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丹  徐慧韬  唐军  许超  夏瑞 《环境保护》2023,(22):23-26
黄河流域唯一的河海交汇区位于山东省,是黄河下游生态保护的主战场,在黄河流域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是实现“黄河战略”陆海统筹的战略支点。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下游山东段在陆海统筹背景下水环境质量、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水资源保障及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实施陆海统筹协同治理、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等建议,以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甘肃段)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担负着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任。本文以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调查工作为基础,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方面梳理分析了黄河流域(甘肃段)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强化水资源管理,妥善处理江河湖库关系;深入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着力做好顶层设计,系统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金南 《环境保护》2020,48(1):17-21
在回顾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提出新时期推进黄河共同保护和协同治理的总体思路,并从建立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管控制度、制定实施分区分类的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严格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监管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优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回顾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提出新时期推进黄河共同保护和协同治理的总体思路,并从建立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管控制度、制定实施分区分类的生态保护修复制度、严格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监管制度等方面,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优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本文围绕生态系统、水资源、水环境、环境风险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存在的问题,阐明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难点与挑战,提出了建立协同攻关平台、科学诊断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统筹推进流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高质量发展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体废物兼具“资源”和“环境”双重属性以及污染“源”和“汇”双重属性,其妥善治理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系统阐述了黄河流域不同类型固体废物产生量和利用处置能力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发现,黄河流域固废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偏重、固废增量存量压力大,无害化处置存在短板弱项,底数不清、环境风险较大,流域上下游、固废水气以及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等协同治理不足.根据流域资源禀赋、自然条件和行业产业特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目标,建议以“无废流域”建设为抓手,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补齐利用处置能力短板,着力防范重点领域风险,推进固体废物协同治理等.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不断加强下,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问题凸显,高效生态修复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黄河流域自身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出我国不断探索科学治理黄河流域的“水沙调控治水害、水源涵养治断流、系统修复维健康”3个阶段历程。黄河流域通过3个阶段重点工程的生态治理,取得良好的成效,但在流域系统性修复方面仍面临挑战。基于生态修复系统性思维,提出构建包含流域生态空间系统性、生态要素系统性、生态产品价值系统性、生态监管系统性4个方面的系统性修复框架,并在该框架指引下提出黄河流域高水平保护的建议:根据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立地条件,开展系统修复治理、分区施策,整体提升流域生态服务供给能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开展生态要素系统性治理,优化山水林田湖草沙配置;推动形成“自然资源-修复主体-修复模式-修复空间-价值链条”5个维度协同的生态修复下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复合系统;以恢复主导生态功能为目标,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全过程、系统性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8.
梁静波 《环境保护》2023,(18):45-48
协同治理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对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自然属性、传统生态环境治理方式低效和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区际差异是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决定因素。本文针对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存在的诸多困境,提出突破路径: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协同治理机制,汇聚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合力;加强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打造流域治理共同体;遵照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发展思路,推进流域产业协同发展;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治理成本和收益均衡。  相似文献   

9.
长江横贯我国东中西部,是我国第一大河,全球第三大河.保护好长江生态环境既是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基本要求,也是体现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扩大全球影响力的必然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工作成效显著,但在部分区域、领域依然存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治理短板.“十四五”期间,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施策,坚持源头预防、“三水共治”,在巩固以往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认清生态环境保护中长期战略形势,把握好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性,以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做好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顶层设计,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总结了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梳理了墨累—达令河流域、以色列、莱茵河流域等国际实践,对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推进“四水”统筹、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转变高耗水方式、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强化协同治理等建议,以期通过高水平保护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国家首批试点地区之一的崇义县南方丘陵山地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以系统治理理论为指导思想,通过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和重点区域识别,提出了以流域整体性、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为依据的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体系。介绍了该县在生态保护修复中统筹规划、机制创新、绿色经济发展、生态扶贫等方面的经验,并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理论研究、交叉学科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和标准化建设提出建议。通过总结分析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模式,以期为南岭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功能提升、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牛栏江(昭通段)河滨生态带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影响牛栏江生态环境安全的因素得到有效控制,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水源涵养区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制定了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治理与保护方案,形成牛栏江(昭通段)河滨生态带修复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3.
坚持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推进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连煜 《环境保护》2020,48(1):22-27
近年来,过度干预和高强度开发黄河导致的流域生态系统失衡与生态安全威胁问题日渐凸显。本文梳理了黄河从水沙调控与洪水控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到建设长治久安幸福河要求的治理变化过程,分析了黄河水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及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河流治理必须回归到生态系统保护之根本,以生态系统的观点审视和推动黄河高质量保护与流域高质量发展,通过黄河生态功能和水功能保护体系的构建和管理,促进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与流域绿色发展倒逼机制的推进,重点推进黄河"两区一廊道"生态环境功能的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黄河生态流量的保障与监督,强化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刚性约束与保护。同时,要通过制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法规与补偿政策,实施最严格生态环境监督和流域管理协同创新,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新技术支撑等措施来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法规政策与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其生态环境质量对保障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本文围绕黄河流域水环境、水资源、生态等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提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的对策和展望.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近年来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总体差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农村污染防控压力大,2021年黄河流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为25%,农业源COD、总磷占比超过50%;大量化工企业沿黄分布,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产生量分别占全国的46.94%、41.35%,流域结构性布局性水环境风险问题较为突出.(2)水资源短缺,2000-2018年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径流量较1956-2000年减少12.5%,农业用水占比为64.68%,用水效率呈现上游低下、游高的特点,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量不足供水量的6%,矿井水和再生水利用有待提高.(3)近20年黄河流域生态脆弱性水平整体呈下降趋势,草地、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局部退化;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32.15%,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和山西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全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5.85%;...  相似文献   

