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工防雹的农业减灾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概述了国内外人工防雹作业技术的进展,包括作业的方法和工具.评述了我国冰雹的时空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人工防雹的作业规模及其减灾效果.基于近年来我国开展的人工防雹作业个例,进行了人工消雹农业减灾效应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工防雹是减轻农业气象灾害,保障农业减损增收的重要技术措施,投入与产出比约为1:10~1:30.2002-2007年云南玉溪烤烟防区内比防区外受灾率平均减了17.52%.  相似文献   

2.
韩根夫  刘海月 《灾害学》1999,14(4):45-48
应用测雹板布网,选用雹块大小,密度以及与其有关的冰雹动能,动能通量,冰雹质量,质量通量等物理量参数作为评估防雹效果的统计量,通过计算,对作业区与对比区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防雹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工影响天气的气象灾害减灾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国人工影响天气的气象灾害减灾技术及人工增雨防雹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根据不同气象灾害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减灾技术措施,并对减灾效益进行评估。通过对近年来我国基于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人工增雨防雹等作业范围及其规模、主要作业技术及其与国外的差距、作业区的减灾效益等进行分析,指出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减灾技术及应用体系有了很大发展,并为减轻气象灾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一团乌云,裹着冰雹,悄悄越过阿拉套山,向塔斯海地区涌来。但它的行径早被“千里神眼”雷达侦察到了,随着指挥所一声令下,由三七高炮、固定式和移动式增雨防雹火箭组成的火网,交织开火,很快摧毁了这团雹云。 2001年7月28日,新疆兵团农五师89团民兵防雹队,成功地阻止了一次冰雹灾害的发生,避免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相似文献   

5.
王金桃  王浣尘 《灾害学》1994,9(3):53-57
风暴潮期间海塘工程的安全是防汛工作的重要问题。本文对海塘工程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海塘工程安全预警的思路,并将决策支持系统这一新技术引入防台抗潮的决策工作中,以提高决策人的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地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地震救灾对策和决策的经验,研究救灾响应规模、地震医疗、救灾物资运输等几个重大决策问题,提出了震后救灾决策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潍坊市冰雹灾害发生规律及防灾措施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山义昌  王潇宇 《灾害学》2001,16(4):53-56,62
根据1991~1995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滩坊市近期冰雹灾害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预防冰雹灾害的措施,着重指出了利用高炮和火箭防雹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沿海城市极端洪涝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将显著增大,洪涝灾害风险剧增,成为沿海城市安全与发展的严峻挑战。基于深度不确定性的稳健决策(Decision Making under Deep Uncertainty, DMDU)思路,旨在提供长期稳健的决策方案,成为全球沿海城市洪涝风险管理研究的新趋势。该文对比分析了稳健决策、适应路径和期权估值三类主要DMDU方法,基于不确定性、稳健性和适应性剖析了DMDU方法基本原理,提出了DMDU稳健决策的一般性框架。最后,从稳健性与决策目标、政策环境与决策参与以及方法的融合与创新三个方面对DMDU在洪涝风险领域的实践应用进行展望,以期为沿海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稳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河北冰雹灾害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根夫 《灾害学》1999,14(2):43-46
保定地区的冰雹灾害对河北省有代表性。本文以该区气象台站、水文站、农业部门调查的冰雹资料,分析县气象站雹日与县雹日的关系、雹击带范围和农业灾害的面积特征,对农业主管部门投入防雹减灾力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急决策信息系统最优路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灾害应急信息化工程领域的重要分支和重点研究课题,将路阻函数理论与Dijkstra算法引入应急决策信息系统最优路径研究领域是一个持续引入关注并且具有显著价值的研究课题。围绕应急决策信息系统最优路径推理与求解,以Dijkstra算法为总体技术方法,以路阻函数理论为实时路段的路径权值提取技术基础,以应急决策相关主体的实际决策需求为中心,探索应急决策信息系统最优路径求解机制及其应用的理论技术基础及问题对策,提出了基于路阻函数理论与Dijkstra算法的最优路径数学模型,并以实例计算说明模型算法的有效性。在复杂的灾害交通环境下,该研究思路能更加充分有效的结合具体的灾害实时道路状况来提供灾害中受灾群众最优撤退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朱天征  滕岩 《灾害学》1999,14(3):55-58
介绍了冰雹的气候特征, 利用黄河三角洲地区1988~1997 年的 711 雷达回波、降雹资料及有关的高空探测资料, 对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参数和环境场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降雹与雷达回波顶温度、回波强度、0~- 20℃之间云体的厚度、700 h Pa 上的比湿及云体的冷暖厚度之比等参数有关。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冰雹的短时预报方程, 并为人工防雹提供可作为依据的简明判据  相似文献   

