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劳动科学》2010,(6):F0003-F0003
201O年4月、5月.中国劳动学会分别在广西北海市、江苏常州市召开了“中国劳动学会企业工作座谈会”。来自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上海宝山钢铁集团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同志.共计6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宣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辖区内部分劳务派遣企业及劳务派遣员工进行了调查,本文即为此次调查后的报告。劳务派遣用工由于存在“有关系无劳动,有劳动无关系”的特殊性,容易导致管理上的不完善;又因相关立法的欠缺,极易出现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当前劳务派遣企业的现状,从规范立法和建立“四位一体”管理体系的角度,对完善和发展劳务派遣企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劳动科学》2012,(4):F0002-F0002
2月28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隆重召开中国劳动学会成立三十周年座谈会。中组部副部长、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人社部副部长孙宝树、杨志明、信长星.中纪委驻水利部纪检组组长董力.中国劳动学会会长华福周.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王建伦,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理事长戴光前出席会议。座谈会由杨志明副部长主持.尹蔚民部长作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4.
劳务派遣对于我国是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在美国,劳务派遣已然成为公司取得和使用专业人员的一种相当普遍的方法,并且带来了很大的利益。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劳务派遣相关立法和案例的研究和分析,从中发现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经验,以期对我国制定更为完善的劳务派遣法律法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就业,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近年来时常出现“用工荒”现象。劳务派遣作为一种能够促进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的新型用工模式,能够为企业提供一条合法、便捷的用工渠道,有效地弥补了企业的用工缺口,提高了企业的用工效率。然而,由于法律规定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原因,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利常常受到侵害,如劳务派遣被滥用、劳务派遣工同工不同酬、企业利用劳务派遣规避法律责任等情况时有发生。作为基层行政执法工作人员,笔者就经常遇到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劳动科学》2010,(2):34-37
劳务派遣三方法律关系中,派遣单位与派遣劳动者之间,劳务派遣劳动关系构成了其余两类法律关系运行的基础,也是劳动法律规范的重点。本期圆桌谈话将继续上期对劳务派遣法律关系问题的讨论,通过分析有关劳务派遣劳动关系运行的法律规定,阐释劳务派遣劳动关系的运行规则,从而为企业正确适用劳务派遣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劳务派遣用工在陕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法制化程度低、行业规范程度低、市场化程度低的三低问题。要规制劳务派遣用工,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规制劳务派遣的相关制度、政策与机制,首先要及时实现法律的“补位”,其次引导劳务派遣企业向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并畅通派遣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渠道。  相似文献   

8.
《中国劳动科学》2012,(5):23-25
中华全国总工会对2010年和2011年全国劳务派遣用工的调研表明,全国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呈增长态势,其中第三产业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最为普遍,劳务派遣工主要从事一线工作,以蓰民工为主。当前,劳务派遣用工存在用工不规范,劳务派遣行业经营混乱,劳务派遣用工的经济利益与民主权利实现程度低,且职业发展的空间较见  相似文献   

9.
劳务派遣活动的相关责任单位表面上看主要有三方:派遣机构、要派企业和受派员工。究其实质,即便考虑到我国多年以来劳务派遣政府行政许可制度的缺失,也不能抛开劳动保障部门这一当然的劳务派遣行业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而运作。因此,劳务派遣活动相关责任单位有四方:派遣机构、要派企业、受派员工和政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科学》2009,(11):F0002-F0002
9月3日至4日,中国劳动学会与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共同举办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劳动关系——挑战与对策”研讨会.围绕国际金融危机对劳动关系带来的新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薪酬管理、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1.
问:郭某是一名劳务派遣工,被派遣至某纺织化纤企业有毒有害岗位工作,与该纺织化纤企业其他职工同工同酬。请问,郭某作为劳务派遣工,在有毒有害岗位工作满一定年限后,能否在被派遣单位提前退休?  相似文献   

