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采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企业回转窑废气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废气产生量与水泥熟料产量的关系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该模型既可以用于监测人员现场核查企业填报生产量真实性,也可以用于判断实测废气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四川省“十一五”期间新型干法水泥工业发展概况和取得的环境效益,分析了新型干法水泥工业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利用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处理有机废物和危险废物是今后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青海省盐湖海纳有限公司4600t/d熟料水泥生产线脱硝技术为例论述分风级燃烧技术和烟气脱硝工艺,并着重介绍新型干法水泥回转窑烟气脱硝的主导工艺——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工艺(SNCR)及关于影响SNCR系统脱硝效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保产业》2005,(1):45-45
由东莞市博海环保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推荐的回转炉式垃圾焚烧处理及余热发电工程技术适用于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及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早期核燃料元件生产线自身所固有的不足,本文从工艺选择、厂房优化以及运行控制3个方面入手,就CJNF开展的一系列含铀废物源头控制实践进行介绍,旨在说明源头控制在废物最小化管理实践中的重要作用,为后期含铀废物源头控制方法持续应用和技术提升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6.
杨志山  蒋文举  刘燕  李道贵 《四川环境》2002,21(2):61-63,69
判断水泥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从而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通过利用生命周期法和专家打分的方法,制定出评价指标原则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最终得出水泥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潜力。通过三个水泥厂的实例检验,证明本评价方法能够达到科学地评估水泥企业的清洁生产程度和发掘企业的清洁生产潜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海水烟气脱硫是利用天然海水作为SO2吸收剂进行脱硫的工艺过程,其工艺成熟可行,脱硫后的海水经处理符合海洋环境水质标准后可以直接排入大海,并且该工艺过程无废物排放和处置问题,适于在邻海发电厂应用。本文通过对秦皇岛热电厂海水脱硫实例的分析,进一步体现海水脱硫工艺在邻海发电厂运用的可行性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东营地区油罐每天都向大气排放工业废气,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研制了“活动式大罐收气装置”新工艺,用于回收联合站储油罐挥发气。该装置通过玻璃钢管线与油罐连接,油罐挥发气沿玻璃钢管线输至机房内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气中的水和轻质油,由天然气压缩机加压,经流量计计量后进入油田天然气气管网。该工艺推广后,经监测结果表明,所有采样点总烃含量低于国家标准2.0mg/m3。目前全油田30个联合站安装了此设施,每年回收天然气5125万m3,轻质油7000t。  相似文献   

9.
张延安  张勇  常传宏 《青海环境》2003,13(3):115-117
文章着重论述了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即CEMS。并且从其来源、所具备的各项技术特点分析了此项技术在火电厂中的发展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将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定位为重要民生工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内容,并对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示范城市明确提出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的绩效考核目标。由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由不同职能部门负责管理,不同来源的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统计数据未有效整合,目前还缺乏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指标测算的相关研究。本文界定了"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的科学内涵,并以城市建设、再生资源利用等统计资料和物质流分析文献为基础,初步测算了全国尺度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研究表明,我国2006—2015年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从12.1%上升至17.0%,然后又缓慢下降至15.6%,由于数据缺乏,该数值可能在-28%~+32%波动。生活垃圾中回收利用量较大的可再生资源分别为废纸、废塑料、废钢铁、废玻璃等。本文还分析了目前测算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的数据不确定性和局限性,提出了面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际评价的统计数据收集对策。  相似文献   

11.
循环流化床脱硫的技术优势及应用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气脱硫是电力行业、钢铁行业、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及其他行业烟气净化减排的重点,减排形势日益严峻。循环流化床原理的干法脱硫技术,节能节水,具备多组分污染物协调净化功能。本文介绍了LJ系列循环流化床干法脱硫技术原理、技术优势及其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