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洪伟  唐庆 《环境》1997,(12):26-26
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求人们从政策、管理、经济活动上要有具体的实施办法,而且还要求我们能从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入手去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活消费代表着经济的需求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引导着生产,消费者对不同产品以及产  相似文献   

2.
1987年联合国通过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文件中,明确的给“可持续发展”下了这样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发展能力造成损害的发展”。这里所说的需求应包括“使用物质资料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比需求”——即消费。消费是人们生存和恢复劳动力的必不可少的条件,而入们劳动力的恢复又是保证生产过程得以进行的前提,因此消费是社会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很快,消费水平大大提高,但应清楚地看到,由于我国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仍比较落后,两个根本转变尚未完成,许多产业经…  相似文献   

3.
【何谓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核心内涵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根本特征的消费方式,即以尽量少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负面影响为原则,来满足正常的、合理的、适度的生产生活消费需求的消费过程和消费方式。【绿色消费的起源】1962年,《寂静的春天》指出人类应该走"另外的路"。1968年,美国国际开发署署长W.S.高达在国际开发年会上发表了"绿色革命——成就与担忧"的演讲,首先提出了"绿色革命"的概念。1972  相似文献   

4.
以旅游业为主要产业业态的乡村已经成为我国乡村发展转型的4种类型之一。显然,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对乡村农户能源消费模式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以六盘山生态旅游区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户人均能源消费总量、结构以及最终消费用途为切入点,探讨了乡村旅游诱导下农户家庭能源消费模式演变的问题。结果表明:在能源消费总量上,乡村旅游农户家庭人均能源消费显著增加,比传统农户高42.96%,达到707.35 kgce。在消费结构上,乡村旅游农户商品能源占主导地位,新型能源(太阳能)广泛采用,传统能源比重逐渐降低,三者的比例93.10 ∶5.15 ∶1.75,而传统农户比例是46.30 ∶0.48 ∶53.22。在能源最终用途上,乡村旅游农户生活用能(炊事、取暖、家电、交通、热水、照明)总量大幅度增加,而与传统农业生产耗能有关的饲养和农机耗能已基本消失。传统农户能源耗能仍局限于炊事、取暖、饲养等基本的生产生活方面,与生活享受相关的家电、照明、热水、交通仍处于较低水平。研究还表明,农户能源消费模式的转变主要受家庭生产方式、农户用能方式、农户人均收入以及主观认知等因素的影响。在乡村旅游发展诱导下,六盘山生态旅游区乡村家庭农户能源消费正经历着由内向型"生活-生产系统"内部自循环模式向外向型"生活-旅游系统"外部输入型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的中国虚拟水贸易及消费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旭  杨志峰  陈彬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2):286-286~294
虚拟水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费的水资源量,其贸易和消费的研究是这一概念应用的两个主要方向。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总结出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技术的虚拟水贸易及消费的计算模型,并同时提出水足迹的计算模型。利用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了当年中国的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最终消费的虚拟水量、水足迹以及虚拟水的进出口贸易量等指标。结果显示我国农业及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是虚拟水直接系数和虚拟水含量最大的两个部门,其它部门的虚拟水含量均以间接系数为主,尤以轻工业的五个部门较大;农业最终需求相对较小而虚拟水消费相对较大,服务业则相反,而工业因为最终需求较大导致虚拟水消费较大;我国城镇居民的水足迹明显高于农村,总体人均水足迹约5倍于人均生活用水量;我国是一个虚拟水的净出口国,虚拟水的净出口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和服务业上。最后针对以上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顾鹏  马晓明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8):1509-1517
分析了我国居民消费直接与间接碳排放的变化及现状,并通过居民消费的微观角度,分析计算基于居民合理生活消费人均碳排放.试图通过居民消费的角度建立人均碳排放的核算方法,给出建议数据.根据国内当前主要消费环节的碳排放水平,对比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碳减排升级潜力,计算了满足居民正常小康生活水平条件下的人均碳排放,年人均排放约2203kg~2333kg碳.居民基本生活的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供暖制冷、住宅使用、污染治理和基础建设分摊等方面,而衣物与食品消耗、生活物质材料等方面的碳排放量所占比重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人类生存,既要依靠於环境,又要消费一定数量的物质,因此必需从事生产,以获得足够的产品来满足其消费;还要改造环境和提高生产水平,达到不断地改善生活的目的。但是,生产或消费过程中,都将排出废物,污染环境。所以人类的生产活动、生活消费,与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既矛盾又协调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8.
消费的环境影响及消费环保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消费"是目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消费的环境影响的阐述,探寻消费造成环境破坏的根源,进而提出消费环保化的对策.指出消费在改善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这些影响主要源于人类认识的不足、市场机制的失灵、发达国家的转嫁和科技水平的有限,我们应该通过普及环境教育,加强环境法制建设,完善经济激励手段和提高科技水平来达到消费环保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可持续消费模式构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人类将更加关注生态与环境问题 ,而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消费理念密切相关。较全面地分析了可持续消费的内涵及影响消费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并针对中国的消费现状 ,提出了构建我国可持续消费模式的有效对策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素荷 《沿海环境》2002,(4):18-19
人活着,就必须消费。消费一旦发生,环境就会受到影响,因为,所有消费品最终都是从环境中来的。可惜,传统消费只关注人的需求,忽视消费造成的环境影响。此时之环境犹如俯首的孺子牛,吃的是种种废物,挤出的是大量资源。长久的付出与忍受,使得环境终于不堪重负,爆发出众多问题———局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全球环境状况急剧恶化,自然资源衰竭,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绿色消费应运而生。它是人类理性选择和道德自律的结果,是人类发展绿色文明的必然要求。随着环境运动的深入开展,绿色消费已经得到国际社…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充满着挑战,当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需要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之时,又要面对过去因单一的经济利益驱动而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问题、资源危机问题等,人类要继续发展下去,就必须面对并尽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就解决温室效应问题而引出的低碳消费话题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调研获得的相关数据的结论,有助于南京市政府职能部门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这样就可以引导南京市居民树立低碳消费理念,使南京市居民实施低碳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食物消费虚拟水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水是指在生产商品和服务过程中消耗的水资源数量。人们在消费商品或服务的过程中,即在消费隐含其中的虚拟水。我国是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且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随着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缺水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虚拟水理论为解决水资源危机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居民的虚拟水消费中,食物消费中隐含的虚拟水占很大比例,且食物消费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以北京市为例,计算了2009年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费中隐含的虚拟水含量,并对城乡居民和不同收阶层居民的食物虚拟水消费总量及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居民食物消费的虚拟水含量在城乡间及城乡各收入阶层间都存在差异,且城乡间及农村各收入阶层间虚拟水消费结构也存在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土壤中阿特拉津环境行为及降解转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环境行为及降解转化问题,介绍了除草剂阿特拉津,主要包括阿特拉津的基本理化性质和目前阿特拉津的使用状况,环境问题,已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水、大气和土壤都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人们源源不断地将工业及生活垃圾,废气排放到环境当中,带来了严重影响.全球环境日益被破坏,为了全球粮食的供应,农药的使用也为土壤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探讨了阿特拉津的环境行为及降解转化,包括阿特拉津的环境行为和阿特拉津的降解转化.  相似文献   

