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活性污泥法去除率公式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及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进水与回流污泥的混合过程,首次导出了一个新的活性污泥法去除率公式。新公式在进水率趋向于1和进水率趋向于0的这两个极端条件下分别转化为现有的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去除率公式和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去除率公式。新公式既是对原有活性污泥法的去除率公式的修正,也使两种活性污泥法的去除率计算在参数转化方面有了统一的根据。  相似文献   

2.
《环境工程》2013,(6):112-116
利用典型城镇污水处理厂实际生产性污水处理设施,针对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与普通活性污泥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317℃条件下,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的COD、NH+4-N、TN、PO3-4-P去除效率较普通活性污泥系统分别提高6.9%、8.9%、15.8%和39.8%,且运行稳定性显著提高;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较普通活性污泥提高59%;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硝化功能、反硝化功能以及好氧吸磷能力均显著高于普通活性污泥。  相似文献   

3.
制备了几种复合载体材料固定化活性污泥小球,比较了固定化活性污泥的性能及对废水COD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固定化活性污泥比游离态的活性污泥对废水COD的去除率高,其中藻酸钠复合活性炭及壳聚糖复合硅藻土固定化活性污泥对废水COD的去除率较好,当取代度为1.54的羧甲基壳聚糖复合硅藻土固定化活性污泥,废水COD去除率最大4,8 h去除率可达61.2%。  相似文献   

4.
用活性污泥的生化原理来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是国内外广泛采用的污水处理方法。活性污泥法一般可分为“悬浮式”活性污泥法——传统鼓风曝气,完全混合式曝气等和“固定式”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转盘等。不同的活性污泥法。它们的生物相是有差异的。本文主要针对完全混合式表曝法处理炼油含酚废水的活性污泥中生物相的组成及变化规律,提出一些探讨性看法。  相似文献   

5.
袁磊  毕学军 《环境工程》2010,28(6):97-99
通过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与电子传递体系活性的测定,对比分析铁盐对活性污泥系统微生物活性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TTC-DHA活性与INT-ETS活性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分批次向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投加Fe(OH)3并保持连续运行污水处理系统内的活性污泥含铁质量分数在5%条件下,其活性污泥微生物TTC-DHA与INT-ETS活性可分别达到25~30,275~360μg/(mg.h),其较对比系统提高50%左右,铁盐对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铝絮凝剂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活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铝絮凝剂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活性影响 ,结果表明 ,在投加量较高时 ,游离态的Al3+对活性污泥的影响高于聚合态的铝。随着絮凝剂与活性污泥接触时间的增长 ,抑制作用增大。但随着活性污泥浓度的提高 ,微生物的耐受力有所增强 ,即活性污泥对铝絮凝剂有一定的适应性。二次暴露实验的结果还表明 ,铝絮凝剂对活性污泥的影响是非急性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SBR工艺对悬浮活性污泥法、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法和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处理乳品废水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进水CODcr为395.55 mg/L的乳品废水,在水力停留时间(HRT)为24 h,采用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的去除率为77.31%;采用包埋固定化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的去除率为73.18%;采用悬浮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乳品废水CODcr去除率为55.14%。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方法处理进水CODcr相同的乳品废水的效果排序为:活性炭吸附活性污泥法〉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法〉悬浮活性污泥法。  相似文献   

8.
自从活性污泥法问世以来,活性污泥膨胀问题一直是引起有关人员重视的问题之一,这是因为活性污泥膨胀将危及到曝气池正常运行的缘故。活性污泥膨胀包括丝状性膨胀(由丝状微生物引起的膨胀)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低温条件下活性污泥系统普遍存在的生化反应速率低的问题,在倒置A~2/O工艺中考察了低温条件下复合铁酶促对活性污泥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探究了系统中的氮磷转化规律。研究表明:与普通活性污泥系统相比,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表现出更好的低温适应能力,脱氮除磷效果更佳,运行更为稳定;当温度为8℃时,普通活性污泥系统的氨氮平均去除率仅为31.4%,而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的氨氮去除率仍然可以维持在72.0%左右;通过投加碳源可以显著提高磷酸盐的去除率,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和普通活性污泥系统磷酸盐去除率分别为97.5%和89.0%,在低温条件下,复合铁酶促活性污泥系统的比硝化速率是普通活性污泥系统的1.6倍,但其厌氧释磷量和好氧吸磷量均较低。复合铁酶作用可有效改善活性污泥系统在低温环境的脱氮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交替式活性污泥法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它在一个反应器或一组反应器中通过时间或空间的交替实现对污水的处理。从最基本的形式到后来的各种变形,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在控制系统、运行模式上都发展迅速。文章首先给出了交替式活性污泥法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三沟式氧化沟、UNITANK工艺、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AICS)和五箱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这几种典型的交替式活性污泥法进行了概述,最后提出了交替式活性污泥法的问题和其发展方向。交替式活性污泥法工艺是一种高效、经济、灵活的污水处理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工业污水处理多应用活性污泥法进行生物氧化过程。活性污泥是由复杂的生物群落构成,由于接触各类不同的污染物,这些生物群落能够生成专性的、适应于该类污染物降解特点的活性污泥。由于活性污泥具有专性的特点,所以,一般是由该污水流经的污泥直接驯化或由同类生化处理装置引进活性污泥作为种原,再  相似文献   

