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要我”到“我要”说起──读《劳动保护》想到的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写起来只是调换两个字的顺序,轻而易举。然而,要真正做到却要花费不少气力。笔者多年阅读《劳动保护》,从中得到启迪。在1987年第8期《劳动保护》上,笔者第一次读到这一口号,它起...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 读了贵刊今年第二期介绍的宜昌劳动局冯军和江津地区劳动局吴荫华刻苦钻研劳动保护技术的先进事迹和评论《同志们,力争当劳动保护专家吧!》以后,深有感触。 我是上海钟表机械厂的安全员,做劳动保护工作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听有的同行说:“我们安全干部要上管‘海、陆、空’(指水源、操作工人和机械设备、高空作业),下管阴沟通。”意思是说该管的面很广,似乎很难专。不过我觉得作个安全干部固然要懂一些各方面的知识,但绝不能样样松,无论“海、陆、空”也好,“阴沟通”也好,其中都有专业技术知识,应当象冯军、吴荫华那样做到有所专…  相似文献   

3.
编辑部同志们: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劳动保护》杂志创刊40周年前夕,终于获得了《当代中国的劳动保护》这本历史性著作,并认认真真地细读了一遍。 读了这本书,收获很大,感受颇深。总的认为,这确实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对当今和将来全国各行各业搞好安全生产提供了大量宝贵的资料、有益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我认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把《当代中国的劳动保护》赞誉为“传诸后世的国宝”是很恰如其分的。 作为一名安全监督员的我,从编辑部得到这本书,从内心感到十分高兴。我已把此书的编辑委员、编辑部、撰稿人名单、总序、序直至第一至三章的…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护》杂志社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喜好“爬格子”的人 ,平时生活工作当中 ,接触的书刊、报纸也不少 ,可在半年前与《劳动保护》相识 ,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发现自己与她有一份难以割舍的爱。与《劳动保护》是在一个喜好笔耕的朋友那里邂逅相遇的。她图文并茂、琳琅满目、囊括广阔、各栏目版块特色鲜明、形态各异、色彩纷呈 ,让人不看则已 ,一看就爱不释手了。《劳动保护》是由国家经贸委主管的刊物 ,看到这本刊物就感觉非常亲切。在琳琅满目的栏目里 ,笔者非常喜爱看《集思广益》、《法制与权益》、《工伤保险》、《安全文艺》、《…  相似文献   

5.
1984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原劳动部,从事劳动保护工作.近30年来,始终与《劳动保护》杂志保持密切联系,既是工作需要,也是缘分使然. 我没学过劳动保护专业,刚工作时单位阅览室这方面的书籍刊物不多,翻阅最多的要算《劳动保护》杂志,其全面性、政策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适合各类读者,尤其像我这样的初学者.在她的引导下,结合学习日本学者青岛贤司的《安全管理学》《安全工程学》《安全教育学》,我顺利地度过了劳动保护专业启蒙教育阶段.渐渐地,《劳动保护》杂志成为我每期必看的杂志和工作中必备的参考书,她不仅是我专业学习的引路人,而且是我工作中的亲密导师.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兖矿集团唐村实业公司十分重视《劳动保护》杂志的征订工作 ,他们提出2000年征订工作的总目标是 :保持1999年的水平 ,保证不滑坡。为此 ,该公司要求宣传科长、工会劳动保护委员会亲自抓落实 ,并对全公司征订计划明确“三确保” :一是确保公司安全委员会成员及公司党政工团领导人手一份《劳动保护》 ;二是确保全公司20个生产区队、非煤产业实体厂点单位必须有《劳动保护》 ;三是确保工会、群监会、团委青安岗、武装部民兵安全哨、女工家属协管会及劳动人事科等各单位、各部门都有《劳动保护》。该公司此举也极大地调动了职工…  相似文献   

