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文献报导,氡子体对人体的危害远远大于氡的危害。所以工作面的防氡问题,实质上是保证其氡子体α潜能值不超过4×10~1MeV/L(即1GB)。云锡各矿属于存在氡子体危害的非铀矿山,我们曾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其工作面粉尘浓度和氡子体α潜能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一些试验和分析。一、生产操作条件对工作面氡子体α潜能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铀矿开采和冶炼是核燃料循环的第一个环节.铀矿山职业危害除有毒有害因素外,还存在放射性危害。在铀矿山掘进和采矿过程中,主要危害有铀矿粉尘、氡及其子体、矿石γ外照射和表面性沾污等。对铀矿职工健康威胁最大的是铀矿粉尘和氡及其子体。粉尘浓度高会导致矽肺病,氡及其子体浓度高会诱发肺癌,这已被国内外专家们所公认,并为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所证实。矽肺病和肺癌是铀矿山两种主要的职业病。  相似文献   

3.
过去,由于历史的、技术的和其它方面的原因,不少单位在辐射剂量监测中只监测作业场所的氡浓度,未监测氡子体α潜能浓度。但在个人剂量估算时,却是以氡子体浓度计算的。因为影响肺部剂量的主要是氡子体(占95%以上)而不是氡,且目前也只给出了氡子体估算剂量的模式。因此,对于  相似文献   

4.
由小型静电级《EP级)、高效纤维过滤除尘级(DV 级)、中高效氡子体微粒过滤级(PP 级)组成的氡子体与粉尘净化器,在供风困难的作业区域使用,可利用循环风流净化作业面的空气,既满足对氡子体与粉尘的净化要求,又节省能耗。实验表明,当净化空间容积一定时,净化器的使用效果主要取决于净化效率和处理风量。氡子体的净化效率可达95%以上,总粉尘的净化效率可达99%左右,呼吸性粉尘的净化效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5.
氡子体是~(222)R(?)的短寿命衰变产物的统称.肺部剂量的绝大部份来源予吸入的氡子体。氡子体呈固体微粒弥散于空气中,大部份与微细尘粒、雾滴等气溶胶粒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结合态子体。因此,凡有一定粉尘清除率的空气净化器都可清除部份氡子体。净化率η是表征净化器对空气净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确定经济合理的排氡及其子体所需风量,是铀矿井和其他有放射性危害矿井通风的一个重要问题。矿井排氡及其子体的风量计算方法按排除的对象分为排氡和排氡子体两种。计算的依据是将井下空气中氡或氡子体浓度稀释到国家规定的最大容许浓度。矿井排除氡及其子体风量计算方法按整体或分点计算可分为下列两种: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们对三十个金属矿山井下氡危害的调查,大部分矿山井下氡及氡子体浓度,在独头巷道区普遍要高于贯穿风流区,尤其是不通风的独头巷道,氡积累浓度值超过允许标准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局部通风虽然是降低独头巷道中氡子体浓度的有效措施,但是,并下空气污染状况不同,按排尘及排炮烟的要求所采取的局部通风措施,并  相似文献   

8.
针对铀矿井下受限空间内氡及氡子体浓度分布特征,分析受限空间含氡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危害机制,提出基于“人—机—环”互联自适应的铀矿智能通风降氡方案,架构基于ARDUINO的氡气监测及智能调控系统,设计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方案。该系统的核心硬件为ARDUINO开发板和ESP8266-WiFi模块,铀矿粉尘浓度、氡及其子体浓度、风速动态数据由相应传感器获取,通过各传感数据采集器以相应的通信协议传输至ARDUINO主控,ARDUINO主控输出指令至通风设备及报警装置。系统同时搭建网络云平台,实现环境监测的远程监控和智能通风系统的远程控制。该系统能够基于物联感知获取环境数据,进行智能控制逻辑运算并实现通风设备自适应调控响应,从而安全、高效、稳定、低耗地调控铀矿井下空气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9.
深井铁矿井下作业环境监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某大型深井铁矿井下作业环境的综合测试,掌握了该矿主要作业面的粉尘、有毒有害气体、氡及其子体辐射危害等方面的实测数据。数据分析发现一些凿岩工作面、采矿工作面的粉尘浓度超标,井下主要作业点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低于国家工业卫生标准限定值,但是部分作业点由于通风效果欠佳,氡及其子体辐射水平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井下通风排污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0.
铀矿山通风是稀释和排除井下空气中的氡子体,以减少其危害的主要措施。因此,确定经济合理的通风风量是矿山通风设计计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排氡子体风量计算公式是根据氡及其子体放射性衰变规律推导出来的。由于按衰变规律建立氡子体浓度积累方程相当复杂,国内外过去都用图解法(或图表法)计算风量,直到70年代后期才出现几种排氡子体风量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四)防止粉尘和放射性气溶胶危害的措施铀矿防尘的安全卫生意义深远而且任务重。开采铀矿时,矿尘的危害不单是粉尘中游离SiO2可以导致矿工尘肺病,更大的危害在于粉尘成分中有放射性同位素,而且有氡子体沉积在呼吸性粉尘上又形成极细微的气溶胶,这不仅加速尘肺病的发展,更能促进矿工肺癌的发生。所以,放射性矿山的防尘必须配合防氡,采取综合技术措施,加强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下构筑物中放射性氡的危害和防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述氡及其子体危害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空气中氡浓度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并对研制的主动式活性炭采样测氡系统进行了介绍,最后给出了在南京市人防工程内空气中氡浓度的测量结果,对氡致内照射剂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3.
在铀矿水冶生产过程中,氡子体及气溶胶会对人呼吸系统产生放射性危害。为了改造铀矿水冶生产的通风除尘设施,两年来我们做了超高压静电抑制氡子体、气溶胶实验,收到了初步效果。 氡子体与危害 铀镭共生于铀矿石中,镭衰变为氡气,随着矿石破碎、运输而析出。氡对人危害性小,因为它在衰变到 RaA前,大部分都被人呼出,只有少量通过肺泡进入血液,然后积聚在含脂肪较多的器官和组织中。氡在连续衰变过程中形成多种元素,称为氢子体。氡子体包括下J“(针)、*卜‘气铅)、巳“‘(针)、*!“‘(%)等,它们都是固体微粒。形成离子态的子体微粒,容易与空气…  相似文献   

