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某于1998年3月24日到某制品公司从事总务工作.2000年9月1日,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自2000年9月1日至2005年9月1日.2000年6月5日,王某经批复担任单位的工会主席一职(专职工会主席),任期5年。2005年8月29日,用人单位向王某下达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宣布自2005年8月51日起与王某解除劳动合同。王某在工作期间月平均工资为2570元。2005年9月14日,王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仲裁,请求:  相似文献   

2.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13,(11):60-61
试用期内,单位可与患病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吗 今年6月中旬,王某与一家食品加工公司签订了3年期劳动合同,并约定了5个月试用期。劳动合同中还载明:“在试用期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公司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到2个月的时候,王某因男友与她分手而感情受挫,一度情绪不好、有时精神恍惚,虽禾明显影响工作,但也因去医院看病请假两次(各半天时间)。据此,单位怀疑其可能患有精神病,便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决定与其解除劳动合同。该公司的作法有法律依据吗?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王某2012年6月申请仲裁,称2009年4月进入某餐饮公司,任市场部销售经理,签订了期限至2011年12月31日的劳动合同。2011年12月31日,餐饮公司以劳动合同期满不再续订为由终止劳动合同。现要求公司支付2011年未休5天带薪年休假的工资补偿,合计2350元。仲裁庭审中,公司确认王某2011年可以享受带薪年休假的天数为5天,但称王某于2011年7月期间向公司提出病假申请,共休息了5天,其中2天用人单位已按带薪年休假处理,  相似文献   

4.
王某2006年1月1日与某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合同期限至2008年1月1日,任该公司部门主管.2007年3月20日,该公司作出了《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其内容为:“王某,你与本单位2006年1月1日签订了两年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严重失职、玩忽职守,根据《劳动法》第7条规定,决定从2007年3月20日起解除劳动合同,无经济补偿金。”在王某仍然上班的情况下,该公司将通知书在公告栏内张贴。王某对此处理决定不服,于2007年3月21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请求撤销该处理决定。  相似文献   

5.
案情简介 洪某是某制造型企业的一名女工。在劳动合同到期前1个月,洪某向该企业的人事部门提出,劳动合同到期后就不干了。人事部门同意了洪某的请求。但是,洪某离开公司才1个多星期,遂发现自己已经怀孕1个多月,考虑到自己在怀孕期间,工作不好找,于是就去与原单位协商,看能不能与原单位再保持一段时间的劳动关系,结果单位明确予以拒绝。  相似文献   

6.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6,(6):43-44
2002年9月北京某科技公司与王某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5年,在双方当事人签订劳动合同的同时还签订了《员工保密协议》。根据《员工保密协议》的约定,王某在公司工作期间应当为企业保守技术秘密,无论这些技术秘密在商业上是否有实际的价值。王某为企业保守秘密分为在公司任职期间和离职以后两个部分,如果职工违约应当向公司支付违约金50万元。2005年5月王某在未告知本公司的情况下,作为股东与他人成立了与所在公司业务相同的股份公司,并在2005年底辞职。2006年1月北京臬科技公司通过工商局查询得知了王某与他人合办公司的情况,公司可以要求王某按《员工保密协议》的约定支付50万元违约金吗?  相似文献   

7.
王某是某公司职工,双方签有劳动合同。2008年4月,单位以王某违纪为由口头告知王某停止工作,让王某回家等待通知,王某遂离开工作岗位。其后,用人单位电话通知王某回单位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王某一直未回单位办理,也一直未向单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2009年8月,王某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因未出具解除劳动通知书致使其不能合法就业造成的工资损失3万余元。  相似文献   

8.
案情简介 1994年6月,女职工王某被地方国营公司录用为质检科分析员,公司破产改制后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于2011年12月31日到期。2011年8月,女职工王某经计划生育指导站B超检查,确认已怀孕6个月左右。公司从计生部门、街道办事处等单位走访调查,认定王某怀孕系无计划怀孕,  相似文献   

9.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7,(7):53-54
问:王某经人介绍于2004年12月到某研究所工作,双方口头约定月工资700元,未签订劳动合同。2005年2月20日,研究所为了规范劳动用工管理,决定与王某协商签订劳动合同。在协商过程中,研究所提出合同书中王某的月工资仍按700元约定,王某不同意,要求月工资按800元约定,双方未达成一致意见。随后,研究所告诉王某,如果同意单位的意见,就于2月25日签订劳动合同,逾期不签将按其不同意签订劳动合同处理,双方的劳动关系于2月25日解除。  相似文献   

