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厘清黄河流域生态现状,分析生态系统服务时空演化特征及与经济协调发展情况,对提升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黄河流域9省区200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及国民经济发展数据,测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指数,揭示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化特征及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河流域全域生态服务价值(ESV)持续增长,由2000年的7020.74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5598.24亿元;(2)研究期内,黄河流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且人类活动及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较大,高度冲突区逐渐集中于上游青海、四川、甘肃等省区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下游河南、山东等省区内人类干扰密度较高的地区;(3)研究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空间分布不均衡,2000—2020年空间集聚态势逐步加大,且冲突区面积远大于协调区,中下游及下游区域两极分化现象明显;(4)研究区内不同区域资源禀赋与生态环境差异较大,要因地制宜,找出不同区域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综合推动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黄河流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为了解黄河流域生态质量状况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格局、植被、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价值、县域生态质量等多方面的数据和文献资料.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大部分县区生态质量状况一般,植被覆盖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于中游和下游;② 2000—2018年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占比持续下降,森林、水域面积占比略有增加,聚落面积占比持续上升,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体植被覆盖和生产力状况得到改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提升;③大部分地区生态状况改善幅度有限,局部仍有退化,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依然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建议在恢复植被覆盖的基础上,开展优化生态结构、维护生态过程的相关研究,重点关注生态敏感地区生态保护成效的评估和提升,农耕地区农田生产力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城镇化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安全的影响;同时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质量综合监测体系,开展监测指标与技术方法的机理和应用研究,这不但是流域生态质量时空变化分析的基础,也是生态保护恢复和管理工作的支撑.   相似文献   

3.
李丹  徐慧韬  唐军  许超  夏瑞 《环境保护》2023,(22):23-26
黄河流域唯一的河海交汇区位于山东省,是黄河下游生态保护的主战场,在黄河流域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是实现“黄河战略”陆海统筹的战略支点。本文系统分析了黄河下游山东段在陆海统筹背景下水环境质量、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水资源保障及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实施陆海统筹协同治理、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和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推进工业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利用等建议,以期推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快速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加剧了对现代城市群中各种生态系统服务退化的威胁,探索城市群尺度下的生态安全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以兰西城市群为研究区,选择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引入景观生态风险指数,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单位面积价值当量因子法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分析兰西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阐明土地利用转型引起的生态风险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间兰西城市群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草地、耕地和林地为主.建设用地面积扩张明显,主要来源于耕地和草地;6种土地利用类型交叉转化较强,土地利用变化总面积为6646.05 km2;②从空间变化上来看,兰西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格局未发生明显转变,但区域差异性显著,总体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征;③从时间变化上来看,兰西城市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总价值流向从1864.59亿元增长为1921.56亿元,总增值56.97亿元;④兰西城市群近20年生态风险指数整体呈上升的趋势,生态风险区以低生态风险区和较低生态风险区占主导地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生态风险指数有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本文旨在揭示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影响的认识,为区域生态风险管理和土地利用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进而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加快推进实施,流域水资源、能源、生态安全作为战略实施的核心要素、基础动力和约束性要求,三者形成互为基础、相互依存、彼此促进的有机整体.本文构建了水-能源-生态系统协同增效概念模型,评估了黄河流域水资源承载、生态系统质量、碳排放并揭示了其驱动因素,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水-能源-生态系统之间的纽带关系,构建了黄河流域水-能源-生态系统协同增效战略体系.结果表明:(1)2021年黄河流域水资源严重超载,除青海省和四川省以外,其他7个省区水资源开发潜力很小;同时流域生态系统敏感脆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极度、重度敏感区域面积占比共计5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极重要、较重要区域面积占比共计63.2%. 2005-2021年黄河流域CO2排放量上升,但排放强度总体下降,青海省、甘肃省和山西省CO2排放强度下降明显.