12.
剪切作用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系统(SBR)研究了搅拌型反应器中水流剪切应力对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通过微生物数量、絮凝体形态和微生物种群的观测分析,探讨了水流剪切应力影响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机制。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数量和沉降指数随水流剪切应力增加先减少后增加,活性污泥的界面沉降速度随水流剪切应力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水流剪切应力对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沉降性能的影响是通过剪切应力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污泥上浮是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的一种运行故障,主要表现是:活性污泥在二沉池中不沉降或者是先沉降后又上浮流失。活性污泥上浮流失不仅会影响曝气池中的污水处理效果,而且还会由于二沉池出水中含有活性污泥而严重恶化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14.
特公/昭60—28559介绍一种应用好气性微生物,通过接触生物化学的氧化净化作用,处理下水污泥或者活性污泥等的处理水,以及有机污水。以往的活性污泥法,在分离活性污泥的泥浆和处理水时使用沉降分离法,由于活性污泥的沉降性不好,就会使最终沉淀池表面负荷变小,容易发生微细悬浮物溢出,以及发生污泥膨胀,破坏活性污泥本身工艺等缺点。  相似文献   

15.
在普通活性污泥系统的曝气池中投加一定量的浮动填料可增加曝气池中的生物体量达6.5g/L,能提高硝化菌的附着量和阻止硝化菌的流失。实验证明,在浮动填料活性污泥系统中HRT对硝化能力的影响远小于普通活性污泥系统;当HRT为8h,泥龄为3d时,普通活性污泥对氨氮的去除率仅25%,而浮动填料活性污泥系统的去除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16.
介绍渗滤液处理中活性污泥的训化与调试过程。试运行的实践表明 ,单纯采取闷曝无法实现活性污泥的大量生长 ,必须适量投放营养物 ,才能完成活性污泥的训化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污水处理中,活性污泥法以其处理效果稳定且经济得以广泛应用。文章对活性污泥法基本原理、微生物种类和特性进行分析,为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的工艺创新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1、前言在二次沉淀池中如何得到沉降性高的污泥,是活性污泥法维护管理的核心。由于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水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污泥的固液分离,所以管理时必须提高活性污泥的沉降性。活性污泥法的沉降性,与BOD负荷,溶解氧浓度、MLSS浓度等,都有一定关系,但不能仅仅以这些简单因素来控制污泥的沉降性。因为活性污泥的沉降性,与构成活泥的细菌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相有密切关系。所以,为了对污泥沉降性进行管理,必须控制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相。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纳米颗粒对活性污泥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本文建立模拟序批式活性污泥实验装置,研究了纳米氧化锌颗粒对活性污泥生物量和生物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有机物降解和生物脱氮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进水中含较高浓度纳米氧化锌颗粒时对活性污泥生物生长及污泥活性会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前言为了有效而恰当的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废水,在污废水中的有机物被迅速分解而去除的同时,还必须在沉淀池中将活性污泥迅速沉降分离,从而得到澄清透明的处理水。但是,进行适当的设施设计和维护管理,即使用生物学的方法处理而得到良好的处理水的情况下,有时也会突然出现活性污泥的凝聚沉淀不良,在处理水中混入活性污泥悬浮物,能够使处理水恶化。本文仅就伴随活性污泥的沉降不良出现的膨胀现象,及其与活性污泥动力学控制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