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最能体现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愿望去选择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之一,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快乐的、主动活动的机会,已成为当前幼儿园落实《纲要》精神的最有效的途径。区域活动具有其他教育活动所不能取代的功能价值。而目前因为主客观的原因,幼儿园区域活动组织与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实现区域活动应有的功能和价值,我们应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区域创新创业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能力与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因此,对区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评价分析不仅有利于各区域了解其创新创业能力的相对强弱,更有利于了解其创新创业能力各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各区域提高其创新创业能力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创新视角,通过分析区域创新体系中各主体要素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联及其参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动力机制,建立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区域创新主体要素互动关系模型。通过创新主体互动关系模型分析得出: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的合作模式应为立足产业变革前沿,转化企业创新优势;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推动政策工具创新;密切联络科研机构,挖掘同质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中介组织,促进创新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能让幼儿自由体验与探索,不仅能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与主体性,还能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将从幼儿区域合理布局的重要性及区域活动布局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幼儿园区域活动合理布局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楚雄中强震活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0年姚安5.9、6.5级地震以来,楚雄区域中强地震活动呈现频次高、强度大、范围广的现象。通过对楚雄区域中强地震活动进行研究,得出以楚雄-南华地震带为活动主体的楚雄区域中强地震活跃,楚雄地震带南段和北段6.0级以上地震活动存在互相呼应、相继活动的现象;20世纪,云南7.0级强震活动时段,楚雄区域中强地震在时、空、强...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技术的县级区域环境质量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种完全基于遥感数据的县级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模型,该模型利用支持向量机的方法对广西钦州市钦南区HJ-1星CCD数据进行分类,提取土地利用类型,同时建立了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度指数、水资源密度指数、土壤侵蚀指数和人类活动指数5种评价指标,对这些指数加权求和得到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定量化评价实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生态环境状况为良的区域占总面积的64.105%,主要集中在钦南区的林地区域,生态环境状况为一般的区域占31.206%,主要分布在水资源丰富的区域,而生态环境状况为差的区域则占3.668%,主要集中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城区.  相似文献   

7.
从中原经济区创新驱动的内在结构出发,分析了源自中原经济区创新理念驱动力、体制驱动力、科技驱动力和协同驱动力的信息需求,并基于中原经济区创新驱动对区域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供给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基于中原经济区创新驱动的区域图书馆信息服务战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评价普遍存在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目标欠缺、评价内容空泛等问题,影响了评价在区域活动中的效应。教师可以通过"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目标明确化、评价内容具体化"等策略,改善评价现状,以支持幼儿更好地在区域活动中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9.
现代的幼儿教育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对现行的幼儿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关注各个年龄阶段幼儿共同发展的轨迹,给幼儿提供更为广泛的个体发展空间。因此,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受到了高度的重视。故而,本文分析了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方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区域空间作为农村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合理的班级空间利用是阻碍农村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重要原因。从农村幼儿园在班级空间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出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实现农村幼儿园班级区域空间利用最大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低碳创新发展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也是京津冀地区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现实要求。目前,京津冀地区已初步形成低碳创新协同发展格局。本文根据瑞士学者Bergek提出的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框架,发展了区域低碳创新系统功能分析框架,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低碳创新系统的诱导和阻碍机制,以期为京津冀低碳创新协同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数学区活动的教育价值,不断完善和创新数学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文章基于对当前幼儿园数学区活动现状分析,提出"班际间"数学区活动这种新的形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途径。旨在让幼儿在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材料、多层次的同伴交往中不断探索,获得初步的数学知识和能力,并进一步促进各个班级之间区域材料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增强教师的数学区活动指导能力。  相似文献   

13.
区域活动是这几年学前教育讨论比较热烈的话题,因为大家开始发现区域活动带给幼儿各项发展能力的意义是不可估量和不可忽视的。区域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和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同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是孩子们的最爱。  相似文献   

14.
区域环评中废水排放量的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区域环评污染物排放源强的预测原则,对区域开发活动中废水量和COD排放量的预测方法作了详细论述,并以温州滨海新区环评为例作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小班幼儿区域活动中,由于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具有理解水平低、思维灵活性弱、操作探索的坚持性差等特点,加之生活经验不足等原因,影响着区域活动的质量。教师在指导中如何把握既不过分干预,又不错失具有教育价值的教育时机,从语言区入手,探讨参与式指导策略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的中国区域居民消费碳足迹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近年来,居民消费活动和环境的关系逐渐受到关注,而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研究更是其中的热点.因此,本文采用“居民消费碳足迹”概念来定义特定居民消费活动所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的总和,主要包括CO2、CH4、N2O3种温室气体;构建了基于环境扩展的多区域投入产出(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MRIO)模型的碳足迹核算方法,并以2007年中国8个区域为例对其居民消费碳足迹的数量、构成、分布及转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全国居民消费碳足迹总量达到31.74亿t(以CO2当量计).此外,碳足迹还呈现出区域差异明显、间接排放大于直接排放、城乡差距过大等特征.人均碳足迹方面,发展水平较高的京津、东部沿海地区明显高于相对滞后的西北、西南区域.研究还对碳足迹的区域分布和转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发现,东北、京津、西北和西南区域转移收支为负,表示这些区域为其他区域承担的排放大于其他区域为其承担的排放;剩余的北部沿海、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和中部区域情况则正好相反.这些结果对现阶段中国制定具体区域消费政策或分配碳减排责任等具有参考价值;本研究的方法论也适用于研究其他环境因子及足迹因子与居民消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各地自然条件、环境问题及需求、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力量等不同,有条件的地区应建设设立符合区域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区域污染防治最佳技术体系,才能确保有限的环保投资发挥最大的环境效益.本文则以深圳市为例,以探讨区域污染防治最佳技术的构建和实施,认为其构建应充分考虑区域的环境问题,并建立有效的筛选和完善程序,同时,应在环境政策手段予以创新,确保其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2013年,大连市坚持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通过加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创新资源,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来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被打破、效益较低等问题,本文对低碳背景下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多样性质量监测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低碳背景下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多样性质量监测对策,提出了优化监测站点布局、引入自动化数据采集技术、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强化数据分析和利用、创新监测方法和指标体系,希望能以此来推动区域农业生态环境的低碳、绿色转型与高速发展,保证农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环境政策框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五”时期,国家在区域协调发展上的新亮点就是创新的提出了“主体功能区”概念,主导这一战略决策的实施需要配套各类专项政策。针对环境问题尝试在主体功能区划条件下设计区域差异化的环境政策,整个政策框架遵循区域差异、综合协调、可操控和环境优先四个原则分区域构建,各区环境政策都沿着政策定位、政府作为和重点政策三条思路充分拓展,对于各项环境政策在不同主体功能区实施的力度也进行了详细描述。本政策框架将为深入研究环境政策和启发其他配套政策的研究思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