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0年,滨海县安监局确立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为主线,秉承“抓安全、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理念。严格两个主体责任,创新监督管理方式,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促使全县安全监管工作实现“四个转变”即由被动防范向源头监管转变。  相似文献   

2.
我国地方责任型政府应当从价值理念与责任结构优化两个维度构建:从价值理念维度观之,应当与马克思主义群众唯物史观、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核心价值、社会主义宪政精神保持内在统一性,以求彰显人民利益至上、以人为本、社会本位的价值理念。从责任结构优化维度观之,应该通过转变地方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责任方面的投入,把我国地方政府构建成人民本位、责任结构优化的责任型政府。  相似文献   

3.
<正>为促进立法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提高立法质量,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于2014年1月底制定了开门立法工作制度。开门立法,是指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将立法规划、立法计划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草案等立法信息向社会公布,并就有关立法事项征求公众、专家等方面意见。开门立法工作制度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将在政府网站设立专栏,作为公布立  相似文献   

4.
制定一定数量的法律、法规仅是实现人类社会法律之治的规则前提和初步阶段,真正的法治则是人们公认的“良法”获得普遍的遵守和服从。法制发展阶段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变化决定.我国当前安全生产监管法治建设的重心应从先前的规则制定转向立法的精细、民主和监管的科学、理性,首先是要重点解决法治理念更张难题,实现法律与行政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最低工资法律制度作为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社会和谐稳定以及用人单位公平竞争的重要手段。但我国最低工资法律制度尚存在某些不完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功能的发挥。本文认为,应该提高最低工资法律制度的立法层级,扩大立法参与主体,统一和细化最低工资组成部分标准,明确最低工资调整的周期,以及强化用人单位法律责任和法律监督,以提升最低工资法律制度的社会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6.
法律责任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对违反法律规范、不履行法定义务所产生的法律后果所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法律责任是国家管理社会事务所采用的强制当事人依法办事的法律措施。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各类安全生产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履行各自的安全生产法律义务,保障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法》的执法机关将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追究安全生产违法犯罪分子的法律责任,对有关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7.
<正>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是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监管机制、监管手段的创新和发展,对于促进企业由被动接受安全监管向主动开展安全管理转变,由政府为主的行政执法排查隐患向企业为主的日常管理排查隐患转变,从治标的隐患排查向治本的隐患排查转变,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常态化、规范化、法制化,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  相似文献   