7.
记住朋友们     
龙建华 《劳动保护》2008,(10):102-103
来到《劳动保护》杂志工作已经是第4个年头了,对她的了解是从第一次在会议室看到“尊重、热爱、保护生命”的“八字宗旨”开始的。伴随着她前行的脚步,这八个字已经融入了我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在广告部工作,4年来,我同所有关心、信任《劳动保护》杂志的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他们当中有与《劳动保护》合作20多年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8.
从进入新世纪第一年的“安全生产活动月”开始,灌东盐场在职工中开展了“读《江苏劳动保护》、用《江苏劳动保护》活动”,几乎每年都要举办《江苏劳动保护》知识竞赛,从而,《江苏劳动保护》成了广大盐工的良师益友。由于这份知识性丰富、指导性明快、科普知识较广泛的读物指导广大盐工安全生产.因而该场实现了连续五年安全生产无事故,实现了原盐生产超历史,养殖业、种植业一片兴旺的景象。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劳动保护》月刊是广大劳动保护、安技干部所喜爱的一份专业性刊物。她除了及时、准确地传递党和政府的有关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外,还经常刊登一些新闻性、知识性、科学性的指导文章及科普文章,而且很多先进事例和事故案例对基层厂矿的劳动保护工作有借鉴和促进作用。 但是,一些基层厂矿的领导往往忽视安全生产,至今不给安技部门和安技干部订阅《劳动保护》杂志,甚至片面强调压缩公费订阅报刊经费,还认为这是“增收节支”的好办法。 我认为搞劳动保护工作不重视宣传是不行的。作为《劳动保护》的一名老读者,时…  相似文献   

10.
1987年夏,我已在辽宁省劳动局劳动保护处工作了近一年?一天,我和同事王宏新忽然被韩福山处长叫去,说是要布置一项工作任务?原来,《劳动保护》杂志为加强劳动保护宣传工作,决定举办几个省的专辑,由省劳动部门负责组稿?在此之前已经举办了一期《江苏专辑》,这次举办《辽宁专辑》,是第二期?韩福山处长说:"我省能够争取承办一期《劳动保护》专辑,是宣传辽宁劳动保护工作的一次机会,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窗口,交流劳动保护工作,没有经验可向《劳动保护》杂志请教,向江苏的同行学习?"这样,我和王宏新忐忑不安地接下了这个任务?组稿相当于办一期杂志?…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向人民庄严承诺: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一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全国人民向两个百年目标奋斗之际,《劳动保护》杂志迎来了创刊60周年。我作为《劳动保护》杂志的老读者和顾问,表示衷心地祝贺!《劳动保护》杂志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保护事业  相似文献   

12.
向死而生     
“爸爸 ,你去问问远征阿姨 ,人死了为什么要上西天 ?”“为什么要问远征阿姨 ?”“她懂得比你多。”我的考官是一位幼儿园的小姑娘。在接到考题 5年之后的今天 ,我试着来答这份考卷。幼儿园的孩子想到死 ,讲到死 ,可是我们大人对死就不这么坦然。有一个词叫“谈虎色变” ,而“死”比老虎可怕得多 ,所以人们连谈都不敢谈 ,对“死”讳莫如深。市民不敢谈死倒也罢了 ,连知识分子编纂的世界名人名言精华———《人生智慧》也是什么都谈到了 ,唯独不谈“死”。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 ,人们怕死怕到连跟死读音相近的“4”都忌讳。有 4的车牌不敢要 ,…  相似文献   

13.
编辑同志: 在今年5月“安全月”活动中,我局对8个负责安全工作的副厂长、48个中层干部进行了安全知识考试.试题是:(1)国务院颁发的《三大规程》是什么?(2)国务院1963年颁发的《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中提出的五项要求是什么?(3)发生事故后要按哪“三不放过”原则处理?(4)安全与生产的“五同时”是什么? 考试结果有一半人不及格,分数最低的为33.5分。这说明劳动保护工作还未引起各企业领导的重视,特别是没引起主管这项工作的领导的重视。希望劳动人事部门、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今后应将劳动保护知识列为在职干部培训的重要科…  相似文献   

