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高架复合道路交通噪声的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以济青高速公路中青岛市郊一段典型高架结构公路为例,分析了高架复合道路交通噪声与各有关因素的关系,提出了高速高架复合道路交通噪声的预测数学模型,其理论计算值与模拟实测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城市高架快速路交通噪声的环境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延青 《环境工程》1998,16(4):53-55
以青岛市火车站至福州路高架快速路拟建工程为例,分析了城市高架快速路交通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交通噪声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上海南北高架道路设置防噪声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上海市区南北高架与地面道路建设期间,选择了一些典型的高架路段,开发和设置了弧型与直立型两种可翻转式噪声屏,并作了对比噪声测试,进行了声环境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不同形式的轨道交通线路具有不同的噪声辐射特性和噪声干扰程度。从噪声对沿线环境的影响范围和声级强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地面线路的噪声影响仅次于高架结构而居于第2位。本文分析了地面轨道噪声源的类型,并根据每种声源的特性和影响地面轨道噪声的各种相关因素提出了控制方法,同时对声障的设计做了详尽的叙述。  相似文献   

5.
X593么X)302141高架复合道路噪声声场分布研究/盛哗…(浙江大学环科系)//环境污染与防治/浙江省环保局一2(X)3,24(6)一368一369,379环图X一3 高架复合道路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挤的问题。但随之也带来了严重的噪声污染。以几何声学和衍射学为理论基础,利用声级叠加原理,建立了高架复合道路噪声对临街建筑立面影响的预测模式。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相符,可直接应用于城市噪声预测。为城市发展规划尤其是城市高架复合道路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图1表1参8X593以X)3工142居住小区交通噪声概率分布特征/李本纲…(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地表过程…  相似文献   

6.
声屏障是阻挡高架交通线路噪声传播的有效技术手段,而由声屏障与人行道存在的缝隙造成的漏声导致其降噪效果下降.通过建立缩尺比例模型研究了既有铁路高架结构的漏声,确定其对声屏障降噪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缝宽由小变大,声屏障隔声量的下降幅度先变大后变小.  相似文献   

7.
正(续2018年第2期封二、封三)在道路交通噪声研究领域,将科研与工程有机融合,并极力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工程中,成为上海市防噪屏开发、应用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结合上海市内环线等多条高架工程的建设成果,总结历年经验设计了1套《内环线声屏障标准图集》,用于市区范围内内环线、南北高架路、延安路高架、沪闵高架路的声屏障设计工程,图中利用研究成果屏顶吸声结构为增加屏障有效高度、缓解交通噪声对高层住宅影响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等效声屏障模型,计算其不同车流量下的A计权声插入损失;采用虚声源法预测双层高架复合道路(即典型的高架复合道路)两侧的声场分布,得出这一复杂声场的特点,结果表明,地面道路噪声对上半空间声场的影响大于上层道路噪声对下半空间声场的影响,从而指出,必须对高架上层和地面采取包括声屏障在内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高架复合道路交通噪声的声屏障A计权声插入损失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解决高架复合道路声屏障的声插入值损失的计算问题,本文阐述了高架复合道路在不同位置设立的声屏障,在车辆类型不同,车速不同及车流量不同的条件下对交通噪声A计权声插入损失的计算方法,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相符,误差在1.5dB(A)以内,该模型在车流量较低的夜间,对衡量设立声屏的高架复合道路噪声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江苏油田试采二厂泄洪道典型抽油机高架进行结构风险因素识别,分析评估了抽油机高架结构的可靠性,并提出重大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以确保泄洪道抽油机高架采油作业安全。  相似文献   

11.
占地面积大、交通便利的地铁停车场上盖物业开发越来越受到青睐。以南京市江宁大学城停车场上盖物业为例,对受到地铁停车场、高架地铁和公路3方面噪声源影响的上盖物业进行了声环境影响预测分析。得出:该项目受到停车场噪声影响的最大声级达61.9dB(A),受到高架地铁噪声和公路噪声叠加影响的等效声级昼间可达67.7dB(A),夜间可达63.6dB(A)。在确保落实相应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地铁停车场上盖物业在声环境上总体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杭州市高架快速路和主次干道两侧敏感建筑群临路第一排/列和第二排/列噪声监测表明,高架道路两侧临路第一排/列和第二排/列敏感建筑昼夜噪声等效声级均超标,主次干道两侧临路第一排/列和第二排/列敏感建筑昼间噪声等效声级基本全部达标,但夜间第一排/列全部超标,夜间第二排/列绝大多数超标。对高架快速路和主次干道两侧不同水平距离处的交通噪声监测表明,昼夜要达到2类声环境标准距离在90~100 m外。建议杭州市交通干线防噪声距离控制为高架和城市快速路红线外不小于50 m,主干道红线外不小于40 m,次干道红线外不小于30 m。通过采用疏水性沥青路面、对高架道路设置隔声屏障、为敏感点安装隔声门窗、加强交通管理等措施,可有效改善道路两侧敏感点室内外声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某一地面高架复合公路,通车初期由于车流量很小,相对沿线大型保护目标高架部分暂未安装噪声屏障,但相对原有设计增加了提高护栏、采用较低噪声路面、绿化带等有利于减小噪声影响的措施,现欲确定必须补充安装隔声屏障的车流条件。该后评价计算目标的确定,完全可以通过盲的试算确定,但由此需要的工作量将是极为繁重和庞大的。为了提高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半理论半经验的方法予以简化。  相似文献   

