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地区臭氧污染来源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国EPA开发的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对2008年8月发生在深圳地区的臭氧污染过程进行模拟,运用源敏感性识别工具DDM-3D分析深圳本地排放源及周边地区排放源对深圳地区臭氧污染形成的敏感性.研究表明,VOCs人为源排放对深圳臭氧形成敏感度高,控制深圳臭氧污染的关键在于控制VOCs人为源排放,控制重点应放在化学品/橡胶/塑胶、印刷、电子产品制造、家具、玩具、制鞋、建筑涂料使用、家用溶剂等方面;深圳的臭氧污染具有区域特征,在不利天气条件下,需与周边城市协调控制才能达到8h平均浓度120μg/m3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利用美国EPA开发的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对2008年8月发生在深圳地区的臭氧污染过程进行模拟,运用brute-force方法分析深圳机动车限行对臭氧浓度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CMAQ模式能较好的重现模拟期间臭氧的浓度水平和变化趋势;深圳机动车限行造成机动车的排放源削减会提高深圳城区臭氧浓度峰值,数值一般在10μg/m3以下。  相似文献   

3.
深圳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累积过程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26  
通过测定深圳湾沉积物柱样中重金属的含量,分析重金属浓度的剖面分布情况,并结合210Pb的测年资料,高分辨率地研究重金属的污染历史,并分析其污染的累积过程结果表明:深圳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浓度相对较低,但Pb、Cu、Zn等已明显受到人类污染源的影响;近20年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20世纪60~70年代香港经济的崛起时期,对深圳湾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累积有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PM2.5 化学组成与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于2008-12-30~2009-12-25,在深圳市宝安区、罗湖区和盐田区各设置一个采样点采集大气细粒子PM2.5,分析了PM2.5中主要的水溶性离子组分、有机碳和元素碳,同时结合气象条件,对深圳市PM2.5的化学组成及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PM2.5污染总体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分布特点,但是SO24-和NH4+的空间差异不大,说明深圳PM2.5污染具有明显的区域传输特征.OC/EC值自西向东逐渐升高,说明深圳西部地区受一次源排放影响更为显著.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影响,深圳市PM2.5总体污染程度表现为秋冬高、夏春低的特点,各主要组分的质量浓度变化也均有类似的特征.与2004年深圳的类似观测结果比较发现,该地区脱硫措施显著降低了PM2.5中硫酸盐浓度,而机动车尾气对PM2.5的贡献变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0~2013年逐时霾、能见度和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深圳霾天气的变化特征、霾与空气质量和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深圳市霾日数总体呈现增多增强趋势,2009年开始明显下降;霾日数呈“V”型月变化:即秋冬季多、春夏季少,秋冬季多发持续时间长、影响严重的霾过程,春夏季多发持续时间短的霾过程; 霾常伴有污染发生(35%),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霾时首要污染物PM2.5最多、其次O3,这说明PM2.5是造成深圳霾的主因,且深圳光化学污染严重. 霾时PM2.5、PM10 和O3季节变化明显,冬春季首要污染物以PM2.5为主(75%以上),夏秋季O3和PM2.5为主;分析还发现,风、相对湿度与霾密切相关,风速越弱,湿度越大, 越利于霾出现和发展.约80%的中重度霾出现在风速<2m/s,相对湿度70%~90%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6.
深圳江碧工业区地下水污染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实地踏勘和钻探采样的方法调查了深圳江碧工业区地下水质状况,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其水质进行了评价,着重分析了地下水污染的途径,并提出了该地区地下水污染控制的对策.结果表明:工业区内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其污染不是来自工业区内污染物下渗,而是源于其附近已污染的茅洲河与洋涌河.   相似文献   

7.
基于气象数据和空气质量数据,研究了2016年12月29日~2017年1月8日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一次大范围重度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均压场、低边界层高度、静小风是本次重污染过程的主要气象特征,重污染过程的结束得益于后期气压梯度变大,水平扩散条件转好.此外,基于WRF-CMAQ(气象研究与预报建模系统及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模式情景分析法评价了区域传输和局地累积对本次重污染过程的作用,分析显示重污染前期当中东部地区受南风控制时,京津冀地区受长三角地区传输影响较大(15%~20%),长三角地区以本地贡献为主;累积阶段,长三角地区本地贡献显著下降,受到京津冀地区的贡献明显上升(20%~30%),京津冀地区主要受本地排放影响.传输通量结果显示长三角向京津冀输送的净通量峰值发生在重污染前期(-21.52t/d),京津冀向长三角输送的净通量峰值发生在累积阶段(17.29t/d),区域传输作用在1001~1478m之间最为活跃.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地区2015年大气重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2015年长三角地区129个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及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结合气象资料和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探究长三角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时间变化和空间集聚特征,并深入分析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对重污染过程发生和维持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平均出现AQI超过200的重污染天气共8 d,重污染频率为2.01%,PM2.5作为首要污染物出现频次最多.从时间变化看,重污染主要分布在1月和12月;从空间分布看,北部地区重污染相比南部地区更为严重,徐州和常州市出现频率最高.选取典型重污染过程1月9—11日(纬向扩散型)、1月24—26日(经向扩散型)和12月20—26日(两种模式相结合的重污染天气)进行成因分析,发现长三角地区重污染天气主要受到西北风向、低风速、高湿度和逆温层的影响,导致大气污染物积累且不易扩散.基于HYSPLIT的大气传输轨迹及频率分布表明,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对江苏北部地区的污染输送特征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深圳河水污染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深圳河水污染已非常严重、水质达不到地表水Ⅴ类标准的状况,从技术的角度,在分析了深圳河水污染机理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河流治理经验,结合深圳河流的特征,对深圳河水污染控制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对深圳河流域进行全面截污、清淤、补水、支流设闸调蓄等措施后,深圳河水质将得到改善,可满足城市景观用水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5—2020年深圳污染物浓度监测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以及再分析格点资料,分析了对深圳O3浓度有显著影响的环境气象特征.结果表明:(1)深圳O3的月均浓度变化规律与其他主要污染物不同,O3月均浓度的峰值出现在10月,恰好是夏季风向冬季风转换的季节.(2)从地面气象要素来看,深圳O3的浓度与气温及相对湿度的关系最为密切,当气温大于29℃的时候,开始出现O3浓度超标的情况,当气温大于32℃时O3的浓度和超标率均大幅增加.当相对湿度为40%~55%时,O3浓度超标率以及O3浓度均值达到最高.(3)后向轨迹统计分析表明,易导致深圳出现O3污染的气流路径主要有3条,分别是东北福建路径、东北江西路径和西北粤西北路径,全部来自偏北的内陆地区.而对深圳O3污染存在影响的潜在源区多位于深圳的东北部和北部.(4)气流的垂直运动对深圳O3污染有着显著影响.污染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