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首届"东北亚中亚区域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在北京召开。与会专家围绕着"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亚和中亚区域可持续发展"主题展开充分讨论,并形成重要研究结论。来自中国、俄罗斯、蒙古国、乌兹别克斯坦和以色列等国20多个研究机构的7位科学院院士、9位研究所所长和200多位专家学者讨论认为,面对积极应对全球变化的国际态势,加强东北亚中亚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研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并向东北亚和中亚地区各国政府和专家学者发出共同倡议。此次国际论坛对加强东北亚和中亚地区在全球变化背景下资源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科学问题与规律的国际合作研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毕军 《环境》1995,(8):13-13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外乎三种方式,第一,主张经济增长是一第一位的,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过技术进步和市场机制自动地解决环境问题。发达国家环境质量先下降后上升的事实对这一观点无疑是一种历史的验证。其二,认为维持生态稳定、保护环境是人类最优先的任务。这一思想在西方国家以“绿党”为代表已形成一定的缺陷。前者的经济增长是以高昂的环境代价和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基础的;后者则忽略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尤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那么,我们的选择是什么?因此,寻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势在必行。“持续发展”的思想正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所在。“持续发展”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提出的一种观点,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经济发展能够持续进行下去”,这是一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互相支持的战略,事实上,如果消除了现有经济核算体系的失真之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相互对立的假像就会消失。经济增长并非一定带来环境破坏,关键是采取何种经济增长方式。例如,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西方国家的节约能源战略,既促进了经济增长,又大大降低了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对环境质量的改善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环境》2005,(3):67-67
《环境》杂志作为中国环保先锋媒体和泛珠三角区域环境宣教的重要阵地,为推动泛珠三角区域的环保合作,落实泛珠三角区域环境宣教合作计划,从本期开始特开设“泛珠三角区域环保合作”专栏,现将本栏目的主要版块及稿件要求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1月11日,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下称"环保部政研中心")和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GGGI)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2015年年会期间,在北京联合发布了"‘十三五'中国绿色增长路线图"研究报告。"‘十三五'中国绿色增长路线图"是环保部政研中心与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在2015年开展的一项合作研究,旨在设计中国在"十三五"期间推动绿色增长的系统战略和路径,为中国"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和"十三五"期间的绿色增长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摩根斯坦利亚洲主席史蒂芬·罗奇在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亚洲金融大会上发表讲话说,下一个“五年计划”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分水岭”,中国经济增长将大幅减少对出口贸易的依赖,转而依靠国内消费市场扩大推动。他说,预计中国将于2011年初公布下一个五年计划——也就是“十二五计划”的细节。  相似文献   

6.
从“环境换取增长”到“环境优化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光 《环境保护》2006,(2B):33-36
从“十一五”开始.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即从”环境换取增长”的阶段转向“环境优化增长”的阶段。所谓环境优化增长,就是指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手段.使之改善和促进经济增长,从而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双重目标。一旦环境优化增长的理念得到认可.“国家意志”在环境保护上的表现就会与以往大不相同——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环境保护的从属,滞后、补救性质的地位,上升到主动,优先.预防的地位。因此.与时俱进地认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充分揭示环境保护对于经济发展的意义和贡献,是我们当前应该认真做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7.
过去150年中,城市规模稳步扩大,全球70亿人口中超过1/2居住在城市,城市产出占到全球GDP总量的80%。包括中国和东盟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城市化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导致资源消耗激增,对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东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区域,东盟各国与中国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同处于城市化阶段,面临许多相似的挑战。在推动城市化建设、促进生态文明和绿色转型的过程中,中国和东盟国家有很大的合作空间。携手应对城市环境挑战,对中国和东盟,乃至区域和全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中国—东盟可持续城市合作背景和合作现状,分析双方开展可持续城市合作的机遇与挑战,为中国和东盟在可持续城市领域的合作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华 《环境科技》1998,11(4):45-46
前言目前,全国已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32个、高新技术开发区52个。江苏省有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50余个。可以预见,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区域开发建设活动将会越来越多。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建设对环境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这其中,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显得尤为突出。l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可持续发展思想认为发展与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穷国的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如何实现经济增长。要达到具有可持续意义的经济增长,必须将生产方式从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减少每单位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再生资源》2009,(3):26-26
保增长、扩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基础支撑在农业,重点难点在农民。近日,湖北省政府与中华全国供销总社签署合作备忘录,为湖北省加快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建设、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正>2050年丹麦将成为全球第一个摆脱石化燃料的国家。丹麦还是世界上最早对垃圾立法的国家,也是唯一需要进口垃圾来发电的国家,92%的垃圾被回收。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丹麦GDP增长了80%,能源消耗却是零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甚至还降低了13%。丹麦是如何做到的?有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中国和丹麦在哪些环保领域可以合作共赢?近日,记者专访了中国驻丹麦前大使甄建国,解析"童话王国"是如何书写环保传奇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人类-环境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如何全面地评估中国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已成为当前可持续性科学的一个研究热点。论文基于"人类可持续发展指数"在国家、区域和省三个尺度上系统评价了中国人类-环境系统1990—2010年的可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中国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为中上水平,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1990—2010年中国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表现为增长趋势,中西部可持续性增长快于东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指标呈增加趋势,环境可持续性指标为下降趋势。可见,中国人类-环境系统可持续性的空间格局与动态变化均不协调,需进一步促进中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性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2.
韩威 《环境保护》2006,(6B):68-71
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通常被认为主要包括企业、区域、国家三个层次。本文从生态经济系统等级组织理论角度阐释,经济全球化是循环经济的一个新层次,在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的基础上,提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循环经济之路的建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能源承载力预测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需求和人口、经济密切相关。能源需求分析是在一定的人口和经济增长假设下进行的。从投入产出角度看,能源需求的高低取决于终端需求与满足终端需求的中间过程。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模式的选择,技术进步,优质能源的可获得性,环境保护要求等因素会对终端需求和中间过程产生影响。由于资源对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性,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有必要对一个区域的能源需求量作出预测和分析,提高区域发展和管理的科学性,从而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湄公河流域的水电开发竞赛已经对流域生态、各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面对湄公河流域错综复杂的"水外交"形势,由我国主导并推动的湄公河流域盐差能开发与合作能缓解上下游国家间的水资源开发争议,能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找到战略支点从而顺利推进。应用国际法和国际政治的价值评判、实证分析和政策定向方法,分析了湄公河流域的盐差能开发与合作对区域脱贫致富、共同发展、实现绿色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作用,评估了推动盐差能开发合作的国际机制平台、条约制度和国际及区域融资渠道,并认为在技术成熟的条件下,我国与湄公河流域国家的盐差能开发与合作具有重大价值,能够成为流域未来的合作重点。  相似文献   