14.
张旭东  雷娟 《环境保护》2012,(12):41-44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日益增强及生态要求的提高,人们开始逐渐关注产品消费后阶段废弃物的回收、再循环利用及处置,从而促成了生产者延伸责任思路的应运而生.生产者延伸责任作为环境法上解决环境与资源双重危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目前已经在欧盟、美国、日本、德国、荷兰等许多国家的立法和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从世界范围来看,生产者延伸责任概念提出至今仅有20多年的时间,但由其导致的立法变革已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可持续消费发展历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人们也在关注由自身消费模式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可持续消费便应运而生。本文以可持续消费的发展历程为主要研究内容,并剖析可持续消费发展特征。并将可持续消费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初步建立阶段、发展阶段和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饮食需求的不断多样化,可持续食物消费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为了探寻可持续的食物消费模式,重点分析了中国食物消费结构演变趋势及特征,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量化中国食物消费结构的环境压力动态变化;基于可持续食物消费的内涵,结合中国均衡膳食和环境的可持续性指标,构建食物生态承载级别衡量标准,并据此建立了符合中国食物消费习惯、满足营养摄入需求、环境压力小的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结果显示:中国食物消费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增大,1978-2013年中国食物消费人均生态足迹增长了154.49%,2008年出现生态赤字,2013年赤字值为0.0705 ghm2;食物生态承载级别持续恶化,2008年生态承载级别由“较高”下降到“中等”;可持续食物消费模式的构建使得人均生态足迹下降了12.92%,表明转变食物消费模式是解决食物消费生态环境压力这一矛盾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可持续发展可定义为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等生活空间的和谐发展,旨在增强目前潜力和未来潜力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牺牲后代人满足自己需求的能力.从这一定义出发,环境可以被理解为人的生活空间,是生命的先决条件.它同时是生态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和政治环境.这种意义上的环境是空间规划的对象.从生态方法来看,环境保护就是实现生活功能,使土地使用具有再生和补偿能力.空间规划不只是土地使用规划,还要对可持续发展有足够的认识.它要缓解对空间发展有影响的矛盾,就要解决以下问题:怎样在人的生活空间中实现基本(生活)功能,同时保护生态潜力使其具有可持续性,所以,其方法应是以问题为导向的.系统工程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规划工具,它有三个步骤:评估目标、找到解决办法、挑选最佳解决办法.为了实现可持续性,必须把生态方法和社会经济方法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时下,每逢节假日或旅游旺季,在城郊甚至偏远的农家小屋里,都住满了都市一族。他们惬意地在此垂钓、健身……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将其称之为“农家乐”。农家乐旅游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消费不能满足日益更新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的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是以农业、农村、农事作为载体,以本地资源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周国梅  李霞 《环境保护》2012,(11):16-19
可持续生产与可持续消费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行为会引导生产行为,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可持续消费比可持续生产对社会的影响更为深远,转变现有的消费模式不仅是破解资源与环境困境的需要,更是从深层次推动可持续生产的市场驱动力.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人们也在关注由自身消费模式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可持续消费便应运而生。本文以可持续消费的发展历程为主要研究内容,并剖析可持续消费发展特征。并将可持续消费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初步建立阶段、发展阶段和实施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