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电动修复技术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研究了修复时间和络合剂EDTA对电动修复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的迁移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电场力作用下随着修复时间的增长污染物的去除率相应提高,去除率由修复时间5 d时的13%增加到15 d时的20%。以EDTA作为阴极控制液,EDTA可与硝酸铅反应形成溶解态的络合物,提高铅离子的移动性,从而提高修复效果。随着EDTA浓度由0.1 mol/L到0.2 mol/L,Pb的去除率由44.4%提高到61.5%,说明添加络合剂可以提高修复效果。另外,电动修复效果与铅的形态分布有密切关系,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有利于重金属铅的去除。  相似文献   

2.
采用强碱性离子交换纤维对含氰废水中主要离子铜氰络合物、锌氰络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含氰废水的pH在8~11范围内,纤维材料对金属氰络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纤维对铜氰络合物、锌氰络合物的吸附速率很快,4 min左右就可达吸附平衡;温度对铜氰络合物、锌氰络合物吸附影响不大,纤维的这些吸附特点对工业应用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3.
简介本法采用稀土元素与偶氮胂Ⅲ和二苯胍生成三元络合物,经异戊醇萃取,直接分光光度法测定稀土总量。主要优点是灵敏度比稀土与偶氮胂Ⅲ生成的二元络合物提高一倍多。其摩尔吸光系数,镧为0.85×10~5,镨为0.94×10~5其它稀土元素均在1.1×10~5左右。稀土—偶氮胂Ⅲ—二苯胍三元体系显色反应的适宜pH值是4.5,最大吸收波长在650  相似文献   

4.
采用强碱性离子交换纤维对含氰废水中主要离子铜氰络合物、锌氰络合物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含氰废水的pH在8—11范围内,纤维材料对金属氰络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纤维对铜氰络合物、锌氰络合物的吸附速率很快,4min左右就可达吸附平衡;温度对铜氰络合物、锌氰络合物吸附影响不大,纤维的这些吸附特点对工业应用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5.
焚烧已成为市政污泥处置或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焚烧过程会改变市政污泥中重金属的化合态和价态,从而影响其迁移转化行为.目前,国内外已对市政污泥焚烧过程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行为开展了大量研究.梳理和归纳了市政污泥特性以及焚烧炉炉型、焚烧温度、停留时间、反应气氛和添加物等工况对重金属迁移转化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仍需...  相似文献   

6.
钼(VI)与显色试剂在酸性介质中反应,形成稳定的橙红色络合物,在460nm下测定钼的含量,显色试剂由一定浓度的硫氰酸钾、硫脲、硫酸铜组成。将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应用于该反应体系,可快速、重现、准确地测定废水样品的钼。方法检出限为0.05mg/L,线性范围为1~20mg/L,相对标准偏差(n=11)〈3%,分析速度可达60次/h。  相似文献   

7.
污水土地处理磷迁移转化模拟模型与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污水土地处理条件下磷的迁移转化模拟试验”为基础,根据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机理,提出了定量模拟离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联合模型。联合模型包括水运动模型和溶质运动模型两部分,综合考虑离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和沉淀等过程。在传统的溶质运动模型基础上添加化学转化项形成了具有磷的反应特点的溶质运动模型。通过实测值与计算位的比较,验证了联合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在pH9.2和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时,Cadion 2B(4—硝基萘重氮氨基偶氮苯的简称)与Ag~ 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其吸收峰位于565纳米,摩尔吸光系数高达1.0×10~5。在实验中我们还观察到氰离子能定量抑制这一灵敏  相似文献   

9.
前言汞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众所(?)目的问题,由于人工和自然造成的污染,汞的最后归宿是海洋。按Klein和Gold berg的估计,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向海洋迁移汞的总量约为4000~5000吨/年,在数值上与由于大陆风化作用进入海洋的5000吨/年相近。目前海洋中溶解汞的平均含量在0.010—0.013ppb,河流中溶解汞含量在0.04—0.10ppb。海洋沉积物中汞含量也在ppb数量级内变化。但由于生物体的富集作用,海洋生物体内汞含量比相应水相含量高500多倍。海洋中溶解汞主要以HgCl_4~(-2)、HgCl_2络合物形式存在。汞在天然水体中90—99%处于沉积相中,它的迁移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Gibbs  相似文献   