(2)自然生态本底脆弱、天然河川径流量减少、供水量平稳耗水量增加、用水结构不合理、上游用水效率不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导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敏感、水资源超载、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3)黄河流域水...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制约因素。本文围绕生态系统、水资源、水环境、环境风险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存在的问题,阐明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难点与挑战,提出了建立协同攻关平台、科学诊断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统筹推进流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黄河流域(甘肃段)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担负着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污染防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任。本文以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调查工作为基础,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方面梳理分析了黄河流域(甘肃段)现存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强化水资源管理,妥善处理江河湖库关系;深入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改善水环境质量;着力做好顶层设计,系统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奕淇  孙学莹 《环境科学》2024,45(5):2767-2779
探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外部时空演化及内在影响机制,对理解区域生态系统问题和提升人类生态福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格网数据,利用当量因子法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黄河流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测度,分析流域沿线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格局演变,并在利用地理探测器确定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讨各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①2000~2020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先上升再下降最后上升,呈现“南部高于北部”和“下游低、上中游高”的空间分布格局,且调节服务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②地理探测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社会因素对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解释作用最强,经济因素次之,自然因素的解释作用最弱,且上游的高值区主要与河流湖泊有关,中游的高值区主要与山地有关.③GWR模型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土地垦殖率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年均降水量呈正相关,作用强度均由东向西递增;单位面积GDP与整体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负相关,但在上游区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中长期生态安全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时空变化,可为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基于长时间序列MODIS数据,提取能够反映生态系统质量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叶面积指数(LAI)、表层水分含量指数(SWC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4个关键指标构建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结合Sen+Mann-Kendall检验和Hurst指数,分析黄河流域2000—2018年生态系统质量变化情况及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2000年、2010年、2018年3个年份RSEI与各指标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856,均高于各指标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RSEI能够综合反映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 近20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存在局部改善与退化并存的现象,其中改善面积占52.84%,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高原、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退化面积占18.48%,主要分布在黄河源区、陕西关中盆地和黄河下游. Hurst指数分析表明,黄河源区生态系统质量未来呈改善趋势,黄土高原持续性改善和未来退化趋势并存,鄂尔多斯高原、阴山南麓、子午岭以未来变化不确定为主,陕西关中盆地以持续性退化为主,生态系统质量未来变化趋势不确定和持续性退化的区域仍需要持续关注. 研究显示,基于关键指标的遥感生态指数能够综合反映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状况,近20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质量改善面积占52.84%,远高于退化面积(18.48%),且黄河源区生态系统质量未来以改善为主.   相似文献   

10.
研究面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利用策略,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全国区域平衡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基于“压力—状态—响应”关系,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利用策略研究框架;分析黄河流域城镇化发展压力带来的土地开垦、生态退耕和建设占用等生态建设与土地开发行为,及其对国土空间格局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并从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限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视角揭示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农业生产与国土空间开发的限制性差异;根据目前黄河流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独特的“自然—人文”特征,提出面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利用策略;实施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绿色发展—文化传承”建设协同发展战略,开展黄河流域国家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绿色产业发展与特色文化传承战略部署,并制订相关引导政策与保障措施,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11.
