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紫露草微核监测不同于理化监测,它反映的是环境污染中诱度因子对生物细胞遗传物质DNA的作用强度。微核率的大小反映出污染物对生物体影响程度的大小,本文初探该法用于污水监测。  相似文献   

2.
将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半静态暴露于重铬酸钾溶液中,研究发现稀有鮈鲫的本底微核率处于较低的水平,重铬酸钾在不同浓度和时间暴露后能明显观察到外周血红细胞微核增加。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表明稀有鮈鲫可用于鱼类外周血红细胞微核试验。试验中每尾鱼观察15000个细胞,能有效地减小试验偏差,保证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暴露浓度大于等于0.01mg/L时,染毒组与空白组的外周血红细胞微核率有显著性差异,其微核率随染毒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均在24h时出现所有测定时间微核率的峰值。与其他鱼类比较显示,稀有鮈鲫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遗传毒物诱发微核的监测。  相似文献   

3.
电磁辐射环境的潜在致突变水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对微波通信基站和广播电台周围环境电磁辐射水平进行监测,了解了不同电磁辐射强度与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之间的关系。指出较强电磁辐射水平对蚕豆根尖微核率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电磁辐射环境可能存在潜在的致突变危险。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对有关场所中的电磁辐射环境,以及对公众健康影响的问题作深入研究,制定可操作性法规,并明确界定有关场所可执行的标准,使建筑物高层电磁辐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地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4.
焦化废水对蚕豆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OD作为主要参照指标,研究了焦化废水在符合《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92)焦化一级、二级排放标准限值要求时,对蚕豆幼芽、幼根生长和根尖细胞遗传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处理达标后的焦化废水长时间作用于蚕豆时,蚕豆幼芽和幼根质量会受到影响,焦化废水会引起蚕豆细胞的遗传损伤。该废水诱导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增加,出现核固缩,诱导蚕豆细胞根尖染色体断裂、粘连和染色体桥数量增加,破坏染色体的结构和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监测方法之一.它具有较宽的检测物谱,可以代替染色体畸变分析用于致突变物检测,与经典的Aems试验之间共有遗传效应,并且具有快速,简便等特点.我们于1990年应  相似文献   

6.
氯仿,四氯化碳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诱发效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方法检测氯仿、四氯化碳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氯仿从0.01g/L至1.0各浓度组微核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亦高于阳性对照组(P〈0.01),四氯化碳从0.01g/L至1.0g/L各浓度组微核率同样明显高于阴性及阳性对照组(P〈0.01),且同一浓度的2种药物诱发微核率比较,氯仿高于四氯化碳,差异非常显著,说明氯仿的诱变活性强于四氯化碳。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蚕豆叶尖微核监测技术敏感材料,以二甲苯为污染物,对甘肃产的10个蚕豆品种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蚕引8号微核出现率与二甲苯诱变剂浓度成正比,平均微核率差异极显著,是监测评价二甲苯污染的敏感品种。  相似文献   

8.
采用原位监测野生鲫鱼外周血红细胞的微核发生率评价长江江苏段水污染的遗传毒性,并与实验室内的Cr(Ⅵ)诱变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常熟望虞河口、江阴滨江村调查点的水污染对鲫鱼的遗传毒性最高,海门江心沙农场其次,江浦、江宁、靖江、镇江调查点的毒性最低。  相似文献   

