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环境》2010,(Z2)
环境小硕士项目(YMP)是面向青少年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它提供了一个让全世界更多的孩子进一步了解环境保护知识的平台。我校通过参加YMP项目,根据学校的优势,探索家校合作的环保教育模式,不仅使参加YMP小组的学生学习了环保专业知识,还通过他们的宣传作用将环保的理念推广到家庭、学校和社会中。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0,(Z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所处的环境也在不断恶化,环境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YMP项目,将环境教育作为主要内容,依托研究性学习这一主要形式,在课堂教学内外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3.
《环境》2010,(Z2)
本文主要从首师大附属育新学校部分高一学生参加的环境小硕士(Young Masters Programme)这一国际远程教育项目为例谈新形式教育环境下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影响。内容包括YMP项目的简介及特点,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依据以及该项目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影响。文章主要结合该项目课程内容和特点,以学生参与过程中的作品与表现为例,阐述了此研究性学习对中学生外语应用和国际交流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多学科专业能力、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环保意识的增强等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环境》2010,(Z2)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太原市实验中学YMP项目课题研究历经克服困难、武装头脑、调查研究多个阶段,通过角色互换、走近专家、走出教室、现身说法、与时俱进等环节,在学校、社区、实际生活、晋商等多个方面的课题研究中都取得了实际成绩,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宽,综合素养得以提升,环保理念进一步加强,环保行为更加自觉,效果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5):122-125
中学英才教育数学课程研讨会提到了我国中学阶段的三种数学英才教育形式:设立特殊班级;实施培养项目;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实施有助于英才教育的校本课程。我国数学英才教育的课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缺乏整体的设计与制度保证;缺乏英才培养的课程资源和学术研究;英才培养的趋同化、功利化。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学地理在环境教育中的作用●济南外国语学校程志红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成为极不和协的音符。无数事实表明,环境问题首先是由于人们对环境缺乏正确认识造成的。落实好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教育是基础。因此,抓好青少年的环境教育,是搞好我国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贵州铜仁地区部分中学环境教育的问卷调查,了解到人们一直把课堂渗透作为其主要途径;部分领导和教师对环境教育不够重视,在课时分配、教学计划、教学过程中缺乏加强环境教育内容的意识;现行的课程设置,有关环境知识的内容比较零散、肤浅,不能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环境概念,影响了学校环境教育目的的实现。因此,提高教育者的环境教育意识、健全评价培训制度、拓宽教育途径、创新教学方法,开发有利于环境教育的课程教材是促使中学生环境意识与环保行动得到协调一致发展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梅园中学是一所绿色理念引领下环境优美的公办学校,在绿色教育理念、环保课程建设、开展绿色活动、美化校园环境、组织环保社团等方面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创建国际生态学校,围绕“青少年社区环境改善项目”和“废旧电池回收”两个生态项目,采用“七步法”认真积极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9.
国际生态学校项目(Eco-Schools Programme)开始于1 994年,是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FEE)在全球开展的五个环境教育项目之一,是当今世界上面向青少年的最大的环境教育项目.项目旨在帮助学校改善当地环境,节约资源并减少碳足迹,鼓励青少年为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为帮助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更好地开展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该项目提出了创建国际生态学校的"七步法",即建立生态学校委员会、开展环境评审、制定行动计划、监测和评估、与课程建立联系、社会宣传和参与以及制定生态规章.  相似文献   

10.
当前环境教育模式日益多样化,但同时也呈现出理论性课程与实践性课程比例分配不均、学生对于环境教育的"知"与"行"脱节的趋势,导致环境教育的效果不明显。文章在对"传统课程模式"与"活动实践模式"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活动实践开展教学的实施途径,并以对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段河流污染自净能力的调查为,展示中学环境教育中活动实践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季国兵 《环境导报》2003,(14):19-19
目前,小学环境教育存在着诸多问题,中等师范学校侧重于培养小学语文、数学教师,许多小学自然课开不起来或不够重视,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合格的小学环境科学教师。从国际科学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科学教育先在中学进行,然后才延伸到小学。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科学教育改革趋势来看,也呈现出这种先中学后小学的顺序。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至今仍未衔接,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1、课程与教材内容不衔接,即中学科学课程的内容不是以小学科学课程为基础的;2、师资不衔接,即小学教师不了解中学的环境教学,反之亦然;3、教学不衔接,小学是综合性教学,而…  相似文献   