15.
汤宛峰 《环境保护》2022,(14):23-25
系统推进青海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做好“中华水塔”守护人的重中之重和落实“国之大者”的关键之要。本文立足青海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基础,客观分析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构建水生态环境保护新格局、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持续深化水污染治理、着力保障河湖生态用水、实施水体差异化保护与治理几方面提出推动青海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的任务举措。  相似文献   

16.
孙佑海 《环境保护》2022,(14):17-22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设“健全生态环境法治”专节和其他相关章节,对进一步依法保护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提出明确要求,这对全面实现黄河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建立健全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制度、水生态保护制度、水环境保护制度、水灾害治理制度以及相关地方性法规,并创新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要健全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系,加强综合执法能力建设;要推进黄河流域执法和司法的联动与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建设,加强与其他执法、司法制度的有效衔接;要完善履职尽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健全环境治理信用体系,建立区域协同保护机制,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17.
坚持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推进流域高质量绿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过度干预和高强度开发黄河导致的流域生态系统失衡与生态安全威胁问题日渐凸显。本文梳理了黄河从水沙调控与洪水控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到建设长治久安幸福河要求的治理变化过程,分析了黄河水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及存在的重大问题,提出河流治理必须回归到生态系统保护之根本,以生态系统的观点审视和推动黄河高质量保护与流域高质量发展,通过黄河生态功能和水功能保护体系的构建和管理,促进黄河高质量生态保护与流域绿色发展倒逼机制的推进,重点推进黄河"两区一廊道"生态环境功能的系统保护与修复,实施黄河生态流量的保障与监督,强化水资源的生态保护刚性约束与保护。同时,要通过制定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法规与补偿政策,实施最严格生态环境监督和流域管理协同创新,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新技术支撑等措施来强化流域生态环境法规政策与科学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重点分析了湖北长江三峡地区生态功能定位、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剖析了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形势,在介绍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该工程试点推进中的难点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坚持用系统思维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和修复;加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区域重点攻坚,着力解决生态保护修复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加大社会资本、绿色金融支持力度,健全多元化、差异化资金供给及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及废弃资源价值转化新途径;加强科技支撑、坚持自主创新、打造精品示范工程;提升建设项目服务水平,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及风险应急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其工作的成效和质量对于国家战略布局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为积极响应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文章试从“山水林田湖沙草”生命共同体角度,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矿山地形地貌重塑技术、矿山景观再造技术和矿山生态环境监管体系相结合,探索新形势下基于“全面保护和综合治理”的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特征及下游生态修复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黄河流域地势、地貌和气候、水文、植被等特点,将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区和10个生态亚区,在分析各生态分区特点的基础上,初步识别了黄河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针对黄河下游存在的频繁断流、水环境恶化、河槽淤积萎缩以及河口三角洲湿地面积萎缩等诸多生态问题,分析了黄河水量调度、调水调沙对黄河下游河道生态修复的作用,介绍了河口生态修复工程实践,并提出了黄河河流生态系统修复的方向与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