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近江牡蛎Pb的累积和排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更新式在自然光照和室温条件下进行了近江牡Crassostrea rivularis对Pb的累积和排出试验。近江牡砺对海水中Pb的累积是净累积型,其体内的Pb含量与海水的Pb浓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关,近江牡蛎体内的Pb含量与暴露时间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b从近江牡蛎体内排出的生物学半衰期为14d,近江牡蛎对Pd的累积随海水盐主的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海水盐度的升高有利于近江牡蛎体内残留Pb的排出 相似文献
3.
近江牡蛎作为海洋重金属锌污染监测生物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更新式在自然光照和室温条件下进行了近江牡蛎(Crasostrearivularis)对锌的累积和排出实验。近江牡蛎对海水中锌的累积是净累积型,其体内的锌含量与海水的锌浓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近江牡蛎体内的锌含量与暴露时间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经35天的净化观察其体内的锌含量未有排出的趋势。近江牡蛎体内累积的锌与暴露水体盐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近江牡蛎是比较理想的海洋重金属锌污染的监测生物 相似文献
4.
近江牡蛎作为海洋重金属Cu污染监测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进行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 对Cu的累积和排出实验。近江牡蛎对海水中Cu的累积是净累积型,其体内的Cu含量与海水的Cu浓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近江牡蛎体内的Cu含量与暴露时间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Cu从近江牡蛎体内排出的生物学半衰期为131d,近江牡蛎对Cu的累积随海水盐度的升高而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海水盐度的变化对近江牡蛎体内残留Cu的影响不明显。近江牡蛎是比较 相似文献
5.
近江牡蛎对Pb的累积和排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更新式在自然光照和室温条件下进行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对Pb的累积和排出试验。近江牡蛎对海水中Pb的累积是净累积型,其体内的Pb含量与海水的Pb浓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近江牡蛎体内的Pb含量与暴露时间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Pb从近江牡蛎体内排出的生物学半衰期为14
d,近江牡蛎对Pb的累积随海水盐度的升高而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海水盐度的升高有利于近江牡蛎体内残留Pb的排出。近江牡蛎是比较理想的海洋重金属Pb污染监测生物。 相似文献
6.
近江牡蛎对Pb的累积和排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更新式在自然光照和窒温条件下进行了近江牡蛎Crassostrearivularis对Pb的累积和排出试验。近江牡蛎对海水中Pb的累积是净累积型,其体内的Pb含量与海水的Pb浓度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近江牡蛎体内的Pb含量与暴露时间之间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P<0.01),Pb从近江牡蛎体内排出的生物学半衰期为14d,近江牡蛎对Pb的累积随海水盐度的升高而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海水盐度的升高有利于近江牡蛎体内残留Pb的排出。近江牡蛎是比较理想的海洋重金属Pb污染监测生物。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沿岸海域近江牡蛎体中的三氯杀螨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海北部沿岸23个观测站,于2008~2010每年春季分别采集成体近江牡蛎(Crassostrea rivularis),取其软组织进行均质,有机溶剂超声萃取,浓硫酸净化,硅土/氧化铝柱层析,然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三氯杀螨醇(DCF)。测定结果(10-9,湿重)显示:DCF含量在65.2%样本中低于检出限,在其余样本中为0.244~4.42,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的最大残留限量和国际组织的容许摄入量。牡蛎体中DCF的区域平均含量在北部湾顶明显较高(1.41),在粤西(0.278)和海南岛(0.199)相对较低,在珠江口(0.769)高于总体平均含量(0.547),在粤东为0.466。牡蛎体DCF含量的年际变化明显,总体在2009年(0.778)明显高于2010年(0.489)和2008年(0.373),在不同区域、不同测站的年际变化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在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中的生物积累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牡蛎软体、贝壳和沉积物中Cd、Cr、Cu、Fe、Mn、Pb和Zn等重金属元素被同步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在牡蛎中的生物积累是牡蛎自身的新陈代谢、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和环境诸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牡蛎的生理作用对重金属在软体中的积累所产生的影响尤为重要,而贝壳中重金属的积累对来自环境的影响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9.
乐安江河滩表层土中重金属的分布和残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流经亚洲最大露天铜矿(德兴铜矿)的乐安江,其三条支流被由采矿行为而产生的酸性矿山废水AMD和一个活性炭厂排出的废液所污染,以至其河滩表层土中有高浓度的Cd、Cu、Pb、Zn。根据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判断,乐安江河滩表层土有4个地方被Cu所污染,3个地方被Pb和Zn所污染。而对于Cd、Cr、Ni来讲,所有采样点的浓度都比较低。4个高浓度金属离子的采样点表层土表明了它们受到了人为活动的污染。计算出的污染指数也表明受到污染的表层土呈局部分布,与4个污染源(德兴铜矿、银山铅锌矿、火力发电站和捕鱼区、金属高炉)的位置相对应。尽管4个污染源中的后面两个被清理有十几年了,但历史遗留下来的污染物仍残留在表层土中。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在牡蛎(Crassostrea virginica)中的生物积累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牡蛎软体,贝壳和沉积物中Cd、Cr、Cu、Fe、Mn、Pb和Zn等重金属元素被同步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在牡蛎中的生物积累是牡自身的新陈代谢、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和环境诸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牡蛎斩生理作用对重金属在软体中的积累产生的影响尤为重要,而贝壳中重金属的积累对来自环境的影响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12.
