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从含金废料中回收金与金的提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从几种含金废料中回收金的具体方法,将回收得到的金再用化学方法提纯为99.99%的高纯度的黄金,该法工艺简单、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胺萃取电积法从含氰废液中回收铜锌半工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首次采用萃取电积法处理氰化浸金贫液新工艺,进行半工业试验。从浸金废液中回收有价金属铜、锌及氰化钠,此工艺不仅解决了废液中杂质离子对浸金指标的影响,而且还治理了水环境污染。结果表明,此工艺显示出混合效果好、分相快、易操作、工艺清洁等优点,铜和锌的回收率都达到了95%以上,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
岩金矿山尾矿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尾矿的综合利用是目前岩金矿山科技攻关的重点,本文介绍了用尾矿制造尾砂砖,高水固结材料的原理及工艺,分析了在实际生产中发现的问题,指出岩金矿山的尾矿有着广阔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通过对张家口金矿在炭浆提金工艺中的氯气使用与污染进行治理的实践,探讨了技术管理同人为管理同步进行,达到治理氯气污染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从厚膜工艺产生的废料中回收金铂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厚膜工艺过程中的金基废料分别进行蒸发,燃烧和破碎,然后集中焙烧,焙渣用盐酸洗除可溶性杂质,用王水浸出金、铂、钯。用Na2SO3优先沉淀金、用锌粉共沉铂和钯。铂、钯混粉用硝酸分离钯。王水浸出后的残渣经湿法还原PdO后,再用王水提取残余的钯。金、伯、钯分离提纯后,再用于生产浆料,本工艺适用于含银少的金基废料的回收。  相似文献   

6.
墨江金矿地处云南墨江县城东北方向,直线距离约10公里,矿山开发历史悠久,现拟扩建成500吨/日的选矿规模,采用全泥氰化碳浆工艺生产合质金、金精矿及块金矿。该矿属采、选、冶联合企业,对周围环境会产生一定  相似文献   

7.
冶炼厂处理阳极泥分金尾液的传统提金工艺成本高,不能连续生产,收率低。本试验采用R410树脂直接吸附,解吸,提纯,工艺简单,连续性好,成本低,收率高,是微量金提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以大兴安岭地区呼玛金矿含银氧化矿为原材料,探讨了碘化提金的工艺条件,并对碘的再生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常温条件下当浸出时间为3 h,液固比为5:1,碘含量达到0.8%,pH值在6~8的范围内时,可以得到较理想的浸金率,此时金的浸出率可达到90%以上。为了降低碘化提金的应用成本,采用锌置换金的方法使碘回收,结果显示,当锌粉的加入量为1 g,置换时间为1 h时,置换率最高,碘可以高效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生物氧化提金工艺,其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作用,将包裹在金粒表面的黄铁矿、砷磺矿等有害成分破坏掉,使金粒充分暴露出来,成为易浸金矿。分析了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生物氧化提金废物处理及监控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氧化提金法可兼顾黄金资源合理利用及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在介绍生物细菌氧化提金工艺的基础上,对提高细菌浸金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生物氧化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处理进行分析,设计实现基于RS-485总线的分层分布式生物氧化提金监控系统。实践证明:该系统结构简明,运行可靠,便于其他类似项目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微细粒金矿石是一种难处理的金矿石。为了充分利用这种金矿资源,本研究对某微细粒金矿石的提金工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最佳工艺流程,为建厂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电子废料中的金为研究对象,用统计学方法对甲基异丁基甲酮(MIBK)萃取电子废料中金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同时,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筛选出相比、萃取时间和萃取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并应用响应面方法分析得到了这3个因素的优化结果.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的萃取条件为相比0.58、萃取时间9.0min、萃取温度20℃,在此条件下金的萃取率最高可达98.36%.萃取液经质量分数5%的草酸溶液还原,反萃金的回收率可达到96.2%.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大、小兴安岭北部砂金富集区内砂金与岩金的空间位置关系、成因上的联系以及若金成矿的某些特点,指出了下一步岩金找矿的地区、类型及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南沿海的金、银(银铅锌)矿床平行东海岸线分带,东带以银矿化为主,西带以金矿化为主。金、银矿床(点)明显地受断裂构造和火山构造所控制,矿床类型主要有变质热液型、火山(含次火山)热液型、地热水溶滤型和岩浆—热液型。成矿物质是多来源的,主要来自前寒武纪基底变质岩系或古大陆壳。成矿水介质除变质热液型金矿床以变质水为主外,其他类型矿床大气降水起着重要作用。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探讨区域金、银矿床的成矿作用,提出成矿作用图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合成有序介孔碳负载纳米金粒子,并构筑有序介孔碳载金/L-赖氨酸/纳米金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介孔碳和介孔碳复合膜的微观结构,并用循环伏安法、电化学阻抗谱表征自组装电极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用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混合物在该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研制了一种基于有序介孔碳载金/L-赖氨酸/纳米金复合膜修饰电极分别检测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的传感器.在最优的实验条件下,该传感器在对苯二酚和邻苯二酚浓度为1×10-6~8×10-4mol·L-1的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3×10-7mol·L-1、7×10-7mol·L-1.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金在100MPa、温度呈梯度曲线变化条件下,在一些岩石柱(砂岩、泥质页岩、碳泥质页岩、石灰岩和花岗岩)中的重新分配。在以蒸馏水作为初始流体的系统中,未见金的明显再分配。在有NaCl参予的硅酸盐岩石柱中,金发生再分配,同时转移到“碳酸盐地障”中。在硅酸盐-碳酸盐岩石柱中,即使有NaCl参予,金也不发生再分配。在使用现代海洋沉积物的实验中,金的再分配是由于保存在沉积物中海水的氯化物水解所致。在“碳酸盐层”和岩石柱的低温带,随着有机质含量的增高,岩石中的活化金再沉淀形成自然金。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几十年来发现了一系列综合性的金-锡矿床、金-锡-钨矿床。在苏联东北部,锡矿带和金矿带在空间上的掩覆是有规律的。在锡石-硫化物建造的矿石中经常有银存在,这就使我们可以提出关于这种锡-银矿床具有独立建造以及这种矿床在空间上与金-银建造矿床相共生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引用比较丰富的资料论述了微生物参与下自然界金的循环,强调了微生物对砂金和“狗头金”形成的特殊作用,对了解金矿成因、金矿寻找和微生物浸金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金能生成单原子蒸气金,也能生成气溶胶金,近年又有人认为存在金的气态分子Au2。由于纳米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温度低,在地球内部的温度条件下,丰度值极小的金、稀有元素、贵金属及某些化合物将会气化或生成气溶胶,以地球排气作用的方式迁移到地壳的表层或大气中。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了用盐酸一步法浸出氰化尾渣中金、铁、铅的工艺过程,结果表明,浸取反应优化工艺条件为:在沸腾状态下回流,盐酸起始浓度9.8 mol/L,盐酸过量系数1.6,反应时间1.5 h。此优化工艺条件下,金、铁、铅的浸出率分别为89.32%、93.45%、99.97%,浸出渣主要物相为硅化合物等,实现了有价金属与硅化合物的分离。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大量三价铁离子存在时,盐酸浸出金的可行性,而且,随着温度的升高,金的浸出率越高,因此,浸出反应在沸腾状态下进行回流。实验证明,一步法浸取氰化尾渣中金、铅、铁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