14.
在噪声预测中除了合理设置噪声源强等参数外,是否选取了合理的地形数据反映沿线地貌对声环境的影响,也会涉及到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本次利用Noisesystem模型对某市拟建高架复合道路的声环境影响情况进行模拟,对比有无地形数据的垂向线接收点预测结果,其最大差值为5.98 dB.这表明有无地形数据对噪声预测结果影响很大,在实际高架复合道路项目中应充分考虑地形对声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X5932(X) 100273北京市道路交通噪声调查与污染防治对策/王毅(北京市环保局)…//噪声与振动控制/上海交大振动冲击噪声研究所一2000,(3)一31~34 环图X一77 对北京市建成区内地面道路及81座立交桥和11段高架道路的声环境状况进行了多年份、多方位的调研与实测。分析了地面道路、高架道桥附近声环境的地面水平分布特征、高层楼房垂直分布特征,昼夜时间分布特征、不同类型高架道桥分布特征及产生的原因。从增强城市总体规划与交通管理,注意沿街建筑功能配且与布局,加强临街住户门窗隔声效果,适当建设有效的道路隔声屏障等方面提出了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温岭市东环高架道路交通噪声的环境影响,采用实测法对东环高架附近代表性点位及不同时间段进行噪声监测,记录等效连续A声级(Leq),以及同步监测车流量、车型等相关数据.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由所得监测数据,推测其交通噪声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噪声最大值发生于上下班高峰期,交通噪声则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而道路两侧高层建筑交通噪声随着高度的增加先由小变大后变小.此外,还为该高架道路交通噪声的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杭州市高架快速路两侧的典型建筑群进行了噪声监测,结果表明第一排/列敏感点噪声等效声级均超出4a类标准,昼间超标0.2—5.6dB,夜间超标8.3~15.9dB;第二排/列的噪声等效声级均超出2类标准,昼间超标0.9-5.7dB,夜间超标2.2~8.3dB。典型建筑群的第一排/列对第二排/列的隔声及距离衰减效果为5.1~14.9dB。对交通噪声的防治,可采取设置合理噪声防护距离、建设低噪声路面、设置隔声屏障、建筑物噪声防护和加强交通噪声管理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城市高架道路对局地大气环境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城市高架和街道的布局与几何特点,设计了多种典型的街道峡谷模型。应用k-ε湍流模型和污染物浓度扩散方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预测了这些带高架的城市街道峡谷内湍流流场和污染物浓度场。研究表明,高架道路的存在改变了街道峡谷内大气的流动结构和汽车排放污染物的传输扩散特性。高架道路空间位置的布设及高架与街道建筑物间的间隙,对城市街道峡谷的局地大气环境有显著影响。因此,在确定布设高架位置和设计规划街道布局时,应尽量避免引起“盖子效应”而造成严重的地面局地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路面结构降噪物理特性,利用废旧橡胶沥青SMA混合料作为路面结构降噪材料,探索其隔声性能的现场监测方法。选取南京绕城公路一段作为监测路段,对采用普通沥青路面和采用SMA材料的结构降噪路面进行比对监测,结果显示采用SMA材料的结构降噪路面声级值降低1~1.8dB。分析认为交通噪声主要声源为驱动噪声,而驱动噪声中主要噪声部分为排气噪声,所以对于路面行驶噪声的降噪对于交通噪声整体声级的改善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模拟飞机结构承受静压载荷与噪声载荷时的真实情况,为飞机设计初期阶段设计选型提供试验数据支持。方法 使用压缩空气进行静压加载,模拟噪声与正压、噪声与负压联合加载,并以静压载荷0.06 MPa、噪声载荷151 dB为例,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 在噪声与静压载荷同时作用下,若静压载荷过大,结构会发生塑性变形。结论 提出的飞机选型阶段噪声与静压载荷联合加载的试验方法,实现了噪声与静压(正压与负压)联合加载,并通过飞机壁板声静联合试验,验证了飞机壁板结构的噪声与静压联合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