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化学逐级分离法将天然沉积物进行逐级分离。通过γ-666与各分级样品间的吸附实验获得了沉积物中各单组分对γ-666的吸附等温方程。以单组分吸附等温式为基础,建立了沉积物吸附γ-666的多组分吸附等温式。用该多组分吸附等温式获得了沉积物中各组分对γ-666的吸附规律、吸附能力及吸附贡献大小等信息。结果表明,多组分吸附等温式具有合理、客观、信息丰富、物理意义明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粘土矿物、金属氧化物、碳酸钙和腐殖酸为近海沉积物模拟样品进行了吸附γ-666的实验研究,根据模拟实验得到的吸附规律,将实际近海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化学浸取,分离掉其中的有机质,通过浸取与未浸取沉物对两种毒性有机物的吸附实验,建立了沉积物中无同和有机质组分吸附疏水性有机物的二级分地模式,用该模式解释了过去难以解释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3.
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圴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黏粒级和粉粒级的磷饱和吸附量较大,分别为3791.12,2323.33mg/kg,分别相当于粗砂的6.68和4.09倍;黏粒级和粉粒级沉积物吸附的磷是磷素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辽河冲泻质泥沙黏粒和粉粒所携载的吸附态磷的理论入海通量分别为3791.12,2323.33mg/kg冲泻质泥沙.占沉积物磷吸附总量的28.30%.沉积物对磷的比表面积标化吸附分配系数与松结态腐殖质相关性最大,比表面积标化饱和吸附量与稳结态腐殖质相关性最大,在稳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所形成的团聚体结构沉积物中存在孔隙填充方式的磷吸附.  相似文献   

4.
五里湖和贡湖不同粒径沉积物吸附磷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研究五里湖和贡湖不同粒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曲线,分析了不同粒径沉积物氮、磷和有机质含量以及化学组成等理化特征对其吸附磷的影响,初步得出如下结论五里湖和贡湖不同粒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曲线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贡湖沉积物每一粒级的吸附量、吸附速率和吸附效率均高于五里湖沉积物;各粒级的变化趋势均为粘粒级>细砂粒级>粗砂粒级>粉砂粒级;各粒级中粉砂粒级SiO2含量最高,可能是造成其对磷的吸附量、吸附速率和吸附效率在各粒级中最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黄河水中表层沉积物对Cu2 + 的交换吸附等温线以及赖氨酸和天门冬氨酸对吸附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得到一类具有一个“拐点”、两个“平台的新型河流等温线 ,用分级离子交换等温式求出平衡常数K1 和K2 ,并证实Cu2 + 在黄河水中与表层沉积物的交换作用是分两级进行的。当有低浓度氨基酸存在时 ,对铜与表层沉积物的交换吸附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硅在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特征及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乌梁素海(WLSH)和岱海(DH)表层沉积物为吸附剂,开展了硅在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及形态再分布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梯度范围内(≤3.00 