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职业危害(白伤)造成的损失和后果已经大于安全事故(红伤)。只有如防"红伤"一样防"白伤",落实"五个责任",构建"五大体系",才能切实保障一线职工的职业健康。图为某企业工作人员正在检查除尘器。(图片由大连冰山金属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当前,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形势依然严峻,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职业危害(白伤)造成的损失和后果已经大于安全事故(红伤)。笔者认为,只有如防"红伤"一样防"白伤",落实"五个责任",构建"五大体系",才能切实保障一线职工的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2.
2011年4月28日,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危险化学品事故监控与应急救援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项目编号:2006BAK01B00)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科技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相关司有关人员,以及项目验收专家、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共计40余人参加了验收会议。  相似文献   

3.
2011年4月28日,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非煤矿山典型灾害预测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项目编号:2006BAK04B00)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科技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相关司有关人员,以及项目验收专家、项目主要研究人员共计30余人参加了验收会议。  相似文献   

4.
2011年7月5日,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和西南石油大学等单位联合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三高气田钻完井安全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重点项目课题验收会议在北京永兴花园饭店召开。  相似文献   

5.
案情简介 冯某于1999年8月到北京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工作,负责电信记费及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工作。工作期间,双方签订了《保密协议》,协议约定了商业秘密范围、保守秘密义务、保密措施、竟业禁止义务、补偿费用、违约责任等内容。关于竞业禁止,协议约定,冯某在离开甲公司后1年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或其他利害关系的其他单位内任职。作为补偿,甲公司在冯某离职时应向冯某一次性支付1万元的竟业禁止补偿费。如冯某不领取,甲公司可将应付款项以冯某的名字办理银行储蓄。如果冯某违反竞业禁止条款,应向甲公司支付违约金1万元。违约金的给付并不意味冯某对甲公司竟业禁止义务的解除或终止。冯某于2001年10月办理离职手续。2001年12月至2002年3月期间,冯某在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工作,担任工程师,负责电信记费及管理软件系统的开发,月薪为8000元。后冯某未领取竟业禁止补偿费,甲公司为其办理1万元补偿金储蓄存款,但因受存款实名制限制无法办理,故甲公司在公证处为冯某办理了该款提存。2002年4月4日.甲公司向北京市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诉,该仲裁委认为,因乙公司与甲公司属于同行业有竞争关系的单位,故冯某的行为已违反了《保密协议》中有关竞业禁止的相关规定,应承担违约责任。裁决:[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破坏"一词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Schumpeter)在五十多年前提出,"创造性破坏"、"企业家精神"、"创新",如今已成为企业变革的核心概念。我们今天要谈的软件革命是一个典型的熊彼特所定义的"创造性破坏",革命就意味着摧毁,  相似文献   

7.
案情简介 原告,某市房地产开发公司。被告,唐某系该公司原销售总监。2007年6月21日,原、被告签订劳动合同,合同期限为11个月,在合同中双方约定被告月薪8000元(税后),同时该合同第8条还约定:“甲、乙双方若单方面解除本协议,需提前1个月通知另一方。非因本协议第8条之原因,由甲方单方解除本协议的,  相似文献   

8.
问:我与某公司签订合同后,即按约定发送货物,不料货车在途中与沈某驾驶的小轿车相撞,以致延误交货。某公司要求我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其经济损失5000元。警方经过现场勘查、调查取证后,认定沈某承担本起交通事故的全部责任,于是我让某公司向沈某索赔,但某公司不同意。请问:因交通事故延误交货,损失应该由谁承担?  相似文献   

9.
我国80%的地下金属矿山存在采空塌陷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达4亿元以上。城市的建设用地都存在隐伏空区的危害,形成了矿业城市"塌陷—搬迁—再塌陷—再搬迁"的恶性循环。大量未知采空区使矿山生产环境恶化,采空区透水、垮塌灾害危害矿工生命。如何变"采空区"为"安全区",是采空区灾害高发型金属矿山的重大难题。中国安科院进行的"高风险金属矿山安全规划和灾害控制技术"研究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奥的斯方面称事故多发源于"本土化",可是"本土化"就意味着质量和服务的降格?在2011年7月发生的数次电梯事故之后,北京、深圳再度上演"电梯惊魂"。7月31日,深圳东门明华市场的一部奥的斯自动扶梯发生故障,其中3个阶梯严重变形。同一天,  相似文献   

