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果非要在河南的生物质能源应用领域找出一个领航者,河南天冠集团当仁不让,它是中国生物能源产业的开拓者和先行者,早在上世纪末,天冠集团跳出传统思维的局限,成功开发燃料乙醇并率先推动乙醇汽油在我国的大规模推广,实现了传统乙醇行业到新兴生物能源产业的历史性跨越。“十三五”规划是一个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的规划,它是体现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一个方面。企业作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主体和规划的践行者,天冠的发展方向代表着行业的趋势和动态,对政府决策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境工作通讯》2008,(5):69-69
为贯彻落实非粮生物燃料产业政策,加快燃料乙醇产业发展,经国家批准的.我国第一个以非粮为原料的燃料乙醇试点项目,广西中粮生物质能源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木薯燃料乙醇,生产装置已由调试期转入正常负荷。目前生产运行情况平稳,主要生产指标正常,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截至3月14日,  相似文献   

3.
以秸秆为原料生产纤维素燃料乙醇技术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生物乙醇与民争粮、争地的问题。但秸秆存在着分布分散、收购困难、价格容易波动等问题,进而成为制约纤维素燃料乙醇企业发展的瓶颈。针对吉林市地区的玉米秸秆收储体系建设,就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秸秆收购、管理体系,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对纤维素燃料乙醇项目建设及正常运行,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秸秆生物质作为1种可替代化石燃料的清洁能源,对环境保护和能源结构转型意义重大。我国农作物产量丰富,在秸秆的综合利用方面有较大潜力。就整个秸秆能源化产业而言,我国正处于有序推进阶段,但国内核心技术和设备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产业效益仍不理想,企业对财政补贴有较强的依赖性。在充分认识我国秸秆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针对秸秆乙醇技术、秸秆沼气技术、秸秆热解技术和秸秆固化成型技术,探讨了国内外秸秆能源化技术和应用进展,追踪了解除发酵抑制、优化厌氧消化性能、开发热解炭降解潜力以及激活成型燃料黏结性能等技术热点问题。基于经济性分析提出了全组分利用、气肥联产模式、大宗产物梯级利用等针对能源化技术的效益提升手段,并对比了政策补贴和技术提升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最后从政策角度和新技术角度对秸秆产业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燃料乙醇行业良性发展之环保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人多地少的现状,"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了在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的前提下,燃料乙醇产业不与粮争地,走工艺技术柔性化、原料多元化的路线。发展燃料乙醇从原先消化利用玉米、陈化粮为主,逐步发展到开发薯类、甜高粱、甘蔗等非粮食作物,并重点开发荒地、盐碱地等不宜粮食耕种的土地资源潜力,建设规模化非粮食生物燃料乙醇试点示范项目。  相似文献   

6.
全球生物能源发展及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能源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它以生物质为载体,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以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从广泛的定义来看,沼气、农作物秸秆能源、用作能源的树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都属于生物能源的范畴。生物能 源是目前除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外的第四大能源类型,约占全球能源总需求的15%。而近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重视的生物能源主要是指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由于其发展迅速,并且对农产品价格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后面所讨论的生物能源主要指这两种生物液体能源。  相似文献   

7.
燃料乙醇生产推广背景 自20世纪中期以来,石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物资。石油危机给世界经济发展投下了浓重的阴影,可再生能源发展成为大趋势。此外,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严重,成为人类共同面对的一大难题。生物质能源原料来源广、可大规模开发、廉价和清洁的属性,使之成为世界各国新能源竞相发展的战略首选。我国是世界生物质资源大国,加快先进生物燃料技术产业化及高值化综合利用,是加快新能源发展、缓解化石能源危机、减少PM2.5和温室气体排放、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核心与关键。  相似文献   

8.
摘要:根据生命周期评价,对燃料乙醇的节能和减排效果进行分析,依据发展规划,得出广西南宁发展燃料乙醇对节能减排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展燃料乙醇将在节能和减排方面均产生积极作用,应加大在南宁乃至广西发展非粮燃料乙醇产业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能源具有可再生、低污染的优点,对于发展循环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江市生物质资源种类多、储量大,为发展生物质循环经济产业带来了便利条件。探讨了秸秆的燃烧、发酵生产乙醇和综合利用,以及玉米芯生产糠醛、米糠生产米糠油、禽畜粪便生产沼气等生物质利用方式。为同江市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资源和环境压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日,河南天冠企业集团传出喜讯:该企业在利用秸秆生产乙醇的过程中,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纤维素酶发酵水平已从15F P I U/M L提高到了41FPIU/ML,生产每t纤维乙醇用纤维素酶的成本降低到了1000元以下。这两项指标表明,我国纤维乙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技术已经成熟。该集团是我国首  相似文献   