14.
云南锡业公司矿工肺癌问题早在六十年代就引起国家的重视,周总理曾指示要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国家科委将解决这一问题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病因专家在云锡的研究结果指出,云锡矿工肺癌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是附着于支气管及肺泡上的氡子体及其与粉尘集合物在附着部位长期放射性内照射的结果。若能有效地降低坑内空气中的氡子体及粉尘浓  相似文献   

15.
迄今,人们已认识到氡的危害不仅在铀矿山中存在,在非铀矿山中也同样存在,有的还相当严重。云南锡业公司及个旧地区公众肺癌的高发,经医学界长期研究确定是吸入过量的氡及其子体所致。因此,氡特别是氡子体的危害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解和掌握有色金属矿山环境中的氡及其子体水平,加强放射防护及为劳动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我所在1986~1994年先后负责组织和参与调查了全国16个省、市的85个有色金属矿山井下及地面环境中的氡及其子体水平,并对氡子体致职工的剂量进行估算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在铀矿开发过程中,除存在一般矿业的有毒有害因素外,还具有其特殊的放射性危害。当矿工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氡、氡子体环境中,累积照射量达到一定数值后,可使肺癌发病率明显增高。因此铀矿山对氡、氡子体的防护问题构成了辐射防护领域中重要而独特的部分。在铀矿山工程中,通风成本约占矿石成本的15%,通风耗电约占矿井总电  相似文献   

17.
据冶金部安全技术研究所积累的72个非铀矿山井下氡及其子体浓度的资料介绍,其中超过国家允许标准的矿山占34.6%,如果按达到0.3允许标准就认为有氡的危害,则占65.4%。可见非铀矿山氡的危害,必须引起广大矿山工作者的注意。表1是上述资料中湖南四个典型有色矿山氡浓度的情况统计。  相似文献   

18.
铀矿通风     
铀矿井下对人体的主要放射性危害是氡及氡子体。铀矿的经验证明,井下放射性危害是完全可防的;防止井下氡及氡子体危害,最有效的技术措施是通风。在这方面,铀矿与伴生放射性元素的金属矿和稀土矿之间,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点。这里,我们刊登这篇文章,介绍铀矿通风的一般知识和设计方法,希望引起有关单位进一步的研究,以期探索和寻找出适合冶金系统这类矿山特点的风量计算和通风方法,提高通风管理水平,促进井下放射性防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氡及其子体的辐射问题,在铀矿或非铀矿都普遍存在。然而在我国,对非铀矿山氡子体的辐射防护并未象铀矿山一样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人们一般认为非铀矿的氡子体辐射问题并不十分严重,而且氡子体诱发肺癌的潜伏期长达15~40年。我国多数非铀矿山是在解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氡子体的危害尚未完全显现出来,只是在几个建设历史较久的矿,如云南锡矿、湖南香花岭矿等有所发现,肺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因此,了解非铀矿山氡子体的辐射状况,重视其防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根据我国几年来对70多个金属矿的辐射调查结果表明,其中55.4%的金属…  相似文献   

20.
以前,对铀矿空气中氡子体污染的控制主要采用通风方法。但随着采掘深度的增加和日益远离风井,用通风方法控制氡子体产物也日益困难。这就促使人们去试验通风以外的其他控制措施。华盛顿试用蛭石过滤器排除氡子体,使洁净空气再循环使用。蛭石过滤器可使500英尺~3/分的气流中30%的氡子体得以排除。有人曾试验用镭A上的静电负荷排除矿井大气中的衰变产物。镭A沉积于设在气流中的高压电极上,而使浓度降低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