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活性炭纤维处理炼油厂环烷酸中和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月竹  赵光 《化工环保》1992,12(2):70-74
探讨了活性炭纤维对炼油厂环烷酸中和废水处理的可行性;研究了用活性炭纤维从废水中吸附浓集有机物使废水得以净化的规律。在进水pH1、COD_(cr)5000毫克/升条件下,用活性炭纤维一次性处理,可使出水指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吸附饱和的活性炭纤维以热空气及过热蒸汽混合脱附后,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2.
陈良杰  王京刚 《化工环保》2007,27(5):409-412
采用kc-4.0型颗粒活性炭对甲苯、对二甲苯、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醇、正丙醇进行吸附实验,研究挥发性有机物的物化性质与活性炭饱和吸附量之间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乙酸甲酯、乙醇和正丙醇的吸附性能较差,对乙酸乙酯、甲苯和对二甲苯的的吸附性能较好,饱和吸附量最大的是甲苯(达312.92mg/g),饱和吸附量最小的是乙酸甲酯(为224.93mg/g)。6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吸附等温线用Langmuir方程进行拟合,效果良好。挥发性有机物的比蒸发速度、饱和蒸气压和电离势能与活性炭饱和吸附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比蒸发速度越快、饱和蒸气压越高或电离势能越大,活性炭饱和吸附量越小。  相似文献   

3.
活性炭吸附回收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李婕  羌宁 《化工环保》2008,28(1):24-28
活性炭吸附法是目前使用范围最为广范、技术最为成熟的回收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方法。该法与冷凝法联用,可达到经济、高效回收VOCs的目的。介绍了变压吸附和变温吸附等常见的活性炭吸附回收VOCs的工艺,分析比较了各工艺的特点,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在总结现有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预测了活性炭吸附回收VOCs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国外动态     
日本开发了一种多段流化床活性炭吸附装置。该装置主要由进水槽,多段吸附塔、供炭槽、废炭槽和排水槽组成。处理污水由多段吸附塔塔底进入,并顺次通过各段活性炭流化床,处理后污水由塔顶排出.新活性炭由贮槽经过洗涤槽除去粉末炭后,再经过计量槽将定量炭浆输送到多段吸附塔上段,顺次经过各段活性炭流化床由塔底排出。多段吸附塔的各段塔板上设有喷嘴,处理污水由喷嘴下部进入,而由喷嘴上部以及水平方向喷出,这种结构使污水具有良好的分散效果和活性炭形成良好的流化状态,喷嘴也不会被悬浮物堵塞及结垢。在实际应用中,多段吸附塔直径采用0.6—  相似文献   

5.
叶炳林 《化工环保》1992,12(3):136-140
本文研究了向酚醛废水中添加尿素进行缩聚反应,分离出不溶性高聚物后,用飞灰-活性炭二级吸附的办法处理酚醛废水。处理后水质可完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吸附饱和后的活性炭用热水溶剂抽提、解吸进行再生。  相似文献   

6.
缪海超  羌宁  刘涛  何娇  曹翌奇 《化工环保》2019,39(2):122-128
活性炭类吸附剂可以有效地缓冲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负荷波动。综述了活性炭对非稳态VOCs吸附缓冲的作用原理及类型,从吸附剂、吸附质、进气性质和设备及操作条件等方面讨论了影响吸附缓冲性能的因素,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指出:应当进一步研究吸附剂和吸附质的交互作用、波动负荷的影响以及VOCs在活性炭中的迁移扩散现象;同时,通过深层次的实验测试和模型模拟为反应器的设计和操作参数的估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国外动态     
活性炭纤维水处理技术化学技术志MoL,22[2],10(1984). 从保护环境和处理水回用的观点出发,需设置深度处理装置,活性炭吸附装置即是其中的一种。但由于再生困难及处理费用高等原因,活性炭吸附装置应用受到限制。最近,日本开发了纤维状活性炭技术,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中孔活性炭对水溶液中Cr3+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柳  童仕唐 《化工环保》2012,32(1):75-80
采用模板法和氢氧化钾化学活化法制备出不同中孔率的中孔活性炭并用于水中Cr3+的静态吸附,探讨了中孔活性炭吸附Cr3+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溶液pH为6.0、吸附温度为50℃、吸附时间为120min、活性炭加入量为2.0g/L以及活性炭中孔率为80.0%~90.0%时.中孔活性炭对溶液中Cr3+的去除率达到98.5%.分别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拟合活性炭对Cr3+吸附的等温线,发现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活性炭吸附Cr3+拟合程度更好.活性炭中孔率的增大有利于提高Cr3+的平衡吸附量,但同时还受到活性炭表面酸总量的影响.吸附Cr3+前、后活性炭的FTIR谱图表明,Cr3+与活性炭表面含氧官能团发生了离子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9.
范广裕 《化工环保》1996,16(3):156-161
以球形活性炭为吸附剂,用吸附法处理黑索金(RDX)废水,出水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球形活性炭的动态饱和吸附量为0.123-0.140g/g,吸附带长为2m。吸附饱和的球形活性炭,可用碱液以复再生。笔者还提出了数学模型,导出了处理实验数据公式,此公式可推广应用于同类吸附实验数据处理。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玻璃纸生产中CS2和H2S废气产生的原理,介绍了该废气处理的现状,总结了目前普遍采用的冷凝法、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碳纤维吸附法、改性活性炭吸附法、螯合铁氧化法、吸收—吸附法等处理方法的特点和效果。介绍了一种先采用螯合铁氧化法、再采用冷凝法、最后采用活性炭吸附法的综合处理工艺,可使废气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玻璃纸生产中CS2和H2S废气产生的原理,介绍了该废气处理的现状,总结了目前普遍采用的冷凝法、活性炭吸附法、活性碳纤维吸附法、改性活性炭吸附法、螯合铁氧化法、吸收-吸附法等处理方法的特点和效果。介绍了一种先采用螯合铁氧化法、再采用冷凝法、最后采用活性炭吸附法的综合处理工艺,可使废气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生物活性炭运行中生物再生的基本假说之——胞外酶再生假说进行了研究。从生物化学、微生物摄食过程和影响活性炭吸附的主要因素等方面,论证了在利用生物活性炭去除129种重点污染物过程中,胞外酶再生假说的适用性。研究的结论指出,对于129种重点污染物中可生物降解的65种有机物,胞外酶再生活性炭的假说基本上是不适用的。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吸附—H2O2氧化法处理染色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李硕文 《化工环保》1997,17(3):131-134
用活性炭吸附与H2O2氧化相结合的方法处理染色废水,与单独用活性炭吸附或H2O2氧化处理相比,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双介质阻挡放电法再生吸附五氯酚的活性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星星  李杰  鲁娜  吴彦 《化工环保》2011,(2):97-100
采用双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反应器对吸附了五氯酚的活性炭进行放电再生处理,考察了放电电压、放电时间、氧气流量和活性炭再生次数对再生活性炭的五氯酚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再生的最佳条件为:放电电压23 kV,放电时间1.5h,氧气流量2.0 L/min.随活性炭再生次数增加,再生活性炭的五氯酚去除率和活性炭再生率...  相似文献   

