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中微量铝的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HAc-NaAc缓冲溶液(pH4.5)体系中,利用(1-(2-萘酚(PAN),Al^3^+与Cu^2^+-EDTA发生定量交换反应,用氯仿萃取出Cu^2^+-PAN,用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的Cu^2^+,以间接测定AL^3^+。方法的最佳线性范围为0.1-1.0mg/L,最低检出浓度为0.1mg/L;测定河水,饮用水,地下水中的Al^3^+,其回收率在85.0%-109%之间,变异系数为1.5%-  相似文献   

2.
4—AAP两波段光度法同时测定水中酚类和芳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pH为5.5的HCl-(CH2)6N4介质中,铁氰化钾和过二硫酸铵存在下,用4-氨基安替吡啉(4-AAP)两波段光度法可同时测定污水中0.1-30mg/L的酚类和0.008-3.0mg/L的芳胺,水术中需要预蒸馏和萃取操作,石油类及0.3mg/L以下的硫化物不干扰测定,Cu^2+,Fe^3+的干扰可用EDTA掩蔽消除,酚类和芳胺的水样加标回收率酚类为98%-105%,芳胺为95%-105%,研究  相似文献   

3.
水解聚合铝溶液中形态分布的定量模拟研究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 ̄(27)Al核磁共振(NMR)法,并应用“MINEQL”化学平衡模式计算法,对采用不同反应途径制得的聚合铝(PAC)溶液中的化学形态分布规律进行了定量模拟研究和对比。模式计算结果与两种实验定量分析结果都较为吻合,结果表明,在水解聚合铝溶液中较稳定的化学形态主要有五种:一种单体形态[al_a],即Al ̄(3+),Al(OH) ̄(2+),Al(OH)_2 ̄+;3种聚合形态[Al_b],即和以及一种溶胶或凝胶形态[Al_c],即Al(OH)_3(am).这些化学形态的分布和转化不仅取决于溶液的化学特征,而且也取决于制备方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PACS的形态及电导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借助于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PACS的聚合形态考察了电导率随碱化度(γ),加入的Al^3+/SO^2-4摩尔比及熟化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了熟化时间对PACS电中和能力及絮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O^2-4的加入可提高聚合氯化铝的聚合度,PACS聚合物的聚合度随着γ的提高及熟化时间的增长而增大,PACS的电和和能力随着熟化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ACS溶液(Al^2+含量为0.18mol/L)的电导在  相似文献   

5.
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4氯苯酚(4CP)浓度迅速降低,反应过程对应着产生大量的单线态氧和自由基.金属离子Fe2+、Fe3+、Al3+能够加速这一过程,尤以Fe2+、Fe3+的影响更明显;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向4CP体系加入的富里酸(FA),对4CP浓度降低略起抑制作用,这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但当再加入金属离子Fe2+、Fe3+、Al3+后,能够加速4CP浓度降低,尤以Fe2+、Fe3+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黄海西部大气湿沉降(降水)的pH与主要酸碱离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对黄海西部的千里岩、青岛的麦岛两个降消要样点1997、1998丙年所收集的113个降 H^+、NH4^+、K^+、Na^+、Ca^2+、Mg^2+、F^-、Cl^-、NO3^-、SO4^2-共10种离子成分的含量,分别用NA^+、Mg^2+、Ca^2++NH4^+)/(NO3+nsaSO4^2-、cmssSO4^2-(nssSO4^2-)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以Mg^2+作为参考元素计算得到  相似文献   

7.
在PH为5.5的HCl-(CH2)5N.介质中,铁氰化钾和过二硫酸铵存在下,用4-氨基安替吡啉(4-AAP)两波段光度法可同时测定污水中0.1—30mg/L的酚类和0.008—3.0mg/L的芳胺.水样不需要预镏和萃取操作,石油类及0.3mg/t以下的硫化物不于扰测定,Cu2+、Fe3十的干扰可用EDTA掩蔽消除.酚类和芳胺的水样加标回收率酚类为98%-105%,芳胺为95%-105研究了10种酚和13种芳胺的测定灵敏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Cu^2+与水中的S^2-形成难溶的CuS,剩余Cu^2+的含量用T(4-MOP)PS4光度法测定,间接求得S^2-的含量。研究了沉淀和显色的最佳条件。在pH8.5左右,形成难溶的CuS,过量的铜在pH4.0用(T(4-MOP)PS4显色,然后用稀HCl酸化至pH2.3左右测定,以提高方法的选择性,并探讨了共存离子的干扰情况。  相似文献   

9.
快速测定废水中CODcr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CuSO4-KAl(SO4)2-NaMoO4作催化剂,在H2SO4-H3PO4体系中快速测定废水CODcr新方法,回流时间由标准法的2h缩短至0.5h,以AgNO3-CrK(SO4)代替Hg2SO4消除CI^-干扰,避免汞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液膜分离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稀土总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液膜技术分离、富集水和工业废水中微量稀土总量(ΣRE)。研究了流动载体(P215)、表面活性剂(N113A)、膜的增强剂(液体石腊)、膜溶剂(煤油)和内相解吸剂(HCl)等,对分离富集微量稀土的影响。确立了N113A-P215-液体石腊-煤油-HCl液膜体系的最佳组成和最适宜的实验条件。富集后的溶液,用5-Br-PADAP分光光度法测定ΣRE。对微量稀土的富集倍数为75以上,回收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11.
一种可循环吸附SO2的复合氧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从水滑石类材料制得的MgAlFe复合氧化物脱除低浓度SO2的性能,发现它对SO2具有有很高的吸附速率,吸附容量可达每克材料吸附SO2 1.4g以上,是一种性能优良的SO2吸附剂。研究中发现这类材料饱和吸附SO2后可以用氢气还原再生。氢气的浓度在15%-100%范围内不影响再速率。  相似文献   