12.
2013年7月1日,《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劳务派遣许可办法》开始施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也紧接着于2014年3月1日施行。随着对劳务派遣用工规范力度的加大,许多企业纷纷已经或正在酝酿进行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调整,通过建立劳动关系、外包、非全日制用工等替代方式,对原来不符合“三性”和用工比例的岗位进行分流,以期达到用工的合规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劳动科学》2010,(4):38-40
在劳务派遣用工中,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虽然没有劳动合同关系,但用工单位是派遣劳务的直接受益者。因此,用工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之间的劳务用工关系能否顺畅运行,是劳务派遣用工能否实现其真正价值的关键。上期圆桌谈话我们已经探讨了用工单位如何对被派遣劳动者进行法律文书设置的问题,本期我们将继续讨论管理规则的设置问题,以期为各类企业正确适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劳务派遣转成业务外包存在现实的困难,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劳务派遣单位缺乏相应管理经验、资金、资质的问题。同时,在税收安排上的不同,也使得劳务派遣难以转成业务外包。因此,要警惕以业务外包之名,行劳务派遣之实的"真派遣假外包"。要规范这一现象,应从对劳动关系作出明确的界定,以"重实质、轻形式"的原则对是否建立劳动关系、对是否属于业务外包进行认定,加强管理、执法工作等做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劳动科学》2010,(5):38-41
在劳务派遣运行过程中,被派遣劳动者的退回,很多情况下会导致劳务派遣劳动关系的解除,可以说,这是劳务派遣各种法律问题里核心而又复杂的问题。原因在于,这种退回不但涉及到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三方主体,更涉及退回条件确定形式、被派遣劳动者权益保护等多项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超捷 《劳动保护》2012,(10):30-32
所谓劳务派遣,是指由派遣机构与被派遣的劳动者(即劳务派遣工)订立劳动合同,由劳务派遣工向要派企业(即实际用工单位)给付劳务的一种用工形式.劳动派遣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劳动力的雇用和使用分离,劳动合同关系存在于派遣机构与派遣工之间,但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则发生于派遣工与实际用工单位之间.  相似文献   

17.
劳务派遣用工中的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务派遣这一用人方式最早起源于日本、美国。它的特点是劳务派遣企业“招人不用人”,用人单位“用人不招人”,是国际上十分流行的用工形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劳动保障制度的完善以及新一代求职者就业观念的变化,劳务派遣开始在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市场得到发展,并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和使用。但是,由于市场的不成熟和相关法规的不健全,劳务派遣业在高速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的过程中该如何防范可能面临的风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劳务派遣。从它呱呱坠地于中国的第一天开始,便颇受争议——它在促进就业方面显示出独特魅力的同时,亦被当作劳务工权益受损的“罪魁祸首”。作为新型的用工形式,它最早出现于改革开放初期,规模甚小,劳务派遣对象仅是海外和外商投资企业。近年来,劳务派遣迅速发展,劳务派遣工的数量急剧攀升。与此同时,争议之声增多。是无为而治还是因噎废食?更多的有识之士发出了这样的声音一  相似文献   

19.
劳务派遣属于新兴的事物,还没有统一的称谓。在劳动法学界,日本、台湾等大陆法系的国家和地区一般称之为劳动派遣,而我国大陆称之为劳务派遣。劳动派遣涉及三方主体:派遣劳工、派遣机构和要派机构,分别对应大陆劳务派遣中的劳动者、劳务公司和实际用工单位。虽然称谓有所不同,但对劳动派遣或说劳务派遣的本质认识是一致的:派遣机构(劳务公司)与派遣劳工(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而后将劳动者派遣到要派机构(实际用工单位),在实际用工单位的指挥监督下从事劳动。  相似文献   

20.
<正>外包(外协)用工即指协助企业生产和服务的外部职工,是指除与企业直接签约用工外,企业与劳务派遣单位和外包或分包单位签订协议的用工,包括企业内部外协用工及外包或分包工程项目的用工(含有农民工、外委工、外包工、协力工、外用劳务工、劳务派遣工等)。企业外协用工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企业内部使用的劳务派遣工,二是工程项目劳务外包(分包)用工。近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随之调整,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二元结构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