15.
含双酚A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双酚A的废水进行了生物处理、活性炭和吸附树脂吸附处理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处理双酚A的去除率可达99%。活性炭虽能吸附去除废水中的双酚A,但用碱液再生的效果很差。采用D-4006大孔吸附树脂处理,新树脂对双酚A的饱和吸附容量为60克/升树脂,出水双酚A小于1毫克/升,可用0.4%碱液或乙醇有效地使树脂得到再生。  相似文献   

16.
复合混凝法处理高浓度聚丙烯酰胺生产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聚合氯化铝(PAC)混凝和活性炭吸附的复合混凝法处理高浓度聚丙烯酰胺(PAM)生产废水.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条件为:废水 pH 6.5,废水温度 35℃,先加入 PAC 混凝后再加入活性炭,PAC 加入量250 mg/L,活性炭加入量 200 mg/L.在此最佳条件下,废水 COD 去除率达 52.0%.该复合混...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腐殖酸-活性炭吸附技术对水中As(Ⅲ)和As(Ⅴ)的去除效果,采用微波辐照对吸附了As(Ⅲ)和As(Ⅴ)的活性炭进行再生.用5 g活性炭分别处理100 mL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As(Ⅲ)溶液和质量浓度为50 mg/L的As(Ⅴ)溶液,经微波辐照再生后的活性炭重复使用4次时,As(Ⅲ)和As(Ⅴ)的吸附量仍分别高达1.22 mg/g和0.38 mg/g.在腐殖酸加入量为0.17 mg/L的条件下,可分别将活性炭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量提高10.75%和4.35%.毒性浸出程序评价结果表明,As(Ⅲ)和As(Ⅴ)在活性炭上的固定率在微波辐照后提高了14.6%~32.4%,腐殖酸存在时提高了6.9%~23.3%.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与动态     
<正> 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改善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效果Chemical Engineering,2010,117(8):10一种新一代碳增强型膜生物反应器(MBR)系统可以改善含高浓度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的处理效果。该系统可经济地回用废水或达标排放。这种绰号EcoRight的新型MBR将在2011年初实现工业化。该技术由沙特阿拉伯-美国石油公司首先提出,与西门子水技术公司共同开发。EcoRight的关键技术创新包括采用颗粒活性炭(GAC)而不是粉末活性炭(PAC)吸附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在含PAC的MBR系统中,PAC会造成  相似文献   

19.
活性炭吸附分离-生物再生法处理高盐苯胺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活性炭吸附分离-生物再生法处理高盐苯胺废水,对活性炭吸附分离效果、生物再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原理和稳定性进行了考察。当NaCl质量分数为15%时,活性炭对苯胺的饱和吸附量为320~380mg/g,对NaCl的分离效率大于99%。在25℃、接种量为25%的条件下,吸附饱和的活性炭经过120h生物再生,再生效率达80%以上。该方法处理效果稳定,4次循环运行后对NaCl的分离效率和生物再生效率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在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合成工段水洗塔下水的处理中需要从酸性废水中脱除微量氯化汞。活性炭吸附是一种适用、方便、常用的含汞废水处理方法。为了解活性炭吸附法的基本规律,我们用太原新华厂生产的22-30活性炭,对配制的含盐酸1%的 HgCl_2溶液进行吸附脱汞研究,浓度用双硫腙比色法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