12.
选取蒽醌染料酸性蓝129(AB129)为研究对象,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技术,在以NaNO2为催化剂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Cu2+、Ni2+、Mn2+、Co2+、Cr3+、Fe3+6种金属离子助催化剂对AB129降解的影响.染料溶液初始浓度固定为100mg/L,初始pH值为2.5,氧气压力为0.5MPa,温度为150℃,当助催化剂:NaNO2:AB129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2:0.6:1时,在相同的反应时间内6种金属离子的催化活性大小依次为Fe3+>Cu2+>Cr3+>Co2+>Mn2+≈Ni2+,并且在NaNO2/FeCl3体系下,反应2h后,AB129的脱色率达到了100%.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NaNO2/FeCl3体系中COD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反应4h后,NaNO2和FeCl3联合使用相对于单独使用FeCl3和NaNO2时,体系COD去除率分别提高了21%和45%,达到了68%.结合UV-vis光谱图可知,AB129分子最终矿化为CO2和小分子有机物.可能的催化循环机理为反应过程中M(n+1)+/Mn+、NO、NO2和ONOOH之间发生循环转化对体系产生催化作用,其中ONOOH和助催化剂离子被认为是起氧化作用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HNO3介质 ,95℃沸水浴中 ,Cu2 + 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甲基紫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及影响因素 ,据此建立了动力学褪色光度法测定微量Cu2 + 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 0~ 12 0 μg L ,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2 88× 10 5L mol·cm ,最大吸收波长为 5 80nm ,方法的检出限为 1 79× 10 - 1 0 μg L。该法应用于电镀废水中铜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Cr6+和Cr3+对两种海洋生物的毒性敏感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两种不同价态的重金属铬对小球藻和发光细菌的毒性作用,比较了Cr6+和Cr3+的毒性大小及对两种海洋生物的敏感性。分别使用标准方法检测了Cr6+和Cr3+对小球藻和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r3+对小球藻的毒性在短期内比Cr6+大,但最终转变为Cr6+的毒性大于Cr3+,说明Cr6+较Cr3+稳定。Cr6+对发光细菌的毒性大于Cr3+,且Cr3+的其它典型抑制效应值之间的变化大于Cr6+的变化,说明发光细菌指示Cr3+较Cr6+敏感。Cr6+和Cr3+对发光细菌的毒性效应拟合效果较小球藻好,并且发光细菌测定周期短,因此可认为发光细菌更适合作为监测重金属铬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环境中痕量炔雌醇含量的方法。考察了C18小柱的最佳洗脱条件,并且根据出峰时间选择了最佳的色谱条件:流动相为乙腈:水=6:4(V:V),温度为3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3.424 8x+0.106,回收率为98%~102%,RSD<3%(n=6)。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可以精确地检测到水中雌激素。  相似文献   

16.
采用UASB反应器在改变NO2--N/NH4+-N比条件下,考察厌氧氨氧化系统对NH4+-N的超量去除特征、相关酶的催化活性以及污泥菌群结构.结果表明,随着进水NO2--N浓度降低,反应器对NH4+-N的去除量相比理论较大,在停供NO2--N情况下,反应器内NH4+-N去除可达55 mg/L.反应器内NH4+-N的去除并不是是来自进水中SO42-和Fe3+/EDTA络合物,而是存在NH4+-N的好氧硝化.过氧化氢酶测定联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显示,好氧硝化的所需氧量分别来自进水和过氧化氢酶产氧.反应器底部污泥层的氨氧化菌(AOB)、厌氧氨氧化菌(AnAOB)活性优于上部污泥层,相反,上部污泥层的异养反硝化菌(HDB)活性优于底部污泥层,二者协同将NH4+-N转化为N2.  相似文献   

17.
废水中优先控制污染酚的HPLC分离-电化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 HPL C分离 -安培法检测四种优先控制污染酚的色谱条件。在 Shim- pack CL C- ODS柱上 ,以 0 .1mol/L Na H2 PO4 +0 .0 5 mm ol/L EDTA· 2 Na+1% CH3 COOH(p H3.0 ) +5 0 % CH3 OH作流动相 ,氧化电位 +1.0 V检测。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在 0~ 30μg/ml,检测限达 ng/m l  相似文献   

18.
利用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的结构特性,采用滴涂法制备了一种nano-TiO2/Nafion修饰金电极,采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实现了水样中痕量铜的检测。详细研究了Cu2+在nano-TiO2/Nafion修饰金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行为,并讨论了nano-TiO2/Nafion膜的厚度、溶液pH值、富集电位、富集时间等对Cu2+溶出峰电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2.0硝酸溶液中,-0.5 V恒电位搅拌富集240 s,静置10 s后阳极化扫描,Cu2+在0.25 V左右出现阳极溶出峰。相比于裸金电极,该峰电流大大提高,表明nano-TiO2对Cu2+的溶出具有一定的增敏作用。在最优化实验条件下,10~900 nmol/L范围内,Cu2+的溶出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3.2 nmol/L。该修饰电极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将其应用于国标样品和实际自来水样中Cu2+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氯化钾介质中铈(Ⅲ)、铅(Ⅱ)的荧光性质基础上,提出了快速测定铈、铅的荧光分析法。在实验条件下,用262.5nm紫外光激发,以120nm/min扫描300~520nm的发射光谱。其在352.4nm处峰高与2.0×10-8~2.0×10-6mol/LCe3-,在485.0nm处峰高与4.0×10-7~1.0×10-5mol/LPb2-,存在线性关系。该法用于标准水系沉积物分析,结果与标准值无显著性差异。Ce ̄(3+)和Pb ̄(2+)的检出限分别为1.5×10-8和2.0×10-7mol/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