mg.L-1),硅在乌梁素海和岱海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均可用线性模型描述,且2个湖泊沉积物分别处于吸附硅和解吸硅的吸附/解吸反应的不同阶段;Langmuir交叉型吸附等温式、Freundlich交叉吸附等温式和Temkin交叉型吸附等温式均能较好地描述硅在2个湖泊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结合沉积物自身吸持硅(NAS)和吸附/解吸平衡浓度(ESC0),阐释了2个湖泊沉积物对硅的源汇作用;以硅的形态再分布为基础,揭示沉积物中离子交换态(IEF-Si)释放硅能力,同时也不能忽视铁锰氧化物结合态(IMOF-Si)和有机物硫化物结合态(OSF-Si)的可持续释硅能力,可为探讨真实环境体系中硅的吸附/解吸机制,阐释湖泊富营养化的营养盐限制机制及营养盐耦合作用对碳循环拉动机制等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黄超  潘珉  陈冬  郭艳英 《环保科技》2023,(1):31-36+59
通过模拟白鱼河表层沉积物吸附磷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过程,得到沉积物吸附磷的动力学及等温吸附参数,实验室环境下模拟不同粒径沉积物、pH、水温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得到以下结果:白鱼河沉积物12h内的吸附磷速率较快,二级动力学方程对动力学吸附过程拟合相关度达到0.93以上;在不同浓度环境下模拟沉积物的等温吸附过程,线性linear方程Q=mC0-NAP能较好地反映低浓度条件下的等温吸附过程,磷酸盐吸附/解吸平衡浓度为0.035~0.044 mg/L,Langmuir方程较Freundlich能更好地拟合高浓度条件下的等温吸附过程,最大吸附容量范围为1880~2066 mg/kg,沉积物粒径、溶液pH、温度等因素对吸附磷酸盐过程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的氨氮吸附-解吸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估算辽河吸附态氨氮入海通量,采用平衡吸附-解吸法研究了西辽河不同粒级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解吸特征. 结果表明:不同粒级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解吸特征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解吸等温式;黏粒级和粉粒级沉积物的氨氮饱和吸附量较大,分别为3 643.82和2 693.71 mg/kg,相当于粗砂的8.04和5.94倍;西辽河冲泻质泥沙黏粒和粉粒所携载的吸附态氨氮的入海通量分别为170.10和164.52 mg/kg. 占沉积物氨氮吸附总量的14.99%;黏粒级和粉粒级沉积物的氨氮解吸比例较小,分别为30.66%和42.04%,入海后可分别为上覆水提供氨氮52.15和69.16 mg/kg;黏粒级和粉粒级沉积物所吸附的氨氮是氮素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黏粒和粉粒级沉积物的腐殖质含量远远高于粗沙,在其所形成的团聚体结构中存在的孔隙填充方式——氨氮吸附是导致黏粒和粉粒级沉积物饱和吸附量较大、解吸比例较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恒温培养法研究美国纽约Pelham Bay Park四种典型湿地沉积物中P的吸附与解吸行为,及其等温吸附曲线与拟合方程.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浓度0~100 mg/L时,各沉积物的P吸附量跟初始浓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各沉积物的P释放量比较有限,每千克沉积物释P量在0~ 30 mg之间.用Langmuir和Fre...  相似文献   