10.
王某于2010年8月25日申请仲裁,称2004年5月8日进入某机械制造公司工作,双方签订期限为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6月30日的劳动合同。2010年6月50日,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用人单位未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王某现要求该机械制造公司支付其劳动合同到期终止的6.5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共计5.8万元。  相似文献   

11.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9,(3):55-56
问:王某在一家公司连续工作11年,3年前签订的一份劳动合同又到期了。王某准备与公司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认为这样就可以在该公司工作到退休。可是,当王某提出该要求时遭到拒绝。请问,公司是否应当与王某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合同是否就意味着劳动关系可存续至退休为止?  相似文献   

12.
案例 王某原是甲企业的部门经理,在其任职期间与甲企业签订了保密协议,约定王某在职期间的保密义务和离职后3年内不得从事与甲企业有竞争关系的业务,同时约定在王某离职后甲企业按月支付其一定数额的补偿金。2002年6月,王某向甲企业提出辞职并得到企业的同意。离开企业后王某先去参加了一个为期4个月的外语培训班,然后从当年12月起应聘到乙企业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有问有答     
《中国劳动科学》2005,(4):42-43
问:王某等10人原系农民,家住某民用机场附近,1991年底在机场扩建中被招为保安员,属农民合同制工人。次年初,双方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1992年1月1日至1996年12月51日)。1996年年底合同期满时,机场向王某等发送了劳动合同终止证明书,并按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招用农民合同制工人的规定》发给了每人有关补助费1500元不等。应王某等人的恳求,并经当地有关部门协调,机场同意作为临时工再留用王某等1年,双方为此续订了1年的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14.
问:时某于2010年元月与一家公司签订了一份为期4年的劳动合同。2011年9月,时某因胃病需要医治,向公司请了7天病假。11月,时某提出要休年休假,被公司拒绝,理由是按规定其年休假只有5天,而病假已休了7天,病假折抵年休假后还多休了2天,公司不再准予年休假。请问,公司是否可以用已休的病假折抵年休假?  相似文献   

15.
案情简介 1998年7月1日,朱某与一机械制造厂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2001年,该机械制造厂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2月,该股份有限公司向所在地的县劳动保障局提出劳动合同鉴证申请,理由是企业已改制,劳动合同双方需对原合同文本进行确认.企业只提交了职工名单,未提交劳动合同文本.一个月后,县劳动保障局在企业劳动合同鉴证申请书上加盖了劳动合同鉴证专用章.  相似文献   

16.
培训协议服务期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某制药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与员工张某于2001年3月3日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劳动合同。该合同第4条规定:“……如公司和雇员双方在本合同的预定期满前3个月内达成协议,本合同的期限可以延长……。”2002年7月7日,双方在劳动合同的基础上又签订了一份培训合同,该合同第3条规定:“在培训期间及完成后,雇员同意在其现在的岗位或公司认为适合的岗位上为公司服务至少5年(培训开始之月起算)……  相似文献   

17.
有问有答     
王某于2006年2月至某建筑责任有限公司从事瓦工工作,签有2006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限为4年的劳动合同,月工资2000元。2008年2月,某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决定由王某负责室内装修工程,并与王某签订承包协议。2009年2月,某建筑有限公司因经济效益下滑,决定不再使用王某,王某同意某建筑有限责任公司的决定。某建筑有限责任公司给付王某2006年2月至2008年2月期间两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相似文献   

18.
女职工李某是某电器销售公司财务处的出纳,双方签订有期限自2002年5月1日至2007年4月30日的劳动合同。2003年12月,李某怀孕(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由于其有习惯性流产史,医生建议其卧床保胎。从当月20日起,李某开始请病假休息,电器销售公司准予其享受病假待遇。2004年3月22日,电器销售公司书面通知李某:“按照规定你只能享受3个月的医疗期,  相似文献   

19.
王某与某拆迁公司签订一份劳动合同,期限为2009年9月16日至同年12月31日,工资标准为1200元/月。劳动合同到期后,某拆迁公司—直未与王某续订书面劳动合同。2010年5月1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劳动科学》2012,(8):58-58
半年前,某公司内设的销售中心以公司名义对外发布招聘广告后,李某参加应聘并成为送货员,并由公司发放过工资,但劳动合同盖的是销售中心印章。过了两个月,李某在骑三轮车送货途中,不慎将王某撞伤。王某要求销售中心赔偿,销售中心表示其没有法人资格,而某公司也拒绝赔偿,理由是销售中心签订劳动合同不能代表公司,李某尚不属公司员工,更何况李某存在过失,王某只能找李某赔偿。请问,公司的说法对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