10.
以80%(体积分数)异丙醇为吸收液采集SO3后,用过量的Ba(ClO4)2与吸收液中SO42-反应,剩余Ba2 与钍试剂生成钍-钡络合物,测定该络合物在530 nm处的吸光度,由此间接计算出固定源烟气中SO3的浓度.钍试剂分光光度法对溶液SO42-测定范围为2.00~60.00 μg/mL,检出限为1.17 μg/mL.不同浓度样品的重复性实验和回收率检验结果证明了该法具有很好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样品中含有少量的Ca2 、Na 、K 、CO2-3、Cl-等,对测定结果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Fe(Ⅱ)—邻二氮菲反应可以间接测定某些氧化性或还原性物质已有报导.而Ferrozine[3-(2-吡啶)-5,6二苯基1,2,4三氮杂苯〕与邻二氮菲有相同性能,与Fe(Ⅱ)生成的络合物灵敏度更高.本文利用Fe(Ⅱ)—Ferrozine反应研究了间接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土柱实验模拟再生水在粉土层下渗过程中NO3--N、NO2--N、NH4+-N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实验温度为23.2~25.9℃时,土柱内发生反硝化反应,NO3--N的去除率为9.74%~39.16%,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衰减系数为0.0968~0.5531m-1;实验温度低于19℃时,土柱内反硝化反应消失,说明低温是制约再生水在土柱内发生反硝化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溴代阻燃剂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阻燃剂,其对神经、甲状腺、肝脏等具有潜在毒性。其中,2,2′,4,4′-四溴联苯醚(BDE-47)作为一种重要单体,在环境介质中被广泛检出。胶体是环境中污染物迁移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它对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有不可忽略的影响。开展典型无机胶体氢氧化铝胶体对BDE-47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研究,以期为BDE-47在土壤-地下水中的迁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Sips等温吸附方程对该吸附过程拟合效果最佳(R_(adj)~2=0.943 94),计算得出氢氧化铝胶体对BDE-47的饱和吸附量为609.37 mg·g~(-1);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氢氧化铝胶体对BDE-47吸附反应过程最佳(R_(adj)~20.95),同时该吸附反应速率随BDE-47浓度的升高逐渐减小;Van't Hoff方程拟合表明,吸附热力学参数标准反应焓变△H~0=40.506 kJ·mol~(-1)、标准反应熵变△S~0=0.075 7 kJ·(mol·K)~(-1),标准反应吉布斯自由能△G~0(298 K)=17.98 kJ·mol~(-1)。此外,反应体系的pH和阳离子种类及浓度均会影响氢氧化铝胶体对BDE-47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大气污染的物理化学过程的研究,大气环境中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和反应机制的探讨是环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国对一些主要的大中城市和典型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规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大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光催化剂用于降解腈纶废水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将1,10菲啰啉和铁Fe2+溶液配成络合物负载到D113树脂上作为可见光催化剂,利用该催化剂对腈纶废水进行了降解研究,考察了该负载型铁氮配合物催化剂处理腈纶废水的影响因素。由实验结果可知,该催化剂处理腈纶废水最佳条件为:过氧化氢浓度为400 mg/L,催化剂用量为5 g/L,最佳pH值范围为4~9,COD降解率可达68.7%,实现了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即常温、常压、宽pH范围进行反应,充分利用了可见光来处理难降解有机物。  相似文献   

16.
含重金属铜离子与氰离子(CN)的络合物广泛存在于电镀、冶金等工业废水中,是一种较难处理的污染物。富含活性氯和Al13聚合体的水处理药剂(PACC)兼具氧化和絮凝效能,在处理含重金属氰络合物([Cu(CN)3]2-)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PACC与[Cu(CN)3]2-的反应计量学、动力学,考察了pH、反应时间和投药量等影响因素,确定PACC的最佳工作参数。结果表明,PACC可同时实现对CN的氧化和对Cu2+的絮凝,有效去除水中[Cu(CN)3]2-。使用PACC对[Cu(CN)3]2-的无害化处置过程分为2个阶段:CN-首先被氧化成氰酸根(OCN-);然后OCN-被进一步氧化并生成碳酸氢根和氮气,同时所释放的游离态铜离子被絮凝去除。这2个阶段反应的最佳pH分别为11和8,去除1 mol[Cu(CN)3]2-的最佳投药量为9.35 mol Cl2的PACC;在此条件下反应43 min后,其出水中CN-和Cu2+的浓度均达到排放标准(GB21900-2008)要求。  相似文献   

