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催化湿式氧化处理H—酸溶液的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两阶段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和广义动力学模型被用来描述湿式氧化(WAO)及催化湿式氧化(CWAO)反应过程,并确定了动力学参数。2个模型的计算值均与实验值相符,而广义动力学模型相对现准确些。2个确定均表明反尖分2个步骤:首先是H-酸被迅速氧化成小分子有机酸,后者再缓慢氧化,这2个步骤由模型参数加以表征,因而模型可被用来对CWAO催化剂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2.
严道清 《福建环境》2003,20(3):16-18
以稀盐酸为吸收液,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痕量三乙胺,结果表明0.1mol/LHCL和0.2mol/LHCL是环境空气中痕量三乙胺的有效吸收液,吸收后样品稳定性良好。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气相色谱直接进样,FID检测器测定吸收液中的三乙胺线性好、操作简便、精密度高、检出限低,回收率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3.
溶液过滤机     
《环境科学》1978,(6):62-62
ZG—7051型溶液过滤机,主要过滤酸碱性腐蚀介质。电镀过程中,有大量金属离子及杂质,不断积累在电镀槽内,严重影响镀层质量,使用溶液过滤机可清除镀槽内的杂质,避免毛刺、龟裂、脆性,鸡皮绉等弊病。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含鱼腥藻AnabaenaHBl01水溶液中17α-乙炔雌二醇在250W高压汞灯光照下的光降解,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溶液中鱼腥藻AnabaenaHBl01能促进17α-乙炔雌二醇光降解,随着水溶液中鱼腥藻AnabaenaHBl01的浓度增大,其光降解效率也增大,表明了鱼腥藻对17α-乙炔雌二醇光降解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同时也研究了在紫外光下的光降解情况,结果表明其光降解效率比高压汞灯光照下的光降解效率高,总体上讲,藻具有催化光降解作用。探讨分析了鱼腥藻AnabaenaHBl01催化17α-乙炔雌二醇光降解的作用与机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砷作为氧化剂参与金迁移和沉积过程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7.
硫代硫酸钠溶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洪彬  车林静 《山东环境》1998,(6):21-21,29
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实验中,需使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碘,《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要求使用前要对硫代硫酸钠溶液进行标定“’。但我们在监测实践中发现硫代硫酸钠溶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深度没有明显变化,我们查阅其它有关文献(1)(2),均未提及使用前需要标定。那么硫代硫酸钠溶液到底稳定性如何?是否需要临用前标定呢?我们根据阿仑尼乌斯公式,设计以下实验加以验证。1实验部分1.1实验原理引起硫代硫酸钠分解的因素主要有三个:(1)与氧反应ZNa2S2O3+O2=2Na2SO4+2S↓(2)与二氧化碳反应Na2S2O3+C…  相似文献   

8.
甲醛是对人体很有害的气体。由空气中除去甲醛的方法是,以含亚硫酸钠和氯化铵、硫酸铵、磷酸铵或硝酸铵,并按混合比2∶0.98-2(按化学当量计算)组成的水溶液吸收。这种吸收溶液是经济而安全的;在使用时不产生苛性钠或酸。实例:将12.6g 98%亚硫酸钠和5.33g 98%氯化铵溶于1000g水中,即得甲醚的吸收溶液。将一块30cm~2、2.5mm厚的、涂有  相似文献   

9.
絮凝剂是处理工业废水和其它污水最常用的化学药剂.目前,我国普遍采用粉末状絮凝剂,在制备絮凝剂溶液时,一般采用普通搅拌器制得.粉末状絮凝剂在与水混合前,单体颗粒没有完全分开,小团颗粒的外表面被水首先浸湿并形成胶质体外层,水很难再渗透进去.因此,传统方法溶解粉末状絮凝剂一般要用数小时,而且部分聚合物的分子被破坏,絮凝能力降低20~40%,致使用量相应增加,造成严重的浪费.因此,寻  相似文献   

10.
利用“CM-6型选择机”的复合计算程序对石英+金+溶液体系进行了数字物理-化学模拟实验。研究了金在硫和硫化氢溶液中、硫化氢和氢溶液中,硫化氢和氧溶液中的溶解度。研究表明,金在含硫溶液中的迁移与溶液中硫化物硫的含量呈正相关;氢含量的增加可使金的溶解度降低;含硫量为0.0002—0.001克原子/Kg H_2O的溶液的高温氧化,并不导致金从溶液相中析出。  相似文献   

11.
碳酸氢铵溶液解吸二氧化碳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氨法脱碳主要吸收产物碳酸氢铵溶液受热解吸CO2的过程开展实验研究,借以了解吸收剂再生特点.同时,考虑到常温下碳酸氢铵溶解度和不相称溶解的限制,选择对2mol·L-1以下浓度溶液进行60~90℃常压加热,考察加热温度及溶液浓度对CO2解吸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碳酸氢铵溶液解吸CO2的选择性强,解吸比例随加热温度的升高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上升,但低于50%.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碳酸氢铵溶液热分解过程为二级不可逆反应,反应速率常数k=4.4×1013exp(-13541/T).  相似文献   

