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武汉城市圈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可承载的人口数量和GDP作为承载力的表征指标,分别运用单位GDP综合用水量评判法和河流一维水质模型及湖库均匀混合模型计算武汉城市圈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力,并用承载度来评价水资源及水环境的承载状态。结果表明:2012、2020和2030年武汉城市圈水资源承载力都处于合理承载状态,但是其水环境承载力处于轻度超载状态。可见,水环境承载力对武汉城市圈的用水限制更为严格。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污水处理技术的进步,水环境状况虽然会有所好转,但与水资源数量这一因素相比,水环境仍是制约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疆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长期以来新疆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研究水资源承载力时空演变特征成为新疆经济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选取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以及协调系统评价指标,通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数,并对新疆15个行政区域的水资源承载状态和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16年,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属于水资源承载适宜区域,石河子市和克拉玛依市属于严重超载区域,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属于轻度超载区域,剩余8个区域属于濒临超载区域;从发展趋势来看,濒临超载和轻度超载区域略有减少,而承载适宜地区略有增加;整体而言,新疆多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处于濒临超载状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性普遍较低,各区域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水资源分布不匹配,但近十年多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水平整体向好发展。最后,提出提升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与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资源承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方面。选取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评价指标,构建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分析经济压力指数、人口压力指数、承载压力指数及协调指数,对云南省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并探讨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云南省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不协调,滇中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人口数量大,而水资源量较少,多属于轻度超载或濒临超载地区;(2)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区域内水资源承载压力逐渐增大,如滇东北地区的昭通市由水资源承载适宜地区转变为水资源濒临超载地区,而滇西部地区的德宏市水资源承载力由承载盈余变为承载适宜;(3)从整体上看,目前云南省水资源利用率较低,工程性缺水问题较为突出。未来水利工程尤其是滇中引水等的建设及运行,将有效缓解水资源超载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省71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PSR(Pressure-State-Response)模型,利用熵权法与专家法确定综合权重,将状态空间法与向量模法相结合计算浙江省县域森林生态承载力,分析比较2001~2016年浙江省县域森林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布规律,并结合GIS技术对浙江省县域森林生态承载力等级分布格局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森林生态系统整体上处于适度可载区并且得到了持续改善;林木采伐强度、森林火灾致灾率、单位面积GDP、单位面积工业产值等指标权重最大;浙江省森林生态承载力状况分布不均衡,西南部承载力水平最高,中部次之,浙北地区最低;浙江省森林生态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聚集性,高-高聚类显著性更强,且大多集中在浙江省西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为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根据土地综合承载力的内涵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及聚类分析法对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的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土地综合承载力呈现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异特征。通过障碍因素分析,表明:生态承载是高承载能力区和较高承载能力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的主要障碍因素;经济承载是中等承载区(鸡西、伊春、佳木斯、牡丹江、黑河、大兴安岭)的主要障碍因素;水土资源承载是低承载能力区(鹤岗市、双鸭山和七台河)的主要障碍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土地综合承载区障碍因素特征提出了差别化土地利用政策。  相似文献   

6.
渤海内主要海湾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定量研究渤海主要海湾海洋资源和生态承载状态,有效利用渤海海洋资源,本文建立了海湾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状态空间评价模型对渤海内三个海湾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2005-2008年三湾均处于超载状态,其中,莱州湾承载压力最大,承载力值偏低,渤海湾和辽东湾承载力值略好。通过分析,渤海内三湾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将面临较大的资源和生态环境制约,因此,必须通过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大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力度,逐步恢复污染海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和环境纳污功能,才能有效提高渤海生态环境整体承载水平。  相似文献   

