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属性识别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阐述了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的属性识别法,介绍了属性识别理论模型和属性权重的确定方法,并根据GB 3095—1996((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别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和属性识别法对武汉市大气环境监测结果进行了实例评价,结果表明,用属性识别法评价的结果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评价的结果更能反映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4.
5.
基于环境质量监测的区域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何对某一区域环境质量进行科学的综合评价对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以环境质量监测为基础,通过征求专家意见确定了能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特性的指标及其权重,建立了区域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并用此综合评价体系对四川省6个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计算了区域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结果表明,该评价体系简单、方便、适用性强且易于操作,为科学地评价和考核区域环境质量提供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环境空气质量新旧评价体系及评价结果差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分析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的变化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实际监测数据说明评价体系变化对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NO2和PM10的年平均二级浓度限值收严,用新标准评价全国325个地级以上城市2012年的达标情况,将有164个城市由达标变为不达标;参照《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评价2012年度地级以上城市的达标情况,达标率由91.4%降为41.8%;不同时段O3的1 h平均浓度值对计算其8 h滑动平均浓度值的贡献不同,可能引起8 h滑动平均浓度值计算结果的差异;由于在计算实时空气质量指数时PM10和PM2.5使用24 h滑动平均浓度值,当空气质量突变时会出现评价结果与实际污染状况不符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河流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了对河流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基本要求,对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各种方法的 比较,探讨了今后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采用生物完整性指数(IBI)法评价松花江流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对25个候选生物参数进行敏感度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最终筛选出由总分类单元数、EPT分类单元数、EPT密度、敏感种分类单元比例、敏感物种数量、Hilsenhoff生物指数(HBI)6个核心参数构成的IBI评价指标。采用95%分位数法建立了IBI评价标准,将IBI评价结果划分为5个等级:大于35.84为优,26.88~35.84为良好,17.92~26.88为一般,8.96~17.92为较差,小于8.96为很差。结果表明,建立的IBI评价方法适用于松花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松花江流域各位点30.0%生物状况为优和良好,23.3%为一般;46.7%为较差和很差,说明流域内近一半区域的水生态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流域生境质量主要处于一般-良好的状态;水质处于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