15.
美国“棕色区域”的治理法律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棕色区域”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带来的环境问题。一些国家逐渐开始应对。棕色区域问题涉及到各种因素,如法律,税收,财产权,土地开发等多种因素,所以是一个复杂的,较难解决的问题。以起步较早的美国为例,以联邦立法为重心,论述了美国在“棕色区域”治理中的政策和法律制度,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以期对这个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棕色区域问题实质上是土壤污染的治理问题,这对中国缺位的土壤污染立法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世界重要粮食生产—消费区,开展该区域粮食安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聚焦粮食消费,剖析沿线国家1995—2017年粮食消费时空格局特征,揭示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1995—2017年,粮食消费数量逐渐增长,总量占世界比例介于55%~59%,人均消费量增至367 kg,为世界水平的95%。(2)1995—2017年,其他用粮和工业用粮高速增长,饲料和口粮快速增长,损耗和种子用粮缓慢增长,形成“口粮为主、饲料为辅”的消费结构,处于粮食消费初级阶段。(3)消费总量空间差异大而人均消费差异小,中东欧国家消费水平高,人口大国、岛屿小国、粮食生产条件欠佳国家消费水平较低。(4)各类用途粮食人均消费量空间差异不大,饲料总量空间差异最大且逐渐增大,近半数国家仍以口粮为主,约25%的国家完成了向相对均衡型转变的消费结构升级。(5)人口数量和消费水平累积贡献率约为43%和57%,中亚、东南亚、南亚多数国家受消费、人口共同影响,西亚及中东国家多受人口影响,中东欧内部差异大。口粮、饲料累积贡献量占比约为46%和34%,南亚、东南亚国家多受口粮影响,中蒙俄、中亚国家多受饲料影响,中东欧和中南半岛国家多为综合贡献型。  相似文献   

17.
浅谈“绿色行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绿色行政”,“绿色行政”就是对环境友好的行政。绿色的行政管理活动是对保护资源、环境,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有利的活动。一提起“政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经济增长指标,往往忽视环境保护。国民生产总值固然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增长的标准之一,但是它很难反映甚至可能直接掩饰了这样的事实:某地生产上去了,居民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却恶化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经济,不但要为人民群众提供日益丰富的物质,而且还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8月19日,环境保护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下称"政研中心")与全球绿色增长研究所(GGGI)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十三五"中国绿色增长路线图研究项目启动会暨专家研讨会。来自环境保护部政研中心、GGGI、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工发组织、国合会、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  相似文献   

19.
我国“阳光计划”旨在对中国本土内的各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森林能源、地热能、小水电、海洋能、燃料电池和氢能等进行全面的开发利用.这对于我国消除贫困、减灾防灾、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及能源工业的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特别是对于中国资源持续发展及全球环境保护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国“阳光计划”包含的大多数项目均属高新技术.它是由国家计委牵头,会同国家经贸委、国家科委、电力部、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及国际机构合作实施的.在2000年将初步形成中国新能源工业体系.我国的“阳光计划”…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最初年代里,工业化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首要目标。布瑞斯指出“在全世界,工业化实际上成为本世纪中叶一个使人着磨的字眼。”中国当然也不例外。实现工业化是中国经济由战后恢复发展转入大规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后提出的第一个宏伟目标。基本内容是:“建立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改变工业的滞后状况,提高自立更生的能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赶超工业化战略推动下,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说是比较快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更是突飞猛进,国民经济总量为世界第七位。但是在快速增长背后,我们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