9.
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颗粒和碎片)普遍存在于水体、陆地表层土壤和空气中,严重影响着生态环境安全及人类健康。微塑料污染监测是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重要数据基础。首先,在介绍国内外微塑料监测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微塑料污染的来源及其在陆地和水环境中的赋存状态、迁移转化路径。其次,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微塑料原位监测网布设、样品采集、分析测试和数据模型等方面的技术特征,对国内微塑料监测技术与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结合现阶段我国在微塑料监测和污染防治方面的不足,初步提出了针对我国微塑料污染监测技术发展和监测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阐述了数据模型方法在微塑料污染监测中的重要作用。研究成果可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微塑料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建设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用大型溲运动及生存抑制试验和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监测北京凉水河水质毒性,监测结果表明,凉水河6个采样点的河水对大型溲运动均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和致死作用;河水的蚕豆根尖微核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揭示凉水河河水不仅具有一般的急性毒性,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1.
系统梳理土壤微塑料监测全过程技术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和制备、识别与定量、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QA/QC)等环节,比较各方法优缺点,探讨土壤中微塑料监测方法标准化措施,建议完善土壤微塑料监测全过程QA/QC,制定涵盖全流程的监测技术规范,有序建立针对不同监测目标的分析方法标准体系,为土壤微塑料的监测与评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蚕豆根尖微核致突变性试验及相关微核试验方法的起源和应用情况,重点比较了国内外技术方法在适用范围、受试生物、试验条件参数等方面的差异。在此基础上,对分析仪器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对方法在环境监测管理中的潜在应用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浅谈加强环境现场监测规范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环境现场监测存在的质控体系不够完善,监测人员不够专业,监测技术相对落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提出实现环境现场监测规范化建设,应从完善现场监测质量控制体系入手,加强监测队伍、监测装备、现场监测管理制度建设,改进和提高现场监测技术,以此满足和适应环保新形势对环境现场监测工作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微塑料作为一类新污染物,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欧美国家微塑料污染防治工作启动较早,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完善我国微塑料污染防治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制度建设、国际合作、监测评估、科学研究等方面梳理了国际社会微塑料污染防治的先进做法和实践经验,对比我国开展微塑料污染防治的相关政策和举措,分析了存在问题和短板;在此基础上,从强化顶层设计、健全协调机制、完善监测体系、重视科技支撑和加大宣传教育5个方面提出了对我国微塑料污染防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国辐射环境监测相关法规的调研,在深入分析当前辐射环境监测法规框架结构和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我国辐射环境监测法规体系,重点关注辐射环境质量监测、核与辐射监督性监测及应急监测等方面的工作需求,提出完善部门规章、健全核安全导则及规范性文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日本キステム和琵琶湖研究所共同开发了高速识别水中植物浮游生物的自动监测装置。该装置是应用特定癌细胞的自动画像处理方法来识别引起琵琶湖污染的微胞藻属所形成的植物浮游生物微囊藻类 ,监测其数量 ,只用 3秒钟左右就能监测 1个检体。实验室内识别率达 97%。浮游生物自动监测装置@洪蔚  相似文献   

17.
水泥工业项目竣工环保验收监测中应关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规范要求,结合工作实践,从验收监测工况的控制、废水监测、废气监测、噪声监测、环境质量监测几方面归纳了水泥工业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工作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并从环保法律法规制度执行、污染防治设施、企业环境管理、排污口规范化、卫生防护距离、总量控制、淘汰落后设备、公众参与等几方面提出环境保护检...  相似文献   

18.
生物气溶胶监测仪是利用激光或紫外光诱导生物粒子发射荧光,从而实现对空气中的生物气溶胶进行监测的仪器。目前,国内尚无生物气溶胶监测仪校准用标准物质和评价方法。以聚苯乙烯微球为核,通过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研制出能够自身受激发产生荧光的聚苯乙烯(PS-PB)微球。PS-PB微球粒径分布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严格单分散。通过雾化法发尘,将PS-PB微球应用于生物气溶胶监测仪的校准,计数误差在±10%以内。用校准后的仪器检测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发生的生物气溶胶和商品化的荧光微球发生的气溶胶,计数误差均与PS-PB微球计数误差接近。研究结果表明,PS-PB微球可作为标准物质用于生物气溶胶监测仪器的校准,基于雾化发尘的静态箱法校准装置可用于生物气溶胶监测仪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检测乌鲁木齐河水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对乌鲁木齐水质进行检测,测定各样点水样诱导的蚕豆根尖微核千分率及综合污染指数,并进行F检验,结果表明,各样点MCN‰有显著性差异,20个样点中有11个样点 的综合污染指数大于2,4个样点水样的综合污染指数大于3.5,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所获得数据表明乌鲁木齐河水质受到较为了严重的致突变性污染。  相似文献   

20.
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郯城县白马河水质污染状况,结果表明,部分被测水样存在不同程度遗传毒性物质,据此分析了白马河水质污染的原因,探索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切可实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