矿区的开采利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力的同时,也改变了矿区环境的生态系统。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对淮北平原某煤矿区开采前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做了估算。结果标明,开采后总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5246.907万元,大面积的农田、森林、草地和荒漠生态系统转化为单位面积生态价值系数较高的湿地是增加的主要原因;敏感性分析结果标明,矿区生态系数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没有弹性,研究结果可信;矿区开采应采取合理的生态恢复措施来实现矿区生态系统持续向健康型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甘肃玛曲高寒湿地是我国青藏高原具有极高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大型多功能高寒湿地,是全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结合甘肃玛曲湿地的自然地理概况,在提出高寒玛曲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对玛曲高寒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简单的估算,结果显示玛曲高寒湿地具体很大的生态服务价值,所以保护玛曲湿地是整个黄河流域经济建设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甘肃玛曲高寒湿地是我国青藏高原具有极高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大型多功能高寒湿地,是全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结合甘肃玛曲湿地的自然地理概况,在提出高寒玛曲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分类系统的基础上,对玛曲高寒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了简单的估算,结果显示玛曲高寒湿地具体很大的生态服务价值,所以保护玛曲湿地是整个黄河流域经济建设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是黄河上游的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在黄河流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承担着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近年来,黄河流域青海段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短板。本文在系统梳理黄河流域青海段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面临的源头区生态退化、湟水河水质不能稳定达标、光伏产业固体废物风险隐患、生态环境治理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源头区保护、推进湟水河治理修复、防控光伏固体废物生态风险,以及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等生态保护修复对策。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一项重大战略。黄河流域荒漠化问题仍然严峻,有效根治荒漠化问题,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与根本保证。本文从黄河全流域视野出发,阐述了黄河流域基本情况和荒漠化现状,从自然因素、人文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黄河流域荒漠化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并提出了不断完善区域生态治理政策和法律机制、积极探索荒漠化防治与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加快推进区域水资源节约化集约化利用、着力打造区域荒漠化协同防治体系等生态治理优化路径,不断推动黄河流域绿色生态建设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遥感影像资料为依据,运用地学信息图谱方法和Costanza的生态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在RS和GIS的支持下分析1996~2005年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段土地利用及其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转化过程以耕地-林地、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林地为主,其中耕地-林地相互转换最为剧烈,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具有较高的保留率,草地、未利用地和耕地具有较高的转换率;1996~2005年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增加314.543×107元,大面积的耕地、草地转化为生态价值系数较高的林地和水域是其主要原因;生态环境增值区域,耕地转化为水域的贡献率最大,为27.61%,生态环境减值区域,林地转化为耕地的贡献率最大,为3.761%。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针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传统生态承载力研究中评价标准相对单一、评价结果简化、不利于实际应用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概念,探讨了其内涵和基本特征;建立了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承载力影响和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计量模型;给出了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确定方法,初步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理论框架.以黄河流域青海片为研究区域,建立了适合该区域的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和评价标准,并对青海片内水电梯级建设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青海片水电梯级开发规划实施的不同阶段对共和县生态承载力指数均为正面影响.但对青海片和沿黄其它县均为负面影响;梯级开发规划全面实施后,将使青海片的生态承载力指数下降9.9%,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也将由亚健康状态降至不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气候变化与人为干扰不断加强下,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生态问题凸显,高效生态修复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时期黄河流域自身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总结出我国不断探索科学治理黄河流域的“水沙调控治水害、水源涵养治断流、系统修复维健康”3个阶段历程。黄河流域通过3个阶段重点工程的生态治理,取得良好的成效,但在流域系统性修复方面仍面临挑战。基于生态修复系统性思维,提出构建包含流域生态空间系统性、生态要素系统性、生态产品价值系统性、生态监管系统性4个方面的系统性修复框架,并在该框架指引下提出黄河流域高水平保护的建议:根据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立地条件,开展系统修复治理、分区施策,整体提升流域生态服务供给能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开展生态要素系统性治理,优化山水林田湖草沙配置;推动形成“自然资源-修复主体-修复模式-修复空间-价值链条”5个维度协同的生态修复下生态产品价值转换的复合系统;以恢复主导生态功能为目标,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全过程、系统性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9.
黄河流域在国家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其生态系统脆弱,荒漠化问题突出,面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重挑战。本文从国家战略全局和全流域视角入手,分析黄河流域荒漠化现状及荒漠化治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黄河流域荒漠化协同防治与全流域绿色发展的五大策略,即上中下游协同攻坚,打好黄河流域荒漠化防治与生态保护总体战;创新突破,建立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生态特区;积极布局推广荒漠化治理重大先进技术工程模式,多途径破解荒漠化治理难题;建立黄河流域绿色生态经济体系,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绿色循环高质量发展;多渠道融资,构建荒漠化治理资金保障长效机制。本文旨在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统筹协调防治荒漠化,实现全流域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维护与保障是重大命题。本文利用遥感和统计等数据资料,重点分析了近20年来黄河流域植被、水体和服务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阐述了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与水沙失衡、资源开发与利用、城镇扩张等方面的主要问题,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布局生态保护空间、优化产业结构调整、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生态保护修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