14.
读《杂志随笔》有感赵铸新《劳动保护》今年第3期刊载了谈伊强先生读1993年第11期杂志的随笔,讲了三点。关于第三点:《一名工人死于36V电压》一文,早已于1993年第3期《江苏劳动保护》杂志刊登过,谈先生认为,《劳动保护》不必再登。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自从认识《江苏劳动保护》以后,我就把她当作我的良师益友,每当收到《江苏劳动保护》后,我都会在第一时间从头到尾仔细品味,感到轻松时.越看越有味道,越读越有精神。好多次妻子儿子弄不明白,说我在单位看不够,回家还要看.不知道你能看出个什么名堂.我说服妻子儿子看书不能光看题目.还要看内容才行。我看的时间长了,有空就着手写点稿子给编辑部寄去。有一次一篇章被《江苏劳动保护》刊登了,中午下班我就兴冲冲地叫妻子儿子看,当他们看到我写的一篇言论章后说:这就是你看《江苏劳动保护》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劳动保护》伴我走过了许许多多的日子?在我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她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离不开的好老师?刚参加工作时,一位管安全的老同志曾对我说:"《劳动保护》是本好杂志,要好好学习?"这句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后来,领导安排我负责车间的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工作,我就立即借来了《劳动保护》杂志,认真阅读,从中吸取营养?从此,《劳动保护》杂志就成了我的伙伴,成了我离不开的好教材?多年的安全生产管理教育实践告诉我,要搞安全生产工作,就离不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所以,我就利用《劳动保护》中刊登的一些警句制作成精美的警示牌放…  相似文献   

17.
四面八方     
每月读《劳动保护》职工安全心中有数“一本杂志,就是一份安全教材”。这是广西柳州华锡集团来宾冶炼厂多年来开展读刊用刊活动得出的结论。该厂把读刊用刊作为全厂职工安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建厂20多年来坚持车间科室订阅《劳动保护》杂志形成制度,读刊评刊形成习惯,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他们的做法是,每当刊物一到,厂安环科确定必读的文章,盖上“必读”的印章和下通知单,车间(科室)工段班组利用派班,班前、班后时间组织读刊评刊和按通知单拟订的讨论题讨论消化。通过学习讨论,职工们学到了不少劳动保护基本知识,从“他山之石”和“…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我们厂是上海的一家大型企业,全厂有35名设备安全员,负责各部门的劳动保护工作。以往,厂里给每位安全员都订一份《劳动保护》杂志,大家工作中等于有了“指导老师”。今年起,领导上变了主意,为了压缩经费,把《劳动保护》杂志也纳入了压缩对象,把原先给安全员订的《劳动保护》杂志全部“压缩”掉了,只保留了厂劳资科的一份。为了一个月节省0.56元钱,把我们的“指导老师”给卡掉了。不知到底是“安全第一”,还是“0.56元第一”。据了解,这个情况在其他企业中也有,安全员们很有意见。 《劳动保护》杂志是国内外发行的第一家劳动保护专…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劳动保护》杂志创刊40周年。值此喜庆之际,我作为特约通讯员,向《劳动保护》杂志创刊4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并祝愿《劳动保护》越办越好,在安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是从事安全宣传教育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要想胜任本职工作,搞好煤矿安全宣传教育,离不开《劳动保护》杂志。可以这样说,劳动保护杂志需要我们通讯员,我们通讯员需要劳动保护杂志。 多年的工作告诉我,《劳动保护》杂志是一家办得颇有特色、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和好评的刊物。 其一是指导性强。劳动保护杂志发表的评论、专论、短评、政策、法规、文件等,都为我局指…  相似文献   

20.
读了《劳动保护》2002年第 1期“安全知识长廊”关于《什么是‘三不放过’的原则?》后,想提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