防火量化研究不断深入,领域逐步拓宽,生物防火研究的发展又推动生物工程防火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中国的生物防火己居世界前列,并正在形成一门边缘学科,这标志着我国森林消防工作登上新台阶。随着我国森林防火现代化的发展,生物防火研究必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龙岩市是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覆盖率达79.39%,长期位列福建省第一。同时,龙岩市也是客家人的聚居地,野外民俗农事、林事、祭祀用火频繁,森林防灭火形势十分严峻,禁止野外用火的立法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推动地方立法管理和规范野外用火,日前,龙岩市探索出台《龙岩市野外用火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规定,严禁在森林防火期森林防火区野外用火。据悉,该《办法》是福建省设区市中首次出台的野外用火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介绍了中国不断探索森林火灾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和技术防范措施,以提高对森林火灾的控制能力。着重说明了中国森林火灾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和社会环境影响所产生的特点。阐述了实行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依法治火,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强化野外火源管理,加强消防队伍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防火以及多方集资和加强对外合作的效果。最后,具体介绍了森林火灾的预报、探测和林火阻隔预防技术,以及采用的直接扑打,用水、风力和飞机灭火,人工降雨,以火攻火等多种扑救森林火灾方法,还介绍了中国森林防火科技的系统研究情况。  相似文献   

5.
“红色!”"红色!"“又是红色!”进入秋季以来,广东全省创记录地连续近百日没有发生有效降水,大部分地区森林火险气象等级持续保持在高位,红色预警信号持续60多天。进入12月,全省的森林预警信号,更是出现了所有21个地级以上市齐刷刷“一片红”的危险形势。冬季到来,大量草木枯死,林间可燃物已大大超出每公顷30吨的警戒线,农事烧杂烧荒、工程人员取暖、森林旅游野炊等野外用火也逐渐增多,加之林区阵风等级不断加大。广东森林防火遇到了史无前例的严重险情。  相似文献   

6.
防火绿色长城具有防止森林的树冠火和地表火蔓甍的功能,因此许多国家将它作为重要的森林防火设施,并把营造防火绿色长城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性的森林防火措施而备受重视。建国以来我国积极营造速生丰产的常绿针叶人工林,它不仅提高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并使森林蓄积显著增加,有利于我国林业的持续发展。由于这些针叶树含有大量的松脂和挥发性油类物质,易燃烧,在森林火  相似文献   

7.
正编者按素有"中国最绿省份"之称的福建,森林覆盖率达66.8%、连续42年位居全国首位。今年以来,福建省受气象条件影响,出现较为严重冬春连旱现象,全省降水量较往年平均下降6成以上,尤其是春节以来,各地区农事生产、烧荒炼山、景区出游、祭祀上坟烧纸等诱发森林火灾因素不断增多,使得森林防火形势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8.
便携式森林防火开沟器主要是针对我国东北林区森林土壤为暗棕壤,并且土层浅薄、石砾含量高的地形特点研制的开设防火隔断的设备,其采用内燃机为动力源轻巧、便携,操作灵活、简单,适合于我国森林消防使用。  相似文献   

9.
正西倚武夷山,东靠戴云山,沙溪河自西向东奔流其间,昼夜不息。走进三明市,满眼都是绿色。这座国家森林城市,是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和南方集体林区综合改革试验区,森林覆盖率达76.8%,素有"绿色宝库""中国绿都"之称。每年的10月至次年5月,是三明市森林防火的重点季节。特别是春节以来,各地区农事生产、烧荒炼山、景区出游、祭祀上坟烧纸等诱发森林火灾因素不断增多,加之沿海地区春季天干物燥和大风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使得三明市森林防火形势不断加剧。  相似文献   

10.
路长  林其钊 《火灾科学》1999,8(4):25-30
针对某一林区,确定其林木管理目标,以及为达到此目标对林火监测与扑救系统的要求,从而确定森林防火的资金投入。分析了加大森林防火投入前后森林火灾损失与扑求费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森林防火远程图像监控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林区设立图像远程监控系统相当于在林区增加了若干个无人值守的火情了望台,本文从图像远程监控系统结构、各关键设备选择等方面介绍了森林防火远程图像监控系统。该案例为国家重点试点工程永康林业局森林防火远程监控工程。  相似文献   