12.
碱性溶液的脱硫量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在25℃下实验测定了不同初始pH值的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脱硫量随pH值的变化关系;推导出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的脱硫量计算公式。在25℃下由公式计算出的脱硫量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最大绝对误差小于1mmol/L)  相似文献   

13.
Al(Ⅲ)溶液的水解─沉淀特性研究─—磷酸根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连续碱滴定方法和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在Al(Ⅲ)-磷酸根溶液体系中Al(Ⅲ)的水解-沉淀特性,结果表明,当P/Al>0.05时,磷酸根对Al(Ⅲ)的水解-成核-沉淀过程有显的促进作用,描述了磷酸根作用的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14.
采用连续碱滴定方法和X射线衍射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在Al(Ⅲ)-磷酸根溶液体系中,Al(Ⅲ)的水解-沉淀特性,结果表明,当P/A1>0.05时,磷酸根对Al(Ⅲ)的水解-成核-沉淀过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描述了磷酸根作用的动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15.
依据碱滴定实验结果和磷酸根对Al(Ⅲ)水解-沉淀过程作用机理,建立了磷酸根存在下Al(Ⅲ)水解-沉淀过程的简单理想热力学模型。按此模型计算出的pH-B曲线与滴定pH-B曲线能较好地吻合,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Al(Ⅲ)-磷酸盐溶液体系中Al(Ⅲ)水解-沉淀的特性,并为研究聚磷氯化铝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癸二酸生产中以活性炭对癸二酸单钠盐溶液脱色时,产品收率低、生产成本高。本文采用以凹凸棒石粘土为基体的新型吸附剂对癸二酸单钠盐溶液进行脱色。结果表明,在脱色剂用量为2%、脱色温度90℃、脱色时间30min条件下,脱色率为85.3%、产品产率为92.0%,且该吸附剂价廉易得,经蒸汽再生后可反复使用,可用于癸二酸单钠盐溶液的脱色。同时提出了用萃取—吸附法处理癸二酸生产中含酚废水的工艺流程,萃取相(含酚)无需反萃可直接回用于原生产中,该法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7.
依据碱滴定实验结果和磷酸根对Al(Ⅲ)水解-沉淀过程作用机理,建立了磷酸根存在下Al(Ⅲ)水解-沉淀过程的简单理想热力学模型。按此模型计算出的pH-B曲线与滴定pH-B曲线能较好地吻合,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Al(Ⅲ)-磷酸盐溶液体系中Al(Ⅲ)水解-沉淀的特性,并为研究聚磷氯化铝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钴氨溶液脱除NO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Co(NH3)62+离子作主催化剂(由可溶性钴盐溶于氨水中形成),烟道气中的O2作氧化剂,碘阴离子作助催化剂,在液相中实现NO的催化氧化和回收、SO2的吸收和氧化.与过氧化氢和Fe-EDTA法相比该法具有持续时间长、效率高等优点,NO的脱除率可达80%以上;SO2的脱除率可达100%,能实现高效率地同时脱硫脱硝.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银在硫化钠溶液中的变色机理及表面粗糙度对银变色的影响,使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银在硫化钠溶液中形成的变色膜进行表面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并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对变色过程进行表征。结果显示银变色表面由一层均匀多孔的微小硫化银颗粒覆盖,颜色变化是颗粒大小以及覆盖密度在宏观上的反映。银在硫化钠溶液中的变色过程为硫化银粒子的不断长大堆积过程。通过比较表面粗糙度不同对银变色的影响,发现1500^#。砂纸打磨样品表面变色程度最轻,抛光样品变色最重,150^#、400^#、800^#砂纸打磨表面变色程度相近,居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20.
溴氰菊酯在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别用λ>310nm和λ>295nm的紫外光照射下,溴氰菊酯在正己烷中都经历了三元环顺反异构化,α-碳旋光异构化及酯键断裂。λ>295nm时的光解速率是λ>310nm时的6.3倍,但异构化效率只有后者的78%。波长对异构化平衡组成及光解产物分布具有一定的影响。加入苯乙酮为光敏剂时,光解速率有明显的提高。去溴反应仅能在λ>295nm时发生,但苯乙酮的存在,则反应受到抑制。在λ>295nm时,溴氰菊酯在乙腈-水中的光解速率与在正己烷中的基本相同,但异构化的效率和平衡组成却有差异。在纯水中的光解速率远低于在上述两溶剂中的,但加入少量丙酮时,光解明显加快。不论有否丙酮存在,溴氰菊酯在纯水中均不发生异构化反应。鉴定了19个光解产物,并对光解反应的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