8.
在目前的劳动合同立法中,如何规制劳务派遣引起了诸多争议。就立法态度而言.作为一种新型的劳动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立法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就法律性质而言,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特殊的劳动法律关系,应如何界定三方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关系?雇主责任又应如何分配?就具体运作而言,面对劳务派遣业迅速发展的现状,对其适用的范围,包括行业,职业及时问期限等应如何界定?对派遣机构的从业资格和市场准入条件等又该作出何种规定?就这些问题本期进行了讨论。希望对我国劳务派遣立法有所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作为确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劳动关系的重要凭证,劳动合同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在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劳动用工很不规范而劳动执法监察又往往难以到位的现实环境下,劳动合同的立法引起了法学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2005年10月21至23日,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在上海举办,来自劳动保障部门、工会、企联等部门机构的专家和全国30多所院校的劳动法学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代表们就劳动合同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会议主要探讨了九个方面问题: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与原则、劳动关系与劳动合同的主体、劳动合同的效力、商业秘密与竞业限制、劳动合同的期限研究、解雇保护制度研究、劳动派遣的法律规制、非全日制就业的法律制度探讨、违反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是我国劳动关系历史上变化最为剧烈的一年,劳动关系出现了新的特点。首先,农民工已成为我国劳动关系的主体因素,如何处理农民工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劳动关系调整的重心。第二,非公企业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用工主体。第三,以劳务派遣等用工形式为代表的非标准化的劳动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用工形式。第四,劳动关系主体双方之间的利益明晰化,双方的冲突和矛盾调和的难度加大。第五,当前我国企业工资收入差别过大,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及调控方式难以适应市场化的工资分配机制。第六,劳动标准问题已经成为劳动关系的主要问题。第七,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大幅增加,集体劳动争议明显上升。这些新情况没有现存的理论和经验可以借鉴,需要本着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虚心向基层学习,向实践学习,切实转变管理观念,调整工作重心,从而调整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1.
石少华 《劳动保护》2002,(10):21-23
法律责任是指法律关系主体对违反法律规范、不履行法定义务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应当承担的责任.法律责任是国家管理社会事务所采用的强制当事人依法办事的法律措施.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各类安全生产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履行各自的安全生产法律义务,保障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法>的执法机关将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追究安全生产违法犯罪分子的法律责任,对有关生产经营单位给予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12.
《现代职业安全》2011,(12):10-10
本刊讯(本刊记者 刘炳如)11月24日下午,2011年县级安全监管局局长视频专题培训班结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出席结业式并就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思路作专题报告。他指出,一要树立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二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三要构建科技、制度和监管三位一体保障体系。四要强化立法、执法、培训和保险四大支柱工作。五是要在安全生产工作上实现“五个转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集体谈判制度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逐渐发展到被重视的转变。但在集体合同数量大幅度提升的背后,也存在着集体谈判代表法律地位的不平等、谈判双方信息的不对等、谈判环节缺失等问题。为使集体谈判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集体劳动关系的立法体系;增强谈判代表的实力,加大培训力度;明确企业的信息披露义务;加强政府的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14.
我国立法工资优先权主体范围过于狭窄,尤其是以劳动关系为前提判断工资优先权主体,排除了劳动关系以外的劳务关系、学徒、实习生等多种用工模式的情况。从工资优先权的本质和这一制度设计的社会公共政策考量出发,我国工资优先权主体的确定,应当以保障劳动者生存权、人身权与破产债权人利益平衡为标准,适时突破以劳劝关系为前提的限制,适当扩大工资优先权的主体范围。  相似文献   

15.
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势在必行。而目前我国规制农村面源污染的法律机制还存在着立法观念落后、法律体系不健全、相关制度缺位、农民的环保法律意识淡薄等弊端,结合国外的先进做法,笔者从更新立法理念、完善法律体系、建立相关制度、完善执法机制、提高农民环保法律意识等方面提出规制农村面源污染的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工资集体协商立法还不普遍,当前有8个地区正式实施立法。目前面,l岳的问题是,国家层面工资集体协商立法缺失,法律法规的内容不够细化,现行法律的执行效果不好,缺乏法律责任和冲突处理机制的规定等。因此,加快工资集体协调专项立法进程具有重大意义,建议提升立法层次、拓宽立法内容、完善协商主体、明确政府角色、强化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7.
《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第一部主体法,它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但是,正因为是“第一部”,这部法律在立法的完整性和司法的可操作性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 1 关于法律适用范围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  相似文献   

18.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论安全生产法的立法宗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法宗旨或者立法目的是每一部法律都不可缺少的。在《安全生产法》立法过程中,围绕立法宗旨进行了长期的调研、论证、争论,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确定它的立法宗旨,即《安全生产法》到底按照什么思路制订?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当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有法律问题,有经济问题,还有社会问题,到底哪些是法律问题,哪些问题需要在《安全生产法》中规定,并且能够通过法律加以解决?法律的规范作用是很强的,但它不是  相似文献   

19.
安全法是国隶制定并保证实施的法律规范。安全立法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类的安全与健康.促进社会和生产的发展。我国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立法工作,国家制定的各种安全法律规范已达到了相当的程度,由于安全法有着自己的调整对象和自己的特点,同时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也需要,所以安全法应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  相似文献   

20.
立法宗旨或者立法目的是每一部法律都不可缺少的.在<安全生产法>立法过程中,围绕立法宗旨进行了长期的调研、论证、争论,争论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确定它的立法宗旨,即<安全生产法>到底按照什么思路制订?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当前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有法律问题,有经济问题,还有社会问题,到底哪些是法律问题,哪些问题需要在<安全生产法>中规定,并且能够通过法律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