11.
侯保勤 《环境工程》1997,15(6):54-56
钢铁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大有可为侯保勤(冶金部环保办公室,北京100711)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大长远的战略方针,也是我国的一项重大技术经济政策。钢铁工业是能源密集型产业,资源与能源消耗大,工艺流程长,生产环节多,历来是工业污染大户。...  相似文献   

12.
《资源节约与环保》2006,22(3):61-61
近日,河南天冠企业集团传出喜讯:该企业在利用秸秆生产乙醇的过程中,经过科研人员的努力,纤维素酶发酵水平已从15FPIU/ML提高到了41FPIU/ML,生产每t纤维乙醇用纤维素酶的成本降低到了1000元以下。这两项指标表明,我国纤维乙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技术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3.
2003年10月上旬杜邦公司和能源部(DOE)的国立可再生能源研究所宣布共建世界上第一座“生物炼油厂”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770万美元.该项目将使DOE和杜邦公司得以开发、建设和试验从玉米的各部分包括茎、叶等生产燃料和化学品的生物炼油厂.它是由杜邦公司牵头的一个3800万美元项目的一部分,旨在探索各种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实用性.项目希望能像常规炼油厂那样运行,它将用从玉米粒中提取的提纯糖类生产化学品,而玉米的其余部分则用来生产作燃料用的乙醇和发电.主要的化学产品将是1,3-丙烷二醇(1,3-Propanediol),它是聚合物的一种原料…  相似文献   

14.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也是一项重要的生物资源,我国自古就有利用秸秆的优良传统,农民用秸秆建房蔽日遮雨,用秸秆烧火做饭取暖,用秸秆养畜积肥还田,合理利用秸秆资源是我国传统农业的精华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生产水平和农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作物秸秆越来越多,农民用秸秆作肥料和燃料的越来越少,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相对滞后使得农民只好采取最简便的办法——将秸秆就地付之一炬。此举不但浪费了资源,还严重污染环境,致使机场停飞、高速公路关闭,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生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农业部、环保总局等…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下一阶段我国将重点推进生物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化工新产品等生物石油替代品的发展,同时合理引导其他生物能源产品发展,这些对河南省发展生物能源是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6.
贺敏雯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Z1):171-173,202
文章介绍了世界能源紧缺的局面,而通过秸秆的综合利用,如生产饲料、生产燃气,利用焦油生产生物柴油等,能使过去的废物成为可供人类利用的原料和资源。  相似文献   

17.
生物燃料发展前景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丹 《世界环境》2009,(4):27-28
2009年6月29日,丹麦外交部宣布在12月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各国政要将乘坐环保燃料交通工具穿梭于哥本哈根市内,其中一半车辆将使用基于秸杆的第二代生物乙醇驱动。据介绍,这次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丹麦准备了122辆基于生物能源、清洁柴油、混合动力和氢动力的环保车辆,其中60辆基于生物能源。生物燃料合作伙伴计划将负责为会议期间各国外长乘用的大部分车辆提供第二代生物乙醇……  相似文献   

18.
为减少和杜绝我国农村一些地区焚烧农作物秸秆行为,财政部近日表示,中央财政将安排资金支持秸秆产业化发展。支持的对象是从事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气化、秸秆干馏等秸秆能源化生产的企业,支持资金主要采取综合性补助方式,支持企业收集秸秆、生产秸秆能源产品并向市场推广。  相似文献   

19.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荒唐的一个绿色创意:将数以百万计的粮田转化为生产乙醇的玉米地,然后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来获取“乙醇”燃料,为了提炼生物燃料,浪费了更多的化石能源!与此同时,由于粮食短缺,还导致世界粮食价格不断上涨。  相似文献   

20.
生物燃料被认为是环保的干净能源。对于它是否真正那么“绿色”,专家们给算了另一笔账:巴西毁掉亚马孙雨林种甘蔗,毁林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要高于使用乙醇燃料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实际上是得不偿失,类似情况也发生在一些东南亚国家。生物燃料是否真的“可完全再生”,也受到质疑。专家们提出,生产生物燃料更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生物燃料的原料生产首先需要大量的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