10.
高敏  张生  罗强  崔永波 《环境工程》2011,29(6):107-109,93
通过研究乌粱素海不同粒径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曲线和吸附等温曲线,模拟了乌粱素海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过程。研究显示: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包括快吸附和慢吸附,0~45 min内各粒级吸附速率均较高,且不同粒级沉积物对磷吸附的粒度效应明显。二级动力学方程是描述乌粱素海沉积物磷吸附动力学的最优方程,Langmuir...  相似文献   

11.
黄河水体沉积物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黄河水体沉积物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吸附能力,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沉积物与DMP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通过回归分析,分别得出20℃和15℃DMP在黄河水中的等温方程Cs=0.3488×Ceq0.7799和Cs=0.3354×Ceq0.7849。因指数项常数小于1,说明沉积物对DMP的吸附不随溶液中DMP的浓度成正比例增加。黄河水体沉积物对DMP有一定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的环境行为与其在沉积物上的吸附状况密切相关,沉水植物对沉积物的重金属吸附性能有何影响值得关注.以武汉南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对种植沉水植物菹草后沉积物的锌吸附性能变化开展研究,并将沉积物进行逐级分离,分析不同级的沉积物对锌吸附特性的作用.结果表明,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均能拟合沉积物对锌的...  相似文献   

13.
运用界面分极离子/配位子交换原理和方法研究了小清河水中沉积物对Pb^2 的交换吸附等温线以及赖氨酸对吸附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得出等温线具有1个“拐点”2个“平台”。用分级离子交换等温式求出平衡常数k1和k2,当低浓度的氨基酸存在时,对铅与沉积物的交换吸附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逐级化学分离法对水体沉积物各组分吸附作用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天然水体中悬浮物和沉积物的主要活性组分,通常是粘土矿物,铁、锰、铝水合氧化物,有机物和碳酸盐。本文研究它们在重金属吸附中各自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一种逐级化学分离程序和多组分吸附剂的吸附模式及计算方法。应用于湘江上、中、下游三种底质样品,进行了所有分级样品的镉吸附实验。吸附模式计算得到若干有益的结果。 不论颗粒物整体,或是其各种组分,在广泛的重金属浓度范围内,都得到Langmuir型吸附等温式,并由它们共同组成Langmuir型吸附模式。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粘土矿物表面只有局部被其他组分复盖。模式计算表明,在湘江沉积物样品总吸附量中,粘土矿物的吸附、贡献仍占主要地位(60—70%)。金属水合氧化物(15—25%)和有机物(11—22%)大致在同一水平而前者略高,碳酸盐的作用(0.1—5%)则较微小。各种组分在吸附中所起的作用评价应该同它们的相对含量联系起来,综合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
水体中Ca2+湖泊沉积物磷吸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于高钙质湖泊来说,水体中钙离子对沉积物磷吸附特征影响非常重要.文章选取北方典型湖泊沉积物进行了吸附实验并通过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线性拟合,研究了沉积物的等温吸附特性及水溶液中钙离子浓度对沉积物吸附的影响.沉积物最大吸附量(Qmax)在208.77~450.45 g/kg之间.Qmax与沉积物中Fe和Al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邻苯二甲酸酯在黄河沉积物上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研究了黄河兰州段沉积物对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吸附动力学,以及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正二丙酯(DnPr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在沉积物上共存的等温吸附行为,探讨了助溶剂甲醇、离子强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DMP在沉积物上的吸附速率先快后慢;DMP、DEP在沉积物上的等温吸附行为符合线性方程,而DnPrP、DBP的吸附等温线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沉积物对DMP的吸附容量还随着离子强度和溶液中甲醇百分比含量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渤海埕岛油田海域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渤海埕岛油田海域表层沉积物对磷酸盐(以P计)的吸附特征,探究沉积物的再悬浮对其源汇作用的影响。通过批量实验模拟悬浮物固体浓度变化对P吸附解吸产生的影响,并且用修正后的Langmuir吸附等温式对实验结果进行拟合,计算沉积物的临界P平衡浓度(EPC0);并探讨pH变化对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悬浮物浓度在(0.5~2.0)g/L范围内,研究海域沉积物EPC0值在(0.004 04~0.008 74)mg/L之间,并且随着固体浓度的增加,沉积物EPC0值相应增大,但此值整体低于该海域海水中P的浓度,因此再悬浮沉积物主要表现出P汇的作用;沉积物在pH为7.71时对P吸附量最大,即研究海域海水酸碱度有利于P吸附。  相似文献   

18.
菲在渤海湾潮滩不同粒径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菲(PHE)在渤海湾潮间带不同粒径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吸附等温式参数与有机质含最和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粒径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含量(0.86~10.67 mg/g)表现为:粘粒>砂粒>粉砂粒;岐口不同粒径沉积物中碳黑(BC)含量(0.25~1.46mg/g)与T...  相似文献   

19.
新生MnO2对水中活性艳红K-2G的脱色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化学法合成的新生MnO2作吸附剂,对水中活性艳红K-2G进行吸附脱色研究,探讨了影响吸附的因素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新生MnO2对活性艳红K-2G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吸附前溶液pH值是影响染料脱色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染料浓度,MnO2投加量和温度影响程度较小,在实验条件下可使活性艳红K-2G的脱色率高达96%。  相似文献   

20.
以头孢氨苄为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其在长江口处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头孢氨苄在长江口沉积物上的吸附行为对Freundlich型等温式的拟合效果最好。另外,通过改变吸附条件发现沉积物有机质的含量、颗粒物粒度增大会使头孢氨苄的平衡吸附量减小,而介质的盐度、温度、酸度的增加使平衡吸附量增大。加入表面活性剂对头孢氨苄的平衡吸附量Cs有影响,Cs由小到大依次为:Cs(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Cs(无表面活性剂)C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