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废铅蓄电池火法回收工艺及污染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我国废铅蓄电池回收的现状以及主要生产工艺的优缺点,并从预处理、火法熔炼流程与原理以及污染治理工艺等角度详细论述了废铅蓄电池火法回收工艺,通过调整投料比、改进炉膛结构、循环利用含铅废物、优化熔炼还原剂,可使铅炉渣含铅量<2%,铅回收率达到95%以上,采用两级碱液喷淋与醋酸吸收相结合的工艺实现尾气达标排放,废水循环利用可达零排放.  相似文献   

2.
褐煤在碱性条件下分散于印染废水中,能快速吸附和离子交换。因为对各种类型染料,洗涤剂以及某些重金属离子为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各类印染废红褐煤一次处理后脱色率达到80-100%,COD去除率为60-90%。子  相似文献   

3.
碱性工业废水在锅炉烟气脱硫除尘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介绍了利用印染废水、造纸黑液、制革废水等碱性工业废水进行锅炉烟气脱硫除尘的工艺,阐述了废水pH值、液气比、进气SO_2浓度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利用碱性工业废水脱硫除尘,其脱硫率平均可达80%~90%,除尘率达95%.  相似文献   

4.
啤酒废酵母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阚久方  张华 《环境科技》2001,14(3):9-10
啤酒废酵母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许多啤酒厂并没有充分利用,而是作为废弃物排入啤酒废水,增加了啤酒废水的处理负荷和难度。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本厂啤酒废酵母进行了生产酵母抽提物及营养酱油的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不仅获得了优质产品,而且大大降低了啤酒酵母的污染负荷。  相似文献   

5.
过去,泡沫玻璃系统保温材料都是在玻璃粉中加入各种发泡剂烧制而成。然而,却不知在这种材料的组成中混合利用炼铁时排出的大量炉渣,此外,泡沫玻璃保温材料的着色研究几乎没有进行,一般只不过和瓦一样,仅在其表面涂釉着色而已。因而这种方法生产的材料,在加工时可露出未着色部,不但装饰效果差,成本也高。本技术的发明者,为了克服以前制造方法的缺点,综合利用废料,经多次试验,研究成功了用废玻璃及废渣制造保温材料技术。本技术有以下优点:第一是以废玻璃、废炉渣为主要原料,并且对气泡进行稳定化处理,使气泡均匀。第二是在75…  相似文献   

6.
化纤厂废硅藻土再生利用研究以处理腈纶废水后的硅藻土为研究对象,从废硅藻土再生利用的角度出发,用动态渗滤实验方法研究硅藻土上所吸附的主要金属离子(Na+、Al3+、Fe2+、Zn2+、Ca2+、Mg2+)的相关解吸规律及效果,并用静态浸泡实验方法研究SO42-的解吸规律效果及效果。实验结果表明:以pH=11水溶液进行动态渗滤处理,所获得的硅藻土吸附性能得到较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刘精今 《环境科技》1999,12(1):14-16
介绍了利用碱性工业废水,炉渣等工业废物净化处理锅炉湿法除尘废水的技术研究,并列举实例介绍了该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含钛高炉渣光催化降解糠醛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含钛高炉渣作为光催化材料光催化降解糠醛废水,采用静态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粉末含钛高炉渣光催化降解糠醛废水的部分影响因素。在糠醛废水溶液浓度一定的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投放量为0.7g,降解率为63%,并且催化剂粒径越小催化效果越好,粒径为2μm时,降解率为36%。废水温度30℃时,处理效率最高,达到22%。在酸性条件下,催化剂催化效果稳定。因此含钛高炉渣作为光催化材料对糠醛废水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制革废水的构成制革生产由浸水、腌制、脱灰、脱毛、去肉、软化、铬鞣、中和、染色等工序组成,各工序均需用水,而且排废水量较大,每张成品猪皮加工约排废水300~500kg,其中浸水、去肉工序排废水占总排水量的20%,脱灰、水洗占45%,浸酸、铬鞣占3%,中和、染色占30%,地面冲洗、清  相似文献   

10.
余华  邓少林 《环境》2000,(8):38-39
锅炉烟气脱硫,发达国家采用石灰浆液、烧碱、氨法、亚硫酸钠法等湿式吸收,技术上是比较成熟的。但由于需面对大量的水资源消耗、高昂的运行成本及严重的二次污染,故存在一定的推广难度。与此同时,大量的造纸、印染、制革、制药等碱性工业废水却因其碱度高且富含生物所难降解的有机物,使得治理难度高且成本昂贵。因此,利用碱性工业废水吸收烟气中的SO_2,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应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的德兴铜矿工业废水综合治理新工艺,是一种完全以废治废不需投加任何药剂,综合治理矿山酸性废水、尾矿浆、含硫废水和碱性废水的方法。经处理后出水水质全部达标并可回用,同时还能回收废水中的铜。  相似文献   