17.
将零价铁(Fe0)、沸石等活性材料附着在电极上形成可渗透反应层并构成可渗透反应复合电极,采用不同的复合电极对Cd2+、Ni 2+、Pb2+和Cu2+等4种阳离子型重金属污染土壤进行了电动力学修复。研究了不同可渗透反应复合电极对土壤pH的控制效果以及对重金属的去除作用,分析了迁移到复合电极中的重金属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复合电极中添加酸、碱性沸石并适时更换,可有效中和、截留阴阳极电解产生的OH-和H+,避免或减缓土壤酸碱迁移带的形成,防止重金属离子的过早沉淀及土壤过度酸化,极大提高了重金属的去除率。复合电极中Fe0可将迁移进来的重金属离子进行还原稳定,实现重金属污染物的捕获与固定,与迁移到沸石复合电极中的4种重金属不稳定态相比,"Fe0+沸石"复合电极中重金属不稳定态分别下降了61.4、60.5、61.4、57.1百分点。结果还显示,阴极采用"Fe0+沸石"复合电极并适时进行更换,施加1.5V/cm的直流电压修复10d后,土壤中Cd、Ni、Pb、Cu的总去除率分别为44.5%、41.5%、33.5%和36.7%,且进一步延长修复时间和持续更换电极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含重金属铜离子与氰离子(CN)的络合物广泛存在于电镀、冶金等工业废水中,是一种较难处理的污染物。富含活性氯和Al13聚合体的水处理药剂(PACC)兼具氧化和絮凝效能,在处理含重金属氰络合物([Cu(CN)3]2-)废水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研究PACC与[Cu(CN)3]2-的反应计量学、动力学,考察了pH、反应时间和投药量等影响因素,确定PACC的最佳工作参数。结果表明,PACC可同时实现对CN的氧化和对Cu2+的絮凝,有效去除水中[cu(CN)3]2-使用PACC对[Cu(CN)3]2-的无害化处置过程分为2个阶段:CN-首先被氧化成氰酸根(OCN);然后OCN-被进一步氧化并生成碳酸氢根和氮气,同时所释放的游离态铜离子被絮凝去除。这2个阶段反应的最佳pH分别为11和8,去除1tool[Cu(CN)3]2-的最佳投药量为9.35molCl2的PACC;在此条件下反应43min后,其出水中CN-和Cu2+的浓度均达到排放标准(GB21900—2008)要求。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作为过渡性元素,在不同土壤条件下往往可以有多种价态存在,其迁移化趋势和对作物的危害能力均与此有密切关系。重金属的价态变化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的,但是,在土壤中它们只是微量成分。所以,价态变化和反应方向常是由土壤的氧化还原特性所支配。当土壤处于淹水还原条件下,Cr、Zn、Cu、Cd等能形成难溶性化合  相似文献   

20.
简讯     
气候变暖明显影响北海鱼群分布英国东盎格鲁大学A.L.彼莱等科学家考察了气候变暖对北海鱼群分布的影响,发现在过去25年间,北海许多鱼种有明显向北移动倾向。如鳕鱼、牙鳕、琵琶鱼等有重要商品价值的鱼类均已往北迁移了500~800km,这些鱼种对因气候变暖引起的海水温升作出了明显的反应。据称,过去25年间,约有2/3的物种在平均纬度和深度分布上均已有变动,几乎所有鱼种(仅一种例外)均向北迁移,其中,生命周期短且体型较小的鱼种向北迁移较明显。气候变化是通过生长条件、存活环境、生殖系统和营养水平等因子对鱼群的丰度和分布产生影响的。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