12.
鲁西北棉花雹灾损失监测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鲁西北是我国最主要的产棉区,但棉花生长受雹灾影响频繁,致使棉花产量和质量下降,甚至局部绝产.本文对建立棉花雹灾损失监测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进行了探讨,包括棉花分布遥感调查、雹灾径迹雷达监测、数据库建立和棉花雹灾损失分析等,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3.
毛乌素沙漠东部边缘中β尺度暴雨和冰雹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井喜  屠妮妮  井宇  万红卫  康磊 《灾害学》2010,25(1):73-77
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Micaps系统提供的常规观测资料和物理量场,对2006年9月20日发生在毛乌素沙漠东部边缘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冰雹和暴雨是由两块呈块状的中β尺度强对流单体造成的;地面能量比中α尺度"Ω"系统的生成,为能量的积聚和集中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地面能量比中β尺度能量比低值舌的生成,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抬升触发机制;冰雹和暴雨发生前,涡度场和散度场的耦合、影响雹暴区次级环流的形成,为雹暴的发生维持提供了动力机制;850 hPa等压面上湿正压场和湿斜压场的配合、以及湿位涡的三维空间结构,对雹暴的发生及落区有指示意义;在多普勒雷达径向速度场上,雹暴运动的前方对流层低层有中气旋生成,雹暴运动的后方对流层低层有中反气旋生成,而对流层中高层有辐散生成,且超级单体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4.
宁夏冰雹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1961~2004年宁夏各气象站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宁夏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宁夏冰雹产生的主要源地和移动路径。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为宁夏冰雹频发期,90年代有减少的趋势;近10年来冰雹大为减少,年际变化比较大,有一定的周期性。冰雹多发生于春末至盛夏,6月为频发期;87%出现在中午至傍晚前后;71.84%的降雹持续时间在1~10min之间。初雹最早发生在3月中旬,终雹最晚结束在10E下旬。有2个频发中心,即宁夏南部的六盘山区和北部的贺兰山区,有“山地多、平川少、南北多、中部少”的地域分布特征。降雹线大部分呈NW—SE走向,移动路径多从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主要发源于六盘山系和贺兰山沿山。  相似文献   

15.
江西冰雹与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林 《灾害学》1991,6(1):51-55
本文根据江西省1959~1989年冰雹资料,统计分析冰雹和冰雹云的主要特征;指出了江西冰雹地理分布和冰雹活动路径以及影响江西冰雹的天气形势与冰雹云回波特征。同时,分析了江西冰雹物理特征,指出其危害程度,为江南实施人工防御冰雹,减轻冰雹灾害提供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1990—1996年冰雹灾害及其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依据《中国减灾》公布的1990-1996年月灾情信息,建立了冰雹灾害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划分了中国冰雹灾害的组合类型,并绘制出了冰雹灾害的空分布图和时间变化图。  相似文献   

17.
干旱、洪涝、霜冻、冰雹是山东省最主要的气象灾害,具有频率高、范围广、灾情重等特征。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整理、编码和输入,建立了山东省近600年旱涝霜雹数据库、近40年降水数据库和预报因子数据库,并编制了数据管理和分析软件包,在国际著名的SAS统计分析系统基础上,建立了山东省旱涝霜雹超长期预报系统。本文简要论述灾害数据库和预报系统建立的技术方法及系统应用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制的冰雹短时监测预报方法综合利用了T-lnP、天气图和雷达回波等资料,它把本地的降雹机制转化成对流的发生、发展、触发三指数,作为一级预报;通过计算T-lnP图上有关冰雹的层结指数,判断出冰雹强度,作为二级预报;利用雷达回波指标作为三级预报,以实现冰雹灾害天气的定时、定点、定量预报.同时对1996~2002年本地开展的人工消雹情况进行了效益评估.  相似文献   

19.
利用重力波冰雹预警系统对1994—2004年预警范围内出现的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及其他相关天气过程进行了监测。经过对所获得的部分大气重力波周期-振幅谱实时资料与对应天气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了一些天气过程与大气重力波特征,特别是雹云发展不同阶段大气重力波的演变特征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