7.
开展江苏沿海地区土地综合承载力指标预警分析,确定土地综合承载力短板与限制性要素对土地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江苏沿海地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相关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承载阈值,构建了承载指标承载状态预警指数计算模型和承载状态级别划分方法,计算分析了江苏沿海地区及各县市区的土地综合承载力各单项指标的承载状态预警指数和承载状态特征,识别确定了江苏沿海地区及各县市区的短板与限制性要素,从而为江苏沿海地区土地综合利用和差别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承载力已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江苏省水资源承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江苏省的水资源承载力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子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因子、人口因子和水资源自然状况因子;2000~2009年,江苏省的水资源承载力整体上呈现出稳步递增的趋势;从空间上来看,江苏省内的水资源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苏南的水资源承载力最大,苏中次之,苏北最小,这主要是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和水资源条件的影响。为了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高效地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承载潜力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1,自引:6,他引:41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与计算方法,计算1988-1998年长江流域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研究表明:(1)长江流域人口承载力从1988年到1998年一直处于超载状态,经济资源成为长江流域的主要承载资源;(2)相对资源承载力区域差异明显,上海、江苏2省市承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浙江从1993年起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和川渝承载力一直处于超载状态;中上游地区自然资源是主要的承载资源,下游地区资源是主要的承载资源;(3)上游地区生态环境恶化,下游地区人地矛盾日益突出是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中国水资源承载力的现状与未来变化趋势,综合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从承压、压力、协调、管理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方法探讨2000~2015年中国水资源承载力,使用M-K趋势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R/S分析法预测其未来趋势。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中国水资源承载力整体较差,其中北纬35°~40°之间水资源承载力普遍较差,南北两侧地区较好。时空变化上,中国水资源承载力整体呈恶化状态,其中东北及西南大部分地区呈恶化状态,东南大部分地区呈改善状态,西北地区变化不显著。未来趋势上,水资源承载力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将呈现持续恶化趋势,持续恶化区域主要集中于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及东南沿海地区;青海和湖南可能有恶化趋势;其他地区将呈现改善或可能改善趋势。研究结果对未来水资源承载力调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东南沿海地区承载潜力较大,山西、山东、北京等地几乎枯竭,东北及青藏高原地区水资源优势在逐渐丧失,应针对不同地区水资源承载潜力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协调系统、管理系统以及承压系统中的生态环境、压力系统中的污染物排放可控性较大,对水资源承载力的调控可从这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基于相对承载力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相对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分析了1996~2005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负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结果表明:①综合承载力从1996~2005年一直处于富余状态,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相对经济负载力一直处于富余状态,而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却始终处于超载状态;相对经济负载力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负载力的提高是综合承载力快速提高的原因。②区域富余状态差异明显,苏南地区处于极度,苏中地区处于轻度,而苏北地区处于超载。③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负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④大力发展经济、合理利用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曹妃甸工业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曹妃甸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异常紧缺、降水量不足、主要依靠跨区域调水的特点,综合考虑环境、人口、社会、经济等各方面要素,选取水资源子系统、生态环境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子系统,并运用区域水资源规划管理理论,采用多目标规划技术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多目标评价模型;结合按照各种发展模式设定的A,B,C,D四种情景,采用隶属度的方法分析计算了曹妃甸工业区2010,2020,2030年在A,B,C,D四种不同发展情景下的水资源承载力,得出A,B发展模式下曹妃甸工业区水资源准不可承载,C,D发展模式下可承载的模型预测结果;并针对评价结果,结合工业区实际情况,提出曹妃甸工业区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东营市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对海岸带开发强度的不断提高,海岸带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识,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研究作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研究,可以为海岸带区域合理开发与管理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本文选取东营市海岸带为研究区域,以海岸带湿地遥感解译数据、浅海水质监测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数据源,运用状态空间法计算了研究区2010—2014年海岸带区域的综合承载力;对东营市与潍坊市、滨州市的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预测了2016—2020年东营市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依据研究结果探讨了海岸带可持续利用的未来途径。结果表明:在过去的2010—2014年和预测的2016—2020年东营市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均处于超载状态,但总趋势是向好的;同时,2010—2014年东营市海岸带在吸引外资、港口发展、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浅海海域水环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社会公共服务投入不平衡、不稳定。与2016—2020年东营市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预测结果相比较而言,2011年东营市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超载最明显,与该年环境压力大和社会投入不足有关。2014年东营市各县区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均处于超载状态,广饶县超载最明显;同时各县区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市辖区社会经济指标优于各县区。东营市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相比潍坊市、滨州市在资源、环境、生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社会支撑方面投入不足,因此可以通过保持资源、生态优势,弥补社会投入不足等措施提高东营市海岸带可持续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把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问题综合考虑的一种研究手段,其结果可以用来清晰判断一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潜力。在层次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组合赋权的基础上,运用基于PSO优化的升半Γ型分布指数,对2003~2013年江苏省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太湖蓝藻事件爆发是促进江苏水资源承载力提高的重要转折点,2003~2008年江苏水资源承载力处于Ⅱ级承载力水平,均值为0.414,2009年起提升至Ⅲ级水平,此后承载力水平虽略有波动,但始终处于Ⅲ级的最高状态。对比江苏城镇化进程,认为注重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城镇化进程可以较大幅度提升水资源的承载力。据此,提出通过供给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全员参与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及统筹协调加强太湖流域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trospection of researches on carrying capacity, this article reviewed systematically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n carrying capacity of relative resources (CCRR). Then the viewpoint was put forward that CCRR is not an appropriate method of appraising the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but a sound way to obtain cognition for coordinating spatial location and flow of population and economy. However, as the most popular computing method of CCRR, the Weighting Linear Sum Model is defective in the random of weight choice and the neglect of matching among different resources. Therefore, this article established the Geometric Model on CCRR based on modifying Weighting Linear Sum Model, which can be used to appraise regions where resources are close matching. Employing the Geometric Model, the article empirically analyzed the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CCRR in Hubei Province from 1978 to 2006.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population in Hubei Province is overloading while the economic carrying capacity is abundant compared to the whole country, and the economic insufficiency restricts the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In the future, Hubei Province will become one of the core developing zone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economic conglomeration.  相似文献   

16.
坏境承载力是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本文试图从环境承载力的定义与表示方法入手,通过对发展变量与限制变量及其间的关系的描述,探讨承载力的内涵与研究方法;同时以福建省湄州湾新经济开发区为例进行分析,提出其规划建议,为该区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