12.
在电镀、制革、染料及染色、化学工业的废水中,铬常以Cr~(3 )和Cr~(6 )的形式存在.近几年来,在国外,采用粘上或废粘土,制备各种粘土吸附剂,治理含重金属废水,获得了显著的净化效果. 本文着重探讨以粘土为原料的各种粘土吸附剂,对Cr~(6 )废水的净化效果,进而选择了较满意的  相似文献   

13.
向东化工厂在硝化棉、二硝基萘生产过程中,每天排放合硫酸、硝酸废水1500~2000吨,为治理这股废水,采用投加石灰乳中和法。中和反应生成的硝酸钙可溶于废水带走,而硫酸钙只溶解一部分,大部分成为石膏沉淀下来,为使这些废石膏得到利用,我们开展了石膏渣综合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废粉末活性炭的循环利用,采用水热炭化对吸附处理染料废水产生的废粉末活性炭进行再生,考察了水热炭化再生温度、再生时间、初始pH和再生次数等因素对废粉末活性炭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将320℃的水热条件下反应8 h得到的再生粉末活性炭用于吸附处理染料废水,色度去除率在95%左右,废粉末活性炭再生率可超过60%,且酸性条件下更有利于活性炭再生.经过5次吸附再生循环,废粉末活性炭再生率为55.54%,再生率仅下降6.06%.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新粉末活性炭、废粉末活性炭和再生粉末活性炭的官能团种类基本一致;表面官能团Boehm滴定测定结果显示,再生粉末活性炭表面碱性基团含量降低、酸性基团含量增加.由于升温改变了废粉末活性炭的吸附平衡,有机物从其表面脱附,部分有机物在再生液中降解;此外,废粉末活性炭表面不易挥发和脱附的有机物在高温高压下炭化所得的产物能进一步吸附有机物,因此导致了废粉末活性炭的再生.研究显示,水热炭化对废粉末活性炭有较好的再生效果,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废硅藻土在小城镇印染废水预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小城镇的发展,多种行业的企业不断引进,逐渐形成了城镇的多产业型格局。青岛地区周边村镇的印染企业较多,产生的废水色度较大,这对适合于村镇的土地处理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土地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需要对进入土地处理系统的印染废水进行一定的预处理。文章通过对啤酒厂用于过滤后的废硅藻土对印染废水的脱色实验,以期找到一种较经济的小城镇印染废水预处理方法,同时实现废物再利用。实验研究表明,废硅藻土仍有吸附能力,具有再利用价值。它对实验选取的5种染料废水脱色效率均在50%以上;对阳离子染料脱色效果达到90%,效果最佳。因此废硅藻土在部分印染废水处理中可以替代常规混凝剂,大大降低处理成本。可以预测废硅藻土在印染废水预处理中的应用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以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为例,通过实地监测典型固废拆解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并利用问卷调查开展类比分析,对固废拆解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了测算,完成了固废拆解行业污染物排放状况评估。结果表明,拆解行业的重金属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废渣中,有机污染物以废水排放为主。同时,拆解行业的Pb、Hg污染物形成了局部集中排放。研究结论为固废拆解行业的污染防治措施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林冰 《重庆环境科学》2003,25(12):161-162
本文介绍了制革业的基本工艺流程,分析我国制革业的废水污染特征和污染状况及其对环境、人类的危害,指出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行业发展的瓶颈,实施清洁生产势在必行,技术革新是实施清洁生产的关键,介绍了保毛脱毛工艺、少铬鞣制技术、废铬液利用工艺、二氧化碳脱灰技术、闷水洗法等新工艺、新技术,提出转变观念,健全机制,运用正确的政策导向、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格的监督管理以促进清洁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介绍采集各类企业高浓度废液——电镀铬液、酸性废液、碱性废液、含各种重金属及其盐类酸碱液 ,开展集中处置、以废治废的试验研究 ,提出了经济、高效、实用的处置方法 ,为相继开展高浓度废液集中处置的城市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9.
褐煤加压气化炉对环境有重大影响.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褐煤煤质差,灰份含量高,炉渣的产生量大,炉渣可用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处理.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对循环流化床锅炉处理褐煤加压气化炉炉渣进行了技术评价.  相似文献   

20.
制革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制革工业的发展,制革废水的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同时废水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也产生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经济可行的制革废水处理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制革废水成分非常复杂且含有许多有毒物质及高浓度的盐类,使得制革废水的治理异常困难。目前在制革废水治理的研究中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进展,通过对各种治理方法的分析提出了制革废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