13.
椒江口海域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在沉积物和生物体中的富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椒江口海水、沉积物和生物体中7种重金属的浓度水平,评价了各种重金属在沉积物和生物体内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重金属Cr、Cu、Pb、Cd、Zn、As和Hg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57、7.37、1.89、0.18、36.99、1.57、0.018μg·L-1;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u、Pb、Cd、Zn、As和Hg的浓度分别为30.11、30.62、32.61、0.106、68.56、2.48、0.027×10-6;生物体内除了鲻鱼中未检出Zn外,七种重金属在缢蛏、鲻鱼体内均有检出,且缢蛏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鲻鱼体内重金属的含量.Cr、Cu、Pb、Zn、As在沉积物中富集系数高于生物体内,Cr、Zn、Hg、Pb在鲻鱼中的富集系数大于缢蛏中. 相似文献
14.
以贵州红枫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湖13个采样点的上覆水、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Cd、Pb、Cu、Zn、Fe、Mn 6种重金属的浓度.其中,上覆水和间隙水中的金属浓度呈现相同的分布趋势:Fe>Mn>Zn>Pb>Cu>Cd;而沉积物中的金属浓度略有不同,为Fe>Mn>Zn>Cu>Pb>Cd.同种重金属在三者间的分布顺序为: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表明该湖中的重金属有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的可能.相关性分析表明,上覆水、表层沉积物间隙水和沉积物中的金属浓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对该湖水体重金属的来源及迁移趋势进行评估,其中沉积物中重金属提取出一个主成分(贡献率为67.7%),而间隙水和上覆水的分析中分别提取出2个主成分,其中间隙水贡献率为73.6%和16.73%,上覆水为44.2%和25.1%.红枫湖水体重金属元素含量相对国内湖泊偏高,其中北湖水体各金属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南湖水体. 相似文献
15.
16.
PM10中重金属的分布及其在模拟酸雨中的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方法(SEM-ED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分析和测定了佛山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及其中重金属的赋存状态和质量分布.同时研究了模拟酸雨淋溶条件下PM10中重金属Cu、Pb、Zn和Cd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颗粒物在大气中存在的形态各异,主要以簇状集合体形式存在.PM10日平均浓度为0.19 mg/m3,与国家二级标准(0.15 mg/m3)相比,超标率为79%.PM10中含有一定量的Zn、Pb、Cu和Cd,其中Zn、Pb的含量要高于Cd和Cu.模拟酸雨淋溶实验显示,PM10中Cu、Pb、Zn、Cd均有不同程度的释放,Cd和Zn的释放率明显高于Cu和Pb,且释放速率较快;pH值是影响4种重金属释放的主要因素,随模拟淋溶液pH值降低,重金属的释放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重金属元素在厦门-漳州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光谱法等研究了厦门、漳州两市的9个土壤剖面样品中的Cu、Pb、Zn、Cd、Cr、Ni、Hg和As共8个重金属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以及Cu、Pb、Zn三种元素的全量与有效态含量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探讨了重金属元素垂向变化的环境意义。结果表明部分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表层有富集现象和相似的迁移和富集规律;Cu、Pb、Zn三元素的有效态与全量的相关性随着深度而变小,这表明Cu、Pb、Zn三元素的全量与有效态含量间的相关性与人类的活动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8.
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场重金属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分布与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填埋是当前国内外垃圾处置的主要方式,对填埋后的场地进行生态复城我国的还是新的尝试。本文对上海老港废弃物处置场试验田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Cu、Zn、Pb、Cd进行调查测试,结果表明,按目前填埋工艺,在填埋场上复垦浅析性植物是可行的。但对食用植物需进行更严格监测。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综合了大量国内外的调查、研究报告等文献资料,对重金属,重点对镉、铅等重金属污染的问题作了探讨,涉及重金属污染及污染现状、重金属的环境化学性质、向环境的输入、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对生物的影响与危害、控制重金属的排放、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的环境以及重金属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在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中的分布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采用超声分散法分离沉积物中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研究了渤海湾沉积物中Pb,Cd,Cr等重金属的污染及其在不同粒级有机-矿质复合体中的分布.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含量总体上随着复合体粒径增大而减小.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随着沉积物粒径的增大,主要来自原生矿物的石英和长石等岩石结构物质的含量增加,但这些物质中的重金属含量较低.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主要发生在以次生硅酸盐矿物及硅、铁、铝等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为主的细粒沉积物上,细粒样品由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富含有机质的特性,通过吸附、沉淀、离子交换等,导致所含重金属含量较高.粘粒复合体中Pb含量是粗砂中的2.3倍,Cd是粗砂的3.8倍,而Cr是粗砂的2.8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