12.
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具有毁灭性的后果。夏季季气候炎热,温度高,大风天气多,野外用火大量增加,且雷击多等因素的影响,潜伏着发生大的森林火灾的危险。当前,建立林业防火智能监测预警及应急指挥系统,实现林区视频的自动监控、烟火准确识别、火点精确定位、火情蔓延趋势推演、扑救指挥的辅助决策、灾后评估等多方面功能,不断提升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显得十分紧迫和重要。森林火灾危害大,扑灭困难,于是在火灾还在萌芽状态立即扑灭显得尤为重要。森林火灾因为常常处在深山老林中,不易发现,故而发现火灾对于早扑灭火灾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和普威视借助于先进的红外热成像仪图像采集、图像探测系统、无线网络传输系统及显示系统组成的智能森林防火指挥系统以数字化、网络化视频监控为基础,与一般的网络化视频监控相比,它是一种更高端的视频监控智能化的应用。该系统能够实现无人值守不间断工作,自动对视频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发现监控区域内的异常烟雾和火灾苗头,以最快、最佳的方式进行告警和提供有用信息;能有效的协助消防人员处理火灾危机,并最大限度的降低误报和漏报现象;同时还可查看现场实时图像,根据直观的画面直接指挥调度救火。  相似文献   

13.
福建是我国重点林区,也是森林火灾的重灾区,福建国有林场系统重视森林防火工程体系建设,强化林火阻隔网络、林火预报与监控,林火交通通讯,组建快速扑火队伍等“四网二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监管     
<正>黑龙江伊春:“以火治火”防范森林火灾风险(本刊讯)近日,为有效降低林下可燃物载量,防范森林火灾风险隐患,根据黑龙江省森防指统一安排部署,伊春市开始在全市区域重点林区沟塘河系、村屯周边点烧战略防火阻隔带,降低森林火险等级,为明年春季防火工作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5.
城市消防研究与管理方法对森林防火的借鉴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了中国森林防火研究与管理现状,分析了森林防火与城市消防在研究与管理方面的差距,提出了城市消防研究与管理方法对森林防火6个方面的借鉴作用:(1)建筑防火分区方法和技术对森林防火分区及隔离带建设技术的借鉴作用;(2)耐火等级思想对降低森林燃烧性的借鉴作用;(3)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对森林防火设计的借鉴作用;(4)标准体系建设的借鉴作用;(5)建筑避难层(间)对林区消防安全设施建设的借鉴作用;(6)城市火灾危险源辨识方法对森林火灾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正2月份以来,广东省持续干旱少雨,加之春节刚过,各地景点、林区人流量突增,森林火险居高不下。肇庆、云浮、河源、梅州等地由于村民野外用火不当等原因相继发生森林火灾,福建森林消防总队广东肇庆驻防队伍重拳出击、攻坚克难、多地连续作战,成功处置10余起森林火灾。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带的自然环境、林火特点和森林防火现状,对该林区的林火预防和扑救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森林火灾是森林最危险的敌人,也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它会给森林带来最具毁灭性的后果。按照惯例,夏季是森林、草原易发和集中频发火灾的高发时段,火灾的发生贯穿整个夏季;主要原因是气温高,大风天气多,难控性和扑救的危险增大;野外用火大量增加,管理难度加大;雷击火源比重加大、分布区域变广,潜伏着发生大的森林火灾的危险。所以,各地提高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建立林业防火智能监测预警及应急指挥系统,实现林区视频的自动监控、烟火准确识别、火点精确定位、火情蔓延趋势推演、扑救指挥的  相似文献   

19.
防火树种阻火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邵占杰  林其钊  路长 《火灾科学》2002,11(4):222-227
以木荷作为防火树种 ,首先利用热重装置分别研究了其树干和枝叶的热解失重过程 ,从得到的热重曲线TG、DTG中发现 ,伴随着温度的升高 ,试样发生了三次失重高峰 ,并且 5 0 0℃时的残留物不及其初始重量的 10 %。然后在燃料床上以松针为燃料 ,分别模拟了 2 0°和 30°等小坡度情况下地表火的蔓延过程 ,通过分析热电偶记录下来的温度场分布 ,研究了火蔓延过程中防火树种在火焰和坡度作用下的阻火特性和阻火机理 ,结合其热解特性的研究 ,论证了水分析出是防火树种发挥阻火性能的关键因素 ,得到一些对生物防火技术研究有用的结论 ,为更好的利用和发展生物防火技术来预防和控制大规模森林火灾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及时发现除治风险隐患是做好森林防火工作的根本和关键。在福建省森林消防总队,从卫星到无人机,各种防火装备从高空到森林上空到林区地面,覆盖"天罗地网",让火种"无处可逃"。同时,把灭火力量、指挥机构、主战装备向重点高危区域靠拢、向防灭火一线延伸,形成了"保证重点、辐射周边、网状覆盖"的力量布控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