11.
徐斌 《劳动保护》2002,(3):49-49
一. 检验前的准备工作1. 检验小组由2人组成,一人负责发动机部分、驾驶室部分、车身部分、灯光电路部分和专用机械升降机构部分的检验(以下简称甲),一人负责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和履带系统的检验(以下简称乙)。甲、乙两人有一人兼任小组长。2. 组长指挥司机将车辆停放在便于检测的地方,将发动机熄灭火,拉紧驻车制动器,必要时在前后轮胎处放置垫木。3. 首先对车辆进行认定:(1) 甲检查车辆的厂牌型号或商标标记、发动机编号。(2) 乙检查车辆车架上的底盘编号。(3) 甲、乙两人和车辆拥有单位提供的资料核实无误后,…  相似文献   

12.
案情介绍:甲公司是一家国有养殖和饲料加工销售企业。2008年9月2日,甲公司饲料加工厂(甲公司下属非法人单位,以下简称饲料厂)下发了《关于临时工及聘用人员离厂通知》(以下简称《离厂通知》)。该通知称:由于连续亏损,经集团研究决定,9月份起饲料厂正式停产,临时工及聘用人员(以下简称临聘人员)无工作安排的,  相似文献   

13.
案情简介 李某系甲集团公司职工。2005年,甲集团公司安排李某到其下属企业乙机械公司(法人单位)工作,李某的劳动关系仍保留在甲集团公司。2008年1月,乙机械公司被法院宣布破产,因甲集团未为李某安排新的工作岗位,李某一直未上班。两个月后的5月22日,甲集团公司下发了《关于对李某等20名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处理决定》(下称《处理决定》),理由是李某自“2008年1月起旷工至今,连续旷工55天”。  相似文献   

14.
2011年7月6日18时45分,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防备煤矿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28人被困,3名救援人员死亡。2011年7月19日,国家安监总局煤监局就该重大火灾事故做出通报(安监总煤调[2011]118号)。通报指出,该防备煤矿为地方国有煤矿,证照齐全。经初步分析,事故的原因是:井下运输下山-225m水平运输下山底部车场一台空气压缩机着火,引燃钢棚背帮材料及煤体等可燃物,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导致人员被困并造成3名救援人员死亡。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3月25日下午3时左右,某地震勘探队在山西省某地区发生了一起爆炸飞溅物触电事故,造成3人轻伤,爆炸机芯片烧毁。虽然本起事故损失总计不足5 000元,但是,由于此类爆炸飞溅物触电事故性质严重,且在以往类似事故中,造成过高压线路短路、断路甚至机毁人亡等情况,故该地震勘探队机关特委派单位事故调查组前往事故现场进行调查。事故调查组由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分管领导组成,从事故现场环境、技术防范措施和管理等三个方面,对本起事故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分析,还原了事  相似文献   

16.
本刊2011年第11期刊登了孟义均的《未出具书面通知解除行为是否有效》(以下简称孟文),经过深入辨析,笔者认为,孟文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在这里,笔者想谈及两个概念,一是单位依法主动行使解除权而作出的劳动合同解除决定或通知书,二是员工与单位双方确定劳动关系结束,由单位为员工作出的离职书面证明(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而孟文中,这两个概念有被混淆之嫌,易给读者造成误解。首先,从《劳动合同法》第四章"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可以得出,法律对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有明确规定的。  相似文献   

17.
热线咨询     
开私车办公事受伤能否定为工伤?编辑同志:现有一事向您请教。我单位一职工在上班时间开私车(自己购买的车)去为单位办公事,出交通事故,本人和车辆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现请教:1.本人能否算工伤;2.是否应统计为单位事故;3.对方人员受伤后的费用是否由我们单位出;4.车辆损坏费用该由谁承担。安监部 谢臣生谢臣生先生:来函收悉。贵单位一职工在上班时间开自己的车为单位办公事,发生交通事故,该职工应享受工伤待遇;既是工伤,就应该统计为工伤事故;对方人员受伤后的费用和车辆损失费用由谁来承担应由交警部门根据责任来确定。 施 倚送…  相似文献   

18.
2011年3月8日,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组织实施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职业危害预防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项目编号:2006BAK05B00)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专家验收。  相似文献   

19.
2012年第2期"专栏"栏目就2011年发生的"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情况,连续刊登多篇报道。联想到对2010年发生的"11·15"上海特别重大火灾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从中可以发现,当前对"国家实行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安全生产法》第13条)的执法力度空前之大。  相似文献   

20.
2011年4月6日,由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主持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集成平台项目"突发事件应急准备与应急预案体系研究"启动会暨指导专家组第一次会议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