12.
根据对广州郊区中学学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结果,分析城市郊区中学环境管理现状,提出学校如何结合所在区域环境建设,通过建立学校环境管理体系(SEMS),从减少办学成本入手,将学校环境管理内容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和参与各种环境教育活动等,促进缩小城市与郊区中学的环境教育水平之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环境》2010,(6):29-29
广州市西关外国语学校是广州市第一所全日制公办省一级外国语完全中学。在62年的办学历史中,筚路蓝缕,薪火相传,探索出了一条以科技环境教育、外语教育、排球传统项目、德育等为特色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在中学的课程设置中,应开设环境科学学科,这是教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学第二课堂开设环境科学选修课,能反映当代的最新科技,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发现,可使学生获得环境保护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去创新、开拓。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能力,开发了智力。下面,试结合我校开展环境教育的情况,就中学开设环境科学选修课的可行性加以探讨。一、环境教育纳入教学计划的可行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在中、小学课本中,要适当编进环境保护内容。随着教材改革的开展,我们认为环境科学应当独立设科。我校从1984年起开设环  相似文献   

15.
哥伦比亚大学是美国常春藤联盟中第一个提供在线社会工作硕士学位的高校。哥伦比亚大学的在线社会工作硕士项目自2014年9月正式启动,以其培养模式的创新、较高的教育质量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哥伦比亚大学在线社会工作硕士项目的培养模式具有严格而多样化的课程设置、高标准的专业化实践训练、丰富的课程模式等特点。这种培养模式给我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以有益的启迪:要加快教育模式的改革,在有条件的高校实行在线社会工作硕士项目培养模式,以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同时,在线社会工作硕士项目必须以教学质量为前提,课程设置要努力做到适应学生、学科以及社会的发展,课程模式要以学生为本;要重视高标准的专业实践,注重培养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延安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有学生1500名。自1983年起,在长宁区环保办和区少科站的指导、帮助下,我校开展了环境教育,至今已有8年。8年来,我校的环境教育经历了由单一学科参与,发展为多学科环境知识渗透:由环保兴趣小组,发展为纳入学校的课程设置;由部分学生骨干,扩展为全体学生;由校内活动,辐射向校外社会实践;由操作简单的噪声测定,发展为环境质量监测分析等较新领域的过程。任课教师的思想认识在工作中得到了升华,由单纯的任务观点,转化为献身环境教育的积极行动,而且自身素质也不断提高,责任性和自觉性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环境教育理念,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中学开展环境教育的意义,提出了中学环境教育的目标和原则,探讨了中学环境教育方法与模式。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中学化学教学进行环境教育之我见淄博市临淄区第八中学王玉真在基础教育阶段,中学化学是与环境污染防治关系最为密切的一门课程。结合中学化学教学进行环境教育,是提高中学生环境意识和环境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开展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9.
卢国田  王欣 《环境导报》2003,(14):15-15
创建“绿色学校”活动是环境意识教育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把环境知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在创建过程之中,不仅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环境理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且以学生为基点辐射全社会,点面结合,完善环境教育体系,促进环保工作可持续发展。瓜洲中学于2001年11月成功创建“江苏省绿色学校”,在创建工作过程中,学校师生的环境意识和对环保的认识都得到很大提高。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创建“绿色学校”的目的定位很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创绿”的成功。创建“绿色学校”是种形式,其核心内涵在于以“创绿”为契机,系统地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学生环…  相似文献   

20.
库布齐是中国第七大沙漠,荒漠化程度严重,经过多年治理已初见成效。本文主要是对在库布齐地区实施"国际荒漠化防治教育行动"项目进展研究,该项目旨在通过开发创新性课程资源,提升当地学校及教师对于荒漠化防治的意识和培养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评价和传播防治经验,最终形成一个专业的荒漠化防治教育国际网络。内蒙古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教育中心(呼和浩特RCE)目前已全面完成了项目第一阶段的任务要求,初步建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荒漠化防治教育区域,为项目下一步工作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实现国际荒漠防治教育行动网络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